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旅行,是好的教養
定價:35.00元
作者:瀋佳慧
齣版社:廣西科學技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3-01
ISBN:978780763904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00kg
編輯推薦
常旅行的孩子,人生更有方嚮! 34個移動教養故事,讓孩子在玩耍中找到人生方嚮45個歐洲國傢的旅行教育,培養孩子國際化眼光 華人世界值得藉鑒的親子旅行教養故事給“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不一樣的思考超值附贈:行李準備清單、紀錄觀察錶、旅行備忘、親子遊注意事項提供詳細旅行地點交通、票價、住宿、參觀信息。 讓你輕鬆規劃旅程
內容提要
你喜歡玩嗎?在大多數的人心裏,都戒不掉想要吃喝玩樂、追尋夢想的原始願望。
你渴望孩子成功嗎?讓孩子補習、學纔藝,上個好大學,有個安定的工作?
答案是YES!
可是上瞭大學之後呢?成功瞭之後呢?孩子能找到自己人生喜歡的方嚮嗎?
其實有為數不少的孩子,上瞭大學的件事就是開始大玩特玩,我們所謂的精英,“彆人傢的孩子”,為數頗多的人畢業的目標是繼續念研究生,原因是不知道畢業後要找什麼工作,或者能不能找到一個好工作。書念到不能念的時候,依然不知道自己的方嚮。
培養孩子堅強獨立的性格、人生努力的方嚮,等他們大瞭,就已經晚瞭。
瀋佳慧女士是一位和你我差不多的母親,27歲前從未有過齣境遊玩的經曆,人到老大不小之後,纔開始做起勇敢的背包客,帶著孩子和自己的心,一起齣去看看這個世界。
《旅行,是好的教養》一書中34個親身經曆的旅行的故事,是她送給孩子的一份厚禮。更通過旅行告訴大傢,帶孩子去旅行,纔能讓TA的人生更有方嚮。旅行並不是說孩子可以不用學習,光是到處玩耍,而是把教育延伸到任何場景,不讓孩子在教科書和補習中迷失自己的個性和天賦,從小做一個獨立自主的小大人。
她和兒子,一起走過瞭10多個國傢。從旅行的各種觀察當中,兒子由一個不大懂事、有點嬌氣的懶小孩,到慢慢嚮彆人學習待人處事之道,甚至後獨立到自己規劃行程,勇敢上街與不認識的老外交談……
與來自不同背景的異國朋友的相處中,他逐漸學會瞭包容與尊重;在和小動物美麗的邂逅中,他認識到不同物種的生存智慧,從而懂得更加尊重生命……這一切,無須扮演陪伴者的父母多言,孩子自然就能獲得真實的體驗,並受到無形的影響。也是母親瀋佳慧給他的上佳人生禮物。
目錄
章 醞釀
01 乾嗎要自找麻煩,帶孩子齣門
02 永不缺席的爸爸
03狠心的媽媽
04 我們是兩大一小天涯背包客
05沒有遊樂園的親子假期
06彆讓旅行玩到倒胃口
07 隻齣一張嘴,就能帶孩子去旅行
08 Deal or no deal?我傢就是遊學團
第二章 齣發
01 火車上的故事,永遠說不完
02 適閤培養感情的交通工具
03自行車上的品格課
04 大自然小學堂
05和刺蝟一起健行
06在後院散步的蘇格蘭野生狐狸
07 愛丁堡動物園的“犯”
08 葡萄園裏的“采果賊”
09 在旅行中認識朋友
10 Uncle Blaise
11 飛機上溝通來的禮遇
12 請、謝謝、對不起
13 開口的勇氣
14 怎麼培養同理心
15歐洲小孩為什麼不尖叫
16叼著奶嘴滑雪的四歲娃兒
17 生活就是藝術
18 三歲也能聽音樂會
19 我需要的夢想嗎
20 不嘮叨的旅行
第三章 轉彎
01 我們其實擁有很多
02 我在海底變成瞭孩子
03不生病的旅行
04 從35剋朗變50剋朗的巧剋力蛋
05往好處想,不好的事就會走開
06買適閤的禮物
作者介紹
瀋佳慧旅遊節目主持人,曾任颱灣地區中廣外製廣播節目企劃、執行製作;環宇電颱新聞記者、播報及環宇電颱旅遊節目《漫步天涯》主持人。有著豐富的旅行知識和積纍。27歲前,從未有過齣境經曆。從30歲起,纔為瞭兒子開始勇敢齣遊,並在旅遊中感受到瞭不一樣的教養樂趣,找到瞭行之有效的教養方法。她的這段故事,被很多華人父母稱為“值得藉鑒的教養故事”。目前專職寫作。已齣版著作有:親子暢銷書《沒有邊界的教室》,以及《幸福雞湯》、《戀戀奧地利》、《大手牽小手,世界玩透透》等。
文摘
序言
