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天学会家常凉菜 9787538465808

7天学会家常凉菜 9787538465808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和平 著
图书标签:
  • 家常菜
  • 凉菜
  • 菜谱
  • 烹饪
  • 美食
  • 7天学会
  • 快手菜
  • 下厨房
  • 零基础
  • 家常凉菜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韵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8465808
商品编码:29775596961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3-05-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7天学会家常凉菜 作者 王和平
定价 25.00元 出版社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 9787538465808 出版日期 2013-05-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740Kg

   内容简介

《7天学会家常凉菜》针对烹饪初学者,首先用1天时间,配以超量的图片和文字,为您分步介绍新手制作凉菜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常识,如凉菜常用的原料、调料、凉菜常用味型、凉菜加工和窍门、凉菜技法和装盘等,使您在正式制作凉菜前,就可以掌握基础的内容。随后的几天,我们按照凉菜的技法加以分类,并且遵循家常凉菜简单、实用、经典的原则,选取一些原料易买、操作简单、大家熟知的凉菜,详细地加以介绍。您可以通过前面学到的凉菜常识,选取自己喜好的原料、口味等,制作出满意的家常凉菜。当然,如果您已经是做菜的好手,也可以直接从图书中选取感兴趣的凉菜,按照详细的步骤图加以制作。


   作者简介

王和平,好多人形容他是餐饮业的疯子,对餐饮业无比的执着,经过近三十年的辛苦努力,现已成为国际烹饪艺术家,国际大赛评委,现任北方厨艺协会副秘书长,肴鸣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门下弟子近百,旗下管理多家餐企,和朋友一起创办的丰收门精品农家院风靡沈城。


   目录

天凉菜常识介绍
凉菜四季
凉菜原料
凉菜调料
凉菜味型
凉菜加工
凉菜窍门
凉菜装盘
凉菜技法
第2天爽口拌菜
第3天美味腌菜
第4天风味熏菜
第5天咸鲜卤菜
第6天浓香酱菜
第7天鲜香泡菜



   编辑推荐

炎热的夏季,家庭制作一些美味可口的凉菜,不仅入口清凉,而且回味悠长。而对于冬季,很多人以为凉菜不适合,寒冷的天气再食用一些凉菜,会让人感到发怵。其实凉菜不仅适宜夏秋季节,冬季食用一些凉菜,可促进新陈代谢,迫使身体自我取暖,这会消耗一些脂肪,调动免疫系统,有利于保健,也可以达到目的。
另外有些凉菜,还真的特别适合冬天食用,或者简直就是为冬天量身定做的。譬如凉拌萝卜丝,冬天吃着,脆生生的,非常舒服。再如凉拌木耳,在风较大的北方的冬天,黑木耳的清肺功效让它成为了我们餐桌上的常客,再加上一些自己喜欢的冬季鲜蔬杂菜,如胡萝卜、洋葱等,成菜口感更加丰富。


