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和风茶席设计-茶与点心的风雅物语 9787122279538

四季和风茶席设计-茶与点心的风雅物语 9787122279538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 浜 裕子,陈杨 著
图书标签:
  • 茶道
  • 茶席
  • 日式茶道
  • 和风
  • 设计
  • 点心
  • 美食
  • 生活美学
  • 文化
  • 四季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韵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79538
商品编码:30170130944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6-09-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四季和风茶席设计-茶与点心的风雅物语 作者 浜 裕子 ,陈杨
定价 68.00元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 9787122279538 出版日期 2016-09-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胶订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茶和点心搭配的茶席设计方法。以与岁时季节相关的活动为主题,介绍35款充满传统韵味又不失现代感的日式美丽茶席。对日本茶道所需的器具容器、日式点心、花艺搭配进行详细介绍。本书是点心与茶的12个月美搭物语,精美的茶具、可爱的点心令人赏心悦目。

   作者简介
浜 裕子
Flower Table Coordinator
花艺设计师、餐桌设计师


曾任英语、日语老师。后致力于以花艺、室内装潢、餐桌设计为主的饮食空间的设计,以及各种派对和大型活动等的项目企划等。现阶段主要研究日本的生活文化与岁时风俗,以及如何使和风与欧风更好地融合,如何提升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造型设计的精神境界。并创办了以探索生活美学、生活空间艺术化为主旨的工作室“花生活空间”。
出版《意随心动,鲜花餐桌设计》《和风餐桌设计》《派对餐桌设计》《茶席设计》《七十二候的餐桌设计》《Finger Food,50种食谱》等多本著作。浜 裕子
Flower & Table Coordinator
花艺设计师、餐桌设计师


曾任英语、日语老师。后致力于以花艺、室内装潢、餐桌设计为主的饮食空间的设计,以及各种派对和大型活动等的项目企划等。现阶段主要研究日本的生活文化与岁时风俗,以及如何使和风与欧风更好地融合,如何提升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造型设计的精神境界。并创办了以探索生活美学、生活空间艺术化为主旨的工作室“花生活空间”。
出版《意随心动,鲜花餐桌设计》《和风餐桌设计》《派对餐桌设计》《茶席设计》《七十二候的餐桌设计》《Finger Food,50种食谱》等多本著作。

   目录
日本茶茶席设计的基础
浜 裕子式 茶席设计的七种方法 2
日本茶的种类 6
日本茶的芳香美味冲泡法 8
日本茶与和果子的美味组合 10
基本必需品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12
适合茶席的花卉装饰方法 16
日本茶专栏 简单而美味的日本茶鸡尾酒 18
12个月的茶与和果子的茶席设计
一月谨贺新年
以大福茶心情愉悦地迎接元旦 22
在新年的初次品茶会上的致词 24
以黑豆茶舒适自在地享受片刻悠闲的品茶时光 26
寓意吉祥的和果子 28
二月翘首盼春……
邪气到外面,福气进门来,立春前日(节分)的时尚品茗会 30
初春时节迎接立春 32
情人节快乐!品尝抹茶咖啡的女子茶会 34
报春时节的和果子 36
三月庆贺女儿节(人偶节)
带上茶具箱,享受郊游氛围 38
欣赏小人偶的女子茶派对 40
春分之日是珍爱自然敬尊祖先的时节 42
人偶节的和果子 44
四月赏樱
在樱花树下的茶席,欣赏春日烂漫的樱花 46
赏樱时的Tea Break(茶歇时光) 48
以甜茶(土常山茶)庆贺花祭(浴佛节) 50
樱花和果子 52
五月临近夏日的八十八夜(立春后第八十八天)
期盼已久的新茶季节 54
感受着初夏熏风,清新泠然的端午佳节 56
以上等好茶来庆祝预示着夏季来临的立夏之日 58
端午佳节和新绿和果子 60
六月恋上花
池塘水面泛起阵阵涟漪,
在滴答滴答的细雨之中静静享受雨声 62
在农历六月越夏的祛邪日里,
品尝“水无月”和果子,可祈福消灾、驱除半年的灾厄 64
花和果子 66
七月七夕祈愿
在五色的诗笺上书写下愿望 72
开心愉快的夏日青春少女会,轻松时尚又可爱! 74
在门廊下,安稳地享用一杯茶 76
果冻和果子 78
八月纳凉
给人以冰爽享受的凉茶 80
尽情享用刨冰的品茶会 82
盂兰盆节探亲访友时,美观大方的伴手礼 84
水羊羹 86
九月望月
飘溢菊香的重阳佳节,饱含着愉悦祝贺的心情 92
供奉着赏月团子,迎接圆月的月夜品茶会 94
秋彼岸(秋分)时节,与萩饼相配之茶 96
玉兔和果子 98
十月果实之秋
漫长的秋夜,以味道醇厚的茗茶和新酒,度过惬意舒心的美好时光 100
成年人万圣节狂欢夜的时尚茶派对 102
秋栗和果子 104
十一月赏枫
欣赏红叶,享受秋日的温暖 106
以心爱的秋季器皿,演绎和风茶派对 108
库藏出窑茶和淡抹茶搭配享用 110
红叶和果子 112
十二月冬至时节的祈望
满怀感激之情,送给师长亲友们的岁末礼 114
以热茶和甜点,悠闲度过冬至日的美好时光 116
以和果子和日本茶庆祝华丽而盛大的圣诞节 118
“中”和果子 120


