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西文化范式发生的神话学研究
定价:78.00元
作者:林玮生
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30606061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是从比较神话学视角研究中西文化范式发生的一部哲性诗学式专著。◎本书为民族文化的自识、自省、自新提供了一组重要文化基因的参考数值。
内容提要
本书以“神话形态”与“文化范式”关联为旨归,将繁浩的中国神话(指汉族神话)与希腊神话简约为四大形态:“神象形态”、“秩序形态”、“归化形态”以及“字化形态”。通过对这“四态”的平行比较,描绘出一幅两族神话的各别图状,在此基础上“上下求溯”——向上“上溯”两族神话形态差异的母因,向下“下溯”两族“神话形态”与中西“文化范式”的演绎(根果)关系。
目录
章 导论节 主要概念、相关学理、研究价值 主要概念第二节 百年研究综观:从神话学的诞生与东渐谈起
第二章 神与人形神:中国/希腊神话的“神象形态”节 神象及其生成原理第二节 神象递变与自我意识发展的关联一、“微我”与“兽形神”二、“混我”与“神”三、“准我”与“人形神”第三节 中希“神象形态”差异的表征一、中国的神二、希腊的人形神第四节 中希“神象形态”差异的成因第五节 “神象形态”蕴含的文化范式因子一、神与主客合一、人形神与主客二分二、中希神象覆灭模式与哲性思维/神性思维
第三章 “德行”与“命运”:中国/希腊神话的“秩序形态”节 神话世界的“秩序导力”第二节 “德行”:中国神话的秩序导力一、“德行”的两个呈现:行动群与帝王共相二、“德行”导力的成因第三节 “命运”:希腊神话的秩序导力一、“命运”导力的表征二、次导力:“力”、“欲/美”三、“野蛮”与“文明”共存:“命运”督力下的奇特张力四、“命运”导力形成的母因第四节 “秩序形态”孕含的文化范式萌芽一、“德行”与礼乐二、“命运”与悲剧三、“德行”与“命运”中的乐感与悲剧文化因子
第四章 历史化与哲学化:中国/希腊神话的“归化形态”节 符号的继承演化规则与神话的归化现象第二节 中国神话的归化:历史化一、神话历史化二法二、神话历史化的历史背景三、神话过早历史化的深层原因第三节 希腊神话的归化:哲学化一、希腊神话的哲学化二、希腊神话哲学化的成因第四节 中希“归化形态”孕育的文化范式胚形一、中国神话历史化与“实用理性”二、希腊神话哲学化与“思辨理性”
第五章 三言两语与千言万语:中国/希腊神话“字化形态”节 汉字:原生的空间符号一、汉字的神圣性、天然性与“抗字母化”特性二、汉字的信息承载量第二节 汉字与口传的“通约”:一场艰难的匹配之役一、汉字与口传“通约”的张力二、中国神话“字化形态”的表征第三节 希腊文字:派生的时间符号第四节 希腊文字与口传的同质性一、希腊文字与口传的“通约”:乐谱对曲子的记录二、希腊神话“字化形态”的表征第五节 中希神话字化形态差异的母因一、商业与海洋二、农耕与大陆第六节 “字化形态”潜藏的文化范式走向一、“象形”与“拼音”:恋象思维、间象思维二、文字崇拜与语音中心三、“观/悟”与“对话”:抵达道、真理的各别途径
作者介绍
林玮生(1966年—),广东揭阳人,中山大学文学博士、暨南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文中心研究员、中文学院教授(中英文双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和广东省社科规划项目等6项。在《社会科学》《国外文学》《厦门大学学报》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近40篇,提出“三论”原创观点(“文艺形态论”、“艺术重演论”与“比较文学个体论”)。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入选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在美访学期间被授德克萨斯州“荣誉客宾”(Honor Guest)。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版式设计也很舒服,字号大小适中,排版疏朗,阅读起来不会感到压抑。作者在论述中,似乎非常注重不同文化在“象征意义”上的解读和演变。我猜想,书中一定花费了相当篇幅来分析某些核心的神话意象,比如“创世神话”中的“水”与“火”,或者“英雄史诗”中的“试炼”与“回归”,是如何在中西文化中被赋予不同的内涵,并最终影响了各自的文化范式。我一直觉得,人类对于世界的认知,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这些象征符号来构建的,而神话正是这些符号最古老、也最强大的载体。作者能够敏锐地捕捉到这些细微的差异,并从中提炼出文化范式生成的关键,这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成就。