   文摘






   序言

《舌尖上的清爽:夏日家庭冷餐精选》 引言:盛夏的味蕾唤醒 炎炎夏日,人体对清淡、爽口的食物需求倍增。一盘色泽诱人、滋味鲜美的家常凉菜,不仅能瞬间驱散暑气,更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亮色。本书并非市面上常见的速成教程,而是深入挖掘中华饮食文化中,那些流传于民间、注重食材本味与季节更替的传统与创新凉菜技艺。我们致力于提供一个详尽的、可操作的指南,让每一位热爱烹饪的家庭成员,都能轻松掌握制作出媲美专业水准的开胃凉菜。 第一章:凉菜的哲学与基础——“清”与“和”的艺术 凉菜,顾名思义,是冷食,但其精髓远不止于“温度”。本章首先探讨凉菜在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定位,它不仅仅是正餐前的开胃小点,更是体现主人待客之道与食材新鲜度的试金石。 1.1 选材的智慧:时令至上 优质的凉菜始于优质的原料。本章将详细拆解不同季节应选择的蔬菜、豆制品、菌类乃至肉类的标准。例如,春季的嫩芽(如香椿、荠菜)如何通过焯水保持其翠绿与特有风味;夏季的瓜果(如黄瓜、苦瓜)如何挑选确保口感爽脆不失水;秋季的根茎类(如藕、萝卜)如何处理去除涩味。我们将介绍如何通过观察色泽、触感和气味来判断食材的新鲜度,这是决定凉菜成败的第一步。 1.2 刀工的韵律:形态决定口感 凉菜的形态直接影响其口感与味道的吸收。本书将细致图解基础刀法在凉菜中的应用,包括“滚刀块”、“菱形片”、“细丝”、“蓑衣花刀”等。重点分析不同刀工如何配合不同的酱汁。例如,粗犷的拍蒜或大块切法适合浓郁的麻辣口味,而精细的薄片则更适合清淡的醋汁或柠檬汁调味,以确保每一口都达到预期的咀悦感。 1.3 基础处理:去腥、去涩、保持脆度 凉菜对食材的处理要求极为精细。本章会集中讲解关键的预处理技术: 焯水艺术: 区分需要“断生”与需要“完全熟透”的食材。掌握精确的焯水时间,以及如何利用冰水、盐水或油水进行“过冷河”以迅速定色、保持蔬菜的脆绿。 肉类的预制: 对于卤牛肉、白切鸡等需要熟制的凉菜,提供详尽的慢炖香料配方和冷却技巧,确保肉质酥而不烂,易于撕片或切丝。 豆制品的渗透: 如何处理豆腐皮、腐竹,使其更好地吸收调味汁,避免口感干涩。 第二章:调味汁的交响曲——平衡五味的秘诀 凉菜的灵魂在于调味汁。本书摒弃通用的“一勺生抽、半勺醋”的粗略配方,转而深入探讨酸、甜、苦、辣、咸、鲜六味在不同地域凉菜中的平衡艺术。 2.1 经典香料的深度解析 介绍常用的香料(如花椒、八角、桂皮、香叶)在凉菜中的“点到为止”式使用法,避免喧宾夺主。重点讲解如何炮制“熟油辣子”——从选材(二荆条、朝天椒、灯笼椒的比例)、油温的控制(初温、中温、高温的多次淋泼),到混合香料的浸泡,确保辣味香而不燥。 2.2 醋与酱油的哲学选择 并非所有凉菜都适用陈醋或生抽。本章指导读者根据菜肴的基底选择: 米醋与果醋: 适用于海鲜和清爽的蔬菜,提供轻盈的酸度。 香醋与陈醋: 适合搭配豆制品或重口味的荤菜,提供醇厚的底蕴。 蒸鱼豉油与日式酱油: 探索亚洲其他风味酱油在融合凉菜中的潜力。 2.3 增鲜与提香的秘密武器 超越味精和鸡精,本章介绍天然增鲜的途径,如用鲣鱼干熬制的汤底、自制虾油、芝麻酱的现磨与调开技巧,以及如何利用少许糖、蜂蜜或麦芽糖来“提鲜”而非单纯增加甜味。 第三章:地域风味掠影——跨越山河的凉意 本书精选了中国不同地域最具代表性,且适合家庭制作的凉菜,展示地域风味的多样性。 3.1 川派的麻辣与回香: 重点介绍“夫妻肺片”的层次感处理(牛舌、牛肚、牛肉的熟度搭配),以及“藤椒油拌时蔬”如何利用低温萃取藤椒的清麻。 3.2 鲁派的酱香与醇厚: 详述“酱肘子”或“酱牛肉”的卤制时间控制,以及经典的“葱油拌面”中葱油的熬制火候,强调酱香的“老道”感。 3.3 粤派的清淡与本味: 聚焦于“白切鸡”的冰镇技巧,保证皮爽肉滑;以及如何用姜蓉、葱白和热油制作出能完美衬托食材鲜美的“三葱蓉”。 3.4 东北的酸甜与爽口: 探讨“溜肉段”的裹粉与滑油技术,以及“酸辣粉皮”中,如何自制地瓜粉皮并调配出地道的酸辣口。 3.5 江浙的糟卤与糟香: 深入讲解糟卤的配方,如何利用黄酒的糟粕来浸泡醉鸡、醉虾或糟毛豆,达到既有酒香又不带烈性的独特风味。 第四章:创新与融合——新式冷盘的无限可能 现代家庭的餐桌更追求健康与创意。本章引导读者跳出传统框架,尝试将西式沙拉的理念融入中式凉菜。 4.1 蔬果的混搭与色彩学: 尝试将西红柿、牛油果、玉米粒与传统食材(如木耳、海带)进行组合,并利用柠檬汁、橄榄油或香草(如罗勒)来创造新的风味层次。 4.2 健康基底的构建: 探讨以藜麦、鹰嘴豆、牛油果等高蛋白、高纤维食材作为凉菜基底的烹饪思路,用以替代部分淀粉类食材,制作出更具饱腹感的健康冷盘。 4.3 摆盘的艺术: 如何运用留白、层次堆叠、酱汁勾勒等现代摆盘技巧,将家常凉菜提升至宴客水准。 结语:享受慢食的乐趣 制作凉菜是一个需要耐心和观察的过程。本书提供的不仅仅是食谱,更是一套完整的烹饪思维。通过对温度、时间、刀工和调味的精准把控,您将能在家中复刻出那些令人心旷神怡的夏日美味,真正享受到“慢工出细活”带来的味觉满足感。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怎么说呢,它更像是一位和蔼可亲、经验丰富的老奶奶,坐在你身边,手把手地教你做菜。我买它的时候,其实是抱着一种“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我家先生是个口味比较挑的人,尤其喜欢吃一些清爽开胃的凉菜,但每次出去吃,总觉得外面餐馆的凉菜虽然好吃,但油盐可能比较重,自己在家做又总是不得其法。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在于它的“接地气”。它没有那些华丽的辞藻,也没有那些复杂得让人望而却步的技巧。它就像一本生活百科,把那些隐藏在民间、代代相传的家常凉菜的做法,原原本本地呈现出来。我最喜欢的是它对调味的讲解。很多凉菜的味道,其实就差在那个“灵魂”的调味汁上。这本书花了很大的篇幅来介绍各种基础酱料的调制方法,比如基础的蒜泥汁、麻酱汁、香醋汁等等,并且会根据不同的菜肴,告诉你应该在哪种酱汁的基础上进行微调。比如,做拍黄瓜,可能需要多一点蒜末和醋;做凉拌木耳,可能就需要加一些香油和少许糖来提鲜。它还会告诉你,如何根据自己的口味偏好来调整咸甜辣度,这一点对于喜欢自己在家做饭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我试着做了几道,我先生的评价是:“味道很正,就像我小时候妈妈做的一样。” 听了这话,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评分

