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淞沪抗战史料丛书续编 第四辑
定价:90.00元
作者:徐怡、刘异、金轮海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54397257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淞沪抗战史料丛书续编》是由上海市委宣传部主持的《上海抗战与世界反战争研究丛书》的一部分,获得了上海市文化发展基金的资助,也是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之一,将稀见的关于淞沪抗战史料以影印的形式出版,内容涵盖两次淞沪抗战,体现了在中国党领导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力量。由徐怡、刘异、金轮海主编的《淞沪抗战史料丛书续编(Ⅰ第4辑淞沪御日战史续编一二八纪念故事)(精)/上海抗战与世界反战争系列丛书》收录了《淞沪御日战史续编》《一二八纪念故事》。《淞沪御日战史续编》记载了1932年2月16日至7月17日的战事;《一二八纪念故事》是南京书店出版的关于 “一·二八”中的人物故事集。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得说,这次的史料收集工作做得极其扎实,深入到了很多我之前从未接触过的档案角落。我一直对淞沪会战中基层官兵的真实感受很感兴趣,传统的宏大叙事往往忽略了这些“小人物”的挣扎与牺牲。这一辑的亮点就在于,它收录了大量带有个人批注的通信、日记残页,甚至是战地记者留下的手稿片段。这些一手资料的价值是无可估量的,它们让冰冷的历史数据活了起来,充满了人性的光辉与悲凉。比如其中一处关于宝山县城防的记录,详细描述了守军在弹尽粮绝时,如何就地取材加固工事的场景,那种绝境中的智慧和勇气,读来令人动容,比任何官方战报都更具震撼力。能将这些零散的、原本可能湮没于尘埃的珍贵记录系统地整理并公之于众,主编团队的学术功力和历史责任感值得所有人点赞。这简直就是为研究淞沪细节的学者准备的“秘密宝库”,绝对是本领域内一次重要的文献突破。
评分这本《淞沪抗战史料丛书续编 第四辑》的装帧设计真是一绝,那种略带陈旧感的米黄色纸张,配上烫金的字体,仿佛一下子把我拉回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每一次翻开它,都能感受到纸张本身的厚重与历史的沉甸。我尤其欣赏他们对史料细节的考究,从当时的地图拓印到人物的肖像复刻,都处理得非常精细。说实话,市面上很多史料集往往流于表面,仅仅是把文献堆砌起来,缺乏一种体系感和美感,但这一辑显然在这方面下了大功夫。那种通过视觉冲击来引导读者进入历史情境的设计理念,实在是高明之举。光是看着目录和扉页的设计,我就能想象到主编们在资料筛选和版面编排上倾注了多少心血。它不仅仅是一本资料汇编,更像是一件用心制作的文物,让人不忍释卷,也更珍惜手中的这份来之不易的真实记录。那些泛黄的文献照片,虽然分辨率不是最高,却带着一种穿越时空的质感,远比高清数码照片更具感染力,让人对那段历史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评分这次续编的排版和印刷质量,绝对是业内顶尖水准。对于史料类书籍而言,阅读体验往往是次要的,但对于《淞沪抗战史料丛书》这种需要反复查阅的工具书来说,舒适的阅读感受至关重要。这一辑的字体选用大气沉稳,行距和页边距的处理恰到好处,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的疲劳感明显减轻。而且,页码的标注、图表的插入位置都非常科学合理,方便了研究者进行交叉引用和笔记标注。更值得一提的是,装订工艺也十分考究,即使是面对这样一本厚重的书籍,也能轻松平摊在桌面上,不用担心书页脱落或者书脊受损。这种对阅读细节的尊重,体现了出版方对学术严肃性的维护,也让读者在知识获取的过程中感受到一种被尊重的体验。可以说,这不仅仅是内容的胜利,也是工艺上的典范之作,为后续的史料出版树立了一个极高的标杆。
评分说实在话,读完这几册,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真实”二字的分量。它没有刻意去拔高或贬低任何一方,而是以一种近乎冷静的笔触,呈现了战争本身的残酷和复杂性。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后勤补给线侧写的部分,那里面描述的物资短缺、伤员转运的困境,以及民间对前线的援助,描绘出了一幅完整的社会图景。这些内容往往是主流历史叙事中被忽视的侧面,但正是这些“边缘”的记录,构筑了抗战历史最真实的面貌。它让我深刻理解到,战争的胜利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奇迹,而是无数个普通人咬紧牙关、默默坚持的结果。这种不加修饰的呈现方式,反而比那些充满煽情色彩的描绘更具力量,它让历史的重量以一种更内敛、更持久的方式沉淀在读者的心中,让人在合上书本时,久久不能平静。
评分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这套续编的编纂体例也有了显著的提升。不同于第一、二辑那种更偏向于原始文献的罗列,第四辑在引言和注释部分做了大量的增补和校注工作,使得史料的解读性大大增强。它不再要求读者必须是专业的历史学家才能理解这些材料的背景和意义,而是巧妙地在原文和解读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特别是对于那些涉及军事术语、地名变迁和涉及多方情报源的交叉比对,编辑团队的校注严谨而细致,极大地减少了阅读中的理解障碍。我注意到,他们对一些关键事件的描述,引用了不同阵营(如日军的某些内部报告片段,如果可得)的视角进行侧面印证,这种多维度的审视,极大地提高了史料的可信度和深度。这使得这本书不仅是史料的集合,更是一部带有批判性思维的史学参考工具书,对于任何想要深入探究淞沪战役复杂性的研究者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