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論語 大學 中庸 綫裝中華國粹係列
定價:24.90元
作者:孔子 等醉
齣版社:21世紀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6-01
ISBN:978753919547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綫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本書的主要讀者人群是成人,閱讀一定的國學名著有助於提高他們的文化修養、知識能力以及個人品行。單純的古文對於學白話文長大的成人讀者來說是難以接受的,也是厭於接受的,但是古文是精華,所以在不拋棄原著的前提下,本係列書籍作瞭翻譯和解讀,使得讀者開拓瞭知識麵,在輕鬆的閱讀環境中理解瞭原文所錶達的內容。
內容提要
“綫裝中華國粹”係列精選流傳韆年的中國古代國學名著,立足原文精髓,加以全麵、細緻、通俗易懂的解讀,幫助讀者更深入理解原著的精髓,使讀者輕鬆接受國學的熏陶,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感悟韆年前先賢們的思想精華,並從中有所領悟和收獲。本係列共有19冊。
目錄
作者介紹
孔子(公元前~公元前),名丘,字仲尼。漢族,春鞦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省麯阜市南辛鎮)人,祖籍為宋國(今河南商丘市夏邑縣)貴族。儒傢學派的創始人,中國古代的哲學傢、教育傢、思想傢,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萬世師錶、文宣皇帝、文宣王,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傢思想對中國、儒傢文化圈及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
曾子,姓曾,名參(前-前,字子輿,漢族,春鞦末年生於魯國東魯(山東臨沂平邑縣),後移居魯國武城(山東濟寜嘉祥縣)。十六歲拜孔子為師,勤奮好學,頗得孔子真傳。積極推行儒傢主張,傳播儒傢思想。
子思,名孔伋,字子思,孔子嫡孫。生於東周敬王三十七年(公元前483),卒於周威烈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02),終年八十二歲。春鞦戰國時期的思想傢。子思受教於孔子的高足曾參,孔子的思想學說由曾參傳子思,子思的門人再傳孟子。後人把子思、孟子並稱為思孟學派,因而子思上承曾參,下啓孟子,在孔孟“道統”的傳承中有重要地位。文摘
序言
這套“綫裝中華國粹係列”的裝幀設計簡直是為我這種傳統文化愛好者量身定做的,拿到手的第一感覺就是“沉甸甸的”,那種紙張的質感和油墨散發齣的淡淡墨香,立刻就把人從喧囂的現代生活中抽離齣來,帶迴到瞭古籍泛黃的年代。內頁的排版布局非常講究,字體的選擇既保留瞭古籍的韻味,又兼顧瞭現代閱讀的舒適度,很多細微之處的設計,比如扉頁的紋飾、邊框的勾勒,都透露齣齣版方對傳統文化的那份敬畏與用心。我尤其欣賞它在保持古樸之風的同時,並沒有犧牲實用性,裝訂得非常牢固,綫裝的鬆緊度把握得恰到好處,翻閱起來既有儀式感,又不擔心書頁散落。這不僅僅是一套書,更像是一件可以陳列、可以細細品玩的藝術品,每一次把它從書架上取下來,都像是在進行一次對古典美的朝聖之旅。對於那些追求閱讀體驗和收藏價值的讀者來說,光是這份精美的外在,就已經值迴票價瞭。
評分我最近沉迷於閱讀一些探討古代士人精神世界的著作,這套書的齣現,恰好填補瞭我對“立身之學”的係統探尋。書中那些跨越韆年的智慧,如同涓涓細流,慢慢滲透到我日常的思維習慣中去。它不是那種高高在上、晦澀難懂的“大部頭”,而是真正能指導人如何處理人際關係、如何安頓自己內心浮躁的“心法”。讀到某些段落時,常常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仿佛作者在兩韆多年前就已經預知瞭現代人的諸多睏惑。這種跨越時空的共鳴感是極其震撼的。它強迫你去思考“君子”的標準到底是什麼,在瞬息萬變的世界裏,如何堅守住自己內心的那份定力與原則。我發現,很多睏擾我的職場矛盾或傢庭瑣事,在將其納入古代聖賢的智慧框架下審視時,立刻就變得清晰和容易解決瞭。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套穩定、可靠的道德和行為坐標係。
評分從文獻學的角度來看,這套書在版本選擇和注釋上顯得尤為嚴謹和負責。我特意對照瞭手頭幾本不同齣版社的類似版本,發現這個版本的校勘工作做得相當細緻,很多容易混淆的字詞在注釋中得到瞭清晰的辨析,這對於初學者或者想進行深入研究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它沒有過多地加入現代化的、可能帶有主觀色彩的解讀,而是盡可能地保持瞭文本的純粹性,讓讀者能最大程度地貼近原貌。這種對原文的尊重,是衡量一套優秀古籍整理本的核心標準。特彆是對於那些對傳統文化抱持敬畏之心的讀者而言,他們需要的是一個可靠的、可以信賴的“引路人”,而不是一個急於錶達自己觀點的“評論傢”。這套書成功地扮演瞭那個可靠的、沉默的嚮導角色,引導我們自己去發現文字背後的力量。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過程,與其說是學習,不如說是一種心靈的“慢生活”實踐。我發現自己根本無法快速翻閱,一旦開始,就會不自覺地放慢語速,甚至會停下來,反復咀嚼某個字眼的深層含義。這種閱讀體驗與現代社會追求效率、追求“速成”的文化是完全背道而馳的,但恰恰是這種“慢”,讓我重新找迴瞭對知識的敬畏心和對時間的掌控感。每一次翻開,都像是在進行一次深呼吸,洗滌掉頭腦中那些碎片化的信息和焦慮。我甚至會準備一支細楷筆,在旁邊的小筆記本上抄錄那些觸動我的金句,這個抄錄的過程本身,也是一種對知識的內化和吸收。它教會我的不隻是做人做事的道理,更是一種對待知識、對待生活的沉靜態度。
評分說實話,這套書給我的整體印象是極其正嚮和積極的,但如果非要從一個挑剔讀者的角度來吹毛求疵,我可能會建議未來的再版中,可以考慮增加一些針對性的背景資料索引,比如對某些典故、人名、地名的簡要解釋,放在正文旁邊會更便捷。當然,我知道這樣做可能會破壞現有的極簡主義美學風格,但對於完全不熟悉這段曆史背景的“小白”讀者來說,偶爾會因為一個生僻的背景信息卡住腳步,需要頻繁地停下來查閱其他工具書,稍微打斷瞭沉浸式的閱讀體驗。不過,瑕不掩瑜,這種小小的“不便”也側麵反映瞭齣版方堅持保持文本原汁原味的態度。總體而言,這絕對是值得所有關注中華文明核心思想的讀者,特彆是對個人修養有更高要求的知識分子,傾囊推薦的一套經典讀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