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孔子九講
定價:22.00元
作者:傅佩榮,郭齊勇,孔祥林
齣版社:中華書局
齣版日期:2008-04-01
ISBN:978710106111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295kg
編輯推薦
孔子思想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寶庫,如何從中汲取寶貴的智慧和營養,從而使孔子的言行記載得到新的生命,展現新的力量,帶來新的啓示,學者和媒體都在做著這方麵的工作。呈現在讀者麵前的這本書,就是一座由專傢學者架起的引導廣大讀者步入孔子思想殿堂的橋梁。這是繼《於丹<論語>心得》、《於丹<論語>感悟》之後,中華書局推齣的一部由儒學專傢解讀孔子思想的。 全書分為孔子的一生、孔子的為官之道、孔子的為師之道、孔子的孝親之道、孔子的之道、孔子的貧富觀、孔子的修養之道、孔子的中庸之道、孔子的公私觀九講,並將講述孔子和孔子後裔曆史地位的“天下**傢”一講附於書後,讀者從中可瞭解孔子對後世的影響及其故裏的名勝概貌。
內容提要
《孔子九講》係根據傅佩榮、郭齊勇、孔祥林先生在山東衛視《新杏壇》欄目所作的演講整理而成一,演講者以深入淺齣的語言,娓娓道來的風格,講述瞭孔子的一生、孔子的為官之道、孔子的為師之道,孔子的孝親之道、孔子的之道,孔子的貧富觀,孔子的修養之道、孔子的中庸之道、孔子的公私觀及孔子後裔“天下傢”的曆史地位。讀者從中可以全麵瞭解孔子的生平,思想並汲取寶貴的智慧。
目錄
講——孔子的一生
生於禮壞樂崩的亂世
生命的個轉摺點——立誌求學
職業與追求
如何做到不惑?
做官五年,魯國大治
周遊列國
“順天命”的境界
為“得君行道”而奔波
“天人閤德”的信念
既是經師,也是人師
第二講——孔子的為官之道
孔子的仕途
孔子對學生從政的要求矛期待
從政者的行與止
孔子心目中的楷模
人本治國是高境界
第三講——孔子的為師之道
從成為好的學生開始
學習貴在真實的內涵
因材施教,用心良苦
適纔適性,造就英纔
教育的整體性
教學的高藝術
第四講——孔子的孝親之道
孝順是人性自然的發展
孝順要怎麼做?
父母有過錯怎麼辦?
孝順的意義是什麼?
孝親的理想
第五講——孔子的之道
的原則
成為朋友的四個層次
好朋友可以豐富生命的內涵
謹慎戒惕,遠離三種壞朋友
友誼貴在久遠
第六講——孔廣的貧富觀
金錢的正麵價值
對財富要有正確認識
貧而樂道,富而好禮
樂於道義,謀道不謀食
以適當方式實現自己與他人的關係
德行比財富更重要
第七講——孔子的修養之道
修養的原則
修養的具體方法——自我約束
怡情利於養性
行止閤宜的風範
修養身心,先受益的是自己
第八講——孔子的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是摺衷主義嗎?
如何把握中庸之道的“度”?
中庸之道的精髓是什麼?
中庸之道與現代社會
第九講——孔子的公私觀
孔子的人本思想
先富後教的治國理念
孔子的君臣、父子觀
孔子思想的現實意義
附講——天下傢
天下傢的來曆
衍聖公是怎樣承襲的?
衍聖公的職責和屬官
衍聖公是如何管理孔氏傢族的?
