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鲜粥 小菜精选1588例
定价:19.90元
作者:生活彩书堂编委会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0-01
ISBN:978750646852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粥”是我国饮食文化的精粹之一,它不但具有调剂口味、平衡膳食的独特作用,而且也是我国民间主要的食疗佳品。本书所选粥品均经过营养专家的精心挑选,不但富含人体所需要的多种维生素和各种微量元素,还具有保健、美容、塑身、疗疾等多重功效。本书所选粥品绵软可口,味道醇厚,鲜香滋润,百喝不厌。本书所选粥品用料简单、购买方便。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最欣赏这本《鲜粥小菜精选1588例》的地方,在于它对“地域风味”的挖掘和尊重。这1588例,绝非简单的数字堆砌,而是能明显看出作者走访了各个地方,记录下的那些藏在民间,却很少被主流食谱收录的宝藏做法。比如,有一款来自南方水乡的“咸肉芋头粥”,它的米粒和芋头需要达到一种“半融化”的状态,口感绵密到仿佛能用吸管吸食,这本书详细解释了如何通过调整搅拌频率来达成这种效果。而小菜部分,则大胆地融入了许多“渍物”和“发酵”的技艺,它们教会我们如何通过时间来深化味道。我尝试了书中的一款用醪糟和豆腐制作的甜品式小菜,那种酒香的微醺感和豆腐的嫩滑结合得天衣无缝,完全颠覆了我对“小菜”的刻板印象。这本书的好处是,它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烹饪地图,让你可以在自己的厨房里,完成一场味蕾上的环球旅行,而且每一步操作都显得那样清晰可行,充满了对传统美食的热爱和传承的决心。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内容给我一种强烈的怀旧感,仿佛是从我祖母的厨房书架上偶然翻出来的。它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没有太多生硬的专业术语,更多的是一种经验的传授,像是一个和蔼的长辈在灶台边手把手教导。我注意到,很多食谱后面都附带了“小贴士”或者“注意事项”,这些往往是正规烹饪书里会省略的“玄学”部分——比如,什么天气下更容易糊锅,或者哪种锅具更适合慢炖。我尤其对其中关于“腌制”的小菜部分印象深刻,它探讨了咸、酸、辣在食物中相互制衡的艺术。很多小菜的制作周期被明确标注出来,这对于需要提前规划周末备餐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前几天尝试做了书里介绍的一款藠头泡菜,按照它的酸度调整法,最终的成品酸得恰到好处,而且脆度保持得极佳,完全没有外面餐馆里那种软烂的质感。这本书的精髓在于,它成功地将烹饪的“经验”转化成了可以被复制的“技术”,但又不失那份人情味和温度。
评分拿到这本沉甸甸的册子,我最大的感受是:这简直是为我这种厨房新手量身定做的“救命稻草”。我平日工作忙碌,对外面的外卖已经感到味觉疲劳,但一想到要自己从零开始做饭,那种挫败感就油然而生。这本书的排版逻辑非常清晰,不像有些食谱那样把步骤揉在一起,让人眼花缭乱。它把“鲜粥”和“小菜”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个大块。粥的部分,我试着做了好几次基础的白粥,发现每一次的口感都有微妙的不同,这让我开始留意水和米的比例,还有搅拌的手法。书中对“米”的处理环节,比如如何浸泡、如何开花,讲解得极其细致,甚至提到了不同季节对水温的要求,这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指导。至于小菜,我最喜欢的是那些快手小炒,比如香菇油菜的调味哲学,它没有用过多的复杂香料,而是强调了食材本身的鲜味,用最少的步骤做出了餐桌上最亮眼的“配角”。对于我这种厨房“小白”来说,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1588个花样,而在于它教会了我如何“信任”自己的双手,如何通过简单的步骤,稳定地复制出令人满意的味道。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主要是为了改善我日常饮食的单调性,尤其是在主食方面,总觉得来来去去就是那几种。这本书的“鲜粥”部分,简直是打开了我的新世界大门。我之前以为粥就是用水煮米,最多加点肉丝。但这里面收录了大量以蔬菜、豆类甚至菌菇为主角的粥品,比如用菠菜和鸡蛋制作的“翡翠粥”,用南瓜和小米熬制的“金沙粥”,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营养侧重和季节适应性。书中的图例展示得非常写实,没有过度美化,一看就知道做出来大概是什么样子,这极大地增强了读者的尝试欲望。小菜的搭配逻辑也非常严谨,作者似乎考虑到了不同粥品的主体风味,从而推荐了互补性强的小菜。例如,清淡的白粥会搭配重口味的酱腌萝卜,而浓郁的八宝粥则搭配清爽的醋溜土豆丝。这种“对味”的考量,让整顿饭的层次感一下子提升了上去,不再是单调的“一碗糊糊配一碟咸菜”,而是真正意义上的“精选搭配”。
评分这本《鲜粥小菜精选1588例》的封面设计得非常朴实,那种略带泛黄的纸张质感,让人一下子联想到家中厨房里那些代代相传的食谱。我一开始对“1588例”这个数字感到有点夸张,心想这么多做法,真能一一尝试过来吗?但翻开内页,那种详尽的分类和步骤图,瞬间打消了我的疑虑。它不仅仅是一本食谱书,更像是一本关于“慢生活”的哲学指南。粥品的介绍部分,从基础的米种选择到火候的拿捏,都写得如同讲述一个老故事般娓娓道来。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时间”在烹饪中的重视,强调了耐心是熬出一碗好粥的灵魂。那些看似寻常的皮蛋瘦肉粥、八宝粥,在书中被赋予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地方风味解读,读起来让人仿佛置身于不同的城市街角,闻着那缕温暖的米香。小菜部分的选取也极为精妙,大多是那些在日常三餐中容易被忽略,却又最能提味的小物件,比如手撕包菜的火候控制、泡菜的酸度平衡,都有独到的见解。这本书的魅力就在于,它没有追求那些花哨、复杂的现代料理技巧,而是扎扎实实地回归了食物的本真味道,让人在重复的日常中,重新找到了对“吃”这件事的热情与敬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