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国学集萃丛书:吕氏春秋
定价:22.80元
作者: 吕不韦,亭
出版社:时代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1-01
ISBN:9787538733129
字数:
页码:31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中华民族有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浩如烟海的历代名著,就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著述为中华民族的成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国学集萃丛书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您了解国学典籍的佳选择。
内容提要
《吕氏春秋》是秦国丞相吕不韦主编的一部古代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言。《吕氏春秋》又名《吕览》。这部作于战国时期的巨著,保存了不少古代的遗文佚事和思想观念,对探究我国古代历史文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目录
前言
一 孟春纪
二 仲春纪
三 季春纪
四 孟夏纪
五 仲夏纪
六 季夏纪
七 孟秋纪
八 仲秋纪
九 季秋纪
十 孟冬纪
十一 仲冬纪
十二 季冬纪
十三 有始览
十四 孝行览
十五 慎大览
十六 先识览
十七 审分览
十八 审应览
十九 离俗览
二十 恃君览
二十一 开春论
二十二 慎行论
二十三 贵直论
二十四 不苟论
二十五 似顺论
二十六 士容论
作者介绍
文摘
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其日甲乙。其帝太嗥。其神句芒。其且鳞。其音角。律中太蔟。其数八。其味酸。其臭膻。其祀户。祭先脾。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侯雁北。天子居青阳左个,乘鸾辂,架苍龙,载青旗,衣青衣,服青玉,食麦与羊。其器疏以达。
是月也,以立春。先立春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日:“某日立春,盛德在木。”天子乃斋。立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还,乃赏公卿诸侯大夫于朝。命相布德和令,行庆施惠,下及兆民。庆赐遂行,无有不当。乃命太史,守典奉法,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忒,无失经纪,以初为常。
篇说——
春天个月,太阳在营室(星宿)这个位置。傍晚参宿在正南方,早上尾宿在正南方。此月的太阳在甲乙(东方)这个方向,与这个月相应的帝王是太嗥氏(凭木德称王),这月相应的神是木神句芒,这个月代表性的动物是鳞介类,这月的声音以角(音jue,五音之一)为代表,这月的音律合乎太蔟(六律之一),与这月相对应的数是八(少阳之数),与这月相对应的味道是酸味,与这月相对应的气味是膻气。这月的祭祀在门户之间,祭祀时要首先献上脾。东风化冻,入蛰的动物开始苏醒。鱼从水下浮到水面,脊背顶着冰。水獭出来吃鱼,鸿雁北飞。天子住在明堂左边的北头房间(表示自己顺应天时),乘坐装饰有鸾鸟的车,用青色马驾车,车上有青旗,天子穿青衣、饰青玉(顺应木色),吃麦子和羊。祭祀所用的器物都雕镂得简洁而空透。
这个月立春。立春前三天,太史拜见天子:“某日立春,天的盛德在木(东方)。”于是天子斋戒。立春那天,天子亲自带领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东郊迎春。回宫,在朝堂给三公九卿诸侯大夫颁赐爵位和俸禄。命令丞相广施德教、宣读禁令。行善施惠,一直施及所有姓。仁政的施行不要有不当之处。天子又命令太史,奉守法典来观测天上日月星辰的运行。两个官吏一起,不能出问题,不要让日月星辰的运行度数的记载出现失误。自始至终都要这样做。
……
序言
