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养生豆浆一本就够
定价:29.8元
作者:甘智荣
出版社: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0-01
ISBN:978755374255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软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豆浆算是其中颇有独特气质的“中国式饮品”。民间传说和古籍记载都证明了豆浆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健康饮品。春季饮豆浆,可以补阴去燥、平衡阴阳;夏天喝上一杯可口的冰豆浆,清新爽口,更可降暑止渴;秋冬时节,天气干燥,一杯热气腾腾的豆浆可以为人们提供充足的能量,驱寒暖胃、滋补身体。本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分为五个部分向读者介绍了44款早餐豆浆,53款养生保健豆浆,39款健康食疗豆浆,45款美味蔬果豆浆,以及28款芬芳花草豆浆,让你尝遍百味豆浆,喝出健康好身体!
更多精彩好书请点击这里:
href='#' target='_blank'>豆浆米糊杂粮粥一学就会
href='#' target='_blank'>养生好粥滋补全家
href='#' target='_blank'>超人气家常滋补靓汤
href='#' target='_blank'>
内容提要
本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一共分为五部分,向各位读者朋友介绍了各种豆浆:部分“经典早餐豆浆”,包括44款豆浆,让您美好的一天从豆浆开始;第二部分“养生保健豆浆”,包括53款豆浆,让您通过一杯豆浆,就能达到呵护全家的目的;第三部分“健康食疗豆浆”,包括39款豆浆,让您在享受美味的同时,更赢得健康;第四部分“美味蔬果豆浆”,包括45款豆浆,让您体验蔬果与豆子的结合;第五部分“芬芳花草豆浆”,包括28款豆浆,让您在挡不住的幽幽清香中品尝豆浆的美味!
目录
作者介绍
甘智荣,中国烹饪的大师、中国雕刻大师、御厨获得者、深圳娱乐频道《食客准备》特邀嘉宾、中粮集团食品开发推广者、劳动局考核就业培训导师,从事烹饪工作20多年,出版专业热菜、冷菜、围边、雕刻等书籍和教学光碟三十多套,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文摘
杏仁榛子豆浆
原料
杏仁…………………………15克
榛子仁………………………15克
黄豆…………………………60克
做法
1黄豆用清水浸泡10小时;杏仁、榛子仁洗净碾碎。
2将上述食材一同倒入全自动豆浆机中,加水至上、下水位线之间,按下功能键,煮至豆浆机提示豆浆做好即可。
功效
此款豆浆富含蛋白质、维生素E、钙和铁等,胆固醇的含量较低,对恢复体能有所帮助。
食材百科之杏仁
杏仁分为甜杏仁和苦杏仁两种,两者的味道不同,食疗效果也有差异。甜杏仁的味道微甜,常食有润肺止咳的功效,有益于心脏的保护。苦杏仁则味道苦涩,但性味温和,有发散风寒、通便润肠的功效,适合大便干燥、咳嗽气喘者食用。
芝麻黑米豆浆
原料
黑芝麻………………………15克
黑米…………………………20克
花生仁………………………15克
黑豆…………………………50克
做法
1将黑豆提前用清水浸泡8小时,取出备用;黑芝麻洗净,碾碎;花生仁洗干净;黑米用清水浸泡2小时。
2将泡好的黑豆、黑米先放入豆浆机中,再放入碾碎的黑芝麻和花生仁,加入适量清水,按下功能键。
3豆浆做成后滤去残渣,根据个人口味加入调味品即可。
功效
此款豆浆能减少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预防动脉硬化,还能养肝益肾,促进消化。
黑米葡萄干豆浆
原料
黑米…………………………30克
黄豆…………………………60克
枸杞子………………………10克
葡萄干………………………20克
做法
1将黄豆、黑米提前浸泡大约10小时,洗净备用;枸杞子、葡萄干淘洗干净备用。
2先放入浸泡好的黄豆,然后放入黑米、葡萄干、枸杞子,加入适量清水,按下功能键,煮至豆浆机提示做好即可。
