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中国通史:注释版 | 作者 | 吕思勉 |
| 定价 | 38.90元 | 出版社 | 古吴轩出版社 |
| ISBN | 9787554602447 | 出版日期 | 2014-06-01 |
| 字数 | 页码 | 424 | |
| 版次 | 1 | 装帧 | 精装 |
| 内容简介 | |
《中国通史(精装彩插)》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文化史,叙述了婚姻、族制、政体、财产、货币、教育、衣食等关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范围广博,取精用宏,多独到之见,值得当今学人借鉴;下编为政治史,叙述了中国民族的由来、中国史的年代、古代社会的综述等关乎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简明精当,脉络流贯,议论风发,对一般读者熟悉中国历史大有裨益。 |
| 作者简介 | |
|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汉族,江苏常州人。我国近代“史学四大家”之一,幼年系统阅读经学、史学、小学、文学等各种文史典籍,二十三岁后专治史学,吕先生二十四史通读数遍,为学界同仁传为美谈。1905年起,先后在苏州东吴大学、江苏省立师范专修科等校任教。1926年起,任上海光华大学国文系、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抗战期间,归乡闭户著书。抗战胜利后,重返光华大学。1951年院系合并后,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终生教授。史学代表作品:《白话本国史》、《吕著中国通史》、《秦汉史》为代表的四部断代史、《吕思勉读史札记》等。 |
| 目录 | |
| 上 编 中国文化史 |
| 编辑推荐 | |
| 吕思勉诞辰130周年纪念版,精装彩插,注释版,百年来具影响力的国史入门书,增补吕思勉长文导读《怎样读历史》。 |
| 文摘 | |
| 中国文化史 |
| 序言 | |
| 上 编 中国文化史 |
坦白讲,我购买这本书是带着一丝怀疑的,毕竟市面上的“通史”浩如烟海,很多都是挂羊头卖狗肉。然而,这本吕思勉的注释版,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的严谨性令人称奇。对于那些历史细节的考证,那种近乎偏执的求真精神,令人肃然起敬。我注意到,在涉及一些有争议的历史事件或人物评价时,作者的处理方式非常审慎和平衡,他倾向于陈述多种观点,然后给出自己基于史料的倾向性判断,而不是武断地下定论。这种开放和包容的治史态度,在今天快餐文化盛行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古吴轩的排版设计也值得称赞,字体适中,行距舒适,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我习惯于在深夜阅读,昏黄的灯光下,看着这本厚重的书,内心有一种莫名的安定感,仿佛自己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小小观察者,静静地记录着一切。这简直是我书架上不可或缺的镇馆之宝。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最大的感受是“深度”。很多通史在叙述早期历史时会因为史料稀少而显得捉襟见肘,但在这本书里,即便是上古时期的记载,作者也尽量做到有理有据,注释部分对早期神话传说和考古发现的结合探讨,展现了极高的学术功底。阅读时,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历史的线性发展,更是文化基因如何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变异和重组。特别是它对制度史的阐述,逻辑链条非常清晰,例如从秦汉的郡县制到唐宋的州县制再到明清的垂直管理体系,每一步的改革动机和实际效果都被分析得入木三分。我发现,很多看似是偶然的政治事件,在这部通史的宏大叙事下,都找到了其深植于前代制度的必然性。这样的分析层次,让我对整个中国政治文明的演进有了更系统、更具穿透力的理解。
评分我得说,我之前对中国通史的印象还停留在那种枯燥的年代事件罗列上,直到我接触到这套书,才发现历史可以如此鲜活有趣。作者的叙事角度非常独特,他不仅仅关注帝王将相的功过是非,更深入挖掘了底层社会的生活状态、经济模式的演变,甚至是对不同时期文化艺术的细致描摹。这使得整个历史长卷不再是孤立的碎片,而是相互关联、充满张力的有机整体。举个例子,书中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门阀的兴衰分析,角度刁钻却又逻辑严密,让我第一次理解了“门阀政治”对后世中国政治格局的深远影响。注释的精妙之处在于,它常常会引述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补充论证,这对于想要进一步深挖某个专题的读者来说,提供了极佳的线索。阅读过程中,我常常忍不住停下来,在脑海中构建那个时代的社会图景,那种代入感,是极少有历史著作能带给我的震撼。它不是填鸭式的灌输,而是引导你去思考、去探究,真正做到了“读史使人明智”。
评分这本《{RT}中国通史:注释版-吕思勉 古吴轩出版社 9787554602447》的阅读体验简直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吕思勉先生的文字,沉稳而富有洞察力,仿佛一位饱经风霜的智者,娓娓道来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兴衰更迭。尤其欣赏的是其详实的注释体系,对于初涉中国历史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盏明灯。每一次遇到晦涩的古籍引用或是复杂的历史概念,抬眼就能在旁侧找到清晰的注解,极大地降低了理解的门槛。这种编排方式,使得阅读过程流畅而充实,不再需要频繁地停下来查阅其他工具书,真正实现了沉浸式的学习。我花了很长时间去对比不同版本的史书,发现古吴轩出版社这个版本的纸张质感和装帧设计都非常考究,拿在手里就能感受到一种对历史的敬畏。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让我对传统文化的亲近感油然而生。每一次翻阅,都有新的体会,尤其是在理解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结构和思想流变时,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其他泛泛而谈的历史读物无法比拟的。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的历史爱好者,我一直渴望找到一本既能提供全景视野,又不失学术深度的入门与进阶之作,这本《中国通史》无疑就是那个“刚刚好”的选择。它的语言风格属于那种老派学者的沉稳内敛,初看可能需要适应一下那种不加修饰的朴实话语,但一旦进入状态,便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巨大信息量。我特别喜欢它对地理环境与历史进程关联性的论述,比如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文明的不同发展轨迹,这种跨学科的视野极大地拓宽了我的历史观。此外,注释的编排方式非常人性化,重要的术语或人名,在首次出现时往往有详细的背景介绍,使得跳跃式阅读也无碍。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能告诉你“发生了什么”,而在于它能让你明白“为什么会这样发生”,这种对历史因果关系的追问,才是历史学习的真正乐趣所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