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2005中国国际收支报告
:80.00元
售价:54.4元,便宜25.6元,折扣68
作者: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分析小组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8-01
ISBN:9787504941268
字数:
页码:14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40kg
2005年,我国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外商直接投资保持较大规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汇率灵活性扩大。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双顺差”。其中,经常项目顺差1608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630亿美元。2005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8189亿美元。
2005年我国国际收支的主要特点是:国际收支交易规模继续扩大;经常项目顺差明显上升,其中货物贸易顺差大幅增加;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下降,其中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由顺差转为逆差,外商直接投资仍保持较大规模;外汇储备增长较快。国际收支继续保持较强的整体抗风险能力。
《2005中国国际收支报告》由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分析小组对2005年上我国国际收支情况和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及外汇管理政策以中英文对照的形式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同时开辟5个专栏对国内外汇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阐释和分析,并配有图表加以辅助说明。《2005中国国际收支报告》是国家外汇管理局正式对外宣布全面反映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的报告,是国内的反映2005年我国国际收支情况的统计资料。
一、国际收支概况
(一)国际收支主要特点
(二)国际收支运行评价
二、国际收支主要项目分析
(一)货物贸易
(二)服务贸易
(三)直接投资
(四)证券投资
(五)外债
三、外汇市场运行与人民币汇率
(一)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二)外汇市场建设
(三)银行间市场即期外汇交易
(四)银行间市场远期外汇交易
(五)银行间市场对交易
四、宏观经济环境和相关政策调整
(一)国际经济形势
(二)国内经济形势
(三)国家涉外经济政策调整
五、国际收支形势展望和政策取向
(一)形势展望
(二)政策取向
附录 统计资料
国际收支
二、对外贸易
三、外汇市场和人民币汇率
四、利用外资
五、外债
六、国际旅游
七、世界经济增长状况
八、国际金融市场状况
专栏
1.国际收支顺差与宏观经济的关系
2.近几年个人跨境收支基本情况
3.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制度运行良好
4.“贸易信贷”概念及其基本情况
5.人民币对交易做市商制度和询价交易方式
图
1.2005年部分国家(地区)外汇储备与主要经济指标比较
2.2005年部分国家(地区)人均外汇储备
3.2005年服务贸易收支构成
4.2001-2005年外商来华直接投资
5.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图
6.人民币对欧元、日元、港币汇率走势图
7.2005年1年期美元远期市场报价走势图
表
1.2005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
2.2001-2005年国际收支顺差结构
3.2001-2005年登记外债流量情况表
4.银行间外汇市场会员结构
5.2005年银行间对买卖情况表
作为一个对中国经济发展轨迹充满好奇心的读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提供深度洞察的资料。《2005中国国际收支报告》这个书名,立即引起了我的兴趣。2005年,对于中国而言,是经济腾飞的黄金时期,也是加入WTO后的关键一年,国际收支状况的任何细微变化都可能预示着更宏大的趋势。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详细解读当年的跨境资金流动、贸易格局演变、以及人民币汇率的动态。是否这本书深入剖析了中国在全球经济版图中不断增长的地位,以及它如何应对日益复杂的国际金融环境?例如,在2005年,中国是否面临着巨大的贸易顺差压力?书中是否提供了具体的案例分析,来解释这些顺差的成因,以及它们对国内经济的长期影响?我还会关注书中对中国外汇储备增长的论述,以及如何管理这些庞大储备的策略。这本书对于理解中国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平衡国内发展与国际责任,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它可能揭示了当年中国经济决策者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他们是如何应对的,从而为理解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奠定基础。
评分作为一名对全球金融市场动态敏感的研究者,我非常关注《2005中国国际收支报告》中关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阐述。2005年对于人民币汇率而言,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它结束了长期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本书是否详尽地分析了这一重大的汇率改革,包括其背后的决策逻辑、改革的具体步骤,以及改革对中国国际收支产生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我尤其想了解,在改革初期,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情况如何,是否出现了预期的升值压力?书中是否提供了详实的市场数据和分析,来评估这一汇改对中国出口商、进口商以及国内企业的影响?同时,对于国际社会对人民币汇率的看法,以及中国如何回应这些关切,我也非常感兴趣。这本书能否为我理解当年中国在汇率政策上的审慎与灵活,提供一个清晰的视角,从而为理解中国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角色演变提供重要的线索。
评分作为一个对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及其效果持续关注的读者,《2005中国国际收支报告》无疑是我期待的读物。2005年,是中国经济进入快速发展轨道的重要一年,其国际收支状况直接反映了当年宏观经济政策的走向和成效。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深入剖析当年中国政府在国际收支管理方面所采取的政策措施,例如,是如何管理外汇储备的,是否有针对性的政策来应对贸易顺差过大的问题,或者如何引导资本有序流动的。书中是否提供了具体的政策文件解读,或者政策制定者的视角,来阐述这些措施的背景和目标?同时,我也关注这些政策对中国经济增长、就业以及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指标产生的实际影响。这本书能否提供翔实的统计数据和实证分析,来评估这些政策的有效性,以及它们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它能否帮助我理解,当年中国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中,通过审慎的宏观经济调控,来实现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及其演变轨迹有着浓厚的兴趣,《2005中国国际收支报告》这个书名,让我看到了深入了解这一问题的绝佳机会。2005年,正值中国深度参与全球经济分工的关键时期,国际收支的结构性变化,能够真实地反映出这种依存度的变化。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解读当年中国经常账户的构成,特别是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情况。这本书是否能够提供具体的商品贸易数据,揭示中国在哪些优势产业上形成了强大的出口能力,又在哪些领域存在较大的进口需求?对于服务贸易,比如旅游、运输、金融服务等,当年中国的发展状况如何?这些服务贸易的收支情况,是否反映了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变化?此外,书中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分析,也可能揭示出中国经济的脆弱性与韧性。例如,是否当年中国在吸引外资的同时,也面临着资本外逃的风险?这本书能否提供具体的量化分析,帮助我理解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以及它在全球经济波动中的敏感度。
评分我对《2005中国国际收支报告》这本书抱有高度的期待,尤其是希望它能提供关于中国在2005年国际经济舞台上所扮演角色的深刻分析。那个年代,中国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全球体系,国际收支的每一个数字背后,都隐藏着复杂的故事。我迫切想知道,书中是否详细描绘了当年中国对外投资的规模和方向?随着中国企业的“走出去”战略逐步展开,它们在海外市场的表现如何,是否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此外,书中对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分析也至关重要。2005年,全球投资者对中国的热情是否依然高涨?哪些行业吸引了最多的外资?这些投资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这本书能否提供具体的行业数据和案例,来展示这些投资的实际影响,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宏观层面的描述?我希望它能帮助我理解,当年中国如何在吸引外资的同时,有效管理潜在的风险,例如资本外流的可能性,以及如何通过国际收支的调节来维护经济的稳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