功效
此款豆浆甜而不腻,适合女性饮用,有滋补气血、健脾养胃的功效。另外豆浆中加入了枸杞子,也适合体虚易疲劳的人饮用,对那些长时间使用眼睛的人群,如学生、白领等也很适合。
黑豆绿豆红豆豆浆
原料
黑豆…………………………50克
绿豆…………………………10克
红豆…………………………20克
做法
1黑豆用清水浸泡10小时,洗净;红豆、绿豆淘洗干净,用清水浸泡4小时备用。
2将上述食材一同倒入全自动豆浆机中,加水至上、下水位线之间,煮至豆浆机提示豆浆做好即可。
功效
此款豆浆能缓解因工作压力大而出现的体虚乏力症状,还能辅助调养肾虚和抑制脱发。
黄豆豆浆
原料
黄豆…………………………75克
白糖…………………………适量
做法
1黄豆加水浸泡约8小时,洗净备用。
2将浸泡好的黄豆倒入豆浆机中,加适量清水,搅打成豆浆,煮熟。
3将煮好的豆浆滤去残渣,加入白糖调匀。
功效
黄豆营养丰富,是营养价值高的豆类之一。此款豆浆具有促进肠胃蠕动、增强钙质吸收、降血压、抗氧化、延缓衰老等功效。
冰糖银杏豆浆
原料
黄豆…………………………80克
银杏仁………………………20克
冰糖…………………………适量
做法
1将黄豆泡好,备用;银杏仁洗净去膜,去心。
2将泡好的黄豆放入豆浆机中,再放入银杏仁,加入适量清水,按下功能键,煮至豆浆机提示豆浆做好。
3放入冰糖搅匀即可。
功效
此款豆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B族维生素、维生素E、钙和铁等,对恢复体能有所帮助。
食材百科之银杏
银杏也称白果,待其成熟后去掉外皮及硬壳取其果仁食用。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银杏当作上等干果。宋朝曾经把它列为贡品、圣品,深得皇帝的喜爱,当时多为豪门权贵者享用。银杏的营养非常丰富,含有粗蛋白、脂肪、矿物质、粗纤维和多种维生素。
序言
豆浆,开启美好一天的健康密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怎样吃得健康已成为饮食中的焦点问题。五谷杂粮是天然、养生的食材之一,自然也受到很多人的重视。生活条件的提高、运动量的减少是造成很多人亚健康的原因之一,再加上现代人的饮食过于精致,食物当中的一些纯天然营养成分被破坏,或者无法有效地被人体吸收,于是健康问题就出现了。那么如何调整这种不健康的饮食结构呢?其实,饮用以天然食材,如黄豆、绿豆、小米、燕麦、荞麦等粗粮,配合无农药添加的新鲜蔬果做出的豆浆就可以达到健康养生的目的。虽然食材有限,但因搭配不同、制作方法不同,保健豆浆也有千变万化的味道。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豆浆算是其中颇有独特气质的“中国式饮品”。民间传说和古籍记载都证明了豆浆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健康饮品,其中关于豆浆能够滋补养生的早记载,出现在《黄帝内经》中。除此之外,《本草纲目》中也有“豆浆,利气下水,制诸风热,解诸毒”的文字描述。如今,豆浆更是人们早餐的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受到上班一族的欢迎。究其食疗作用,首先是由豆浆的性味决定的。豆浆性平且无毒,对身体虚弱、营养不良的人群来说,有显著的补虚清热之疗效。其次,饮用豆浆没有旺季与淡季之分,一年四季都可饮用,并且其营养极为丰富。春季饮豆浆,可以补阴去燥、平衡阴阳;夏天喝上一杯可口的冰豆浆,清新爽口,更可降暑止渴;秋冬时节,天气干燥,一杯热气腾腾的豆浆可以为人们提供充足的能量,驱寒暖胃、滋补身体。
本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一共分为五部分,向各位读者朋友介绍了各种豆浆:部分“经典早餐豆浆”,包括44款豆浆,让您美好的一天从豆浆开始;第二部分“养生保健豆浆”,包括53款豆浆,让您通过一杯豆浆,就能达到呵护全家的目的;第三部分“健康食疗豆浆”,包括39款豆浆,让您在享受美味的同时,更赢得健康;第四部分“美味蔬果豆浆”,包括45款豆浆,让您体验蔬果与豆子的结合;第五部分“芬芳花草豆浆”,包括28款豆浆,让您在挡不住的幽幽清香中品尝豆浆的美味!
