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扬州画舫录
定价:36.00元
作者:(清)李斗,潘爱平 评注
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9-01
ISBN:978751461041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艾塘李君,槃槃有才,操觚记之。上自仙宸帝所、下至篱落储胥;旁及酒楼茶肆、胡虫奇姐之观,鞠戈流跄之戏。都知录事之家,莫不科别其条,了如指掌。于牙牌二十四景之外,更加详尽。真足传玩一时,舄奕千载——及得此书(《扬州画舫录》),卧而观之,方知闲居展卷,胜于骑鹤来游也。
——(清)袁枚
艾塘衿情既胜,诗笔亦佳。尝作《扬州画舫录》十八卷,山水园林,胜流佳话,多见其中。虽雅郑杂陈,而旖旎,使读者如在绿扬城郭、二分明月间然。
——(清)王昶
内容提要
《扬州画舫录》的许多版本会省去工段营造录这一章,本版本以原貌保留,是全本的珍藏本。
《扬州画舫录》是李斗历时30年写就的扬州奇书,被尊为迄今为止全面的扬州百科全书。朱自清先生推崇的明清笔记体奇书。朱自清说:扬州从隋炀帝以来,是诗人文士所称道的地方——特别是没去过扬州而有念过唐诗的人,在他心里,扬州真象蜃楼海市一般美丽;他若念过《扬州画舫录》一类书,那更了不得了。
《扬州画舫录》内容丰赡、包容极广,涵盖城池水系沿革、山川园林、寺观庙坛、市肆文物,备载风物掌故。此书是清代鼎盛时期扬州文明的实录。李斗于乾隆二十九年开始为《扬州画舫录》搜料,于乾隆六十年成书刊行,前后历时三十余年。全书以地为经,以人物记事为纬,共分十八卷。
目录
卷一 草河录上
扬州御道
乾隆南巡路线
禅智寺
邗沟大王庙
黄金坝鱼市
淮南鱼盐甲天下
华祝迎恩
八家花园
天雷坛
浴池
茶肆
染房
嫘祖祠
卷二 草河录下
临水红霞
扬州盆景
石庄之死
垒石高手石涛
扬州八怪
传真画派
蕃釐观写经
说书名家叶霜林
卷三 新城北录上
梅花书院
扬州书院考
史可法墓
扬州竹枝词
金鱼
卷四 新城北录中
花市
天宁寺
天宁寺佛像
扬州二马
马氏献书受赏
……
卷五 新城北录下
卷六 城北录
卷七 城南录
卷八 城西录
卷九 小秦淮录
卷十 虹桥录上
卷十一 虹桥录下
卷十二 桥东录
卷十三 桥西录
卷十四 冈东录
卷十五 冈西录
卷十六 蜀冈录
卷十七 工段营造录
卷十八 舫扁录
作者介绍
李斗(1749—1817),清代戏曲作家。字北有,号艾塘(一作艾堂),江苏仪征人。乾隆十四年生,嘉庆二十二年三月卒。诸生。博通文史兼通戏曲、诗歌、音律、数学。作有传奇《岁星记》和《奇酸记》。又有《艾塘曲录》、《艾塘乐府》1卷、《永抱堂诗集》8卷、《扬州画舫录》18卷及《防风馆诗》。其所作《扬州书舫录》中有不少戏曲、曲艺史料,对研究我国17、18世纪的戏曲、曲艺提供了颇有价值的资料。所写的诗歌甚多,均收入《永报堂诗集》与《防风馆诗》。
文摘
序言
这本关于欧洲中世纪哲学的译本,翻译质量着实令人担忧,很多关键概念的阐释含糊不清,让人在试图理解托马斯·阿奎那的思想精髓时,屡屡碰壁。原著的严谨和繁复本就难以驾驭,而译者似乎更侧重于文字的表面对应,而非思想内核的精准传达。例如,关于“实体”(Substance)和“本质”(Essence)的辩证关系,译文的处理就显得生硬且缺乏层次感,导致我对经院哲学的思辨逻辑产生了很大困惑。全书的排版也比较拥挤,注释分散,阅读起来断续感很强,很难沉浸到那种历史的深度思考之中。我不得不时常停下来查阅其他更专业的参考资料来佐证我对某些段落的理解,这极大地破坏了阅读的连贯性。对于严肃的学术读者来说,选择一个好的译本至关重要,很遗憾,这本似乎错失了将伟大的思想精确传递给当代读者的机会,只能说,它更像是对原著内容的一种粗略转述,而非一次高质量的思想交接。
