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鍾書國學精粹:弟子規
定價:20.00元
作者: 李毓秀,洪鎮濤,尚舒 注
齣版社:上海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8-01
ISBN:9787567101890
字數:
頁碼:21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鍾書國學精粹:弟子規》共一韆餘字,易讀易誦,朗朗上口,入孝齣悌,符閤禮教。故其一經問世便廣為流傳,是我國傳統國學中啓濛養正、教育子弟、修身養性、養成敦厚傢風的必備經典,至今,仍不失其獨特的魅力。
內容提要
中華五韆年的文化浩瀚博大,它是中國人文精神的精髓,是我們民族的智慧傢園。讓我們沿著《周易》、《詩經》、《論語》、《》、《莊子》、唐詩宋詞元麯等經典的鮮明足跡,品味經典的獨特魅力,品讀聖賢的無上智慧,修養我們高尚的人格!
目錄
章 弟子之規
第二章 入則孝(一)
第三章 入則孝(二)
第四章 入則孝(三)
第五章 入則孝(四)
第六章 齣則悌(一)
第七章 齣則悌(二)
第八章 謹而信(一)
第九章 謹而信(二)
第十章 謹而信(三)
第十一章 謹而信(四)
第十二章 謹而信(五)
第十三章 謹而信(六)
第十四章 謹而信(七)
第十五章 謹而信(八)
第十六章 謹而信(九)
第十七章 泛愛眾(一)
第十八章 泛愛眾(二)
第十九章 泛愛眾(三)
第二十章 親仁
第二十一章 餘力學文(一)
第二十二章 餘力學文(二)
弟子規(全文)
作者介紹
文摘
譯文父母喜愛的東西,應該盡心盡力去準備。父母厭惡的東西,要小心地為他們排除。
精解父母有他們自己的好惡,做子女的要努力投其所好,設法搜羅他們所喜好的,摒除他們所厭惡的,這樣就能使父母更加愉悅。
俗話說:“傢有一老,如有一寶。”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子女奉養父母,孝敬父母,以迴饋父母對子女的恩德,不僅能使父母安享晚年,子女也會覺得心中踏實並充滿快樂。孟子曾經提到人生有三樂,樂便是“父母俱存,兄弟無故”。所以,父母能夠讓我們奉養,那是人生大的福田。作為子女,我們應當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盡我們的所能來孝敬父母,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不要等到失去時纔醒悟,纔懂得珍惜,因為人生大的痛苦莫過於“子欲養而親不待”。當你想起要孝敬父母的時候卻發現他們已經不在,到那時就悔之晚矣。
古代的孝子們常常會去滿足父母的需要。春鞦時期郯國的國君郯子不僅治國有方,而且還是一個大孝子。郯子的父母視力不好,他聽說鹿乳對恢復視力有好處,就找來一張鹿皮披在身上,扮成鹿的模樣接近母鹿來獲取鹿乳,差點被獵人射傷。所以郯子確實做到瞭“親所好,力為具”。
但在現代城市生活中,常常是孩子受到的關照多,而子女為父母著想的事情少,原因想想也就明白瞭。父母作為成年人,他們的本能情感通常是穩定的、統一的,愛孩子幾乎是人所共有的天性,所以生活中孩子要吃什麼、要玩什麼,父母都盡力辦。這種現象本身並沒有什麼,正常的舐犢之情是不能被抹殺的。現代人對此缺少更深入的思考,隻是依著自己的性子去關心、體貼孩子,即使孩子沒有相應的感恩之心,對父母想不到付齣,父母也多以一種維護、諒解的心情去對待。如果站在為人父母的立場上,稍微用理性遏製一下自己的感情,給子女提齣一些迴報自己的要求,並將這種迴報看作是美德和人品的體現,那將無疑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故事蔡順采桑葚漢朝有一位孝子叫蔡順,齣身貧苦,從小就沒有瞭父親,他與母親相依為命,對母親非常孝順。當時正值東漢末年,王莽篡權,社會秩序混亂,莊稼逢荒減收,百姓生活睏苦,加時“赤眉軍”齣沒不定,像強盜一樣四處搜颳糧食和財物,百姓愈加苦不堪言。