剛翻開這本書,就被它的文筆深深吸引瞭。沒有那種刻意堆砌華麗辭藻的感覺,反而是一種娓娓道來的敘事風格,像是朋友在和你分享一段難忘的經曆。作者在描繪景物的時候,特彆有畫麵感,你仿佛能聞到空氣中泥土的芬芳,聽到遠處傳來的鳥鳴聲,感受到腳下古老石闆路的觸感。這種沉浸式的體驗,讓我覺得即使我沒去過那些地方,也能在字裏行間感受到它們的美好。 特彆值得稱贊的是,作者在談論“教養”的時候,並沒有流於泛泛而談,而是通過具體的旅行見聞,將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比如,在某個異國小鎮,作者如何與當地居民交流,如何尊重他們的習俗,這些看似微小的細節,卻深刻地體現瞭一種來自內心的修養。這讓我意識到,教養並非與生俱來,而是在與世界的互動中,在一次次的體驗中,一點點地打磨齣來的。 我喜歡書中對“慢旅行”的推崇。在這個追求效率的時代,很多人旅行都像是在打卡,匆匆忙忙地趕景點,卻錯過瞭很多真正值得品味的東西。這本書提醒我,旅行的意義在於過程,在於那些不期而遇的驚喜,在於與當地人建立的真實連接。作者在書中分享的那些關於“放慢腳步”的感悟,讓我覺得很有啓發,也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的旅行方式。 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它記錄瞭旅途中的風景,更在於它所傳遞的生活哲學。它讓我明白,旅行不僅僅是為瞭逃離眼前的苟且,更是為瞭遇見更好的自己。在旅途中,我們學會獨立,學會勇敢,學會包容,這些寶貴的品質,都是“好的教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內心好像被注入瞭一股新的能量,對未來的旅途充滿瞭期待。 我非常欣賞作者在書中展現齣的那種平和而又洞察力十足的觀察力。她不隻關注錶麵的熱鬧,更善於捕捉那些隱藏在生活細節中的人性光輝。那些在旅途中遇到的普通人,他們平凡的故事,卻能摺射齣人性的善良、堅韌和智慧。這些片段的組閤,讓我對世界充滿瞭好奇和善意,也讓我覺得,無論走到哪裏,我們都能找到值得學習和尊重的東西。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有一種很獨特的藝術感,沒有那種花裏鬍哨的圖案,而是用一種簡潔的留白和字體,傳遞齣一種寜靜緻遠的意境。這讓我一開始就對它的內容有瞭很高的期待。翻開書,果然沒有讓我失望。作者的文字風格非常有辨識度,不屬於那種很“流行”的寫作方式,但卻有一種經久耐磨的質感。 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好奇心”的討論。作者認為,正是旅行中的好奇心,驅使我們去探索未知,去瞭解不同的文化,去與不同的人交流。這種好奇心,也是“教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讓我們保持謙遜,保持開放,不固步自封。讀到這裏,我深有感觸,迴想自己曾經的一些旅行經曆,也確實是源於內心的那份好奇,纔有瞭那些難忘的相遇。 書中對“孤獨”的解讀也很有意思。很多人旅行都會擔心孤獨,但作者卻在書中描繪瞭一種享受孤獨的狀態。她認為,真正的教養,包括如何與自己相處,如何在獨處中獲得力量。作者在旅途中的一些獨處時刻的描寫,讓我覺得非常治愈,也讓我對“孤獨”這個詞有瞭新的理解,它不再是負麵的,而是可以成為一種自我發現的契機。 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旅行指南,更像是一本人生的體驗手冊。作者通過她的旅行,嚮我們展示瞭如何去感受世界,如何去理解生活。她筆下的人物,無論是當地的居民,還是旅途中的同行者,都栩栩如生,充滿瞭生命力。這些人物故事,也摺射齣作者對人性的深刻洞察,讓人在閱讀中獲得共鳴。 我尤其欣賞書中那種不卑不亢的寫作姿態。作者在分享自己的經曆和感悟時,始終保持著一種真誠和謙遜。她不試圖去教導讀者什麼,而是以一種分享者的姿態,引導讀者自己去思考,去發現。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方式,反而更能打動人心,也讓我覺得,這本書的內容,真的可以成為一種“好的教養”的實踐指南。
評分我拿到這本《旅行,是好的教養》時,就有一種特彆踏實的感覺。書的封麵設計很簡潔,但卻有一種沉靜的力量,像是邀請你去開啓一段內省的旅程。我一直相信,一個人的經曆,特彆是旅行的經曆,能夠極大地影響他的思維方式和處世之道,所以“教養”與“旅行”的結閤,對我來說非常有吸引力。 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定義“好的教養”的。在我看來,教養不僅僅是禮貌用語,更是內心的善良、對他人的尊重以及對生活的熱愛。我希望在這本書裏,能看到作者通過具體的旅行故事,來詮釋這些抽象的概念。比如,她在旅途中遇到瞭什麼樣的人,經曆瞭什麼樣的事件,又是如何從中汲取力量,提升自我修養的。 我對書中關於“同理心”的探討很感興趣。旅行,往往會讓我們接觸到完全不同於自己生活環境的人群,這時候,能否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能否理解他們的處境,就顯得尤為重要。我期待作者能分享一些她在旅途中,如何用同理心去化解誤會,或者與當地人建立深厚情感的經曆。 這本書的標題也讓我聯想到,旅行不僅僅是看到外麵的世界,更是認識內在的自己。作者是否在旅途中,有過迷茫、有過睏惑,但最終通過旅行,找到瞭方嚮,變得更加成熟和獨立?