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四时五味入口:食物、人和自然的关系
定价:68.00元
作者:徐李佳,任志莉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8-03-01
ISBN:978755960918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应季饮食,就是饮食应顺应时节,不同时节食用不同食材。本书作者深谙四季食材对人体的影响,按照二十四节气的顺序,从传统文化中溯本求源,寻找食物、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将应季食材编成四季食单,配以大量精美图片和操作步骤指导,给读者提供传统文化与现代美食的双重体验。
本书作者Olivia、Ray均是1975年生人,18岁相识于大学,20余年闺蜜,彼此见证了人生中的喜怒哀乐,命运中的生老病愁。四十不惑之年,她们决定做一件“美好的小事”,共同创建“四时五味入口”微信公众号,结合二十四节气,用小而精的美食,致敬自然,讲述人与自然的关系。
目录
作者介绍
徐李佳Olivia
“四时五味入口”主笔人。作家,江苏省作协会员,媒体人、广告人。曾就职于苏州广电总台、中央电视台,从事新闻采编和广播电视策划10年,获国家、省、市级新闻传播奖项21项,苏州首届十佳记者;后转入商业广告策略与创意行业,服务企业90余家,创意策划项目112项,获专业奖项9项。近年参与影视剧文学策划与写作,参创电视剧《男人的战争》《零下三十八度》等。出版个人作品集《上帝想看电影了》。
任志莉Ray
“四时五味入口”主理人。 人力资源管理师,法国巴黎丽兹埃科菲厨师学校法餐进修。20年外企从业资历,其间任多家世界500强企业人力资源高管。因工作派驻世界各地,足迹遍及美洲、欧洲、澳洲和东亚、东南亚。酷爱美食料理,自学和求学中式面点、西式烘培、传统佳肴、米其林菜式,不拘一格。
王克Oliver
“四时五味入口”摄影。 业余摄影家,外企实验室高管。钻研摄影10余年,游历世界各地,擅长风景、人物拍摄,累计拍摄照片20余万张,屡获摄影奖项。2016年起,应邀为“四时五味入口”进行美食拍摄。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太有心思了。光是拿到手里,那份沉甸甸的质感和封面那种略带粗粝的触感,就已经让人感觉这不是一本简单的速食读物。那种复古的排版,字体选择上似乎也下了不少功夫,让人联想到上世纪一些经典的学术著作,但又不失现代的审美。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很讲究,即便是黑白插图和图表,看起来也清晰而有层次感,阅读体验极佳。我特别欣赏他们对于细节的处理,比如章节标题的字体变化,或者在引用文献时的标注方式,都透露出出版方对“书”这个载体的尊重。这种对实体书品质的坚持,在现在这个电子阅读盛行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每次翻阅,都像是在进行一次仪式,让人不由自主地慢下来,准备好进入作者构建的世界。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摆在书架上也是一道风景。
评分这本书的视野之开阔,实在超乎我的预期。它绝非局限于单一学科的探讨,而是像一个多棱镜,折射出食物、历史、社会结构乃至哲学观念之间的复杂交织。我惊讶于作者能够如此自如地在人类学田野调查、生物化学分析和古典文学解读之间穿梭,并且毫无违和感地将它们融合在一起。这种跨学科的整合能力,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更为立体的理解世界的框架。它挑战了我们习以为常的认知边界,让我开始反思自己日常生活中那些被视为“理所当然”的饮食习惯和文化习俗,究竟是如何在漫长的时空中被塑造和固化的。读完后,感觉自己的知识地图被大大扩展了,看待事物的角度也变得更加多元和审慎。
评分作者在叙事上的功力令人叹服,他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将那些看似枯燥的科学考察和人文考察,编织成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线。阅读过程中,我好几次发现自己不自觉地屏住了呼吸,完全沉浸在那些场景描绘之中——无论是对某种古老烹饪技艺的细致还原,还是对特定地域生态变迁的侧面描摹,都充满了画面感。他不是干巴巴地罗列事实,而是用一种近乎诗意的笔触,勾勒出人与环境互动的微妙张力。这种叙事技巧使得原本可能晦涩的议题变得平易近见,即便是对相关领域不太了解的普通读者,也能轻易被其流畅的逻辑和丰富的细节所吸引。仿佛作者正站在我身边,用他独特的视角,为我娓娓道来尘封已久的故事,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去探寻更多背后的缘由。
评分我必须强调这本书在思考深度上的卓越表现。它并非是简单地记录和赞美传统,而是在冷静的观察之下,提出了一系列极具批判性和前瞻性的问题。作者在探讨人与自然关系时,并未采取浪漫化的口吻,而是直面工业化、全球化对传统食物体系带来的冲击和挑战。这种审慎的姿态,避免了流于空泛的怀旧,而是将焦点引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它促使读者不仅要回顾过去,更要思考我们现在和未来应该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我们是自然的征服者,还是其中和谐共生的一部分?这种对时代命题的深刻反思,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超越了一般的知识普及,上升到了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哲学探讨层面,非常值得反复推敲。
评分从一个纯粹的感官体验者的角度来说,这本书极大地丰富了我对“味觉”的理解。它不仅仅停留在描述“酸甜苦辣咸鲜”这些基本味道,而是深入挖掘了味道背后的文化语境和生物学机制。作者通过对特定调味品或食材的深入剖析,展现了人类如何通过烹饪和食用行为,构建起自己的身份认同和社会联系。比如,对于某种传统发酵食物的描述,那种从原料到成品,从气味到口感的渐变过程,被刻画得栩栩如生,让人仿佛隔着书页都能感受到那股独特的“旨味”。这种对感官细节的极致捕捉,使得阅读过程本身也成了一种近乎冥想的体验,让人更加珍惜每一次用餐的机会,去细细品味那些潜藏在食物深处的文化信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