我买这本书,主要是想给家里的小朋友找点健康的零食和开胃小菜。孩子们总是对油炸食品或者加工零食特别感兴趣,但作为家长,我总希望能让他们吃得更健康一些。这本书的主题“家常凉菜”,听起来就比较清淡、健康,而且非常适合夏天。翻开这本书,我首先注意到的是它的排版和图片。每一道菜都有非常清晰、诱人的成品图,而且步骤说明也简洁明了,配以小图标,非常容易理解。我特别喜欢它的一点是,它会针对一些食材的处理给出非常实用的建议,比如如何给苦瓜去苦味,如何让蔬菜保持翠绿的颜色等等。我试着做了书里的一道“五彩拌三丝”,里面有胡萝卜、黄瓜和木耳,色彩鲜艳,口感清爽,孩子们吃得津津有味,还主动要求再来一份!这让我感到非常欣慰。而且,书里介绍的很多凉菜,准备时间都不长,很多都是几分钟就能搞定,非常适合我这种平时工作比较忙碌的家长。它就像一个“救星”,在孩子们嚷着要吃零食的时候,我能快速地变出一道健康又美味的凉菜,既满足了他们的口腹之欲,又不用担心他们吃到不健康的食物。这本书,真的让我的“亲子厨房”变得更轻松、更有趣了。

