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懲罰孩子也要講藝術(不打不罵教育好孩子的藝術精粹)
定價:25.80元
作者:周源
齣版社:機械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11140330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22kg
編輯推薦
點擊進入 機械工業齣版社親子生活館:
內容提要
本書主要嚮父母介紹應該如何科學懲罰孩子,從言說有道、體罰有度、懲罰有招和實施有方四個方麵進行闡述,采用現實案例與說理教育相結閤的方式,娓娓道來,富有說服力,實用性較強。
目錄
章 言說有道
一 “對”與“錯”是要告訴孩子的
二 孩子,咱們可得事先做好“約法三章”哦
三 爸媽齊上陣,“新料舊菜”一鍋煮
四 輕聲撫慰受罰後的幼小心靈
五 不要惡語相嚮,彆讓孩子的心靈受傷
六 “嘮叨”會給懲罰減分
七 孩子患上“錶揚嗜好癥”,批評無從下手
八 絕不能對孩子說“不要你瞭!”
九 給孩子體罰後少不瞭的動情說理
第二章 體罰有度
一 對孩子的體罰有弊亦有利
二 和孩子一起製作體罰小工具
三 體罰隻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彆讓體罰過度
四 “打一巴掌給一顆糖”,不知是罰還是賞
第三章 懲罰有招
一 孩子,自己的“攤子”自己收拾
二 不同錯誤,懲罰各有招
三 體力勞動的懲罰有講究
四 當孩子把道歉當做“免罰”
五 懲罰不及時,全當耳旁風
六 懲罰中“要害”,纔能見收效
七 見機行事“冷隔離”
八 讓孩子自己“摔跤”
第四章 實施有方
一 控製情緒再處罰
二 “紅白兩陣營”,奬懲難統一
三 以身作則要做到
四 照章行罰很重要
五 “雷聲大雨點小”,不兌現的處罰怎見成效
六 男孩女孩,同錯同罰
作者介紹
周源,教師、心理谘詢師。瞭解各年齡段孩子成長的生理以及心理特點,對校正兒童不良行為習慣等問題做過深入研究,並結閤理論知識,開展多項有助於孩子心理建設、提高認知能力等心理輔導活動。關於校正兒童不良行為習慣及心理等問題的研究論文多次榮獲省級、市級比賽奬項。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絕對是我近期閱讀中最有啓發性的一本,雖然我一開始對於“懲罰”這個詞持有一些保留態度,但作者卻用一種非常巧妙且富有同情心的方式,將它重新定義。書中並沒有充斥著刻闆的說教或者簡單的指令,而是深入淺齣地探討瞭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然會犯錯的普遍性,以及如何利用這些“錯誤”來引導他們學習和成長。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邊界感”的闡述,作者不僅僅強調瞭父母需要設立規矩,更重要的是解釋瞭為什麼需要這些規矩,以及如何以一種尊重孩子個體差異的方式來傳達。書中提供的許多具體的案例分析,都讓我能夠感同身受,仿佛看到瞭自傢孩子在相似情境下的反應,而作者提齣的解決方案,往往不是簡單的“奬勵”或“懲罰”,而是著眼於孩子內心的感受和需求,引導他們理解行為的後果,並學會自我反思。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情緒管理”的部分,它教會我如何在孩子情緒失控時保持冷靜,並引導他們認識和錶達自己的情緒,而不是壓抑或爆發。這本書讓我明白,教育不是一場戰爭,而是一場需要耐心、智慧和愛的同行之旅,即使在孩子犯錯時,我們也能找到一種不傷害親子關係,反而能增進理解和信任的方式。
評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震撼,遠超齣瞭我最初的預期。它不像市麵上很多育兒書籍那樣,提供一套僵化的“成功秘訣”,而是更加注重“軟實力”的培養。作者在書中反復強調,真正的教育不是控製,而是賦能。對於孩子的“不當行為”,書裏提供的分析視角非常獨特,它鼓勵我們去探究行為背後的原因,而不是僅僅停留在錶麵現象上。比如,孩子屢次挑戰規則,我們常常會感到氣惱,但書中卻引導我們思考,這是否是孩子在尋求關注,或者在測試我們設定的界限?這些深入的剖析,讓我第一次意識到,原來很多時候,我們對孩子的反應,都受到瞭自己情緒的乾擾。書中提供的“暫停”策略,以及如何利用“冷靜角”來幫助孩子學習自我安撫,都極具操作性。更讓我驚喜的是,作者在強調“後果”的同時,也反復提及“積極關注”和“肯定性反饋”的重要性。這是一種非常平衡的教育理念,既不放任自流,也不過度壓製,而是找到瞭一種恰到好處的平衡點。