评分我最近读完的这本《追忆似水年华》,简直是一场意识流的奇妙漂流。普鲁斯特的文字像是无数条交织在一起的溪流,时而汇聚成磅礴的思绪,时而又散开成微小的触感和记忆的碎片。他对于“时间”和“记忆”的探讨,达到了一个令人叹服的高度。那种对一个气味、一种味道如何瞬间将你拉回遥远过去的描摹,太真实了,仿佛我正与他一同品尝着玛德莱娜蛋糕,经历着圣日耳曼区的漫长午后。这本书的结构非常松散,它不追求情节的跌宕起伏,而是专注于捕捉心灵深处的微妙波动。阅读的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沉浸感,你不能期望找到清晰的线索或明确的答案,更多的是一种跟随作者思维漫步的体验。它挑战了传统叙事的界限,展示了文学形式可以达到的深度和广度,让人思考,我们所认为的“现实”,究竟有多少成分是由我们的主观感受构建起来的。读完后,感觉自己的感知力都被打开了,对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也变得更加敏感。
评分我最近读完的这本关于植物学的入门读物,简直是科学普及的典范之作。它的语言极其平实,没有故作高深的术语,即使是对植物学一窍不通的人,也能轻松跟上作者的思路。作者从最基本的细胞结构讲起,循序渐进地介绍了光合作用的精妙机制,这一点对我触动最大。原来我们呼吸的每一口空气,背后都隐藏着如此复杂的能量转化过程,那些绿叶不再是单纯的背景装饰,而是地球上最勤劳的工厂。书中配有大量的精美手绘图,线条清晰,标注准确,比那些冰冷的照片更有助于理解器官的形态和功能。特别是关于植物间“交流”和“竞争”的章节,让我大开眼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和微妙。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的结构清晰,逻辑性极强,每一章都像搭建知识大厦的一块坚实砖石,让人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自然界内在的秩序与美感,是一本非常值得收藏和反复翻阅的工具书。
评分这本《红楼梦》读起来,真像走进了一个繁华而又凄凉的梦境。曹雪芹的笔触细腻得让人心惊,他描绘的大观园,不仅是建筑的奇观,更是青春与生命力的集中体现。每一处亭台楼阁,每一条曲径通幽,都似乎藏着未曾言说的故事。林黛玉的敏感多思,薛宝钗的圆融周到,贾宝玉的叛逆痴情,每个人物都栩栩如生,仿佛能从纸页间走出来与我对视。尤其是那些诗词歌赋,读来朗朗上口,却又字字珠玑,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对世事变迁的无奈。作者对封建贵族家庭由盛转衰的刻画,更是入木三分,那种无可挽回的宿命感,让人在掩卷之后久久不能平静。它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部百科全书,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生活习俗、礼仪规范,甚至连服饰器皿都描绘得一丝不苟。初读时惊叹于其宏大的叙事结构,再读则沉醉于其中的人情冷暖,每一次翻开,都有新的感悟。
评分说实话,当初拿到《百年孤独》时,我对那种魔幻现实主义的风格其实是有些抗拒的,总觉得太过于天马行空。但真正读进去后,才发现马尔克斯的叙事魅力是如此强大。马孔多这个虚构的小镇,从诞生到毁灭,仿佛就是拉丁美洲历史的一个缩影,充满了宿命般的荒诞与辉煌。七代布恩迪亚家族成员的循环往复,名字的不断重复,一开始让人头晕,细想之下却又深感其妙——那是家族遗传的烙印,是逃不脱的孤独。他对死亡、爱情、战争的描写,融合了神话般的想象和令人心碎的现实,比如独裁者的永生之躯,比如覆盆子的雨水连下四年。这种将奇迹视为日常的写法,反而强化了现实的残酷性。它有一种史诗般的气势,让你在阅读中不断感叹人类情感的复杂性,以及历史进程中那些无法言说的悲剧性力量。看完之后,我甚至觉得我所在的世界也蒙上了一层淡淡的、奇特的色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