基本信息
書名:淞滬抗戰史料叢書續編 第四輯
定價:90.00元
作者:徐怡、劉異、金輪海
齣版社:上海科學技術文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54397257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淞滬抗戰史料叢書續編》是由上海市委宣傳部主持的《上海抗戰與世界反戰爭研究叢書》的一部分,獲得瞭上海市文化發展基金的資助,也是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之一,將稀見的關於淞滬抗戰史料以影印的形式齣版,內容涵蓋兩次淞滬抗戰,體現瞭在中國黨領導下抗日民族統一戰綫的力量。由徐怡、劉異、金輪海主編的《淞滬抗戰史料叢書續編(Ⅰ第4輯淞滬禦日戰史續編一二八紀念故事)(精)/上海抗戰與世界反戰爭係列叢書》收錄瞭《淞滬禦日戰史續編》《一二八紀念故事》。《淞滬禦日戰史續編》記載瞭1932年2月16日至7月17日的戰事;《一二八紀念故事》是南京書店齣版的關於 “一·二八”中的人物故事集。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從學術研究的角度來看,這套續編的編纂體例也有瞭顯著的提升。不同於第一、二輯那種更偏嚮於原始文獻的羅列,第四輯在引言和注釋部分做瞭大量的增補和校注工作,使得史料的解讀性大大增強。它不再要求讀者必須是專業的曆史學傢纔能理解這些材料的背景和意義,而是巧妙地在原文和解讀之間架起瞭一座橋梁。特彆是對於那些涉及軍事術語、地名變遷和涉及多方情報源的交叉比對,編輯團隊的校注嚴謹而細緻,極大地減少瞭閱讀中的理解障礙。我注意到,他們對一些關鍵事件的描述,引用瞭不同陣營(如日軍的某些內部報告片段,如果可得)的視角進行側麵印證,這種多維度的審視,極大地提高瞭史料的可信度和深度。這使得這本書不僅是史料的集閤,更是一部帶有批判性思維的史學參考工具書,對於任何想要深入探究淞滬戰役復雜性的研究者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參考資源。
評分這本《淞滬抗戰史料叢書續編 第四輯》的裝幀設計真是一絕,那種略帶陳舊感的米黃色紙張,配上燙金的字體,仿佛一下子把我拉迴瞭那個烽火連天的年代。每一次翻開它,都能感受到紙張本身的厚重與曆史的沉甸。我尤其欣賞他們對史料細節的考究,從當時的地圖拓印到人物的肖像復刻,都處理得非常精細。說實話,市麵上很多史料集往往流於錶麵,僅僅是把文獻堆砌起來,缺乏一種體係感和美感,但這一輯顯然在這方麵下瞭大功夫。那種通過視覺衝擊來引導讀者進入曆史情境的設計理念,實在是高明之舉。光是看著目錄和扉頁的設計,我就能想象到主編們在資料篩選和版麵編排上傾注瞭多少心血。它不僅僅是一本資料匯編,更像是一件用心製作的文物,讓人不忍釋捲,也更珍惜手中的這份來之不易的真實記錄。那些泛黃的文獻照片,雖然分辨率不是最高,卻帶著一種穿越時空的質感,遠比高清數碼照片更具感染力,讓人對那段曆史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評分這次續編的排版和印刷質量,絕對是業內頂尖水準。對於史料類書籍而言,閱讀體驗往往是次要的,但對於《淞滬抗戰史料叢書》這種需要反復查閱的工具書來說,舒適的閱讀感受至關重要。這一輯的字體選用大氣沉穩,行距和頁邊距的處理恰到好處,長時間閱讀下來,眼睛的疲勞感明顯減輕。而且,頁碼的標注、圖錶的插入位置都非常科學閤理,方便瞭研究者進行交叉引用和筆記標注。更值得一提的是,裝訂工藝也十分考究,即使是麵對這樣一本厚重的書籍,也能輕鬆平攤在桌麵上,不用擔心書頁脫落或者書脊受損。這種對閱讀細節的尊重,體現瞭齣版方對學術嚴肅性的維護,也讓讀者在知識獲取的過程中感受到一種被尊重的體驗。可以說,這不僅僅是內容的勝利,也是工藝上的典範之作,為後續的史料齣版樹立瞭一個極高的標杆。
評分說實在話,讀完這幾冊,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真實”二字的分量。它沒有刻意去拔高或貶低任何一方,而是以一種近乎冷靜的筆觸,呈現瞭戰爭本身的殘酷和復雜性。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後勤補給綫側寫的部分,那裏麵描述的物資短缺、傷員轉運的睏境,以及民間對前綫的援助,描繪齣瞭一幅完整的社會圖景。這些內容往往是主流曆史敘事中被忽視的側麵,但正是這些“邊緣”的記錄,構築瞭抗戰曆史最真實的麵貌。它讓我深刻理解到,戰爭的勝利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奇跡,而是無數個普通人咬緊牙關、默默堅持的結果。這種不加修飾的呈現方式,反而比那些充滿煽情色彩的描繪更具力量,它讓曆史的重量以一種更內斂、更持久的方式沉澱在讀者的心中,讓人在閤上書本時,久久不能平靜。
評分我得說,這次的史料收集工作做得極其紮實,深入到瞭很多我之前從未接觸過的檔案角落。我一直對淞滬會戰中基層官兵的真實感受很感興趣,傳統的宏大敘事往往忽略瞭這些“小人物”的掙紮與犧牲。這一輯的亮點就在於,它收錄瞭大量帶有個人批注的通信、日記殘頁,甚至是戰地記者留下的手稿片段。這些一手資料的價值是無可估量的,它們讓冰冷的曆史數據活瞭起來,充滿瞭人性的光輝與悲涼。比如其中一處關於寶山縣城防的記錄,詳細描述瞭守軍在彈盡糧絕時,如何就地取材加固工事的場景,那種絕境中的智慧和勇氣,讀來令人動容,比任何官方戰報都更具震撼力。能將這些零散的、原本可能湮沒於塵埃的珍貴記錄係統地整理並公之於眾,主編團隊的學術功力和曆史責任感值得所有人點贊。這簡直就是為研究淞滬細節的學者準備的“秘密寶庫”,絕對是本領域內一次重要的文獻突破。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