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鮮粥 小菜精選1588例
定價:19.90元
作者:生活彩書堂編委會
齣版社:中國紡織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10-01
ISBN:978750646852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粥”是我國飲食文化的精粹之一,它不但具有調劑口味、平衡膳食的獨特作用,而且也是我國民間主要的食療佳品。本書所選粥品均經過營養專傢的精心挑選,不但富含人體所需要的多種維生素和各種微量元素,還具有保健、美容、塑身、療疾等多重功效。本書所選粥品綿軟可口,味道醇厚,鮮香滋潤,百喝不厭。本書所選粥品用料簡單、購買方便。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鮮粥小菜精選1588例》的封麵設計得非常樸實,那種略帶泛黃的紙張質感,讓人一下子聯想到傢中廚房裏那些代代相傳的食譜。我一開始對“1588例”這個數字感到有點誇張,心想這麼多做法,真能一一嘗試過來嗎?但翻開內頁,那種詳盡的分類和步驟圖,瞬間打消瞭我的疑慮。它不僅僅是一本食譜書,更像是一本關於“慢生活”的哲學指南。粥品的介紹部分,從基礎的米種選擇到火候的拿捏,都寫得如同講述一個老故事般娓娓道來。我特彆欣賞作者對於“時間”在烹飪中的重視,強調瞭耐心是熬齣一碗好粥的靈魂。那些看似尋常的皮蛋瘦肉粥、八寶粥,在書中被賦予瞭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地方風味解讀,讀起來讓人仿佛置身於不同的城市街角,聞著那縷溫暖的米香。小菜部分的選取也極為精妙,大多是那些在日常三餐中容易被忽略,卻又最能提味的小物件,比如手撕包菜的火候控製、泡菜的酸度平衡,都有獨到的見解。這本書的魅力就在於,它沒有追求那些花哨、復雜的現代料理技巧,而是紮紮實實地迴歸瞭食物的本真味道,讓人在重復的日常中,重新找到瞭對“吃”這件事的熱情與敬畏。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內容給我一種強烈的懷舊感,仿佛是從我祖母的廚房書架上偶然翻齣來的。它的語言風格非常接地氣,沒有太多生硬的專業術語,更多的是一種經驗的傳授,像是一個和藹的長輩在竈颱邊手把手教導。我注意到,很多食譜後麵都附帶瞭“小貼士”或者“注意事項”,這些往往是正規烹飪書裏會省略的“玄學”部分——比如,什麼天氣下更容易糊鍋,或者哪種鍋具更適閤慢燉。我尤其對其中關於“醃製”的小菜部分印象深刻,它探討瞭鹹、酸、辣在食物中相互製衡的藝術。很多小菜的製作周期被明確標注齣來,這對於需要提前規劃周末備餐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我前幾天嘗試做瞭書裏介紹的一款藠頭泡菜,按照它的酸度調整法,最終的成品酸得恰到好處,而且脆度保持得極佳,完全沒有外麵餐館裏那種軟爛的質感。這本書的精髓在於,它成功地將烹飪的“經驗”轉化成瞭可以被復製的“技術”,但又不失那份人情味和溫度。
評分我購買這本書主要是為瞭改善我日常飲食的單調性,尤其是在主食方麵,總覺得來來去去就是那幾種。這本書的“鮮粥”部分,簡直是打開瞭我的新世界大門。我之前以為粥就是用水煮米,最多加點肉絲。但這裏麵收錄瞭大量以蔬菜、豆類甚至菌菇為主角的粥品,比如用菠菜和雞蛋製作的“翡翠粥”,用南瓜和小米熬製的“金沙粥”,每一種都有其獨特的營養側重和季節適應性。書中的圖例展示得非常寫實,沒有過度美化,一看就知道做齣來大概是什麼樣子,這極大地增強瞭讀者的嘗試欲望。小菜的搭配邏輯也非常嚴謹,作者似乎考慮到瞭不同粥品的主體風味,從而推薦瞭互補性強的小菜。例如,清淡的白粥會搭配重口味的醬醃蘿蔔,而濃鬱的八寶粥則搭配清爽的醋溜土豆絲。這種“對味”的考量,讓整頓飯的層次感一下子提升瞭上去,不再是單調的“一碗糊糊配一碟鹹菜”,而是真正意義上的“精選搭配”。
評分我最欣賞這本《鮮粥小菜精選1588例》的地方,在於它對“地域風味”的挖掘和尊重。這1588例,絕非簡單的數字堆砌,而是能明顯看齣作者走訪瞭各個地方,記錄下的那些藏在民間,卻很少被主流食譜收錄的寶藏做法。比如,有一款來自南方水鄉的“鹹肉芋頭粥”,它的米粒和芋頭需要達到一種“半融化”的狀態,口感綿密到仿佛能用吸管吸食,這本書詳細解釋瞭如何通過調整攪拌頻率來達成這種效果。而小菜部分,則大膽地融入瞭許多“漬物”和“發酵”的技藝,它們教會我們如何通過時間來深化味道。我嘗試瞭書中的一款用醪糟和豆腐製作的甜品式小菜,那種酒香的微醺感和豆腐的嫩滑結閤得天衣無縫,完全顛覆瞭我對“小菜”的刻闆印象。這本書的好處是,它提供瞭一個廣闊的烹飪地圖,讓你可以在自己的廚房裏,完成一場味蕾上的環球旅行,而且每一步操作都顯得那樣清晰可行,充滿瞭對傳統美食的熱愛和傳承的決心。
評分拿到這本沉甸甸的冊子,我最大的感受是:這簡直是為我這種廚房新手量身定做的“救命稻草”。我平日工作忙碌,對外麵的外賣已經感到味覺疲勞,但一想到要自己從零開始做飯,那種挫敗感就油然而生。這本書的排版邏輯非常清晰,不像有些食譜那樣把步驟揉在一起,讓人眼花繚亂。它把“鮮粥”和“小菜”分成瞭涇渭分明的兩個大塊。粥的部分,我試著做瞭好幾次基礎的白粥,發現每一次的口感都有微妙的不同,這讓我開始留意水和米的比例,還有攪拌的手法。書中對“米”的處理環節,比如如何浸泡、如何開花,講解得極其細緻,甚至提到瞭不同季節對水溫的要求,這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指導。至於小菜,我最喜歡的是那些快手小炒,比如香菇油菜的調味哲學,它沒有用過多的復雜香料,而是強調瞭食材本身的鮮味,用最少的步驟做齣瞭餐桌上最亮眼的“配角”。對於我這種廚房“小白”來說,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1588個花樣,而在於它教會瞭我如何“信任”自己的雙手,如何通過簡單的步驟,穩定地復製齣令人滿意的味道。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