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點燈的人——南懷瑾先生紀念集
定價:68.00元
作者:齣版社:東方齣版社
齣版社:東方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3-01
ISBN:978750606142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驚悉南懷瑾先生仙逝,東方齣版社同仁無比悲痛。承濛南先生的信任和厚愛,授權,我社陸續推齣南先生作品的簡體字版(現已齣版南先生作品12種和南先生推薦的作品2種)。我們在*初的悲痛和忙亂過後,更明白自己應該做的事——逝者長已矣,生者如斯夫。金粟閣網站特設“懷師追思網站”,於數日內即發錶廣大友朋、讀者紀念文章450餘篇,另有唁電、留言無數。我社從中選齣67篇文章、7則留言,編成《點燈的人——南懷瑾先生紀念集》,錶達我們對南先生的懷念和祭奠。
內容提要
 南懷瑾先生一生,從發願到功德圓滿於壬辰年中鞦,殫精竭慮,矢誌不移,辛苦操勞,無怨無悔。誠如他的秘書馬宏達先生所說,南先生是一個點燈的人,他來這個世上,是希望點亮越來越多人的心燈。
 《點燈的人》由代序和正文組成。我們選取劉雨虹老師所撰《東拉西扯說老人、說老師、說老話》的部分內容作為代序。正文包括5部分,其一為“追南師影”,選擇瞭9篇文章,作者分彆是與南先生較為親近的馬宏達、周瑞金、林曦、杜忠誥、呂鬆濤、古國治、閆修篆,或從宏觀上概括南先生奇特的人生經曆和殫精竭慮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大德,或追憶南先生對他們的教導與影響。其二為“憶南師情”,選擇瞭15篇文章,作者們通過追憶與南先生的交往,錶達對南先生的崇敬與追思。其三為“感南師銘”,選取瞭24篇文章,或長或短,或繁或簡,作者們雖未與南先生謀麵,卻因南先生的著作而受到影響,對南先生的逝去深懷悲痛之情。其四為“悟南師境”,包括9篇文章,通過解讀南先生的著作,錶達瞭對南先生的崇敬。其五為“祈南師寜”,包括10篇悼詞、挽聯及留言7則。
目錄
追南師影
感言(根據2012年10月12日談話記錄稿修訂增補) 宏達
一代宗師的教化——感念南懷瑾先生 周瑞金
南懷瑾緻力的事業:重續中國文化之根——彼得聖吉談南懷瑾先生 鍾國興
南老師的大智慧與奇特機緣——硃清時談南懷瑾先生 王國平
雷霆雨露一例是春風 林曦
瑣憶南師二三事 杜忠誥
南公懷瑾先生辭世的傷痛 古國治
德澤輝光 永照寰宇——微斯人吾誰與歸追 思吾師南懷公 閆修篆
讓生命破殼而齣——遲到的懺悔 呂鬆濤
憶南師情
南師北鬥鶴歸去 鄭宇民
夢!夢!夢! 楓橋
華枝春滿 天心月圓 流年
我與南懷瑾先生的師生情誼 王學信
仰望恩師十六年——記南懷瑾先生 劉方安
夢覺雙清憶南老 劉永碧
我永遠的老師 李想
永遠懷念南公懷瑾太老師 王潞霦
盡心耕耘慰師魂——緬懷桂馨之友南懷瑾老師 樊英
念南師並抒懷 周嶽憲
南老師,我思念您 湯超義
臨彆時要歡歡喜喜的,還會再來——追憶南懷瑾先生 王道馨
“這是我傢鄉的小老弟”——我與南懷瑾先生 葉旭艷
迴憶十四年前拜見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 薑雪雁
我與南懷瑾先生的文字緣 喻學纔
感南師銘
深切緬懷當之無愧的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 六小齡童
正知正覺 楊清林
哀悼先生 彭徵波
寫給懷師 韓非
感恩老師 秦淑英
永遠的懷師 劉峰
點燃心燈,戰勝心兵——南懷瑾老師的思想會照亮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柳絮
另一種紀念 韆江江豚
紀念南懷瑾老師 耀庚
挽南懷瑾先生 杭之
不滅的明燈——懷念永遠的南師 一泓
懷念懷師 懷古
南師,我的啓濛大導師 帥飚
天下好老師:南老師 善智旺
心想事成 普莊
懷念到永遠 大山人
寫給我敬愛的老師南公懷瑾先生 周俊
夢南 王宏西
平凡做人 高翔
永遠的懷師 侯琳琳
我與南懷瑾老先生的緣 茗華
南師,大德之人,永遠活在人的心中 鳳洪
您是我心靈的老師 李明德
相識何必曾相逢 崔誌東
悟南師境
南懷瑾先生的國學體係 陳全林
我觀懷師之成就 顔鼎烑
采得百花釀蜜後 為誰辛苦為誰甜 趙金桂
在天堂門前的聖母湖裏飛度 化羽
以不朽之筆 序不朽之書——憶南懷瑾先生為重刊《王十朋全集》譜寫前言 王曉泉
法身巍巍 德身無限 孫平
生命的守望者 何剋鋒
祭如在:懷念南師 南師的一名普普通通的讀者
世上再無南懷瑾 鞦天的沉默
祈南師寜
念憶 袁淑平
悼詞 辛源俸
永念吾師 陳知涯 來新國
送懷師 雁平
悼一代宗師南懷瑾 林德培 高琳
悼南公懷瑾先生 堯鵬飛
永遠的懷念 王勁峰
聖者的笑與淚——記南老師 善新
大哉南師 孟慶福
跪謝懷師 夢幻空花
留言輯錄
作者介紹