评分

哇!简直不敢相信,我居然真的在短短七天内,就把那些平时看着复杂、但又想在家吃到的凉菜做得有模有样了!我一直是个厨房小白,对烹饪这事儿总是有点胆怯,尤其是一些看着摆盘精致、味道丰富的凉菜,总觉得离我太遥远。但这本书的名字——《7天学会家常凉菜》,就像一束光照进了我灰暗的厨房世界。我记得我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还有点将信将疑,心想:“七天?这会不会太夸张了?” 但事实证明,这绝对是实话!第一天,我从最基础的刀工讲起,比如如何切黄瓜丝、如何处理豆芽,那些细致的步骤和配图,让我这个手残党也渐渐找回了自信。接着,每天解锁一道新的凉菜,从简单的拍黄瓜、凉拌海带丝,到稍微复杂一点的口水鸡、麻酱拌面,每一道菜的配料表都写得清清楚楚,连我这种厨房新手也能轻松上手。最让我惊喜的是,书里不仅仅是教你做菜,还穿插了很多关于食材挑选、调味比例的小贴士,让我明白为什么有些菜吃起来会特别香,为什么有些配料放下去味道会不一样。比如,它会告诉你,芝麻酱一定要用温水澥开,这样才不容易结块,味道也更浓郁;或者,醋和糖的比例对一道凉菜的影响有多大。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却能让一道普通的家常凉菜瞬间提升一个档次。现在,我的朋友圈里经常会晒出我的“凉菜杰作”,朋友们都惊叹不已,纷纷要我分享秘诀。我总是笑着说,秘诀就是这本《7天学会家常凉菜》!

评分

这本《7天学会家常凉菜》,对我来说,简直是一次“私人定制”的烹饪之旅。我一直是个非常注重饮食健康的人,但又对凉菜情有独钟,总觉得它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点睛之笔”。市面上关于美食的书籍很多,但很多要么过于专业,要么过于追求“网红”式的美观,却忽略了家常菜最根本的味道和健康。这本书恰恰相反,它就像一位资深的营养师兼大厨,把那些最常见、最受欢迎的家常凉菜,用最健康、最科学的方式呈现出来。它不仅仅是教你“怎么做”,更重要的是教你“为什么这么做”。比如,它会解释为什么某些食材需要焯水,焯水的时间和温度有什么讲究;它还会介绍一些天然的调味品,如何利用食材本身的鲜味来提升菜肴的风味,而不是一味地依赖重口味的调料。我特别喜欢它在“健康小贴士”方面的设计,会提醒我们如何控制盐、糖、油的摄入,如何根据季节选择不同的食材,这些都非常有指导意义。我按照书里的方法做了一道“凉拌鸡丝”,蔬菜的比例、调味的精准度都让我非常满意,吃起来清爽而不寡淡,健康又美味。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家常凉菜也可以做得既美味又健康,并且充满了生活的情趣。

评分

说实话,我买这本书之前,对家常凉菜的认知停留在“黄瓜拌醋”、“凉皮”这些非常有限的层面。我总觉得凉菜就是简单拌一拌,很难做出什么花样来。但翻开《7天学会家常凉菜》,我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这本书就像一个宝藏,里面蕴藏着无数种简单又美味的凉菜做法。我最欣赏的是它的“循序渐进”式教学。它不是一股脑儿地把所有菜都抛给你,而是有计划地让你在七天内,从易到难,逐步掌握各种凉菜的制作技巧。从最初的蔬菜处理,到各种酱汁的调制,再到不同食材的搭配组合,每一个环节都安排得非常合理。我尤其喜欢它对“万能凉拌汁”的讲解,掌握了基础的万能汁,你就可以变化出无数种口味的凉菜,这一点真的是太实用了!我尝试做了几道,比如“蒜泥茄子”、“凉拌藕片”,味道都比我平时自己瞎弄的好太多了。茄子软糯入味,藕片清脆爽口,每一口都充满了惊喜。而且,书里还介绍了一些不同地域的特色凉菜,让我大开眼界。它不仅教会了我做菜,更让我感受到了一种探索美食的乐趣。现在,我家的餐桌上,凉菜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了,成了名副其实的“餐桌上的风景线”。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