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怡情茶生活:茶具茶叶两相宜 | 作者 | 王缉东 |
| 定价 | 36.00元 | 出版社 | 农村读物出版社 |
| ISBN | 9787504854605 | 出版日期 | 2011-06-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24开 | 商品重量 | 0.545Kg |
| 内容简介 | |
王缉东编著的《茶具茶叶两相宜(怡情茶生活)》是一本针对现代人的茶知识百科,其突出特点在于它的实用性和市场的缺失性。全书用言简意赅的语言以及丰富的图片给读者展示了一个更加直观易懂的茶文化世界,它不仅是许多爱茶人的入门手册,更是许多专业人士的茶知识宝典。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前言一、精彩大杯——一杯走天下 1.直筒玻璃杯泡茶——泡饮西湖龙井茶 2.中等玻璃杯泡茶——泡饮白牡丹 3.其他单杯泡茶——泡饮祁门红茶 4.套杯泡茶——泡饮冻顶乌龙茶二、专业懒人——瓷盖碗 1.盖碗代壶泡茶分饮——泡饮铁观音 2.盖碗亦泡亦饮——泡饮茉莉花茶三、显范儿的茶具——紫砂壶 1.朱泥壶——女性的爱:泡饮风凰单枞 2.紫砂——本源的美感:小壶冲泡熟普洱茶、大壶冲泡安吉白茶四、复古的追求——瓷茶具 1.花色瓷壶泡茶——泡饮醉佳人 2.瓷盖碗泡茶——泡饮白鸡冠 3.其他陶艺茶具泡茶——泡钦大红袍五、单纯简洁派——大壶套组 1.简洁派泡茶——套壶冲泡桂花乌龙 2.新简洁派泡茶——大壶冲泡普通绿茶、提梁大壶冲泡黄山毛峰六、冰心玉壶的视觉盛宴——玻璃茶具 1.小壶泡茶——泡饮碧螺春 2.大壶之美——煮饮花草茶 3.滋补茶(桂圆红枣红茶)、奶茶(祁门红茶调饮奶茶)七、豪华泡茶阵容——佳组合茶具 1.独饮良伴——小壶冲泡乌龙茶 2.众乐乐组合——铁壶煮饮六堡茶 |
| 编辑推荐 | |
| 王缉东编著的《茶具茶叶两相宜(怡情茶生活)》是一本针对现代人的茶知识百科,其突出特点在于它的实用性和市场的缺失性。全书用言简意赅的语言以及丰富的图片给读者展示了一个更加直观易懂的茶文化世界,它不仅是许多爱茶人的入门手册,更是许多专业人士的茶知识宝典。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的文字叙事风格非常细腻且富有画面感,仿佛每一段落都在为我描绘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画卷。作者的笔触如同清晨的薄雾,轻柔地笼罩着你,引导着你进入一个完全沉静和慢下来的空间。我尤其欣赏它在描述那些微小瞬间时的精准度,比如阳光穿过窗棂洒在木桌上的光影变化,或者空气中弥漫的淡淡的自然清香。读着读着,我仿佛能听到远处传来的鸟鸣,感受到指尖拂过光滑瓷器的温润。这种文字的魔力在于它能激活读者所有的感官,让你不只是“看”故事,而是“活在”故事里。它不是那种急于抛出结论或强行灌输观点的作品,而是邀请你一同去体验、去感受生活中的韵律和美感。
评分这本书中最让我产生共鸣的是其中蕴含的那种对“平衡”的追求。它不是一味地鼓吹某种极端的生活方式,而是非常理性地探讨了如何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节奏点。书中提出的观点非常务实,它承认了现代社会的高速运转是客观存在的,但同时也提供了许多温和而有效的“微调”方法,帮助人们在不脱离现实的前提下,重新校准自己的内心罗盘。这种中正平和的态度,让我觉得非常受用和可靠,不像市面上一些心灵鸡汤那样空泛,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在耳边低语,分享着经过时间沉淀的智慧,让人感受到一种踏实的安宁。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里就感觉爱不释手。封面采用了柔和的米白色调,配上一些素雅的插画,非常符合当下追求简约和质感的审美趋势。纸张的触感也很棒,厚实且带有微微的纹理,翻阅起来有一种仪式感。我特别喜欢它在细节上的处理,比如扉页和内文的字体选择,既有传统韵味又不失现代的清晰度,阅读起来非常舒适,长时间看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总的来说,这本书在视觉和触觉上都给了我极高的享受,放在书架上也是一件赏心悦目的艺术品。每次路过,都会忍不住想把它拿起来翻阅一番,这种对实物本身的重视,在现在这个电子阅读盛行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的整体结构安排得极其巧妙,逻辑性非常强,但又不会让人觉得刻板生硬。它像是一条精心设计的河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铺陈开来。开头部分往往会用一些引人入胜的场景或哲思作为引子,一下子抓住读者的注意力,然后慢慢展开更深层次的探讨。在章节之间的过渡处理得非常自然流畅,前一个主题的余韵还未散尽,下一个更广阔的视野就已经在眼前铺开,让人读起来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种布局安排,让原本可能略显抽象的主题变得具象和易于理解,整体阅读体验一气呵成,酣畅淋漓,完全没有跳跃感或突兀感,显示出作者深厚的功力和掌控力。
评分从文化背景的引入来看,这本书的知识储备量相当可观,但它处理历史和文化的材料时,摒弃了枯燥的说教和繁复的引经据典,而是将这些深厚的底蕴巧妙地融入到日常的场景描述中。每当提到某个物件或某个习俗时,作者总能迅速而精炼地勾勒出其背后的文化脉络,让你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吸收了知识,感觉像是在一位博学的长者带领下进行了一次优雅的文化漫步。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才是真正高级的文化传播,让人在愉悦的心情中完成了知识的积累,极大地提升了这本书的文化价值和耐读性,绝对值得反复品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