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斋随笔(上下册) 9787512000797

容斋随笔(上下册) 978751200079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南宋洪迈 著
图书标签:
  • 清代文学
  • 随笔
  • 容斋随笔
  • 文学史
  • 文化
  • 散文
  • 古籍
  • 中国古典文学
  • 袁枚
  • 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韵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线装书局
ISBN:9787512000797
商品编码:29834038942
包装:盒装
出版时间:2010-01-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容斋随笔(上下册) 作者 (南宋)洪迈
定价 335.00元 出版社 线装书局
ISBN 9787512000797 出版日期 2010-01-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盒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1.821Kg

   内容简介

《容斋随笔》共《五笔》,74卷,1220则。其中,《容斋随笔》16卷,329则;《容斋续笔》16卷,249则;《容斋三笔》16卷,248则;《容斋四笔》16卷,259则;《容斋五笔》10卷,135则。据作者自述,该书写作时间历经近三十年。可以说《容斋随笔》是作者数十年博览群书、经世致用的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容斋随笔》内容繁富,议论精当,是一部涉及领域极为广泛的著作,自经史诸子百家、诗词文翰以及历代典章制度、医卜、星历等,无不有所论说,而且其考证辨析之确切,议论评价之精当,皆倍受称道。其重要的价值和贡献是考证了前朝的一些史实,如政治制度、事件、年代、人物等,对历代经史典籍进行了重评、辨伪与订误,提出了许多颇有见地的观点,更正了许多流传已久的谬误,不仅在中国历史文献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而且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亦意义重大。


   作者简介

   目录

上册
 前言
 总序
 旧序
 重刻容斋随笔纪事一
 重刻容斋随笔纪事二
 容斋随笔
  卷
   欧率更帖
   罗处士志
   唐平蛮碑
   半择迦
   六十四种恶口
   八月端午
   赞公少公
   郭璞葬地
   黄鲁直诗
   禹治水
   敕勒歌
   浅妄书
   五臣注文选
   文烦简有当
   地险
   史记世次
   解释经旨
   坤动也刚
   乐天侍儿
   白公咏史
   十年为一秩
   裴晋公禊事
   司字作人声
   乐天新居诗
   黄纸除书
   白用杜句
   唐人重服章
   诗谶不然
   青龙寺诗
  第二卷
   唐重牡丹
   长歌之哀
   韦苏州
   古行宫诗
   隔是
   张良无后
   周亚夫
   汉轻族人
   漏泄禁中语
   田叔
   ……
下册