蔡順在經常食不果腹的境況下,總能想辦法找到一些可以充飢的食物,盡心奉養母親。夏天,樹上的桑葚熟瞭,蔡順就去采拾桑葚迴來給母親吃。每次去的時候,他都會拎兩個籃子。
一天,蔡順在迴傢的路上與一夥兒“赤眉軍”迎麵碰上。強盜們攔住瞭蔡J頓的去路,本想搜點財物,沒想到除瞭籃子裏的桑葚外,一無所獲。強盜們氣憤不已,正要找蔡順齣氣,突然一個強盜發現蔡順拿瞭兩個籃子,他好奇地瞧瞭一會兒,然後緊鎖眉頭問蔡順:“你采的桑葚也不多,為什麼要用兩個籃子,還將黑色和紅色的分開來呢?”蔡順從容不迫地迴答:因為母親喜歡吃甜的,所以就把采得比較黑、比較紫、比較熟的放在一個籃子裏給母親吃,母親身體不好,吃它可以充飢又可以恢復體力;紅色的沒有熟透,比較酸,放在另外一個籃子裏,是留給自己吃的。
蔡順話語懇切,麵對強盜不僅一點兒也不害怕,反而神情充滿著對母親的孝敬,而且流露齣的那種對母親的由衷的體貼,使在場的強盜們都感到很意外也很感動。此時的蔡順也感受到瞭這批強盜內心有瞭強烈的觸動,尤其在這顛沛流離的環境裏,淪為強盜也情非得已,任誰也會禁不住想起自己傢中年邁的父母,有的緩緩地低下頭來,有的甚至悄悄地去抹眼淚,於是強盜們決定放瞭蔡順。
強盜們臨走前,竟然還拿齣瞭一些糧食和財物,要給蔡順拿迴去孝敬母親。蔡順深知“誌士不飲盜泉之水”的道理,所以他委婉地謝絕瞭強盜們的好意。
強盜們見此更是汗顔不已,隻好羞愧離去。
後來,蔡順的母親過世瞭。就在蔡順悲痛的時候,鄰傢卻起瞭大火,眼看著火勢直逼到他傢裏來,就要燒到安放母親靈柩的房間瞭。此時,蔡順根本沒有能力把靈樞抬齣來,情急之下,他抱住瞭母親的靈柩號啕大哭起來,鄰裏鄉親也不知所措。
就在這韆鈞一發之際,奇怪的事情發生瞭,火苗竟然越過他傢,竄到鄰傢去瞭。事後人們都說:這是蔡順至誠的孝心感動瞭天地與祝融之神。
安葬完母親後,母親慈祥的音容,時時縈繞在眼前,思母之情,常常使蔡J頓睹物傷情,淚水盈麵。
……
序言
章 弟子之規
第二章 入則孝(一)
第三章 入則孝(二)
第四章 入則孝(三)
第五章 入則孝(四)
第六章 齣則悌(一)
第七章 齣則悌(二)
第八章 謹而信(一)
第九章 謹而信(二)
第十章 謹而信(三)
第十一章 謹而信(四)
第十二章 謹而信(五)
第十三章 謹而信(六)
第十四章 謹而信(七)
第十五章 謹而信(八)
第十六章 謹而信(九)
第十七章 泛愛眾(一)
第十八章 泛愛眾(二)
第十九章 泛愛眾(三)
第二十章 親仁
第二十一章 餘力學文(一)
第二十二章 餘力學文(二)
弟子規(全文)
這本精裝本的裝幀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封麵采用瞭一種低調而富有文化氣息的深藍色調,字體排版古樸典雅,初次上手便能感受到一種沉甸甸的曆史厚重感。雖然我還沒有深入研讀其中的具體內容,但僅僅是觸摸到這種紙張的質感,就能體會到齣版社在選材上的用心。書頁的裁切平整光滑,翻閱時沒有絲毫的滯澀感,這對於經常需要查閱和細讀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個極大的加分項。特彆是那種散發齣來的淡淡油墨香,混雜著紙張特有的縴維氣息,讓人在閱讀之前,就仿佛已經置身於一個寜靜的古代書房之中。裝幀的堅固程度也讓人放心,即便是經常攜帶外齣,也無需擔心封麵鬆脫或內頁脫落的問題。整體來看,光是作為一件文房雅玩來收藏,也足以彰顯主人的品味與對傳統文化的尊重。這種對實體書製作工藝的堅持,在如今這個電子閱讀盛行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和難得,讓人對書中的內容也自然而然地抱持瞭更高的期待,相信內涵也必然與這精美的外殼相匹配。
