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種調解中,離婚調解是最複雜困難的。本書在專業理論與實作知識上,對家事調解委員是很寶貴的參考書。全書分三大部分,前三章闡述婚姻衝突、情緒與離婚者的心理狀態,一方面建立調解員對離婚調解的正確知識與概念,另一方面幫助調解員深入體會孩子在家庭中的處境,以預備調解員做好面對離婚當事人的心理準備,迅速掌握到調解的核心要點。第四到第八章則是調解實務與歷程的解說,可感受到作者充滿人文關懷的智慧。最後,第九章則輔以歷經十二年的實證研究來佐證書中所闡述的概念與方法。本書結合了理論、技術與研究,說明離婚調解模式是一種有系統、有架構的科學方法,而不只是空洞、抽象的論述而已。
读完这本书后,我最大的感受是豁然开朗,但这种“开朗”并非是问题立刻消失的轻松,而是一种“知道该如何面对”的踏实感。它没有承诺一个从此幸福快乐的结局,而是武装了我们处理复杂人际动态的能力。我注意到书中关于“重新协商”的步骤描述得非常详尽和有条理,它强调了清晰沟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设定“非暴力”的表达底线。这种务实精神贯穿始终,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次心灵的按摩,更像是一份实实在在的操作手册。它教会我,关系是动态的,它需要持续的维护和定期的“维护保养”,而“离去”或“留下”本身都不是目的,关键在于协商的过程本身如何能够促进每个家庭成员的健康成长。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并在生活中不断实践的宝典。
评分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提及“文化背景”对家庭协商影响时的审慎态度。不同于一些只关注西方主流家庭结构的指南,这本书似乎更关注到了文化差异可能带来的张力。在我看来,家庭关系的协商,从来都不是一个脱离社会语境的纯粹心理活动,它深深植根于我们所处的文化土壤之中。当我们谈论“界限”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体对“界限”的理解和实践是截然不同的。这本书似乎对此有所洞察,它没有强行套用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板,而是鼓励读者去探索最适合自己家庭的“中间地带”。这种对多元性的尊重,使得书中的建议更具操作性和适应性,它提供的是一套“工具箱”,而不是一个“标准答案”。这对于那些在传统观念与现代需求之间摇摆不定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的时候,更多是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毕竟市面上关于家庭治疗的书籍汗牛充栋,真正能让人有茅塞顿开之感的并不多。然而,这本书的行文风格却给我带来了不小的惊喜。它不像那种高高在上的专家指导,而是非常接地气,仿佛作者正坐在我对面,用一种非常真诚、不加修饰的语气与我对话。那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让人很容易放下戒备心,愿意敞开心扉去接纳其中的观点。我特别欣赏它在处理“冲突”这个敏感话题时的细腻处理。它没有简单地将冲突定性为“好”或“坏”,而是将其视为关系中不可避免的能量流动,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协商”和“转化”这种能量。这种中立而富有弹性的视角,极大地缓解了我对家庭矛盾的恐惧感,让我开始用一种更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摩擦。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在于它对“个体化”与“联结”之间辩证关系的深刻剖析。在现代社会,强调自我实现的需求日益强烈,但家庭作为我们情感的根基,又要求我们保持一定程度的依附和责任感。如何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健康的平衡点,是许多人面临的世纪难题。我注意到作者非常擅长用一些生活化的案例来阐述复杂的心理学概念,这让那些原本晦涩难懂的理论变得清晰可见。比如,关于“情感三角”的形成和打破,作者的分析就非常透彻,它解释了为什么有些家庭问题会像幽灵一样代代相传。我感觉自己仿佛在进行一场深度的自我觉察之旅,书中的每一个小练习或反思提示,都在引导我审视自己过去的行为模式,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原生家庭。这种由内而外的改变动力,才是阅读这类书籍最宝贵的收获。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引人注目,那种带着一丝迷茫和选择的色调,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最近正处于一个需要重新审视家庭成员之间相处模式的阶段,所以这本书的标题——“离去?留下?”——简直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一样。那种在亲密关系中反复拉扯、难以抉择的纠结感,被这个简洁的问句表现得淋漓尽致。我立刻联想到了那些关于界限、独立与归属的探讨,也期待着作者能够提供一些既有人文关怀又不失专业深度的视角。我翻开目录时,看到章节的命名都很富有诗意,而不是那种生硬的心理学术语,这让我对阅读体验充满了信心。我希望它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陪我一起梳理那些盘根错节的情感线索,而不是仅仅提供一套冰冷的理论框架。坦白说,现在的家庭关系越来越复杂,传统的模式已经很难完全适用,我们需要的是能直面现代困境的指南,这本书的定位似乎正合我意,我很期待它能帮我找到一个更清晰的出发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