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庸全鉴典藏版(第2版)
:38.00元
作者:(战国)子思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51800163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中庸全鉴》原文根据版本核定,辅以通俗易懂的译文,使读者全面领略这部儒家经典之作的哲学思想之美。
2.全书双色印刷,采用80克胶版纸,配以大量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的精美图片。
3.在一版的畅销基础上全新修订而成,内容更精到,文字更洗练,装帧更典雅,适合广大国学爱好者阅读及收藏。
内容提要
《中庸》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是传统文化之“经学”中“立天下之大本”的学问,对中华文明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它虽然是《四书》中篇幅小的一部,但却是其中富意蕴、*理论和见气象的著作,能淋漓尽致地展现中国人的智慧和哲学洞见。
本书以《中庸》中的至理名言作导言,从处世和人生经验的角度出发,阐发了蕴藏其中的智慧,并以人生处世中的经典案例加以印证,帮助读者深化理解《中庸》这一传世经典所包含的智慧。
目录
章 天命:天地之化本于中和
◎ 1秉承天命,天人合一
◎ 2道不可离,君子慎独
◎ 3要有“三省吾身”的态度
◎ 4中、和是一切的根本
第二章 时中:君子中庸,小人庸
◎ 1做个坚守道德的君子
◎ 2庸者是可怕的
◎ 3去除内心的肆无忌惮
第三章 鲜能:人生在世,都是有欲望的
◎ 1中庸是高的道德标准
◎ 2孔子的中庸思想
◎ 3人的欲望永远都不能满足
◎ 4必须克服褊狭的劣根性
第四章 行明:既无过之,亦无不及
◎ 1万事都要讲究一个“度”
◎ 2物壮则老,过犹不及
◎ 3适度才是正确的选择
◎ 4骄矜者无知,自知者智慧
第五章 践行:积极实践
◎ 1中庸不是用来研究的
◎ 2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
◎ 3学以致用方显真智慧
第六章 大知:大智慧者执两用中
◎ 1执两用中是杰出的领导艺术
◎ 2隐恶扬善,律人安人
◎ 3扬长避短,以扬为主
◎ 4多征询下属的意见
第七章 予知:聪明反被聪明误
◎ 1聪明并不等于高明
◎ 2不要显得比别人聪明
◎ 3鸡蛋不必硬碰石头
第八章 服膺:中庸之道,服膺弗失
◎ 1践行中庸需要内在的自觉性
◎ 2时刻不放弃追求的目标
◎ 3认识到错误就立即改正
第九章 可均:白刃可蹈,中庸难得
◎ 1中庸是性的标准
◎ 2中庸之道与对症
第十章 问强:精神力量的强重要
◎ 1宽柔以教,不报无道
◎ 2暴力不是明智的选择
◎ 3与人为善,和而不流
◎ 4坚持原则,保持气节
第十一章 素隐:遵道而行,依乎中庸
◎ 1者不得善终
◎ 2半途而废者难以成功
◎ 3不争不斗,不喜不厌
第十二章 费隐:君子之道费而隐
◎ 1中庸之道既易又难
◎ 2努力摆脱一知半解
第十三章 不远:君子之行,安然守正
◎ 1道不远人,远人非道
◎ 2以尊重人的原则去治理人
◎ 3忠恕之道与中庸之道
◎ 4庸德之行,庸言之谨
◎ 5做人做事要收敛一些
第十四章 素位:素位而行,反求其身
◎ 1是什么角色就做好什么事
◎ 2安守本分方得安享终生
◎ 3上不陵下,下不援上
◎ 4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 5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第十五章 行远:行远自迩,登高自卑
◎ 1有谦乃有容,有容方成广
◎ 2认识自我,切忌虚夸
第十六章 鬼神:道体物不可遗
◎ 1道是无所不在的
◎ 2内心的“诚”是关键
第十七章 大德:大德者必受命
◎ 1德行是一切伦理的基础
◎ 2高贵的品德是一种财富
◎ 3修德可以养生增寿
第十八章 无忧:中庸而行,可以无忧
◎ 1中庸道德价值的评判
◎ 2对自己的修养和作为要谨慎
◎ 3按礼制服丧也是孝道的体现
第十九章 达孝:礼法制度是治国之本
◎ 1用“孝”字影响别人
◎ 2善于继承前人的志向
◎ 3“礼”是不能错乱的
◎ 4把“礼”上升为政治的合法性
第二十章 问政:治国理政的方法和原则
◎ 1为政之要,在于得人
◎ 2以自身的德行感召人才
◎ 3治国之道,以仁为本
◎ 4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 5勤奋必能通向成功
第二十一章 诚明:自诚明,自明诚
◎ 1诚是儒学的奠基性观念
◎ 2诚和明是互相联系的
◎ 3“自诚明”与“自明诚”
第二十二章 至诚:用至诚之心赢得至忠
◎ 1君使臣以诚,臣事君以忠
◎ 2用自己的真诚打动对方
第二十三章 致曲:真诚之人能化育万物
◎ 1致曲的修养之道
◎ 2由局部达到整体的诚
第二十四章 前知:至诚者可预知未来
◎ 1诚的高境界有如神灵
◎ 2先知来自于自身的修炼
第二十五章 自成:诚者自成,合内外之道
◎ 1诚是事物的发端和归宿
◎ 2至诚必然是仁德
◎ 3诚者能够成就自己
◎ 4从独善其身到兼济天下
第二十六章 无息:至诚是没有止息的
◎ 1追求至诚永远不停止
◎ 2博大高明,悠远长久
◎ 3至诚的三种情形
第二十七章 明哲:明达智慧,进退自如
◎ 1修养德行,适应圣人之道
◎ 2达到圣人之道的具体途径
◎ 3明哲保身,方能进退自如
◎ 4等待适当的时机再行动
第二十八章 自用:愚贱不可自以为是
◎ 1自以为是者总与失败同行
◎ 2刚愎自用会导致悲惨的结局
◎ 3独断专行,必铸苦果
◎ 4孔子为何要遵从周礼