茶室的陈设布置 67
一位访客时的款待茶席 88

   编辑推荐
点心、香茗、器具,简单的物件,巧手搭配,便是一席精致美丽。
独处,或三五好友,淡淡一杯香茗搭配玲珑一块吃食,便是一段风雅时光。

   文摘












   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假设的、内容与《四季和风茶席设计-茶与点心的风雅物语》无关的图书的详细简介。 图书名称:《古董修复的技艺与哲学:从材料学到美学传承》 ISBN: 978-7-122-27953-9 (假设) 图书简介 《古董修复的技艺与哲学:从材料学到美学传承》是一部深入探讨传统与现代古董修复领域的权威著作。本书旨在为文物保护工作者、艺术史研究者、古董爱好者以及对传统工艺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系统且富有洞察力的视角,剖析如何平衡材料科学的严谨性与艺术审美的复杂性。 本书的核心理念在于“尊重历史,审慎介入”。它不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部关于文化责任与伦理规范的论述。作者团队由顶尖的材料科学家、资深修复师以及艺术哲学家组成,他们合力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知识体系,以应对当代古董修复工作所面临的复杂挑战。 第一部分:修复的理论基石与伦理框架 本书的开篇奠定了修复工作的哲学基础。它详尽阐述了修复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定位,区分了“恢复原貌”、“加固保护”与“痕迹保留”等不同修复理念的适用场景。 历史语境下的修复伦理: 深入剖析了从维奥莱-勒-杜克的“风格化修复”到当代“最小干预原则”的演变。重点探讨了“可逆性”原则在不同材质(如木器、陶瓷、纺织品)修复中的实践难点。 材料的“身份”与“相容性”: 阐述了任何修复材料都必须与被修复物的原始材料在物理、化学特性上保持高度的兼容性。例如,在木器修复中,新填补材料的收缩率、密度和硬度必须与原始木材接近,以避免应力集中导致的二次损害。 记录的规范化: 详细介绍了国际公认的修复记录标准,包括高分辨率摄影、X射线、红外反射、以及X射线荧光光谱(XRF)分析等无损检测方法在修复前评估中的应用流程。 第二部分:核心材料的科学修复技术 本部分聚焦于几种关键古董材质的精细化修复技术,结合了传统手艺与尖端科学分析。 1. 陶瓷与玻璃的重构: 介绍了复杂裂隙的粘接技术。重点阐述了使用环氧树脂、UV固化胶水在微米级别控制渗透深度的方法,以及如何通过定制色浆和矿物粉末来模拟不同朝代釉面老化后的“贼光”与包浆效果,实现视觉上的和谐统一而非生硬的遮盖。 2. 有机材料的稳定处理(木器与纸张): 木器: 探讨了针对虫蛀和腐朽的化学稳定化处理,如使用低分子量聚乙烯醇(PVA)或丙烯酸树脂进行加固。书中特别设立章节,详述了如何通过精确控制湿度和温度(HVAC系统)来缓解木质文物在环境变化下的“呼吸”与形变。 纸张与绢本: 详细介绍了脱酸处理(如使用氢氧化镁分散液)的技术流程,以及如何使用日本传统的手漉纸进行补洞(“缀纸法”),同时兼顾材料的耐久性与视觉透明度。 3. 金属器物的锈蚀控制: 区分了惰性锈(如铜绿)与活性锈(如“酥粉病”)的化学性质,并指导读者如何选择合适的缓蚀剂(如苯并三唑衍生物)进行稳定化处理,避免过度清洁导致金属表面信息丢失。 第三部分:工艺的传承与跨学科融合 本书的后半部分将目光投向了修复工作的人文价值和未来发展方向。 失传技艺的重构: 深入田野调查,记录并复原了数种在现代工业化生产中已罕见使用的传统工艺,例如中国古代漆器的“堆漆”技法、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油画的“油灰”填补技术,以及复杂的金缮工艺(Kintsugi)的现代材料学优化。 数字化修复的前沿应用: 探讨了三维扫描、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与3D打印技术在缺失部件重建中的角色。强调数字化模型必须服务于传统修复,而非取代手工技艺。书中展示了如何利用3D打印的精确性制作辅助工具或临时支撑件,最终的表面处理仍依赖人工。 修复师的职业素养: 总结了成功修复案例背后的关键因素——细致的观察力、深厚的历史知识以及不断学习新材料的能力。强调修复师必须是历史的“翻译者”,而非简单的“修补匠”。 结语:面向未来的审慎介入 本书以对可持续保护的展望作结。它提醒读者,每一次修复都是对历史的一次对话。最好的修复,是让后人能清晰地识别出哪些是时间的痕迹,哪些是当代科学的贡献,而这些干预,都应以最高的敬意和审慎的态度进行。 目标读者群: 博物馆与美术馆修复部门从业人员、文物保护专业学生、艺术品收藏家、古董经销商、以及对传统手工艺和材料科学交叉领域感兴趣的知识探索者。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所倡导的生活态度,是当下快节奏社会中非常稀缺和宝贵的一种“慢哲学”。它鼓励读者放缓脚步,用心去感受和体验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将日常的茶饮和点心制作,提升为一种关乎精神修养的仪式。这种对“物我两忘”境界的追求,通过具体可行的设计方案得以呈现,让人觉得高雅的生活方式并非遥不可及的空中楼阁,而是可以通过日常的点滴努力去构建和实现的。它提供了一种将个人情感和季节更迭融入日常审美的途径,非常具有启发性。读完之后,我不再仅仅是把喝茶当成解渴或提神的方式,而是开始思考如何通过每一次茶席的设计,来表达对自然、对季节、对与会者的尊重与喜爱。这种潜移默化的思想引导,才是这本书最强大的力量所在,它改变了我看待日常生活的视角。

