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山谷宜州诗文注评 | 作者 | 张艺兵 韩晖 ,韩晖 注评 | 
| 定价 | 48.00元 | 出版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549594856 | 出版日期 | 2017-03-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32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山谷即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曾是古代编管宜州的迁客骚人的代表。本书是“宜州历史名人诗文注评系列”的一本,对黄庭坚任职宜州期间所作诗文进行了*次较为系统的梳理与注析。每篇诗文分注释、评析两部分,主要就作品的创造时间、背景、思想内容和艺术性等作出准确精练的评析。本书是研究黄庭坚这位历史文人晚年在宜州生活、交游、思想的*手资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 
| 作者简介 | |
| 韩晖,文学博士,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及中国古典文献。著有《隋及初盛唐赋风研究》《〈文选〉编辑及作品系年考证》《短笛长歌独倚楼——黄庭坚在宜州》等专著。 | 
| 目录 | |
| 诗 寄岳云帖 以椰子茶瓶寄德孺二首 寄黄龙清老三首 戏答欧阳诚发奉议谢余送茶歌 题花光为曾公卷作水边梅 宜阳别元明用觞字韵 元明留别 予去岁在长沙数与处度元实相从把酒自过岭来不复有此乐感叹之余戏成一绝 信中远来相访且致今岁新茗又枉任道寄佳篇复次韵呈信中兼简任道 和范信中寓居崇宁遇雨二首 乞钟乳于曾公衮 词 蓦山溪·至宜州作寄赠陈湘 青玉案·至宜州次韵上酬七兄 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南乡子·重阳日宜州城楼宴集即席作 浪淘沙·荔枝 文 致齐君札 与崇宁平老书 答崇宁平老书 朝夕相会帖 答靖国司法简 答遥集司理简 与冯当时书 与德久帖 与载熙书 与唐次公 与静甫太医简 与农沔染院 答德修都监简 与冯才叔机宜 与冯才叔机宜书四 答浯溪长老新公书 答李几仲书 与党伯舟帖七 答李彦明知县 与赵都监帖二 答公卷承事简 与曾公卷 游龙水城南帖 题《牧护歌》后 题李太白《白头吟》后 题自书卷后 跋与张载熙书卷尾 书自作草后赠曾公卷 题东坡小字两轴卷尾 书自作草后 张悫字士节 张光祖光嗣字序 党涣字伯舟甫说 黎远字说 代宜州党皇城遗表 代宜州郡官祭党守文 左藏库使知宜州党君墓志铭 宜州乙酉家乘 附录 未注析文 徐长孺墓碣 跋自草东坡诗 跋张龙阁家问 题欧阳佃夫所收东坡大字卷尾 虎胎冠铭 并序 奉别逾年帖 与 人 与人简 与人简 与人简 与德父简 睿达帖 与人简 与人简 与人简 与人简(二首) 与人简 后 记 | 
| 编辑推荐 | |
| 本书是通过对历史文化名人黄庭坚在宜州所作诗文的注评来展现其在在宜州生活的一部作品,也是展现宜州浓厚的文化底蕴的一部作品。黄庭坚在宜州总共生活了一年零七个多月,这段时间是他人生的*后一个时期,也是*谷的时期,经济拮据,生活艰苦,体弱多病。然而,从他的诗文中我们却时时看出,他在逆境之中依然保持着宁静的心境和超然的胸襟,陋室之中,热情接待、谆谆教诲求学的青年,凡人请书作字,来者不拒,以亲友学生的温情滋润困厄的生命。 “宜州历史名人诗文注评系列丛书”包括《冯京诗文注评》、《山谷宜州诗文注评》、《郑献甫宜州诗文注评》、《霞客宜州游记注评》,这些先贤的诗文,从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视角,生动记叙了特色和魅力的宜州历史文化。这一系列丛书的推出,将有利于宜州城市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有利于宜州城市文化的影响力和软实力的发展与提升。“宜州历史名人诗文注评系列丛书”作为宜州文化发展建设的一个重要成果,对于宜州文化旅游、文化产业、文化品牌和文化建设等方面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 
| 文摘 | |
| 序言 | |
