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大家国学十六讲:中国历代兴衰十六讲
定价:29.80元
作者:吕思勉,张荫麟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09-12-01
ISBN:978750572650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81kg
编辑推荐
《中国历代兴衰十六讲》以朝代更替为主线,剖析社会的发展及变迁,品评帝王将相,纵论历史演化规律,较系统讲述了朝代更替的根由。既可供历史爱好者入门之用,也可做历史研究的参考读本。为了更方便当代人阅读,编者对书稿做了体例上的统一和文字上的规范,也增加了一些图片,使书的内容更加丰富,希望读者能借此轻松感悟历史的厚重。
内容提要
国学经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传世之作,思考和表达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阅读国学经典,是一种以一当十、含金量极高的文化阅读;
阅读历史经典,可以看成败、鉴是非、知兴替;
阅读文学经典,可以陶冶情操、增加才情;
阅读哲学经典,可以改进思维、把握规律,增强哲学思考和思辨能力;
阅读伦理经典,可以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
阅读国学经典,可以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
目录
出版前言
讲 夏商周的兴亡
节 夏殷西周的事迹
第二节 夏殷的兴亡
第三节 商周的兴亡
第四节 周朝的兴起
第二讲 春秋战国的竞争和秦国的统一(一)
第三讲 春秋战国的竞争和秦国的统一(二)
节 楚的兴起
第二节 齐的兴起(附宋)
第三节 晋楚争霸
第四节 吴越代兴
第四讲 秦朝的兴衰
节 秦朝治天下的政策
第二节 秦汉间封建政体的
第五讲 前后汉的兴衰(一)
节 汉武帝的内政外交
第二节 前汉的衰亡
第三节 新室的兴亡
第六讲 前后汉的兴衰(二)
节 后汉的盛衰
第二节 后汉的分裂和三国
第七讲 两晋南北朝的兴衰(一)
节 晋初的形势
第二节 西晋的灭亡
第三节 苻秦的盛强
第八讲 两晋南北朝的兴衰(二)
节 宋齐的治乱
第二节 北魏的盛衰
第三节 周齐的兴亡和隋的统一
第九讲 两晋南北朝的兴衰(三)
节 五胡之乱(上)
第二节 五胡之乱(下)
第三节 南北朝的始末
第十讲 隋唐的兴衰(一)
节 隋朝和唐朝的盛世
第二节 唐朝的中衰
第十一讲 隋唐的兴衰(二)
节 安史之乱
第二节 黄巢之乱和唐朝的灭亡
第十二讲 宋朝的兴衰(一)
节 宋朝的开国和开国规模
第二节 北宋的外患与变法
第十三讲 宋朝的兴衰(二)
节 北宋的积弱
第二节 南宋恢复的无成
第十四讲 蒙古大帝国的盛衰
第十五讲 明朝的兴衰
节 明朝的盛衰
第二节 明清的兴亡
第十六讲 清朝的兴衰
节 清代的盛衰
第二节 清朝的衰乱
第三节 清朝的覆亡
编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坦白说,我在阅读其他类似题材的读物时,常常会因为冗长而感到乏味,或者因为过于简化而觉得意犹未尽。但这部作品的叙事结构设计得极其巧妙,它没有采用严格的编年史体,而是将“兴”与“衰”这两个永恒的主题拆解开来,用十六个精炼的主题进行剖析,使得结构既宏大又聚焦。每一个单元都像是一个独立的、打磨得光洁的宝石,既可以单独品味,又能互相映衬,共同构建起一幅完整的中国历史画卷。这种模块化的处理方式,非常适合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即便时间零碎,也能随时随地沉浸其中,吸收精华。而且,作者在对比不同朝代相似的兴衰轨迹时,那种跨越时空的洞察力,简直令人拍案叫绝,让人真切感受到历史的规律性与人性的共通之处。
评分这套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重塑。它教会了我如何用更宏观的视角去看待问题,理解到任何一个短暂的“盛世”背后,都潜藏着结构性的危机,而任何看似彻底的“衰败”,也可能孕育着新的生机。阅读过程中,我时常停下来,将书中的论述与当今社会的一些现象进行对照思考,历史的借鉴意义在此刻体现得尤为深刻。作者似乎并不想贩卖某种固定的历史观,而是提供了一套分析历史变迁的“工具箱”,让读者自己去拆解和理解那些复杂的社会动态。这种启发性远远超出了单纯的历史普及范畴,它更像是一堂关于人性、权力与社会韧性的高级课程,让人在敬畏历史的同时,对未来多了一份清醒的认知和审慎的期待。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极为讲究,它成功地在学术的严谨性和大众的可读性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作者的遣词造句既保留了古典的韵味,又避免了晦涩难懂的“文言腔”,读起来顺畅自然,一气呵成。叙事节奏的把控堪称一流,高潮迭起,伏笔巧妙,让人欲罢不能。举个例子,在描述某个王朝走向衰亡的关键转折点时,那种由盛转衰的无力感和历史的宿命感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在掩卷长叹之余,也能体会到作者深沉的历史关怀。我尤其欣赏它在论证观点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克制与理性,它不轻易下定论,而是提供多角度的观察和深层次的思考空间,引导读者自己去形成判断。这种亦师亦友的交流感,让阅读过程变成了一场愉快的智力冒险,而非被动的知识接收。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艺术品级别的,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那种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封面那种淡雅的米黄色配上烫金的字体,古朴而不失典雅,让人忍不住想立刻翻开它,探寻其中的奥秘。内页纸张的质感也非常棒,印刷清晰,字体大小适中,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很多历史书籍为了追求内容深度,往往牺牲了阅读体验,但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尤其是那些年代久远的事件和人物,作者在叙述时运用了恰到好处的文学笔法,让原本枯燥的史料变得生动有趣,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装帧上的那些细微之处,比如扉页上的古画装饰,都透露出编者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匠心独运。对于我这种既注重阅读感受又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读者来说,这套书简直是案头必备的珍藏品,光是摆在那里,就觉得整个书房的文化气息都提升了好几个档次。
评分初读这套书的感受,是那种豁然开朗的惊喜。我一直对中国历史上的兴衰更迭充满了好奇,但传统的史书往往过于注重事件的罗列和朝代的更迭,缺乏对深层原因的剖析。然而,这本书真正做到了“讲”——它不是生硬地灌输知识,而是像一位博学的长者在娓娓道来,将那些错综复杂的历史脉络梳理得井井有条。它没有沉溺于帝王将相的功过是非,而是着重探讨了文化、经济、制度乃至社会心理在国家兴衰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每一次翻页,都像是被引领着进入了一个新的思维层次,对“为什么”的追问得到了圆满的解答。特别是它对于不同历史时期主流思想的变迁与国家命运的关联分析,深刻而独到,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对历史的既有认知。这种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探讨方式,是这本书最大的价值所在,也极大地拓宽了我的历史视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