我对这套书的字体和字号非常满意。我平日里阅读视力不算太好,很多旧版古籍的小楷印刷,看得我眼睛发胀,时间一长就容易走神。但这套《国学集萃丛书》采用的字体选择非常人性化,字号适中,黑白对比度处理得也很专业,长时间阅读下来,疲劳感明显降低。而且,他们似乎还注意到了装帧的耐用性。书脊的处理很结实,不像有些精装书,翻开几次后就担心散架。我习惯把书放在案头随时取阅,时不时地还要在空白处做一些批注和标记,这套书的纸张吸墨性也很好,钢笔水不会洇开。对我这种喜欢与古籍“互动”的读者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好的阅读体验,往往是从这些基础细节上体现出来的,它让你更愿意亲近和长期拥有这本书。
评分说实话,第一次捧读《吕氏春秋》原著,感觉就像是面对一座迷宫,各种看似不搭界的思想碎片散落在各个章节里,需要极大的耐心和引导才能梳理出一条清晰的脉络。而这套丛书的价值就在于,它不像某些版本那样只是冷冰冰地罗列原文,而是提供了足够详实的背景信息和逻辑梳理。我发现,在阅读关于“贵义”或者“制乐”这些篇章时,如果缺少对当时秦国政治环境的了解,很容易产生误解。这套书的编者显然在这方面下了大功夫,他们的导读部分,用现代的语言对那些复杂的历史背景进行了提炼,使那些晦涩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变得相对可触及。我花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对照着目录和导读反复推敲,才算是对“兼儒墨,合名辩,陶阴阳,顺道德”的这种大杂烩思想有了一个初步的认知,这种智力上的挑战和最终豁然开朗的喜悦,是阅读其他通俗读物无法比拟的。
评分从文化史的角度来看,这套《国学集萃丛书》的出现,无疑是对我们梳理中国早期思想融合阶段的一次重要贡献。它汇集了战国末期思想大辩论的成果,展示了吕不韦集团试图构建一个包罗万象的知识体系的努力。我发现,这本书的选材和编排逻辑,很有助于理解“百家争鸣”如何最终走向秦朝的集权与统一。特别是它在不同篇章之间保持了一种微妙的平衡——既有浓厚的法家色彩,又巧妙地吸收了道家和儒家的元素。当我读到那些关于农耕、水利、军事的实用性章节时,我能感受到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对国家建设的强烈责任感。这套书的价值,不在于让你成为某个学派的信徒,而在于让你清晰地看到,在一个剧烈变革的时代,知识是如何被整合、提炼,并最终服务于政治权力的构建过程的。它是一扇观察中国早期“智库”运作方式的绝佳窗口。
评分读完《吕氏春秋》的“察今”篇,我深感震撼。这不是一本简单的古代史书,它更像是一部充满预见性的“治国宝典”的草案。当我看到其中关于“时势造英雄”以及对人才选拔的论述时,我联想到现代企业管理中对于领导力模型的探讨。这套丛书的译注部分,在解释“乘时”这个概念时,非常精妙地引用了后世诸子百家的观点进行对比分析,使得吕不韦的理论不再是孤立存在。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感,是这套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它不仅仅是在复述历史,更是在启发我们如何用古人的智慧来反观当下。我甚至尝试将书中的一些治理理念,用现代项目管理的框架去套用分析,从中发现了不少可以借鉴的结构化思维。这本书,简直是为那些喜欢将古典思想与现实问题相结合的思考者量身定做的。
评分这套《国学集萃丛书》系列,我之前也收了几本,总体来说,编排和装帧都挺讲究的。这次拿到的是《吕氏春秋》,光是拿到手里掂量一下,就能感觉到那种沉甸甸的厚重感,纸张的质地摸上去很舒服,不是那种廉价的印刷品。翻开内页,排版是清晰的主文配以注释,让人阅读起来不至于太费劲。我特别欣赏他们对古籍的尊重,很多细节处理得很到位,比如对一些生僻字的标注,还有涉及到典故的简要解释,都处理得恰到好处,既不至于过度解读,又能帮助现代读者理解。对于我们这些想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来说,这样的版本绝对是书架上的镇物。我通常是工作之余,泡上一壶茶,慢慢品读,那种感觉,就像是穿越回了那个群星璀璨的战国时代,去聆听百家争鸣的声音。虽然内容本身确实晦涩难懂,但好的整理和呈现方式,无疑是最好的引路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