评分

这本书的目录结构设计得非常清晰,条理分明,让人一目了然就能掌握全书的脉络和重点。我特别欣赏它那种层层递进的逻辑安排,从基础的理念介绍,到具体的实施步骤,再到不同季节、不同主题的深入探讨,每一步都衔接得自然流畅,完全没有生硬的转折感。这种编排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门槛,即便是初次接触茶道和点心搭配的新手,也能很快找到切入点,逐步深入。作者在每一个章节的标题设置上也颇具巧思,既包含了实际的操作内容,又不乏诗意的表达,让人在阅读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享受到文字带来的美感。这种兼顾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结构布局,使得全书的阅读体验非常流畅和愉悦,让人愿意持续地读下去,去探索每一个章节隐藏的奥秘。整体来看,这套结构的搭建,体现了作者对知识体系的深刻理解和对读者体验的周到考量。

评分

书中对于细节的关注程度,简直令人叹为观止,这种对微小之处的极致追求,正是雅致生活的精髓所在。从茶具的选择和摆放的角度,到点心造型的考量和季节花材的点缀,书中对每一个环节都有深入且独到的见解。它不仅仅是告诉你“做什么”,更重要的是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背后蕴含的文化意涵和哲学思考被阐释得非常到位。比如,对于不同材质的器皿如何呼应季节的变化,那种细腻的观察和阐述,让人在实践时更加用心。这种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讲解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操作层面的可操作性和艺术性。我感觉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完美的执着,都体现在这些细枝末节的处理之中,这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越了一般的“指南”,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提升生活品质的“心法秘籍”。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经历了一场精致的心灵旅程,文字的遣词造句功力非常深厚,充满了古典文学的韵味,读起来朗朗上口,却又字字珠玑。作者擅长运用那些富有画面感的词汇,将那些看似寻常的茶事活动描绘得如诗如画,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能闻到茶香,感受到微风拂面的惬意。尤其是一些关于意境和氛围营造的描述,更是精妙绝伦,将传统美学中的“留白”和“含蓄”表达得淋漓尽致,让人在品味文字的同时,也体会到了一种慢下来的生活哲学。这种文笔风格,不是那种直白的讲解说教,而是通过叙事和描摹,潜移默化地将审美理念植入读者的心中。我个人非常喜欢这种带有温度和情怀的文字,它让原本可能略显刻板的流程介绍,变得生动有趣,充满了人情味和艺术气息,读完之后感觉心境都沉静了不少。

评分

这部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视觉的享受,色彩的搭配和整体的排版都透露着一种雅致和沉静的美感,让人一拿到手就忍不住想要翻开。光是看着书脊上那些精致的字体和图案,就已经能感受到作者在构思这部作品时所倾注的心血。我特别喜欢它那种不张扬却又处处流露出高雅气质的风格,让人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艺术品。它巧妙地平衡了传统与现代的元素,既有古典的韵味,又不失现代的简洁,非常符合现在追求生活美学的人群的审美。每一次把它放在茶几上,都觉得整个空间的气氛都提升了一个档次,那种安静的、充满仪式感的氛围一下子就被营造出来了。我对这种注重细节和整体感受的书籍设计非常欣赏,因为它直接影响了阅读的体验,让人在接触内容之前就已经心生愉悦。这本书的装帧质量也很扎实,纸张的质感摸起来非常舒服,翻页的时候声音都很悦耳,这些细微之处都体现了出版方对品质的坚持,让人愿意反复品味。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