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87506386715 世说新语 作家出版社 [南北朝] 刘义庆,陈书良

9787506386715 世说新语 作家出版社 [南北朝] 刘义庆,陈书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南北朝] 刘义庆,陈书良 著
图书标签:
  • 世说新语
  • 刘义庆
  • 陈书良
  • 南北朝
  • 文学
  • 历史
  • 古典
  • 传记
  • 笔记小说
  • 作家出版社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聚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ISBN:9787506386715
商品编码:30013113420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6-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世说新语

定价:49.80元

作者: 刘义庆,陈书良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506386715

字数:

页码:600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专记魏晋名士的奇闻异事,是研究魏晋的极好史料。
  ★记载魏晋文人雅士的言行癖好,堪称千年以前的微博段子集锦
  ★魏晋人物,千古,奇人怪事,尽收于《世说新语》
  ★令人神往着迷的魏晋时代,《世说新语》是极好的一幅魏晋画卷
  【六大大购买理由】
  刻画魏晋名士群像,记载千古绝妙文章。
  原文、白话译文对照,好读易懂
  译者陈书良教授为魏晋六朝专家,译文精准。
  作家出版社重点出版,精心编校,值得信赖。
  封面典雅,装帧精美,双封面精装,可读宜藏。
  用纸考究,用墨环保,字号够大,印刷清晰,享受阅读不伤眼。

内容提要


  《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等人所作。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可以说是一部记录魏晋的故事集,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少有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目录


世说新语卷一 n
3 德行 n
28 言语第二 n
世说新语卷二 n
85 政事第三 n
99 文学第四 n
世说新语卷三 n
153 方正第五 n
190 雅量第六 n
213 识鉴第七 n
世说新语卷四 n
231 赏誉第八 n
283 品藻第九 n
316 规箴第十 n
332 捷悟第十一 n
337 夙惠第十二 n
342 豪爽第十三 n
世说新语卷五 n
351 容止第十四 n
365 自新第十五 n
368 企羡第十六 n
371 伤逝第十七 n
380 栖逸第十八 n
389 贤媛第十九 n
411 术解第二十 n
418 巧艺第二十一 n
425 宠礼第二十二 n
428 任诞第二十三 n
456 简傲第二十四 n
世说新语卷六 n
469 排调第二十五 n
501 轻诋第二十六 n
516 假谲第二十七 n
528 黜免第二十八 n
533 俭啬第二十九 n
538 汰侈第三十 n
546 忿狷第三十一 n
551 谗险第三十二 n
554 尤悔第三十三 n
564 纰漏第三十四 n
570 惑溺第三十五 n
575 仇隙第三十六 n

作者介绍


  刘义庆(公元403—公元444),字季伯,南朝宋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学家,世居京口,南朝宋宗室,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文摘


序言


★《世说新语》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为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n
  ——鲁迅 n
n
  ★《世说新语》是研究魏晋的极好史料。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谈、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栖逸、任诞、简傲,种种人生的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写。综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 n
  ——蒋勋 n
n
  ★(刘义庆)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太尉袁淑,文冠当时;义庆在江州,请为卫军咨议参军。其余吴郡陆展、东海何长瑜、鲍照等,并为辞章之美,引为佐史国臣。 n
  ——《宋书》 n


