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韩非子 线装中华国粹
定价:24.90元
售价:21.2元,便宜3.7元,折扣85
作者: 韩非;俞婉君 校
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
出版日期:2016-04-01
ISBN:9787539174648
字数:
页码:334
版次:1
装帧:线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韩非多次上书韩王变法图强,不见用,乃发愤著书立说,以求闻达。秦王政慕其名,遗书韩王强邀萁出使秦国。韩非的思想被秦始皇所重用。他创立的法家学说,为中国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俞婉君译注的《韩非子》是先秦法家集大成之杰作,是我国古代政治学方面的名著,在古代哲学、文学史上也享有盛誉。韩非的文锋犀利,议论透辟,推证事理,切中要害。
韩非著、俞婉君译注的《韩非子》分为五十五篇。就其主体而言,它实是一部政治学巨著,主要论述君主如何才能管好臣民、稳坐江山、富国强兵乃至称王称霸,亦即古人所称道的“帝王之学”。当然,书中除了论述法术、权势等主要内容,也论述了一些君主应该注意的道德修养、政治策略。同时,书中还有一些韩非对世道人情的剖析与感慨,对《》的解说,对论说素材的辑录,以及向君主的上书。
孤愤第十一【原文】夫越虽国富兵强,中国之主皆知无益于己也,日:“非吾所得制也。”今有国者虽地广人众,然而人主壅蔽,大臣,是国为越也。智①不类越,而不智不类其国,不察其类者也。人之所以谓齐亡者,非地与城亡也,吕氏弗制而田氏用之;所以谓晋亡者,亦非地与城亡也,姬氏不制而六卿专之也。今大臣执柄独断,而上弗知收,是人主不明也。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与同事②者,不可存也。今袭迹③于齐、晋,欲国安存,不可得也。
凡法术之难行也,不独万乘,千乘亦然。人主之左右不必智也,人主于人有所智④而听之,因与左右论其言,是与愚人论智也;人主之左右不必贤也,人主于人有所贤而礼之,因与左右论其行,是与不肖论贤也。智者决策于愚人,贤士程⑤行于不肖,则贤智之士羞而人主之论悖⑥矣。人臣之欲得官者,其修士且以精洁固身⑦,其智士且以治辩进业⑧。其修士不能以货赂事人,恃其精洁,而更不能以枉法⑨为治,则修智之士不事左右、不听请谒矣。人主之左右,行非伯夷也,求索不得,货赂不至,则精辩之功息,而毁诬之言起矣。治辩之功制于近习,精洁之行决于毁誉,则修智之吏废,则人主之明塞矣。不以功伐⑩决智行,不以叁伍⑾审罪过,而听左右近习之言,则无能之士在廷,而愚污之吏处官矣。
【注释】①智:通“知”,知道。
②同事:指处理政事的情形是一样的。
③袭迹:沿袭他人的行径。
④人有所智:指认为某人有智慧。
⑤程:衡量,考核。
⑥悖:荒谬,谬误。
⑦修士:有道德修养的人。精洁:精粹纯洁。固:固定,巩固。这里指约束。
⑧治辩:指处理事务合宜。进业:精进功业。
⑨枉法:执法的人曲解和破坏法律。
⑩功伐:功劳,功勋。
⑾叁伍:亦作“参伍”,指相参互证,异同对比。
【译文】越国虽然国家富裕、军队强大,中原的君主都知道它对自己没有什么用,他们说:“因为越国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现在有个国家虽然土地广阔、人口众多,但是君主被蒙蔽,大臣,这是把自己的国家变成像越国一样不能控制了。知道自己的国家不像越国,却不知道自己的国家已经不像是个国家了,这是不能明察事物间相类似的情形。人们之所以说齐国灭亡了,不是因为它的土地和城池丧失了,而是因为吕氏不能控制政权而田氏掌握了政权;之所以说晋国灭亡了,不是因为它的土地和城池丧失了,而是因为姬氏不能控制国家而六卿了。如今大臣掌握权柄,擅自决断,而君主却不知道收回权柄,这是君主不明智啊。与死人生一样的病,就不能活着了;与的政事一样,就不能存在了。现在沿袭齐国、晋国的道路,想要保存国家,这是不可能的。
凡是术法难以推行,不只是大国,小国也是这样。君主的左右近臣不一定智慧,君主认为某个人有智慧而听取他的意见,却还要和左右近臣议论他的主张,这是和愚蠢的人谈论智谋;君主的左右近臣不一定贤德,君主认为某个人贤德而礼遇他,却还要和左右近臣评论他的行为,这是和不贤德的人谈论贤德。智慧的人提出建议却由愚蠢的人来决断,贤德的人做出行为却由不贤德的人来考察,那贤德智慧的人会觉得羞耻而君主的论断就会出错了。臣子中想得到官位的人,其中有道德修养的士人将用精粹纯洁的品质来约束自身,其中有智慧的士人将用合宜地处理事务来精进功业。有道德修养的士人不会用财货去主事的人,他们依靠自身精粹纯洁的品质,就更加不会用破坏法律的手段来治理政务,那有德行的士人不会侍奉君主的左右近臣,不会听取别人的请求说情。君主的左右近臣,行为不会像伯夷那样好,寻求的利益得不到,的财物没有送来,那有德行的士人的功绩就会被他们抹杀,而非议诽谤的言辞就会出现了。合宜地处理政务的功绩受制于君主的左右亲信,精粹纯洁的品行取决于他们的诋毁或赞誉,那贤德智慧的官吏就会被废弃了,君主的英明就被阻塞了。不根据功劳来评定臣子的智慧和德行,不通过互相参证对比来审定臣子的罪过,而只听从左右近臣的言辞,那无能的士人就会充斥朝廷,愚蠢腐败的小吏就会占据官位了。