这本号称“一本就够”的养生豆浆书,我满怀期待地翻开了它,结果发现内容实在有些令人摸不着头脑。它似乎把重点放在了对各种豆类营养成分的过度拔高上,洋洋洒洒地列举了什么黄豆蛋白的氨基酸组成、黑豆的花青素含量,读起来跟营养成分表差不多,枯燥乏味。真正实用的操作指南少得可怜,别说针对不同体质的配方调整了,连最基础的浸泡时间、研磨粗细对口感和营养吸收的影响都一带而过。我本来是想学点新花样,比如用不同比例的杂豆搭配出更美味又健康的组合,结果这本书里提供的食谱少得可怜,而且那些配方看起来非常基础,跟我自己平时随便弄弄的没什么两样。说实话,要了解这些基础知识,我上网搜索几分钟就能得到比书里更清晰、更有条理的总结。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本初级营养学教材的豆浆章节精简版,完全没有达到“养生秘籍”的期待值。如果指望靠它解决日常饮用豆浆的所有疑惑,那真的是会大失所望的。我甚至怀疑作者是不是为了凑字数,把一些本不该在食谱书里出现的科普内容硬塞了进来,导致核心价值严重稀释。
评分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内容组织逻辑的混乱。它似乎试图在“科学原理”、“市场营销”、“基础制作”和“养生理念”这几个截然不同的板块之间来回跳跃,导致读者很难建立起一个清晰的学习路径。一会儿谈营养学,一会儿又突然跳到推荐某个牌子的豆浆机,这种生硬的品牌植入感极强,让人感觉很不舒服,仿佛在读一份加长的产品说明书而非一本独立的知识著作。例如,书中花了大篇幅介绍豆浆的“全脂”与“脱脂”的争论,但对于普通家庭而言,我们需要的仅仅是如何在不过量饮用的前提下,最大化其健康益处。这种对细枝末节的过度纠缠,反而稀释了核心信息的传递效率。这本书缺乏一个核心的、贯穿始终的“灵魂”——它到底想教会读者什么?是制作技巧?还是营养理念?到头来,似乎什么都说了,但又什么都没说透彻。对于一个希望系统性学习豆浆制作和养生搭配的读者来说,这种跳跃式的叙事方式无疑是一种阅读障碍。
评分我买这本书主要是冲着那个“养生”二字来的,希望能找到一些针对特定健康问题的豆浆调理方子,比如针对脾胃虚寒的温补方,或者针对希望改善睡眠的安神饮品。然而,这本书的重点似乎完全跑偏了。它花了大量的篇幅去讨论如何选择“最好”的豆子——什么有机非转基因的标签要求,什么产地带来的微量元素差异,这些信息对于一个普通家庭用户来说,实在是过于“精英化”了。我更关心的是,我手头的普通干豆子,怎么才能打出更顺滑、没有豆腥味的豆浆。书中提到的关于“去除豆腥味”的方法,无非就是老生常谈的充分浸泡和煮沸,没有给出任何独到的见解或创新技巧。更让我不解的是,关于豆浆的“进阶饮用”部分几乎是空白。比如,如何利用发酵技术来提升营养价值?如何将豆浆与其他传统中药材进行科学配伍,以达到特定的药用目的?这些高级养生知识点一概欠奉。这本书与其说是养生指南,不如说是一本合格的“豆浆制作入门速查手册”,但即便是入门手册,它的实用性也打了不少折扣。对于寻求深度养生指导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价值微乎其微,更像是一本徒有其表的宣传册。
评分从装帧和排版上看,这本书的设计也显得相当敷衍,完全没有体现出作为一本“养生宝典”应有的精致感。插图少得可怜,即使有,也是那种非常廉价的、缺乏美感的照片或者简单的线条图,完全无法激发读者的制作欲望。一本好的食谱书,图文并茂是起码的要求,能让人光是看着图片就能感受到食物的诱人之处,从而产生尝试的冲动。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极其不到位,很多步骤的说明文字也写得含糊不清,比如提到“小火慢炖”,但究竟是多小的火?需要持续多久?完全没有量化标准。我尝试按照书里的某个基础配方去做,结果成品口感粗糙,味道寡淡,远不如我平日里用直觉和经验调配出来的效果好。这让我不禁怀疑,作者本人是否真的深入实践过书中所描述的每一个步骤?如果一个制作者自己都无法提供清晰、可复制的指导,那么这本书的参考价值自然也就大打折扣了。总而言之,从视觉到操作层面的指导,这本书都散发着一种“应付了事”的气息,实在难以让人信服。
评分如果说这本书有什么“亮点”,那可能就是它提供了一些非常规的、但实用性存疑的“小妙招”。比如,书中提到在煮豆浆时加入几粒杏仁可以“中和酸涩”,这个我倒是试了一下,效果勉强算是有,但远不如调整浸泡时间来得有效。然而,这些小技巧的篇幅非常有限,而且缺乏科学依据的支撑,更像是经验主义的零散记录。对于那些真正想深入了解豆浆制作的“匠人”精神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远远不够。它没有深入探讨不同季节、不同气候对豆浆制作的影响,也没有讨论如何在不添加额外糖分的前提下,通过烘烤或预处理豆类来提升天然甜度。这本书给人的感觉就是:它知道豆浆很重要,所以写了一本书,但它并不知道如何把“重要性”转化为可操作的、有深度的知识体系。它更像是一本浅尝辄止的导览图,而非详细的藏宝图。购买后,我发现自己还是得回到网络上去搜集那些真正有价值的、由资深豆浆爱好者或营养师分享的深度干货。这本书,确实是“一本就够了”,因为你翻完一遍后,就不会想再翻第二遍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