《世说新语》:南北风流,文心雕龙 在中国文学的长河中,魏晋南北朝无疑是一个思想活跃、文采斐然的时代。群星璀璨,名士辈出,他们以卓绝的才情、旷达的胸襟、奔放的个性,勾勒出一幅幅令人神往的画卷。《世说新语》,这部由刘义庆编纂、陈书良注释的传世名著,正是这时代精神的生动载体。它以一种别开生面的形式,捕捉了那个时代名士们的言谈举止、生活风貌、思想情趣,展现了他们“魏晋风度”的独特魅力。 《世说新语》并非一部严谨的历史著作,也非一本论述深奥哲理的学术专著。它是一部以人物为中心,以故事为线索,汇集了大量关于魏晋时期名士的轶事、语录、评论的笔记体散文集。全书共分八卷,三十六门,涵盖了政治、文学、艺术、哲学、生活等各个方面,但其核心始终围绕着那些才华横溢、个性鲜明的士人群体。 名士风流:才情与个性的碰撞 “名士”在魏晋时期并非泛泛之辈,他们往往是才华出众、见识不凡、品格高尚,甚至具有某种独特气质或怪癖的人。这些人,或居庙堂之高,或隐于山林之间,但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总能在当时引起巨大的反响,并在后世留下深刻的印记。《世说新语》便是这些名士的“朋友圈”和“八卦集”,记录了他们不拘一格的言谈,出人意料的举动,以及对人生、对社会的独特见解。 翻开《世说新语》,我们仿佛置身于那个喧嚣而又雅致的时代。曹操“望梅止渴”的机智,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恳,诸葛亮“草船借箭”的从容,这些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在这里以更贴近人物内心的方式呈现。但《世说新语》的魅力远不止于此,它更侧重于那些在历史的洪流中,可能被主流叙事所忽略,却同样闪耀着人性光辉的人物。 比如,那个“坦腹东床”的王羲之,他的一笑而过,何尝不是一种对世俗规矩的蔑视?那个“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曹操,在《世说新语》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他的政治抱负,更有他率真、甚至有些孤寂的一面。还有那个“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蒋济,他的冷酷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生存逻辑? 《世说新语》中的名士,他们不屑于世俗的功名利禄,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个性的张扬。他们可以为了品评一首诗,为了争论一个观点,彻夜不眠;他们可以为了一个爱好,为了一个知己,不计得失。他们爱酒,爱美,爱自然,也爱谈论人生,爱拷问存在的意义。他们的对话,常常充满了智慧的闪光,妙语连珠,令人拍案叫绝。 语言的艺术:信手拈来,意蕴无穷 《世说新语》的语言风格,可以用“简练、隽永、传神”来概括。刘义庆以他精湛的文字功底,将这些繁杂的史料和人物故事,提炼成一篇篇短小精悍的篇章。他善于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便能勾勒出人物的神态、语气和内心的活动。 例如,“王子猷居山阴,夜雪初霁,与儿雪饮。忽有客叩门。舟子问:‘谁?’客曰:‘是子猷!’舟子却入,具告之。子猷启门视之,尽夜未已。”这短短的几句话,勾勒出了王子猷雪夜访客的浪漫场景,以及他与客人的默契与洒脱。又如,“桓温尝问谢安:‘石霜(谢奕)何如?’答曰:‘白眼横看,而不许人以眼。’”寥寥数字,便将谢安对兄长谢奕的欣赏之情,以及谢奕高傲不凡的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世说新语》的语言,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言外之意”。许多时候,作者并不直接点明人物的内心想法,而是通过人物的言谈举止,以及对这些言行的评价,来引导读者去体会。这种“留白”的处理,使得文章充满了想象空间,也让读者能够更深入地去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思想的碰撞:玄学与佛道的交融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大变革的时代,玄学、佛道思想的兴起,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士人群体。《世说新语》中,也处处可见这些思想的痕迹。 当时的士人,对人生、对生死、对宇宙万物,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他们探讨“有”与“无”,追求“清静无为”的境界,推崇“得意忘形”的精神自由。这种对超越世俗的追求,在《世说新语》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例如,“竺道潜问王弘:‘圣人何以无意?’弘曰:‘圣人无意,其意亦未尝无。’竺曰:‘但有无,亦未尝有。’弘曰:‘何以知之?’竺曰:‘意尽,则无。’”这段对话,便是关于“有”与“无”的玄学讨论,充满了思辨的色彩。 同时,佛教的传入,也对当时的士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名士对佛法有着浓厚的兴趣,甚至积极参与佛法的研究和传播。《世说新语》中,也记录了许多关于僧侣与士人之间的交往,以及他们对佛法义理的探讨。 时代的镜子:折射社会风貌与文化特征 《世说新语》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除了其精湛的文学艺术之外,更在于它是一面折射出魏晋南北朝社会风貌和文化特征的镜子。 那个时代,战乱频繁,政权更迭,但与此同时,也是文化繁荣,思想解放的时代。士人在乱世中,一方面要面对生存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和精神的追求。他们以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面对人生的无常,以一种浪漫主义的情怀,去欣赏生活的美好。 《世说新语》中的人物,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的社交活动,他们的艺术爱好,无不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品茗赏雪,抚琴吟诗,围炉夜话,这些场景,构成了魏晋风度独特的艺术魅力。 《世说新语》的价值,不仅在于它为我们留下了大量宝贵的人物资料和文学作品,更在于它让我们得以窥见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感受那个时代士人的独特气质,体会他们对人生、对社会、对艺术的深刻思考。它如同一杯陈年的美酒,越品越有味,越读越觉其深邃与隽永。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中国古代士人精神世界的一幅宏伟画卷,至今仍闪耀着智慧与艺术的光芒,引人入胜,发人深省。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世说新语》初读之下,便觉一股清冽之气扑面而来,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空,亲眼目睹那些魏晋名士的风采。我尤其钟爱那些关于人物神态、言谈举止的精妙描摹,简直是信手拈来皆成妙语。比如“竹林七贤”的恣肆洒脱,王羲之“飘逸”的书法,还有谢安的从容淡定,那些看似不经意的片段,却浓缩了一个时代的精神气质。作者并非只是简单地记录逸事,而是通过这些零碎的叙述,构建了一个充满灵性与个性的文化景观。每一次翻开,都能从中汲取到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感,让人在面对现实的琐碎时,能稍稍抽离出来,去体会那种纯粹的、对生命状态的深刻感悟。这本书的魅力就在于,它不追求宏大的历史叙事,而是聚焦于个体生命的闪光点,每一个故事都像一颗打磨精致的宝石,在不同的光线下折射出不同的韵味。读完之后,我总会忍不住去揣摩,如果我生在那个时代,会是怎样一番光景?这种代入感是其他历史著作难以比拟的。