坦率地说,对于我这类对地方文献接触不多的读者而言,初次接触此类专业性较强的注评集时,难免会有一些畏难情绪,担心晦涩难懂。然而,这本选本的编纂者显然深谙“引人入胜”之道。他们采取的叙述和评述方式,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尤其是在处理一些生僻词汇或典故时,注释详尽而又不失精炼,使得知识的传递过程如同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渗透进读者的脑海。我尤其欣赏其中穿插的一些地方掌故或与诗文相关的历史轶事,这些“花絮”极大地丰富了阅读的趣味性,让枯燥的考据变得生动有趣,使得即便不是专业研究者,也能轻松地沉浸其中,获得极大的满足感。
评分这本《山谷宜州诗文注评》的装帧设计确实令人眼前一亮,初次拿起时,那种温润的纸张触感和精致的封面设计就给人一种庄重而又典雅的感觉。书脊的烫金字体在光线下熠熠生辉,透露出一种古典韵味,与书名所蕴含的历史厚重感相得益彰。内页的排版也做得十分考究,字体选择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又兼顾了传统书法的审美情趣,这对于阅读古籍注评类书籍来说至关重要。装帧的每一个细节似乎都在传达着对原作者和古代文化的一种敬意,让人在翻开书页之前,就已经感受到一种进入历史长河的仪式感。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来看,一本好的书籍不仅内容要扎实,外在的呈现同样影响着阅读体验,这本册子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到位,让人愿意反复摩挲,细细品味,即便是作为案头的陈设,也显得古朴大气,极具收藏价值。
评分每一次深入研读这些经过精心考证和评点的诗文,我都会被作者那份对地方文脉的执着所深深打动。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汇编,更像是一部浓缩的宜州人文史志。那些看似平淡的诗句,经过详尽的注释和深入的评析,如同剥茧抽丝般,展现出其背后所承载的时代背景、风土人情乃至作者的心路历程。读到某些对仗工整、意境深远的篇章时,我仿佛能穿越时空,亲历古人在那片山水间的悲欢离合。那些注释的精准和评点的独到之处,极大地拓宽了我们理解古代文人创作心境的维度,让人不再满足于表面的辞藻堆砌,而是去探究字里行间隐藏的深层意蕴。这种细致入微的解读,无疑是对传统文化传承的一次有力实践,让沉睡的文字重新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
评分从排版细节来说,这本书处理得非常人性化,特别是那些长篇的引文和注释之间的层级划分,清晰明了,有效避免了阅读时眼部的疲劳。那些引用的原典文本和后人的评语,通过不同的字体或边框进行区分,这种视觉上的区分逻辑非常清晰,让人可以迅速锁定当前关注的焦点,对于需要反复查阅和比对文本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发现自己可以很顺畅地在诗歌原文、详细注释、以及不同时期评家的观点之间来回跳转,而不会产生迷失感。这种精心设计的阅读流线,体现了编纂者对读者体验的深度考量,使得原本可能略显繁复的学术阅读过程,变得异常流畅和愉悦,极大地提高了学习和研究的效率。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对古代作品的梳理上,更在于它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文化生态系统。通过对宜州这一特定地域的诗文进行聚焦和挖掘,编纂者成功地勾勒出了一个特定地理坐标下,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波澜壮阔。阅读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文学创作从来都不是空中楼阁,它是深深植根于一方水土之上的。那些关于山川河流的描摹,那些对乡土亲情的抒发,无不渗透着强烈的地域认同感。这种“在地性”的强调,使得整部作品具有了不可替代的文化孤本价值,它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诗学在不同地域层面的多元化表达和独特气质,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中国文学”这一宏大概念的理解层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