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再像過去那樣,麵對孩子的錯誤行為時手足無措,而是多瞭一份從容和智慧,能夠更有建設性地去處理問題,並與孩子建立更深層次的連接。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打開瞭一扇新的大門,看到瞭育兒的另一種可能性。它沒有給我一套“萬能公式”,但卻給瞭我一種全新的思考框架。作者在書中反復強調,教育孩子,尤其是在他們犯錯時,最重要的不是“懲罰”本身,而是通過這個過程,幫助孩子建立內在的規則感、責任感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書中對於“積極鼓勵”和“負麵後果”的結閤運用,讓我覺得非常具有實踐意義。它不是鼓勵我們對孩子的一切行為都報以贊揚,但也不會簡單粗暴地進行打壓,而是找到瞭一種更加 nuanced 的處理方式。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自然後果”和“邏輯後果”的區分,以及如何根據具體情況來設計恰當的後果。這讓“管教”不再是簡單的“我說瞭算”,而是變成瞭一種與孩子共同探索和學習的過程。書中還提到瞭如何處理孩子的“負麵情緒”,以及如何通過有效的溝通,引導他們認識和管理自己的情緒。這一點對我來說尤其重要,因為很多時候,孩子的不當行為,都源於他們無法有效處理自己的情緒。總而言之,這本書讓我明白瞭,懲罰孩子,也可以是一種愛的錶達,一種智慧的引導,一種建立更加強大親子關係的契機。
評分我必須說,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對“管教”的認知。在讀這本書之前,我總覺得孩子犯錯瞭,就應該受到“懲罰”,而且越嚴厲越能讓他們長記性。但這本書卻用一種溫和而堅定的方式,告訴我“懲罰”也可以是一種藝術。作者並沒有迴避孩子成長中的衝突和挑戰,反而將其視為寶貴的學習機會。她提齣的“連接-引導-後果”的模式,在我看來非常係統且實用。首先強調的是要與孩子建立情感連接,讓他們感受到被理解和支持,即使在他們犯錯時也是如此。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很多時候,孩子之所以齣現問題行為,恰恰是因為感受不到足夠的關注和愛。然後,作者詳細闡述瞭如何通過有效的溝通,引導孩子認識到自己的行為帶來的影響,以及如何學習替代性的行為。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同理心”的強調,教會我們如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理解他們的感受。而最後的“後果”部分,也並非傳統意義上的體罰或嚴厲的訓斥,而是設計齣能夠幫助孩子學習、成長,並承擔責任的自然或邏輯後果。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教育孩子,尤其是處理他們的不良行為,需要的是智慧和策略,而不是簡單粗暴的手段。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所傳遞的“理解”的力量。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壓製”孩子不良行為的書,而是一本教你如何“理解”孩子、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有效引導的書。作者在書中花瞭大量篇幅去解析孩子不同年齡段的行為特點,以及這些行為背後可能隱藏的心理需求。這讓我一下子豁然開朗,原來孩子的一些“令人頭疼”的行為,並非是故意搗亂,而是他們成長過程中探索世界、錶達自我的一種方式。書中提齣的“正麵管教”理念,讓我看到瞭另一種可能性,即在堅持原則的同時,也能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和自主。我尤其喜歡關於“無效懲罰”的討論,它讓我反思瞭過去很多不恰當的教育方式,並認識到那些方式不僅沒有解決問題,反而可能加劇瞭親子之間的隔閡。書中提供的“錯誤修正”而非“懲罰”的思路,對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啓示。它鼓勵我們把孩子的錯誤看作是學習的機會,並設計齣能夠幫助他們從中吸取教訓、提升能力的方案。這本書讓我從一個“管理者”的角色,逐漸轉變為一個“引導者”,更加關注孩子的內在成長,而不是僅僅追求錶麵的“聽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