评分

坦白说,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对“士人精神”的深度挖掘。它记录的许多事件,在宏观历史上可能微不足道,但它们却清晰地勾勒出特定时代背景下,知识分子如何处理个人情感、如何面对政治压力以及如何构建自我价值体系的。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些关于“名士风度”的讨论,它揭示了一种超越功利主义的生命哲学。他们追求的不是权位的高低,而是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完整。这种对“风流”的定义和实践,对于当下这个高度功利化的社会,无疑是一种强烈的反思。阅读过程中,我常常停下来思考,在面对抉择时,我是否能够像书中的人物一样,保有一份超然的清醒和对本心的坚守?这本书像是一部隐秘的教科书,教我们如何在世俗的泥潭中,依然保持灵魂的洁净与高贵,这是一种无声的、却又极其有力的精神滋养。

评分

初接触这类文言文集子,我本担心会有阅读障碍,但《世说新语》的叙事结构意外地流畅且富有画面感,极大地降低了门槛。它更像是一部充满插图的精美画册,每一“则”都是一幅独立的小品画。我尤其欣赏它对环境氛围的烘托,比如“月夜泛舟”的清幽,“寒林对语”的肃穆,这些场景的铺陈,为人物的言行提供了绝佳的背景,使得人物的情绪和行为更加合乎情理,也更具感染力。它不是冰冷的史料汇编,而是一部有温度的人情志。通过这些记载,我仿佛能闻到那个时代特有的香料气味,感受到他们衣袂飘飘的潇洒。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使得这本书拥有了超越时间的力量,即便是今天读来,依旧能感受到那种“风流自赏”的独特情调,这使得它在众多古籍中独树一帜,成为我书架上常翻常新的珍藏。

评分

我花了相当长的时间才真正沉浸在这部作品的韵味之中,因为它要求的不仅仅是阅读,更是一种“品味”。那些篇章之间的跳跃性很大,初看时可能会觉得有些零散,但细细体会,便会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内在联系,那便是魏晋风度的核心精神——率真与自然。我常常在深夜里,伴着一杯清茶,慢慢咀嚼那些人物对话的精妙之处。最让我拍案叫绝的,是那些充满了机锋和反讽的言语交锋,它们绝非市井的俚俗之语,而是饱含着哲思和对世俗规则的微妙挑战。这种文风,如同高手过招,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内力深厚,一招一式都暗藏玄机。读这书,不能急躁,必须慢下来,让那些古老的词句在脑海中回旋、碰撞,才能真正捕捉到字里行间那种文人的清高与不羁。它不是一本消遣读物,更像是一部需要用心去体会的艺术品,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发现,仿佛对人性的理解又深了一层。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觉是“鲜活”的,尽管成书已久,但其中描绘的人物却丝毫没有陈腐之气。我发现,很多现代人追求的“个性解放”和“真我表达”,在《世说新语》中早已被演绎得淋漓尽致。这种鲜活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精炼的语言和生动的叙事技巧。没有冗长的铺陈,作者总能一语中的地抓住人物的“神”所在。比如对那些清谈的描绘,那种思维的碰撞和观点的交锋,其激烈程度不亚于现代的辩论赛,但美感却高出不止一个层次。我尝试着模仿其中一些人物的谈吐方式,虽然功力尚浅,但至少从中学会了如何更优雅、更富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不仅仅是文学上的收获,更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智慧启迪,教导我们在保持独立见解的同时,也要懂得如何以艺术化的方式与世界相处,而非一味地对抗。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文人士大夫阶层对“美”与“真”的终极追求。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