这本书让我感受到,理解一个文化的“神话”,就如同理解它的“ DNA”,能够揭示其最本质的特征和最深层的驱动力。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质量相当不错,纸张的质感很好,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给人一种“有料”的感觉。我迫不及待地翻到了目录,看到那些细致的章节划分,以及每一个小标题都充满了引人入胜的探讨方向。我尤其对其中关于“神话原型”和“文化图腾”的章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一直认为,人类的潜意识中存在着一些共通的心理原型,这些原型在不同的文化中以不同的形式显现,而神话正是这些原型最直接、最生动的表达。作者似乎也认同这一点,并且在书中深入地探讨了这些原型在中西文化神话中的对应与差异。我猜想,他一定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比较和分析,从那些古老的故事中提炼出共通的模式,然后再审视它们如何在各自的文化土壤中开枝散叶,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范式。这种跨文化的比较研究,总能给我带来豁然开朗的感觉,让我对人类共同的情感和思维方式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叫做《满58包邮 中西文化范式发生的神话学研究》,作者是林玮生,出版社是中山大学,图书编号是9787306060617。 初拿到这本书,我并没有立即深入阅读,而是先被它略显朴实的书名吸引了。 “满58包邮”,这本身就带着一股接地气的生活气息,与传统学术著作的庄重感有些许反差,仿佛在暗示着知识的普及和易得。我当时想着,或许这本书并不像某些“高高在上”的学术论文那样,充斥着晦涩难懂的术语和繁琐的论证。而是会以一种更加亲切、更容易被大众所理解的方式,来探讨“中西文化范式发生的神话学研究”这样一个宏大而又古老的主题。这种期待让我对它的内容充满了好奇,尤其是“神话学研究”这个部分,总觉得神话故事里蕴藏着人类最原始的智慧和最深层的心理,而将它与中西文化的“范式发生”联系起来,更是让我觉得作者一定有着非常独到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我甚至想象着,也许书中会引用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然后抽丝剥茧,揭示它们背后隐藏的文化密码。那种感觉就像是在寻宝,一层一层地剥开历史的面纱,去发现那些不为人知的文化基因。
评分我注意到这本书的出版信息,中山大学出版社,这本身就代表着一定的学术水准。翻阅内页,作者的语言风格严谨而不失生动,既有学术著作应有的深度,又不至于让人望而却步。我被书中对“神话叙事结构”的分析所吸引,它并非简单地罗列故事,而是从更深层次去剖析这些故事的内在逻辑和建构方式。我感觉作者对于如何构建一个符合特定文化语境的“神话范式”有着深刻的理解。他似乎在探索,为什么某些神话故事会在特定的文化中流传并产生深远的影响,而另一些则不然。这种探究“范式发生”的过程,让我觉得不仅仅是在研究古代的传说,更是在试图理解塑造我们当下思维方式和文化观念的那些隐秘的根源。我甚至觉得,通过理解神话的发生机制,我们或许能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虽然没有特别华丽的图案,但那种简洁的风格却有一种莫名的吸引力。书名中的“中西文化范式发生”,一开始让我觉得有些概念化,或许会是枯燥的理论堆砌。但是,当我翻开书页,看到作者流畅且富有逻辑性的文字时,我心中的疑虑便消散了。他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够将抽象的概念变得鲜活,将复杂的理论阐释得清晰透彻。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论证过程中,不拘泥于单一的理论框架,而是能够融汇贯通,将不同学派的观点巧妙地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独特的分析体系。这种开放的学术态度,以及对不同文化传统的尊重,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神话学的研究,更是一次关于文化理解和对话的探索。我感觉作者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在中西文化的丛林中穿梭,指引我辨识那些重要的地标,理解它们各自的形成逻辑和演变轨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