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国学概论--跟大师学国学
定价:11.00元
作者:章太炎 讲演,曹聚仁 整理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09-06-01
ISBN:978710106692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141kg
编辑推荐
作家 曹聚仁
太炎先生讲国学,的确是使我们满足求知欲望。
知名学者 汤志钧
章太炎的《国学概论》讲稿……在当时既具影响,今天又重新印行,对了解我国经学、哲学、历史的发展,无疑是有很大作用的。
内容提要
本书是章太炎先生1922年4—6月在上海讲授国学的记录稿,由现代作家曹聚仁整理成书。书中精辟论述了国学的内涵以及研治国学的方法,系统介绍了传统经学、哲学、文学的流变、对各时期学术发展的特点、代表人物、著作,都有精湛、独到的评价,可视作一本中国经学、哲学、文学的简史。本书多次再版,深受广大国学爱好者的喜爱。
为使读者对太炎先生的学问有更多了解,此次出版还收录太炎先生《论诸子学》一文。
目录
小识
章 概论
甲、国学之本体
乙、治国学之方法
第二章 国学之派别(一)——经学之派别
第三章 国学之派别(二)——哲学之派别
第四章 国学之派别(三)——文学之派别
第五章 结论——国学之进步
附录一
一、志疑邵力子
二、讨论白话诗曹聚仁
三、政治制度与政治精神裘可桴
四、新诗管见(一)曹聚仁
五、新诗管见(二)曹聚仁
附录二
论诸子学 章太炎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购买这本书主要是想系统地梳理一下自己零散的国学知识,毕竟碎片化的学习很难形成体系。这本书的章节设置确实体现了初步的体系化构思,从先秦诸子百家到后世发展,脉络大致清晰。然而,在具体内容的展开上,我发现不同学派之间的横向比较和融会贯通之处论述得不够深入。国学是一个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有机整体,仅仅是分门别类地介绍,虽然保全了各家的独立性,却削弱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整体美感。比如,如何看待道家的自然无为思想对儒家政治实践的影响,书中似乎只是简单罗列,缺乏深层次的哲学思辨。对于我这种希望建立宏观认知的人来说,这种“平铺直叙”的介绍方式,效果略显平淡。另外,书中对部分重要思想家的思想演变过程描述得不够细腻,让人感觉他们的学说似乎是一蹴而就的,而非经历长期思考和修正的结果。如果能在保持严谨性的前提下,增加一些对比分析和思想的动态发展过程的描述,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和启发性将会大大提升。
评分从印刷质量来看,这本书的纸张选择和排版布局都体现了出版方一定的用心,字体大小适中,行间距也比较合理,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不会感到特别疲劳,这对于一本内容相对厚重的书籍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必须指出,这本书在注释和索引方面的处理上存在明显的不足。对于那些核心的、反复出现的典故出处,如果能有一个清晰的标注或者页码索引,将会极大地方便读者进行回溯和深入研究。目前这种查找起来很不方便的状态,使得阅读的流畅性大打折扣,每次遇到生僻词汇或典故,都得停下来,自己去费力寻找源头,这无疑打断了思维的连贯性。国学研究本身就要求精细,细节决定成败。如果一个工具书性质的导读类书籍,在这些基础的查阅便利性上做不到位,那么它在辅助学习方面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希望未来再版时,能重视读者的实际使用体验,增加详尽的注释和方便快捷的索引系统,真正做到“经得起推敲”的学术辅助材料的标准。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确实挺吸引人的,拿到手的时候就感觉挺有分量的,那种沉甸甸的感觉,让人对里面的内容充满了期待。封面设计得很有古典韵味,用色和字体都透露出一种庄重和深邃,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不过,说实话,我一开始是冲着“大师”这两个字去的,希望能从中汲取一些真知灼见,毕竟国学博大精深,寻常人难以窥其全貌。然而,读下来后,感觉内容组织上略显松散,有些章节之间的逻辑衔接不够紧密,读起来需要时不时地停下来梳理一下思路,不像有些精心编排的教材那样一气呵成。而且,对于初学者来说,书中引用的典籍和术语解释得还不够详尽,有时候需要频繁地查阅其他资料才能完全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这对于想要快速入门的读者来说,可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我希望未来的版本能够在这些方面有所加强,让这本书更具可读性和实用性,真正成为引导我们走进国学殿堂的得力助手。整体来说,作为一本普及读物,它还是有其价值的,但若想达到“跟大师学”的境界,恐怕还需要读者付出更多的自主钻研精神。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总体上是偏向学术性的,力求准确和客观,这一点值得肯定。它没有采用过于口语化或者过度渲染气氛的笔调,而是用一种相对冷静和中立的视角来介绍国学的基础知识。然而,这种过度的客观性似乎也带来了一个问题:缺乏对传统文化精神内核的感性传达。国学之所以能流传千年,不仅仅是因为它有一套严密的逻辑体系,更因为它蕴含着中国人特有的生命哲学和审美情趣。我读完后,感觉自己掌握了一些知识点,却未能真正“触摸”到那种深沉的历史厚度和人文情怀。比如,在描述古代文人的心境时,如果能引用一些意境优美的诗词片段,并加以精妙的赏析,而不是简单地进行概念解释,相信读者的代入感会强很多。总的来说,这本书更像是一份知识点清单的讲解,而不是一场引人入胜的文化之旅。它提供了路径,但没有提供足够的热情和引导,去激发读者真正热爱并深入探索这条古老而迷人的道路。
评分这本书的定价在同类书籍中算是比较亲民的了,加上“满28包邮”的促销活动,性价比还是很高的。作为一名对传统文化有浓厚兴趣的业余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既能涵盖基础知识又能提供一定深度的入门读物。这本书的篇幅适中,内容涵盖了儒释道等多个重要思想流派,对于建立一个初步的国学框架很有帮助。但是,阅读体验上,我个人感觉作者在叙事风格上略显保守,文字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有待加强。有些地方的论述虽然准确,但缺乏一种能直击人心的力量,读起来总觉得隔着一层薄纱,难以真正体会到国学思想的磅礴气势和生活智慧。比如说,在阐述“仁”与“礼”的关系时,我更期待看到一些生动的历史案例或者现代生活中的体现,这样能让抽象的理论变得更加鲜活。此外,书中对一些历史背景的交代也比较简略,对于不熟悉历史的读者来说,理解某些思想的产生根源可能会有些困难。总而言之,它提供了一个坚实的知识骨架,但血肉的丰满度和生动性上,还有提升的空间,希望作者能在后续修订中多加入一些富有洞察力的解读和鲜活的例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