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摄影式观看 | 作者 | 李树峰 |
| 定价 | 60.00元 | 出版社 |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
| ISBN | 9787569900460 | 出版日期 | 2015-03-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内容简介 | |
|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摄影式观看》分为四编:理论探索、评论、访谈、摄影史。一编收录了作者在摄影方面的一些理论研究文章;第二编收录了作者关于摄影评论的一些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摄影的态度与观点;第三编是作者对一些艺术家的访谈,如久保田博二、余海波等;第四编是作者关于摄影史研究的一些文章。 |
| 作者简介 | |
| 李树峰,中国艺术研究院摄影艺术研究所所长、《中国摄影家》杂志主编,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摄影史研究委员会主任。曾承办第六、第七、第八届全国摄影理论研讨会,执行主编《摄影新理念丛书》;多次担任全国性和国际性影展评委;创立和国际“摄影家大PK”活动,开展影像发生学和摄影家个案比较研究:创立中国国际摄影双年展和中国摄影家响沙湾国际摄影周;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摄影卷》(第三次修订)主编,著有《视觉百年——澳门摄影》、《看与见——摄影小札》、《摄影艺术概论》等,发表摄影理论、评论文章50余万字。2006年被中国摄影家协会评为“有突出贡献的摄影工作者”,2008年获中国摄影金像奖(理论评论奖),2013年被评为“文化部专家”。 |
| 目录 | |
| 自序 编 理论探索 第二编 评论 第三编 访谈 第四编 摄影史 |
| 编辑推荐 | |
|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摄影式观看》所有文章都是从摄影业界目前的实际出发,从创作中的具体问题和现象入手,进行理性的梳理和解剖,对广大摄影爱好者有切实的帮助。 |
| 文摘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序言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有质感,我第一次看到它的时候就被深深吸引了。那种简约而又不失力量的设计,仿佛预示着里面蕴含着不寻常的思考。翻开书页,我首先感受到的是作者严谨的态度和对摄影的深刻理解。虽然我不是摄影专业的,但书中的一些概念和观点,比如“观看”的重要性,对我来说是一种全新的启发。我常常觉得,摄影不仅仅是按下快门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眼睛看到、心感受到的东西。作者在这方面做了非常深入的探讨,用非常生动的例子和精辟的语言,让我逐渐理解了摄影背后那份沉淀下来的思考。读这本书,就像是和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对话,他不会直接告诉你怎么拍出好照片,而是引导你去思考“为什么”要这样拍,以及“如何”更深入地去观看这个世界。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瞬间”的论述,它不仅仅是指时间上的那一刻,更是指那种凝固在画面中的情感和故事。这本书的排版也很舒服,文字大小和行间距都恰到好处,让我能够沉浸其中,不受打扰地享受阅读的乐趣。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一种“重新学习观看”的过程。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被大量的图像信息轰炸,很多时候只是匆匆一瞥,并没有真正“看进去”。作者通过这本书,像一位引路人,带我重新审视摄影这门艺术,以及它与我们日常生活观看方式的联系。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以为自己是在“看”,实际上只是在“扫视”或者“识别”。而摄影式的观看,则是一种更主动、更深入、更有意识的参与。它要求我们去捕捉光影的细微变化,去理解构图的内在逻辑,去感受被摄对象的生命力。我记得书里有提到一个观点,说摄影可以帮助我们放慢节奏,去发现那些被日常所忽略的美。这一点我深有同感,自从开始尝试用摄影的眼光去观察,我似乎对周围的世界有了更多的敏感度,路边的野花、街头的行人、甚至是一缕穿过窗户的阳光,都变得有趣起来。这本书不是一本教你技巧的速成手册,而是一本引导你建立观看哲学的启蒙读物,它让我明白,摄影的本质,在于那份对世界的深情凝视。
评分初读这本书,我并没有期待它会给我带来多么颠覆性的改变,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却被其中蕴含的深刻洞见所震撼。作者的语言不像一些专业书籍那样晦涩难懂,反而充满了诗意和哲理,将摄影这种看似技术性的行为,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精神层面。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观看”的定义,他将其与“理解”、“感受”和“表达”紧密相连,让我意识到,好的摄影作品,绝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完美,更是心灵的共鸣。书中对光线、色彩、构图的分析,也并非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结合了大量的实例,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概念。我甚至开始尝试用书中的一些观点去分析自己平时看到的照片,试图找出它们为什么能打动我,或者为什么显得平淡。这种“带着思考去观看”的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我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这本书让我明白,摄影是一场持续不断的自我发现之旅,而“摄影式观看”则是开启这段旅程的金钥匙。
评分我一直对摄影怀有浓厚的兴趣,但总是觉得自己的作品缺乏灵魂,拍出来的照片总是差那么一点感觉。直到我读了这本书,才恍然大悟。作者提出的“摄影式观看”的概念,简直就是为我量身打造的。他没有直接教我如何构图或者用光,而是引导我去理解“看”这件事本身。我以前拍照片,更多的是记录,而现在,我开始尝试去“感受”。去感受光线在物体上留下的痕迹,去感受人物眼神中的故事,去感受环境所散发出的独特氛围。这本书让我明白,摄影师的眼睛,不仅仅是用来捕捉画面的,更是用来解读世界的。作者的文字很有感染力,读起来一点都不觉得枯燥,反而像是和一位老朋友在聊天,分享他对摄影的感悟。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了许多深奥的哲学道理,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让我对摄影的理解,从“技术”层面,上升到了“哲学”层面,这对我来说是前所未有的体验。
评分坦白说,我最初是被这本书的名字吸引的。“摄影式观看”,这几个字就充满了神秘感,让我好奇到底是一种怎样的观看方式。读完之后,我不得不说,它彻底颠覆了我对摄影的固有认知。我一直以为摄影就是记录,就是技术,但作者在这本书里,将摄影升华为一种对待世界的方式。他所说的“观看”,不仅仅是用眼睛去看,更是用心去感受,去理解,去与被摄对象建立深层次的连接。书中的论述非常细腻,从光影的细微变化,到色彩的情感传递,再到构图的意境营造,都做了深入浅出的剖析。我尤其喜欢作者在讲解过程中所举的那些生动形象的例子,它们就像一面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己过去观看的局限性。这本书让我明白,摄影的魅力,不在于技术的炫技,而在于对生活细微之处的洞察和对情感的深刻捕捉。它引导我去发现,去思考,去真正地“看”见这个世界,而不仅仅是“路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