評分這本書的整體設計哲學似乎在追求一種“返璞歸真”的境界。它沒有采用花哨的插圖或多餘的裝飾性元素,而是將所有的視覺焦點都集中在瞭文字本身。這種極簡主義的風格,反而使得內容的力量得到瞭最大化的凸顯。在閱讀過程中,我發現自己可以更專注於文本的內在邏輯和韻律感,而不是被外部的視覺乾擾所分散注意力。這種專注的體驗,在碎片化信息爆炸的當下,顯得尤為奢侈和寶貴。它仿佛在告訴讀者:真正的精華,無需華麗的包裝來證明自身價值。這種沉靜的閱讀氛圍,非常契閤研習傳統經典的所需的心境——需要的是靜氣和定力。如果說一些書籍是喧鬧的集市,那麼這本選集則更像是一處幽靜的園林,讓人願意放慢腳步,細細品味每一個角落的意蘊。
評分初次翻閱時,我被其排版的疏密得當所吸引。不同於一些傳統古籍為瞭追求字數而將文字擠得密密麻麻,這本書在版心設計上顯然是經過瞭現代審美的優化。每頁的留白處理得恰到好處,既保證瞭閱讀的舒適度,又沒有讓人覺得內容篇幅過於單薄。字體的選擇也十分考究,清晰可辨的宋體或者略帶魏碑風格的字體,使得那些結構復雜的漢字也能一目瞭然,即便是需要對著原文逐字逐句揣摩時,眼睛也不會感到過分疲勞。更值得稱贊的是,在一些關鍵的注釋或旁白部分,它巧妙地使用瞭不同於正文的字體或者更小的字號進行區分,這種層次感的設計,極大地提升瞭信息獲取的效率。對於初學者來說,清晰的布局是建立閱讀信心的第一步,而這本選集顯然深諳此道,它用一種溫和而專業的方式,引導著讀者進入知識的殿堂,而非用晦澀的排版製造門檻。
評分這套書的印刷質量,尤其是墨色的錶現力,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黑色部分濃鬱而不發虛,即便是細小的筆畫也能保持邊緣的銳利,這在大量閱讀時對於減少視覺疲勞至關重要。紙張的白度控製得相當齣色,既不過分慘白刺眼,也不至於暗黃失色,呈現齣一種柔和且適宜閱讀的米白基調。這錶明在供應鏈和印刷環節,齣版社對細節的把控達到瞭一個相當高的水準。高質量的印刷不僅是對文本的尊重,也是對讀者閱讀體驗的尊重。這種對“質感”的執著,反映齣齣版方對於打造傳世經典的認真態度。一本優秀的傳統文化讀物,理應在物質形態上也能經受住時間的考驗,這本從紙張到油墨都透露齣上乘工藝的作品,顯然具備瞭這樣的潛質。
評分從目錄結構和章節劃分的邏輯來看,編輯團隊顯然對所選篇目進行瞭深入的梳理和體係構建。這種編排方式並非簡單的按照時間順序羅列,而是更側重於思想體係的漸進和知識模塊的遞進關係。這種精心的結構設計,使得讀者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清晰地看到知識點之間的相互聯係,形成一個完整的認知網絡,而非零散的知識點堆砌。即便是對於那些對傳統文化體係不太熟悉的讀者,這種層層遞進的編排也能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幫助他們逐步建立起對核心思想的整體把握。這種對知識脈絡的尊重和清晰呈現,體現瞭編者深厚的學術功底和對讀者學習體驗的深切關懷。好的結構是理解深層含義的骨架,而這本書的骨架無疑是紮實而閤理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