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史记志疑(全三册)——二十四史研究资料丛刊
定价:149.00元
作者:(清)梁玉绳 撰,贺次君 点校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1981-04-01
ISBN:978710105109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1.33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虽然是针对史料的“存疑”与“辨析”,但整体行文脉络清晰,层次分明,丝毫没有散乱之感。每一篇的论述都建立在一个扎实的基础之上,作者似乎对所讨论的历史时期了如指掌,信手拈来皆是旁征博引,却又避免了过度堆砌引文的弊端,总能在关键时刻点出核心矛盾。尤其值得称赞的是,它并没有完全否定前人的研究成果,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以更精细的工具和更开阔的视角进行补充和完善,体现了一种谦逊而又坚韧的学术精神。这套书的厚度本身就令人敬畏,但翻开后,你会发现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中,蕴含的是沉甸甸的思考和考据的汗水。它不是那种可以快速浏览的书籍,需要你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每一个推论背后的深意。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历史爱好者,我曾被许多古代史的“谜团”所困扰,总觉得有些地方的记载似乎不太对劲,但苦于没有系统的资料去求证。这套书恰好填补了我的知识空白。它选取的“疑点”都非常具有代表性,直击史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核心问题。作者的文风是那种典型的老派学者风格,用词精准,论证克制,没有丝毫浮夸之气,但正是这种内敛的力量,使得他的结论更具说服力。我发现自己时常停下来,去查阅他引用的那些偏僻文献,每一次追溯源头,都更加确信作者判断的准确性。阅读的过程,就像是跟着一位经验丰富的大师,徒步穿越一片布满陷阱和宝藏的古代文献丛林,他总能准确地指出哪里是虚假的繁荣,哪里才是真正的金矿。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整个“二十四史”的理解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评分初拿到手时,我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枯燥晦涩的纯学术工具书,但深入阅读后才发现,其魅力远超我的预期。作者在处理那些极具争议的历史公案时,展现出一种近乎“侦探”般的敏锐和耐心。比如,关于某次战役的兵力部署和后勤补给的分析,他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史料,而是结合当时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乃至社会经济结构进行多维度交叉验证,形成了一套令人信服的逻辑闭环。这种跨学科的史学研究方法,极大地拓宽了我的历史视野。我过去在阅读相关章节时常感到的困惑和含糊不清之处,读完这本书后豁然开朗。它不是简单地指出“哪里错了”,而是细致地解释“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误解”,这种带着温度和学理深度的修正,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学术贡献。对于任何想要深入理解秦汉魏晋史演变的读者来说,它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清障”之作。
评分坦白说,我之前对古代史的一些“定论”深信不疑,认为历史就是那些记载的样子。然而,读完这套书后,我的历史观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重塑。它用无可辩驳的史料对比和严密的逻辑推理告诉我,历史的真实面貌往往隐藏在那些被忽略的脚注、矛盾的记载和地方志的只言片语之中。书中对某一特定官职权力变迁的梳理尤其精彩,它揭示了制度是如何在微妙的权力博弈中被扭曲和异化的。这种对制度史和政治史的深度剖析,对于理解中国古代政治运作的复杂性,提供了极佳的样本和参照。每一次的辨析,都像是在为一幅模糊不清的古画重新描上关键的线条,使其立体感和真实感瞬间增强。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教会了读者一种批判性地看待一切既定历史叙事的方法论。
评分这部史学巨著的问世,无疑为我们这些热衷于中国古代史研究的爱好者提供了一份极其宝贵的财富。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沉浸在其中,那种扑面而来的历史厚重感和学者严谨的治学态度,着实令人心潮澎湃。特别是它对《资治通鉴》中若干关键史实的考辨,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牵动整个历史脉络的细节,被作者抽丝剥茧般地一一剖析,其论证过程之精妙,逻辑链条之缜密,简直令人拍案叫绝。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于人物动机的深度挖掘,不同于传统史书的脸谱化处理,这里的论述充满了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那些被时间尘封的帝王将相的真实面貌。阅读的过程,与其说是学习知识,不如说是一场与历史的深度对话,仿佛能穿越时空,亲临那些风云际会的前夜。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也十分考究,纸张的质感和字体的排版,都体现了出版方对这部严肃学术著作的尊重,即便是纯粹的文本阅读体验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