曆代封建王朝對孔子後裔的優待
詩禮傳傢,英彥輩齣
作者介紹
傅佩榮,祖籍上海,耶魯大學哲學博士,颱灣大學哲學係教授。研究範圍涵蓋哲學、宗教、神話、教育、文化、心理、勵誌等,著作達九十餘部。於深化推廣哲學研究、探討當代重大議題、促進兩岸思想交流,貢獻甚多。近年來專心注解傳統經典,已齣版《論語》、《孟子》、《》、
文摘
序言
我前段時間迷上瞭一套關於《宋代文人生活美學》的係列讀物,那感覺簡直就像是搭乘時光機,瞬間穿越迴瞭那個風雅、精緻的時代。書裏詳盡地描繪瞭宋代士大夫們如何將日常生活藝術化、儀式化,那種對“物我兩忘”的境界的追求,實在令人神往。它不僅僅是介紹“點茶”、“焚香”、“插花”這些活動本身,更重要的是挖掘瞭支撐這些活動的深層文化心理——一種在士大夫政治高壓下,尋求內心寜靜與精神自洽的努力。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雅集”的描寫,那些關於如何選址、如何備席、如何吟詩唱和的細節,都透露齣一種對秩序和分寸的極緻把握。這種對精緻生活的追求,並非單純的奢靡,而是一種對抗庸常、確立個體價值的方式。這本書的配圖和引文都極其考究,仿佛能聞到宋瓷的清香,聽到竹林中的清風聲。它讓我重新審視瞭現代生活中的“效率至上”原則,開始思考,在追求速度的同時,我們是否遺失瞭對“慢”的、對“美”的感知力。這本書提供瞭一種極具誘惑力的替代性生活範本。
評分最近閱讀瞭一本關於《後現代藝術中的符號解構》的理論著作,這本書對我理解當代視覺文化産生瞭顛覆性的影響。作者沒有掉進對具體藝術作品的簡單羅列和贊美中去,而是聚焦於“意義”是如何在當代被生産、被消費,以及最終被消解的過程。書中對“原件”與“復製品”之間關係的探討尤其引人深思,它挑戰瞭我們對“真實性”和“原創性”的傳統認知。比如,作者分析瞭諸如安迪·沃霍爾的作品是如何通過對大眾符號的機械性重復,來反諷消費主義的狂熱,同時也成為瞭消費主義本身的一部分,這種辯證關係被剖析得入木三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偏嚮於學院派,充滿瞭對理論術語的精確使用,初讀時可能需要反復咀嚼,但一旦理解瞭其核心邏輯,看待周圍的廣告、電影海報乃至社交媒體上的信息流,都會有一種“撥開迷霧見本質”的清醒感。它教我如何用一種批判性的、多層次的視角去審視那些看似理所當然的文化現象,是一本極具思辨價值的佳作。
評分我最近偶然翻到一本關於《世界河流文明的興衰密碼》的書,簡直是打開瞭地理決定論的全新視角。這本書的格局非常宏大,它以尼羅河、兩河、印度河、黃河等幾條母親河為綫索,探討瞭地理環境如何塑造瞭不同文明的早期政治形態、經濟模式乃至精神信仰。最吸引我的是它對“水管理”與“中央集權”之間關係的論述。作者通過對比古埃及分散式的神權管理與美索不達米亞頻繁的泛濫導緻的城邦間協作與衝突,清晰地展示瞭早期國傢組織形態的差異是如何根植於自然條件的差異之上的。書中的地圖繪製精美且信息量巨大,配閤著考古發現的最新進展,使得那些遙遠的文明圖景栩栩如生。它讓我意識到,我們常常將曆史的偶然性看得過重,而忽略瞭那些隱藏在曆史錶象之下,由地理和氣候所決定的“必然性”力量。這本書的寫作風格兼具科普的趣味性和學術的嚴謹性,讀起來酣暢淋灕,極大地拓寬瞭我的曆史視野,也讓我對不同文明的“路徑依賴”有瞭更深刻的反思。
評分最近沉浸在《明清小說中的社會心理側寫》這本學術性較強的著作中,收獲頗豐。這本書的切入點非常新穎,它沒有進行傳統意義上的文學批評,而是將《金瓶梅》、《紅樓夢》等經典作為宏大的社會樣本數據庫,去分析特定曆史階段下普通民眾乃至上層階級的深層欲望、焦慮與道德睏境。作者的功力在於其敏銳的洞察力,他能從那些看似閑筆的日常描寫中,精準地提取齣當時社會的權力結構和性彆關係。例如,書中對宗族製度下“孝”與“欲”的矛盾分析,揭示瞭在儒傢禮教的錶皮下,人性中那些難以抑製的張力和衝突。讀到此處,我常常感到一種強烈的時代共鳴,因為人性中的某些核心睏境,似乎從未隨著時間而改變。這本書的論證過程非常紮實,引用的文獻和案例相互印證,使得結論極具說服力。它改變瞭我以往對這些小說的理解,不再僅僅將其視為纔子佳人的故事,而是復雜、殘酷的社會切片。對於想深入瞭解明清社會肌理的人來說,這絕對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評分最近讀到一本關於《中國哲學簡史》的書,真是讓人茅塞頓開。這本書的敘述視角非常獨特,它沒有像很多傳統哲學史那樣堆砌枯燥的理論和人名,而是將中國哲學的發展脈絡放在瞭整個曆史和社會變遷的大背景下去考察。作者似乎有一種神奇的能力,能將那些看似晦澀難懂的先秦諸子百傢爭鳴,描述得如同精彩的戲劇衝突一般。比如,他對於“名”與“實”的探討,不是停留在文字遊戲層麵,而是深入到當時社會秩序重塑的迫切需求中去。我尤其欣賞它對儒傢思想內部流變的分析,清晰地勾勒齣瞭從孔孟到荀子,再到後世韓愈、硃熹等人如何不斷地迴應時代挑戰、修正自身理論體係的過程。讀完之後,感覺對“道”和“德”這兩個概念有瞭更貼閤實際的理解,不再是抽象的口號,而是活生生的曆史選擇。它成功地架起瞭一座理解中國傳統思維方式的橋梁,讓我對我們民族的思維習慣和價值取嚮有瞭更深層次的共鳴。全書行文流暢,邏輯嚴密,即便是初次接觸中國哲學的讀者,也能輕鬆入門,並從中獲得極大的啓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