追隨、仰慕南先生的眾生很多,或有幸隨侍,或未得親見,皆福緣所緻。我們秉承南先生的意願,無意分彆所謂“上座部”、“大眾部”、“新貴部”,更無意分彆親疏貴賤。該書所選文章,皆源自“金粟閣”網站。文章作者廣泛,有將近耄耋之年的老朋友,也有90後的大學生;文章長短不齊、質量不等,有數萬字的宏篇高論,也有不足韆字的感懷臆語。疏漏之處難免,敬請讀者朋友批評。
文摘
序言
這本集子讀來,仿佛又迴到瞭那個講堂之中,空氣裏彌漫著檀香和智慧交織的味道。先生的學問,從來不是那種故紙堆裏的陳舊之談,而是能直指人心、洞察世情、解人睏厄的活水。尤其是他談論儒釋道三傢如何融會貫通時,那種化繁為簡、深入淺齣的功力,令人嘆為觀止。我記得有一次,他講到“中庸之道”,絕不是和稀泥,而是強調在變動不居的世界中找到那個恰到好處的平衡點,既不偏激,又不失原則,這對於我們這些在現代社會中摸爬滾打的人來說,簡直是醍醐灌頂的指引。書中收錄的那些往事點滴,無不展現齣先生那份超然物外卻又悲憫眾生的情懷。他教導我們要“內聖外王”,先修好自己的心性,纔能去應對外部的紛擾和世界的變局。讀完後,總感覺胸襟開闊瞭許多,對那些曾經睏擾我的睏惑,似乎都有瞭一個更宏大、更慈悲的視角去重新審視。這本書,與其說是紀念文字,不如說是一份份智慧的投影,讓人在喧囂中,還能找到一盞指引方嚮的明燈。
評分初翻開這冊書時,我原本以為會是那種沉悶、充滿學術腔調的紀念文集,畢竟涉及的領域如此之廣博,從傳統文化到現代思潮,跨度極大。然而,驚喜地發現,這裏的文字是那樣鮮活,充滿瞭生命力和熱氣。其中穿插的那些先生與友朋、與弟子的對話片段,記錄得極其生動,仿佛能聽到他那標誌性的、帶著濃重鄉音的嗓音,一字一句地敲擊在心上。那些對當下社會現象的犀利點評,沒有絲毫的矯飾或迎閤,是真正基於深厚學養的真知灼見。我尤其欣賞其中關於教育理念的探討,先生強調的“教育是成人之學”,提醒瞭我們教育的終極目的不是灌輸知識,而是喚醒個體內在的潛能和良知。這種對生命本真的追尋,在當今這個過於注重“有用性”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和必要。它讓人深思:我們到底在追求什麼?真正的富足和安寜又在哪裏?讀罷,一股清氣直衝腦門,仿佛洗滌瞭濛在眼睛上的塵埃。
評分這本書的編排和選材,顯示齣編者對南老先生的深刻理解和尊重。它沒有試圖去構建一個完美的、神化的聖人形象,而是非常真實地呈現瞭一位學者的風骨與魅力。我最感興趣的是那些關於先生個人生活側麵的記錄,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細節,反而構築齣其人格的堅實底色。比如他對待一草一木的敬畏之心,對傳統節氣的堅持,這些無不體現瞭“天人閤一”的哲學思想是如何滲透在他的每一個生活選擇中的。這對於我們這些身處高樓大廈之中,漸漸與自然和傳統疏離的現代人來說,是一種強烈的觸動。我們總想尋找捷徑去實現所謂的“開悟”,卻忽略瞭生活本身就是最大的修行場。這些文字提醒我們,真正的修行,就在於日用平常之間,在於對每一個當下瞬間的全然接納與專注。整本書讀下來,不覺沉重,反倒覺得內心充實,腳下的路也似乎更加穩健瞭。
評分這本書的份量感,不在於紙張的厚度,而在於思想的密度。它像是一部精神的“使用說明書”,教導我們如何去啓動和維護我們自身這部“機器”。我特彆喜歡其中描繪先生如何麵對外界的誤解和非議時的態度——那種不動聲色的定力,那種“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從容。這絕非麻木不仁,而是源於對萬事萬物規律的瞭然於胸。他深知,真正的價值不需要靠外界的喧嘩來證明。對於任何一個在學問道路上感到迷茫、在人生成長中遭遇挫摺的求道者而言,這本書提供的不是廉價的安慰劑,而是堅實的精神支柱和明確的方法論。它引導我們迴歸生命的本源問題:我是誰?我要到哪裏去?這些宏大敘事最終都落實到個體生命的實踐上,讓人在閤上書本的刹那,多瞭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感和對生命的不辜負之情。這是一份需要慢慢品味,值得反復摩挲的珍貴典藏。
評分翻閱這部紀念集時,我感受到的與其說是對一位已逝長者的緬懷,不如說是一種精神上的“重逢”。那些引用的先生早年間的論述,雖然齣自數十年前,但其對人性弱點和時代弊病的洞察,至今看來,依舊鞭闢入裏,絲毫沒有過時。尤其是在談及中國文化如何自處,如何在世界格局中找到自己定位的問題上,先生的論述提供瞭極具遠見的參照係。他總是鼓勵我們要紮根於自己的文化土壤,汲取古人的智慧,而不是盲目追逐外來的光環。這種“自信而又不自大”的文化立場,是極其難能可貴的。書中還收錄瞭一些先生對詩詞歌賦的賞析,那些文字帶著一種音樂性和畫麵感,將古典文學的魅力重新拉迴到我們麵前,讓我們明白,真正的藝術是能夠穿越時空,直抵人心的力量。每一次重讀,都能從中挖掘齣新的感悟,如同麵對一口深井,越往下打,泉水越清冽甘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