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可我就是爱旗袍 | 作者 | 石榴 |
| 定价 | 39.80元 | 出版社 | 青岛出版社 |
| ISBN | 9787555233039 | 出版日期 | 2016-02-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内容简介 | |
“天天穿旗袍,是上街出洋相,不够艰苦朴素。”奶奶说。 “你真的每天穿旗袍啊?走在街上不会觉得很穿越吗?”朋友问。 一跟身边的人提起旗袍,众人的印象大多比较*。 穿旗袍的时间长了,我总会时不时地想,当时间流转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旗袍?我们又该如何与旗袍相处? “很多人不理解为何我的衣橱里只有旗袍,但我就是喜欢。” “我辞职把自己关在车库里自学做旗袍,两年零收入,所有人都觉得我疯了,可我觉得自己能在这条路上走得很远,也许有一天我真的能修行出来。” “我减了25年肥也没减下来,后为了把自己塞进那件结婚旗袍,我减了15斤。” 一年来,我和无数喜欢旗袍的女孩聊天,给我印象深的不只是她们穿旗袍的美,更是她们的自信、淡然和小倔强。因为她们,我给这本书起名叫《可我就是爱旗袍》。 此书献给所有和她们一样,内心有着小倔强的姑娘。 |
| 作者简介 | |
| 嗨,我是石榴,美国布朗大学的学生,古着老物爱好者。 从2014年到2015年,我发起了“穿旗袍的365天行为艺术”——不论刮风下雨下刀子,365天每天坚持穿旗袍。 从在泰国冥想办画展,到尼泊尔滑翔徒步和墨西哥考潜水证,一年来我的生活中塞满了各式新奇的“艳遇”,旗袍一路与我相伴,新结识的人们也开始叫我——那个总是穿旗袍的姑娘。 |
| 目录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编辑推荐 | |
|
中国**本旗袍故事集,都市生活中的旗袍美学 90 走过三大洲的 深入采访数个隐藏在都市中的旗袍“武林高手”, 从匠人精神到设计品牌,还原一个你不知道的旗袍。 |
| 文摘 | |
| |
| 序言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我最近读到一本关于现代女性自我探索与成长的文学作品,简直让人爱不释手。作者以一种极其坦诚和毫不矫饰的笔调,剖析了当代女性在事业、情感和自我认知之间挣扎与和解的过程。叙事手法非常新颖,它跳跃在现实与梦境之间,用大量的内心独白和象征性的意象,构建了一个复杂而迷人的精神世界。书中对于“独立”这个概念的探讨尤为深刻,它不是简单的经济自主,而是对内心声音的忠诚和对外界期待的审慎选择。我常常在主人公的选择中看到自己的影子,那种在十字路口徘徊的迷茫,被作者精准地捕捉并温柔地释放出来。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不提供标准答案,而是鼓励每一个读者去构建属于自己的意义,非常具有启发性。
评分一本关于全球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报告文学,阅读体验非常沉重但又充满希望。作者走访了世界各地受气候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从北极融化的冰川到干旱肆虐的非洲农田,用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故事,将冰冷的数据变成了触目惊心的现实。我特别佩服作者的平衡能力,既没有一味渲染末日景象,也没有回避问题的严重性,而是将科学的严谨性与人文的关怀完美结合。书中最后一部分关于创新解决方案和社区韧性的探讨,让人感受到了人类改造自身行为、与自然重新建立和谐关系的潜力。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日常生活的每一个消费选择都多了一份责任感,这本书无疑是极佳的社会责任教育读物。
评分这本关于青岛历史和风土人情的书,简直就是一趟穿越时空的旅行。作者的笔触细腻得让人惊叹,仿佛能闻到老城区的海风,听到铛铛作响的电车声。尤其对那些隐没在时光里的老建筑的描绘,简直栩栩如生,每一个砖瓦、每一扇雕花的窗户,都承载着厚重的故事。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不同时期青岛市民生活状态的对比描述,那种细微的变迁,展现了一个城市如何在新旧交替中寻找自己的节奏。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青岛的感情又深了一层,不再只是一个游客眼中的美丽海滨城市,而是一个充满生命力和历史底蕴的鲜活存在。书中的插图和老照片更是点睛之笔,让文字的描述得到了完美的视觉补充,那种泛黄的质感,让人油然而生一种对往昔的怀念之情。
评分我最近接触了一本讲述二十世纪初欧洲先锋艺术运动的画册,里面的内容简直是视觉冲击力的教科书。它全面梳理了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等思潮的兴起背景、核心理念以及代表人物的作品。最让我震撼的是那些画作的复制质量极高,色彩的饱和度和细节的还原度都非常到位,仿佛原作就挂在眼前。书中对艺术家们如何打破传统透视、运用非理性逻辑进行创作的分析,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美”和“艺术”的边界。我尤其欣赏它对两次世界大战对艺术观念转变影响的论述,战争的残酷性如何催生了对理性世界的反思,并最终将艺术推向了更深层次的内心探索。这本书不仅仅是艺术史的记录,更是一部关于人类精神变迁的史诗。
评分最近翻阅的这本关于古典园林艺术的专著,简直是视觉和思想上的双重盛宴。它不像一般的图鉴那样干巴巴地罗列样式,而是深入剖析了中国古典园林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天人合一”的境界是如何通过叠山理水、花木配置等手法得以物化的。书中对江南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的对比分析尤其精彩,前者侧重于“藏”,追求心灵的隐逸,后者则着眼于“显”,展现帝王气度,这种宏观的把握让人对中国传统审美有了更立体的认识。作者的语言兼具学者般的严谨和文人般的雅致,即便是复杂的园林布局和结构,也能用流畅易懂的文字解释清楚。对于那些热爱传统文化,希望从美学中汲取生活智慧的人来说,这本书绝对是案头必备的宝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