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古文观止:插图珍藏本 | 作者 | 吴楚材 ,吴调侯 |
| 定价 | 48.00元 | 出版社 | 岳麓书社 |
| ISBN | 9787553804019 | 出版日期 | 2015-08-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32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自清代以来为通行的古代散文选本之一,其影响之大足可与《文选》《唐诗三百首》相比。全书分十二卷,按时间先后,编选先秦到明末的二百二十二篇脍炙人口的古文精品,以散文为主,间收骈文。“观止”取“叹为观止”之意。 |
| 作者简介 | |
| 吴楚材,名乘权,字子舆,号楚材,和吴调侯为叔侄关系,两人都多次应考不中,于是在家设私塾教学。两人共同编成《古文观止》一书,初刻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 |
| 目录 | |
| 上册: 卷之一 周文 郑伯克段于鄢 周郑交质 石碏谏宠州吁 臧僖伯谏观鱼 郑庄公戒饬守臣 臧哀伯谏纳郜鼎 季梁谏追楚师 曹刿论战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宫之奇谏假道 齐桓下拜受胙 阴饴甥对秦伯 子鱼论战 寺人披见文公 介之推不言禄 展喜犒师 烛之武退秦师 蹇叔哭师 卷之二 周文 郑子家告赵宣子 王孙满对楚子 齐国佐不辱命 ...... 诫兄子严敦书 前出师表 后出师表 卷之七 六朝唐文 陈情表 兰亭集序 归去来辞 桃花源记 五柳先生传 北山移文 谏太宗十思疏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滕王阁序 与韩荆州书 春夜宴桃李园序 吊古战场文 陋室铭 阿房宫赋 原道 原毁 获麟解 杂说一 杂说四 下册: 卷之八 唐文 师 说 进学解 圬者王承福传 讳辩 争臣论 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 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 与于襄阳书 与陈给事书 应科目时与人书 送孟东野序 送李愿归盘谷序 送董邵南序 送杨少尹序 送石处士序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祭十二郎文 祭鳄鱼文 柳子厚墓志铭 卷之九 唐宋文 驳复仇议 桐叶封弟辨 箕子碑 捕蛇者说 种树郭橐驼传 梓人传 ...... 亲政篇 尊经阁记 象祠记 瘗旅文 信陵君救赵论 报刘一丈书 吴山图记 沧浪亭记 《青霞先生文集》序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徐文长传 五人墓碑记 附 录 后 记 古 |
| 编辑推荐 | |
| 百部*文学作品 文化根脉 成长必读 传世经典 名篇荟萃 流行*广的古文选本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精装版的《古文观止》拿在手里就有一种厚重感,纸张的质感非常棒,印刷出来的字迹清晰又不失古朴韵味,那种油墨散发出的淡淡清香,让人一下子就沉浸到那个文辞典雅的年代里去。我最欣赏的是它在版式设计上的用心,不是那种冷冰冰的排版,而是处处透着对经典文本的敬意。特别是那些精心绘制的插图,不是那种简单粗暴的图解,而是充满了艺术感染力,它们仿佛是作者的眼睛,引领着读者去想象那个时代的情景,去感受文字背后的风骨与气节。我翻阅其他版本的古文选本时,常常觉得枯燥乏味,但这一本完全不同,它就像一位博学的长者,耐心地引导你领略那些千古名篇的精妙之处。那种“可观而止”的境界,在阅读的过程中慢慢被构建起来,让人忍不住一读再读,每次都有新的体会。书的装帧也极其考究,即便是作为家中的陈设,也显得非常雅致,完全配得上“珍藏本”这三个字。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冲击,是关于“气韵”的理解。以前总听人说某篇古文有气势,但无法具体体会。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对照插图和深入的背景介绍,我开始能捕捉到不同作者在不同心境下文字所散发出的独特气质。比如读到一些边塞诗文时,那种苍凉雄浑的画面感会立刻在脑海中形成,连带着心绪也变得开阔起来。而面对一些园林小品,字里行间又透露出文人雅士的闲适与淡泊。这种情感的代入感,是单纯的文字堆砌无法比拟的。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情感和精神的熏陶,让我体会到阅读经典,其实是在与不同时代、不同个性的伟大心灵进行深度交流。
评分说实话,我过去对文言文一直抱有一种敬畏又有点畏惧的态度,总觉得那是高不可攀的学问,读起来就像在啃硬骨头。但这一套书,彻底颠覆了我的印象。它在注释和翻译上做得非常到位,不是那种敷衍的直译,而是深入浅出地解释了古人在特定语境下的深层含义和文化背景。很多看似晦涩的词句,经过细致的阐释后,瞬间变得鲜活起来,仿佛那些古人就在你面前娓娓道来。我发现,很多我们现在觉得是“大道理”的为人处世的智慧,其实早在那时就已经被用最凝练的语言表达出来了。对于想提升自己人文素养,但又苦于没有好的入门向导的人来说,这简直是雪中送炭。我甚至尝试着大声朗读了几段,那种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和文字的韵律美,简直是一种听觉上的享受,让人体味到中华文字最纯粹的力量。
评分我收藏了不少不同版本的古典书籍,但这一本《古文观止:插图珍藏本》在细节处理上真的做到了极致。比如,装订处的工艺,即使反复翻阅也不会轻易散页,这对于经常需要查阅和学习的读者来说至关重要。再者,书脊的设计也考虑到了实用性,平摊在桌面上时,书页能保持相对平整,这在做读书笔记或者对照翻译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在选篇上的平衡把握得恰到好处,既有慷慨激昂的史论,也有清新隽永的抒情,让人在阅读的体验上不会产生审美疲劳。这种精心的打磨,体现了出版方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尊重,而不是简单地把旧文本拿出来再卖一次。它更像是一份精心制作的礼物,送给每一个渴望与古人对话的灵魂。
评分总而言之,这套书的价值远超其标价。它成功地弥合了现代读者与古典文学之间的那道鸿沟。我发现自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去探究每一个字背后的来历和妙处。即便是那些耳熟能详的篇章,在这一本“珍藏本”的解读下,也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它像一把钥匙,开启了我对中国传统美学的全新认知。我甚至开始尝试将书中的一些优美句式运用到自己的日常书写中,虽然远不及原作的精妙,但这种尝试本身就是一种收获。对于任何一个希望提升自己文化品味和文字驾驭能力的人,我都会毫不犹豫地推荐这套书,它绝对值得被珍藏和反复品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