   编辑推荐

   文摘

   序言

《容斋随笔》(上下册) 内容简介 《容斋随笔》是南宋学者洪迈所著的一部杂记体散文集,广泛涉及经史、文学、典章制度、民俗风情、自然地理等诸多领域,堪称宋代笔记体文学的集大成之作。全书以“随笔”为名,顾名思义,乃作者读书、行路、观物、闻事之余,随意记录、抒发感慨的文字。然而,正是这种“随意”,成就了《容斋随笔》博大精深的内涵和丰富多彩的样貌。 一、 渊博的学识与深邃的洞见 洪迈作为一名饱读诗书、学识渊博的士人,在《容斋随笔》中展现了他对经史子集的精深理解。他不仅对儒家经典有着深刻的解读,更对诸子百家、唐宋八大家等名家著作信手拈来,旁征博引。其考辨之严谨,论证之周详,常常能够拨开历史的迷雾,揭示事物的本质。例如,在谈论古代官制时,他能追溯其演变脉络;在分析文学作品时,他能洞察其艺术手法和思想内涵;在考据典籍时,他能辨析细微的差错,斧正前人的疏漏。 全书篇目繁多,内容包罗万象,却又能做到条理清晰,脉络分明。作者的思考往往深入浅出,既有学术研究的严谨,又不失文章的生动趣味。他善于将宏大的历史命题与具体的个案相结合,通过对某一事件、某一人物、某一典故的深入剖析,来折射出更广阔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这种“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使得《容斋随笔》在提供丰富史料的同时,更具备了深刻的思想价值。 二、 丰富的生活阅历与细腻的观察视角 洪迈仕途虽然不算特别显赫,但其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亲历了宋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在《容斋随笔》中,他将这些生活经验巧妙地融入文字之中。他笔下的山川河流,栩栩如生;他记录的民俗风情,鲜活有趣;他描绘的社会百态,真实可信。无论是对文人雅士的交往,还是对市井小民的生活,他都以一种平等而尊重的姿态去观察和记录,展现了宋代社会多元而富有活力的景象。 作者的观察视角极为细腻,常常能捕捉到常人不易察觉的细节。例如,他对某些草木花卉的生长习性了如指掌,对古代器物的形制和用法了然于胸,甚至对某些地方的方言俚语也能信手拈来。这些细节的丰富性,不仅为后人研究宋代的物质文化、社会生活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也使得《容斋随笔》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读来引人入胜,仿佛身临其境。 三、 鲜明的个人风格与独特的文学魅力 《容斋随笔》虽名为“随笔”,却并非信笔涂鸦之作。洪迈在写作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风。他的文字简洁明快,不事雕琢,却又意蕴深厚。他善于运用对比、类比、排比等手法,使得文章语言生动,节奏感强。同时,他行文中常流露出一种温厚而略带自嘲的幽默感,以及对人生世事的深刻感慨。 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既有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有对社会现象的议论,更有对自身经历的反思。他的言论往往不落俗套,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甚至对一些传统观念提出挑战。这种独立思考的精神,以及由此形成的鲜明个性,使得《容斋随笔》具有了独特的文学魅力。阅读此书,不仅能获取知识,更能感受到作者的智慧和人格的魅力。 四、 传承与影响 《容斋随笔》自问世以来,便以其博大精深的内容和精湛的文学艺术,受到历代学者的推崇和喜爱。它被视为研究宋代历史、文化、思想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笔记体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数文人学者从中汲取养分,学习其治学之道和写作技巧。《容斋随笔》中所记载的许多史料和观点,至今仍为史学界所引用和讨论,展现了其不朽的学术价值和文化生命力。 总结 《容斋随笔》(上下册)是一部集知识性、思想性、文学性于一体的伟大作品。它以其包罗万象的内容、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细腻生动的观察视角、鲜明独特的个人风格,成为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无论是对历史学者、文学研究者,还是对普通读者而言,阅读《容斋随笔》都是一次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启迪智慧的精神之旅。它不仅是一本“随笔”,更是洪迈留给后人的一份珍贵文化遗产,值得我们反复品读,细细体味。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在淘旧书的时候,偶然间发现了一套非常吸引我的文集,那套书的装帧古朴典雅,光是拿在手里就能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我当时就被它的封面设计所吸引了,那种素雅的米黄色纸张配上手写的仿宋字体,让我瞬间沉浸在一种旧时光的氛围里。随便翻开其中一页,映入眼帘的便是那些对当时社会风貌细致入微的描摹,字里行间流淌着一种文人的清雅与洞察。我当时就觉得,这本书的内容一定是非常值得细细品味的,它不像那些快餐式的读物,更像是需要时间去慢慢消化的佳酿。我对这类专注于记录生活细节、展现人文情怀的古籍向来情有独钟,总觉得能从中窥见古人最真实、最不加修饰的生活侧面,那份真挚和质朴,在如今的快节奏生活中是很难寻觅的。这本书的排版也十分讲究,字距和行距都拿捏得恰到好处,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足见出版者的用心。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触动,是它在叙事上的那种不动声色的力量。它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也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但每一篇小品文都像是一枚精巧的棋子,不动声色地构建起一个完整而丰富的世界观。我尤其欣赏作者那种旁观者清的叙述角度,他似乎总能以一种超脱的姿态去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记录下那些稍纵即逝的情绪和场景。比如他对几处园林景色的描写,寥寥数语,却能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到清晨薄雾中竹影摇曳的静谧,或是午后阳光下花香浮动的慵懒。这种将抽象感受具象化的能力,实在是高超。读完一个章节,我常常会停下来,闭上眼睛回味那种意境,仿佛自己也参与了那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这种阅读体验,远比那些情节驱动的作品更耐人寻味,因为它触及的是更深层次的精神共鸣。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总体感受,是一种深沉的“静”。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注意力被各种各样的刺激不断切割,很难进行深度思考。然而,捧起这套书,就像是找到了一处精神的避难所。它强迫你慢下来,去关注那些细微的日常,去体味那些被时间冲淡的情感。我发现,当我的思绪沉浸在作者构建的那个世界里时,外界的喧嚣似乎都远去了。这本书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其文字本身,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一种更具耐心、更富同理心、更愿意深入探究本质的视角。它像是一位沉默的智者,静静地陪伴着你,在每一个需要沉思的夜晚,提供一种穿越时空的慰藉与启发。读完后,你会感觉自己的内心被梳理过一遍,变得更加清明和宁静。

评分

这套书的语言风格,用“洗练”二字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作者的笔法非常老道,他懂得如何用最简洁的词汇,去承载最复杂的情感和信息。没有一句废话,每一个字都像是经过了千锤百炼才落下的。我对比了一下自己手边的一些现代散文集,发现很多现代作品虽然华丽,但在‘力度’上却稍逊一筹。这套书里的文字,有着一种沉淀后的力量感,就像一块温润的玉石,初看或许平淡,细品之下却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坚韧和光泽。特别是当他评论时下的某些风气或习俗时,那种批评是温和而有力的,不像现代的某些评论那样尖锐到让人不适,而是带着一种长者的慈悲与规劝。这种恰到好处的“度”,体现了作者极高的文学修养和人文关怀。我甚至会偶尔拿起笔,试着模仿那种简洁的句式来写点什么,但很快就发现,模仿其形易,得其神难,真正的高手就是这样炼成的。

评分

从装帧设计上来看,出版社对这次的版本制作可谓是下足了功夫。我手里这版,纸张的选择非常讲究,那种略带粗糙感的铜版纸,不仅适合长时间阅读,而且能很好地表现出古代书法的韵味。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的插图和版式设计也十分考究。并非那种为了凑字数而随意添加的图画,而是与正文内容相得益彰的木刻风格插图,每一幅都像是一件独立的艺术品,精准地再现了作者笔下描绘的场景或人物形象。这种图文并茂的处理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阅读古代文献的门槛,让那些生涩的文字变得更加生动立体。可以说,这不仅仅是一套文字作品的再现,更是一次完整的视觉和精神的文化体验。对于喜爱收藏精装本的朋友来说,这绝对是书架上不可或缺的一枚重要藏品,兼具阅读价值和收藏价值,让人爱不释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