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蒙学经典精粹诵读(1 2 3)(青少版)
定价:98.0元
作者:孙朦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5-01
ISBN:978750346045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丛书在国学原著中节选出广为流传、脍炙人口、具有深远影响的精髓,加以注释与解读,并根据原文主旨,配以有趣的哲理故事,引导读者准确地理解故事中的道理,足以帮助少年人成长,青年人成熟,中年人成功,老年人彻悟。
内容提要
《三字经》《百家姓》其内容涵盖了中国传统的文学、历史、天文、地理、伦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与《弟子规》相配合,是我国古代启蒙学中的固定读物。它们以其浅显易懂、朗朗上口的特点,为读者所喜闻乐见,广为传诵、吟咏,影响至今。
目录
作者介绍
孙朦,曾担任中央电视台2套经济栏目组记者工作,现为北京瀚文锦绣国际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成功创作了并出版了多部畅销书作品并在全国名列前茅。
文摘
序言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李毓秀是清初学者、教育家。他精研《大学》、《中庸》,创办敦复斋讲学,来听他课的人很多,门外满是脚印,被人尊称为李夫子。
《弟子规》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辗转翻印,流传甚广,成为清代至民国年间通用的儿童启蒙读物。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更应努力的学习礼、乐、射、御、书、术等六艺,各种经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学问。
《弟子规》是继《三字经》之后,儒家思想启蒙教育的又一重要读本。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叹次于《三字经》。“弟子”是指一切圣贤人的弟子,“规”就是规范。所以它是每一个学习圣贤经典,效仿圣贤的人都应该学的。
《弟子规》是我们身边的学问,是学习古圣先贤为人处世的根基,每一个人都能从中了解到应当如何做人。它不仅可以使个人的修养得到提高,家庭得到幸福,子孙也都可以兴旺发达。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而今重读这部经典,你会发现,它仍然对儿童的修养和学习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教育意义。
从内容选择的广度来看,它似乎精心挑选了一些在传统蒙学读物中占据核心地位的篇目,但又加入了现代社会对这些经典理解的拓展。比如,一些关于为人处世的准则,在原文中可能只有寥寥数语,但在这套书中,配有的注释和解读就显得尤为详尽和实用。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诚信”的那几篇,它不仅引用了《论语》中的相关论述,还对比了其他几部重要典籍的观点,形成了一个多维度的理解框架。这让我意识到,它不仅仅是简单地“诵读”经典,更是在引导读者进行一种深层次的“思辨”。对于一个正在形成世界观的年轻人来说,这种多角度的输入至关重要,它教会的不是“是什么”,而是“为什么是这样”,这种对事物本质的探究精神,比死记硬背知识点要宝贵得多。
评分这套书的“诵读”功能设计得非常人性化,它显然是考虑到了发音准确性和节奏感的培养。我注意到在排版上,它似乎对重音和停顿做了微妙的处理,虽然没有使用复杂的符号系统,但通过字体的微调和版面的布局,潜移默化地指导着读者的气息运用。我对着其中几段著名的诗文尝试朗读,发现如果遵循那种自然流露的节奏,读起来确实朗朗上口,抑扬顿挫之间,有一种古人在吟诵时的韵味被唤醒了。这种强调“声”的训练,对于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公众演讲能力,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好处。它强调的不是学术上的精确考据,而是一种“入耳、入脑、入心”的实用性训练,让文字真正活了起来,不再是冰冷的墨迹。
评分我尝试着通读了其中某一册的引言部分,里面的语言组织方式,简直就是一场对古代文言文语法的“温柔复习课”。它没有直接丢给你一堆佶屈聱牙的古文,而是用了一种非常现代、非常贴近青少年的视角去解构和引导,像是有一位耐心的老先生,站在你的旁边,轻声慢语地解释那些看似晦涩的词句背后蕴含的深层哲理。比如,它在阐述“孝”这个概念时,不会空泛地谈论大道理,而是会结合一些古代小故事的片段,让你一下子就能抓住核心精神。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法,极大地降低了初学者对传统经典的畏惧感,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攻克”一本难书,而是在“结识”一位位有趣的古代先贤。阅读体验上,这种由浅入深的引导,有效地避免了信息过载带来的阅读疲劳,每读完一个小节,都会有一种“原来如此”的顿悟感,知识点衔接得非常自然流畅,逻辑链条清晰可见。
评分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套书在辅助材料上的处理,显得非常克制且有分寸。它没有像一些教辅书那样,在每一页都塞满旁批和“知识点提炼”,反而是在每章的末尾,设置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思悟空间”。这个空间的设计很有意思,它不是直接给出标准答案,而是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比如:“如果你是文中的主人公,你会如何选择?”或者“这段话对你今天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启发?”这种提问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我进行自我对话的欲望。它成功地将“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思考”,让经典不再是古人的经验,而是可以被现代人灵活运用的智慧工具。这种将学习过程“交还给学习者自己”的做法,是这套书最成功的地方之一,它真正体现了“学以致用”的精神。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设计,说实话,相当朴实,没有那种花里胡哨的图案或者过于鲜艳的色彩,给我一种很“正经”的感觉,就像是小时候爷爷奶奶拿出来的老课本一样,散发着一股沉静的书卷气。拿在手里分量适中,纸张的质感也挺舒服,不是那种一摸就掉粉的廉价纸张,油墨印得清晰,即便是最小的字也看得清楚,这对于我这种视力不算太好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尤其欣赏它字体选择上的用心,那种宋体和楷体的结合运用,既保证了阅读的流畅性,又带有一丝古典韵味,让人在诵读的时候,心情也会跟着沉静下来。封面设计上,虽然简单,但选用的颜色和排版透露着一种对经典的尊重,没有为了吸引眼球而使用哗众取宠的元素。整体来看,它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这是一套值得珍藏、愿意反复摩挲的实体书,而不是那种读完就束之高阁的快消品。在如今这个电子阅读盛行的年代,能有一套如此用心打磨实体形态的读物,实在难得,它本身就构成了一种阅读的仪式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