第二十九章 取信: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
◎ 1把王道推行到天下
◎ 2民信是强的凝聚力
◎ 3要成为良好的榜样
◎ 4身体力行,为不言之教
◎ 5以品格魅力感召天下
第三十章 敦化:至圣之德广大如天
◎ 1孔子祖述尧舜的脉络
◎ 2孔子祖述尧舜的内容
◎ 3小德川流,大德敦化
第三十一章 至圣:能“配天”的领导艺术
◎ 1居上者要“临之以庄”
◎ 2宽裕温柔,容纳万物
◎ 3培养宽宏大量的胸怀
◎ 4仪表言行要显得精明强干
第三十二章 天德:天下唯有德者居之
◎ 1至诚之道的功用
◎ 2“诚”是天人合一的联结点
第三十三章 德化:弘扬德行的高境界
◎ 1君子之道不可急功近利
◎ 2把民众培养成有德的君子
◎ 3含而不露比暴跳如雷更有效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子思,名孔伋,字子思,孔子嫡孙。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子思在儒家学派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上承孔子中庸之学,下开孟子心性之论,并由此对宋代理学产生了重要而积极的影响。
迟双明,笔名东篱子,男,1968年生,河北省邯郸市人。199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曾在邯郸钢铁公司任子弟中学教师、《邯钢报》编辑等,现任北京鸿图巨基公司总编。主要作品有:《首席执行官》、《诸葛亮日记》、《边读边悟<菜根谭>》、《听李叔同讲禅机得潇洒人生》、《读史有学问全集》等。
文摘
序言
评价四: 说实话,我购买这本书时,主要还是冲着它“典藏”的头衔去的,担心内容会过于晦涩难懂,毕竟是两千多年前的文献。然而,实际阅读后发现,我完全多虑了。本书的编排巧妙地融入了大量的辅助性材料,比如详尽的时代背景介绍和关键术语的白话解释,这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它就像一位耐心的老师,在你快要迷失在文言文的海洋时,及时递上一张地图。我特别欣赏它对具体案例的引用,这些例子往往能瞬间点亮晦涩的理论,让我能将抽象的道理代入到日常生活中去实践。这对于我这种希望将传统智慧融入现代实践的人来说,是极大的帮助。
评分评价三: 作为一个对古典文学颇有研究的业余爱好者,我必须承认,这次的阅读体验远超我的预期。这本书的学术严谨性令人印象深刻,它似乎汇集了历代名家的精要见解,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对比。不同学派对同一句义的解读差异,都被细致地呈现出来,这对于希望深入研究的读者来说,无疑是宝贵的财富。我花了大量时间比对了不同章节的逻辑推进,发现编者在构建全书的知识体系上花费了巨大的心力,层次分明,逻辑严密,使得原本抽象的哲学概念变得触手可及。这种扎实的学术功底,让这本书不仅是面向大众的普及读物,更是研究者案头不可或缺的工具书。
评分评价二: 我抱着极大的好奇心打开了这本书的扉页,期待着能从中挖掘出一些现代社会中日益缺失的平衡与和谐之道。阅读的过程,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是一种精神上的洗涤。作者对这些古老哲学的阐述,既保留了原文的精髓,又用现代的语言进行了解读,这种“古今贯通”的叙事手法非常高明。我发现,许多看似陈旧的理念,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反而成了指引我们回归本心的灯塔。书中对“中”与“和”的探讨,不是空泛的口号,而是深入到个体修养、人际交往乃至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让人读后深思。尤其是一些论述,如对个体情感的克制与恰到好处的表达,简直是现代情商教育的先驱范本。
评分评价五: 我最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帮助我平静心绪的书籍,翻阅了许多市面上的心灵鸡汤后,总觉得少了点根基。直到接触到这部作品,我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定力”。这本书的核心思想,那种在变动不居的世界中寻找永恒准则的努力,给予了我强大的精神支撑。它不是教人如何逃避现实,而是教人如何在纷扰中保持内心的澄澈与公正。我尤其喜欢那种“无过亦无不及”的境界描述,它并非要求人变得平庸,而是追求一种圆融、恰到好处的生命状态。阅读后的感悟是,真正的力量往往来自于适度和节制,这种领悟,比任何浮躁的成功学都要来得深刻和长远。
评分评价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艺术品,拿到手里沉甸甸的,那种皮革的触感和烫金的字体,让人立刻感觉到这是一部值得珍藏的经典。内页纸张的质感也非常好,印刷清晰细腻,即便是细小的文字也毫无压力。我特别喜欢这种典藏版的用心,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致的工艺品,放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种视觉享受。翻阅的时候,那种对传统的敬畏感油然而生,感觉自己触摸到了历史的温度。我一直期待能有一本这样的版本,来承载这些重要的古代智慧。从排版上看,整体布局疏朗有致,注释和原文的区分做得非常到位,对于初学者来说,这种清晰的结构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避免了阅读时的混乱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