……
深入阅读之后,我被书中那种犀利到近乎残酷的洞察力深深地震撼了。它绝不是空泛的道德说教,而是直插权力运作的核心,剖析人性的幽暗与光辉。书中对“法”的理解,那种不偏不倚、铁面无私的立场,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振聋发聩的力量。读到某些篇章时,我甚至会忍不住拍案叫绝,感叹古人对于治理和权谋的理解之深刻。它迫使我跳出日常的思维定势,去审视那些被我们习以为常的社会现象背后的底层逻辑。这种思想的碰撞带来的冲击感,是许多现代读物难以给予的,它像一把手术刀,解剖着复杂的现实。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编排和注释做得相当到位,对于初次接触这类古籍的读者来说,简直是一座及时的雨露。那些艰涩难懂的词句,通过现代化的注释和详尽的译文,变得清晰明了,不再是高悬于云端的晦涩学问。我发现作者在处理那些复杂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关系时,非常具有条理性和逻辑性,让人在阅读过程中能够顺畅地跟上思路,不会轻易迷失在故纸堆里。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在保持原著精神内核的同时,又进行了适度的现代化解读,使得这些古代的智慧能够与当代社会产生共鸣。这说明编者在学术研究和普及推广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非常值得赞赏。
评分与其他版本的古籍相比,这套书的排版设计简直是一股清流。它没有采用那种拥挤不堪的小字和密密麻麻的排版,而是留出了足够的行间距和页边距,读起来眼睛非常舒服,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黑白分明的对比度恰到好处,既有传统书籍的韵味,又充分考虑了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每次捧起它,都觉得心绪能慢慢沉淀下来。这不仅仅是印刷技术的胜利,更是对阅读体验的深刻理解。要知道,很多经典的重版都败在了排版这个看似不起眼的环节上,而这套书显然在这方面下了苦功,值得称赞。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书带给我的不只是知识,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重塑。它让我开始用一种更具批判性和结构性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它教会我区分表象与本质,警惕那些华丽辞藻下可能隐藏的谬误。特别是关于如何制定规则和约束权力部分的论述,简直是跨越了千年依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操作手册”。每次读完一个段落,都会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清晰的框架,那种逻辑上的严密性让人不得不信服。对于任何想在复杂世界中保持清醒头脑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的视角是无价的,它就像是一剂清醒剂,让人对世界的运作有了更透彻的认识。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真是没得挑,线装的古韵十足,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有一种捧着珍宝的感觉。特别是那种纸张的质感,微微泛黄,带着淡淡的墨香,让人一下子就回到了古代文人的书房。每一次翻开它,都像是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装帧的工艺非常考究,每一个折叠、每一针线都透露出匠人的用心。我特别喜欢它那种朴实中带着厚重的气质,不像现在很多印刷品那样轻飘飘的,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阅读的仪式感。对于喜欢传统文化的读者来说,光是外在的这份美感就值回票价了,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这种对传统的尊重和对细节的打磨,在当下的出版界已经不多见了,让人倍感珍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