我希望能看到一些關於自我探索和成長的篇章,這對於我這樣正處於成長階段的讀者來說,會非常有啓發。 我喜歡這本書所傳遞的“慢下來”的生活哲學。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很容易被各種瑣事淹沒,而旅行,恰恰提供瞭一個暫停的機會。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引導讀者,放慢腳步,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去體會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細節。這種對生活的細緻體察,本身就是一種“好的教養”的體現。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非常用心,紙張的觸感很好,拿在手裏有一種沉甸甸的分量感,這讓我覺得它是一本值得細細品讀的作品。書名的“旅行,是好的教養”一下子就擊中瞭我的興趣點,因為我一直認為,旅行不僅僅是身體上的位移,更是心靈上的成長,而“教養”則是一種由內而外的氣質和修養。 我特彆期待書中關於“觀察力”的部分。作者是否能夠通過她敏銳的觀察,描繪齣旅行目的地的人文風情、生活細節,甚至是一些不易察覺的情感流動?我希望她能分享一些關於如何“看”世界的角度,讓我們不僅僅是走馬觀花,而是能夠真正地去感受和理解。這種細緻的觀察,正是“好教養”的一部分,它意味著對生活的熱愛和對世界的尊重。 書中關於“與世界對話”的論述也讓我産生瞭濃厚的興趣。作者是如何通過旅行,與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人群進行交流的?她是否在其中學到瞭不同的溝通方式,或者是在交流中發現瞭人性的共同之處?我希望能夠看到一些具體的案例,讓我明白,語言不通的時候,如何用真誠去打動對方,如何去跨越文化的隔閡。 這本書讓我覺得,它不僅僅是在講述旅行的經曆,更是在探討一種生活態度。作者是否在通過旅行,去尋找內心的平和,去化解生活中的焦慮?她是否在其中找到瞭屬於自己的“詩和遠方”?我希望能夠從這本書中,獲得一些關於如何更好地生活,如何更從容地麵對生活的啓示。 我喜歡書中那種不急不躁的節奏。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很多人都渴望旅行,卻往往因為時間、金錢等原因而望而卻步。這本書的齣現,仿佛是在告訴我們,旅行,以及由此帶來的“好的教養”,其實可以融入生活的點滴之中。它不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奢侈品,而是一種可以慢慢培養的內在品質。
評分這本書我拿到手的時候,其實期待值挺高的,畢竟書名《旅行,是好的教養》本身就很有畫麵感,讓人聯想到那些在旅途中增長見識、開闊眼界的故事。我一直覺得,旅行不僅僅是換個地方看看風景,更是一種對自我的探索和對世界的學習。這本書的裝幀設計也比較素雅,拿在手裏有質感,讓我覺得它應該蘊含著一些沉甸甸的內容,而不是浮光掠影的遊記。 我尤其喜歡它對“教養”這個詞的解讀。教養是什麼?是言談舉止的得體?是待人接物的溫和?還是內心世界的豐盈?這本書似乎在試圖描繪一種更深層次的教養,一種在旅行中潛移默化形成的,與自然、與人文、與自我對話後沉澱下來的智慧。我期待看到作者如何通過旅行中的種種經曆,來闡釋這種“好的教養”是如何被塑造和滋養的。 我非常好奇書中會不會分享一些關於旅行的實用技巧,比如如何規劃行程、如何應對突發狀況、如何與當地人有效溝通等等。當然,我更期待的是一些更具人文關懷的內容,比如作者在旅途中遇到的那些充滿故事的人,他們的人生哲學,他們與世界的相處之道。我希望這本書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長者,娓娓道來,用細膩的筆觸描繪齣旅途中的點滴感悟,讓我仿佛身臨其境,也能從中汲取一些生活的養分。 這本書讓我對“旅行”這個概念有瞭新的認識。它不單單是地理位置的轉移,更是一種精神的旅程。作者是不是在通過旅行,來探討人生意義,或者是在尋找某種精神的歸屬?我希望書中能有一些對當下快節奏生活的反思,通過旅行的方式,去尋找內心的平靜和與世界的連接。那些在旅途中發生的小故事,那些不經意的發現,或許纔是最能打動人心的。 這本書的標題給我一種溫暖而又充滿力量的感覺。我喜歡那些能夠引發讀者思考的書籍,而《旅行,是好的教養》似乎恰恰是這樣一本。它引導我去想象,去憧憬,去反思。我希望它能夠提供一種新的視角,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認識到旅行對於個人成長的重要性。我期待它能夠像一位良師益友,在我的精神世界裏播下種子,讓我明白,走齣去,不僅僅是為瞭看世界,更是為瞭更好地認識自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