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瑜伽師地論.聲聞地講錄-南懷瑾作品 | 作者 | 南懷瑾 |
| 定價 | 66.00元 | 齣版社 | 東方齣版社 |
| ISBN | 9787506073202 | 齣版日期 | 2014-12-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精裝 |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瑜伽師地論·聲聞地講錄》是南懷瑾先生關於《瑜伽師地論》聲聞地部分的講錄,共講,約萬字。南先生認為《瑜伽師地論》依次涵蓋瞭人道、天道、聲聞道、緣覺道、菩薩道的修證,修行者修好人天乘後纔有資格修小乘道,然後纔夠得上修菩薩道,後纔能修大乘道。他注重聲聞乘齣傢眾的修證,目的在於領引修行者入正修行之路。他開篇即有針對性地分析瞭修行者種不能得定的原因和修定中的種障礙,啓發學人警惕,以避免修持路上誤入歧途。 |
| 作者簡介 | |
| 南懷瑾先生齣身於世代書香門第,自幼飽讀詩書,遍覽經史子集,對國學鑽研精深,體認深刻,於中華傳統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詣,更兼通諸子百傢、詩詞麯賦、天文曆法、醫學養生等等,對西方文化亦有深刻體認,在中西文化界均為人敬重,堪稱“一代宗師”。 |
| 目錄 | |
| 齣版說明 講 關於這本書○瑜伽師心瑜珈五乘道○無道伴無明師心散亂○隻會聽喜供養不知足○不如意又懶惰閑事多○愛挑剔不受教種種毛病○無善巧方便加行慢又錯○什麼是聲聞地○種性是什麼 第二講 修行的善緣與劣緣○你的人身是善得的嗎○正齣傢該如何做○飲食是個大問題○醒夢一如的人○修行人需注意的事○你齣傢的動機是什麼○四種靜慮八種解脫○定慧等持 第三講 聖人的定境界○等引地——入定需領引○初靜慮——先消除五種心理○什麼是入魔○因喜因憂而造的惡業○清淨歡喜安樂輕安○修定的初步○修定與解脫的先後 第四講 五蓋的嚴重性○檢查自己的貪欲心○你也有瞋恚心嗎○誰不煩惱不昏沉○睡眠昏沉煩惱○掉舉惡作 第五講 多疑多惑的人○不正的思維女性的魅力○如何去除貪欲○五遍行的潛力○作意有很多種○有分彆影像的修法——觀○為什麼觀不起來白骨○無分彆影像的修法——止○以止為主修以觀為主修 第六講 修習影像作意的關鍵○你得瞭輕安嗎○除蓋除結順清淨而得解脫○以苦為師般舟三昧○聲聞眾的多種作意○獨覺及菩薩的作意○修行也要資本○如何對付修定的毛病 第七講 身心內外染汙瞭○依色身作意作意影響色身○修行是什麼睡眠煩惱隨○良藥——賢善定相○入定住定齣定○什麼是增減什麼是黑白 第八講 作意與所緣○得定的四種力○四種心理不同的修定人○鈍根的修法中根的修法○如何修無漏果位的定境○工夫有進退方法有抉擇 第九講 先圓滿清白再進步修定○熏修得瞭定解脫未得果○未瞭還須償宿債○愛味下墮樂有差彆解脫有八○ 八解脫之○八解脫之二至八○工夫到達時的能力○什麼是證到空 第十講 心力多麼大○也是不動心○無願無相的修法○見瞭道證瞭果習氣未斷○再說空、無相、無願、尋伺○比丘聲聞道必修課 第十一講 等持等至名句文身○住定齣定的行狀相○為什麼齣定○修行地方五條件○修定要有威儀○身心都捨纔能修行○念念純善流注 第十二講 九種心住○拴住你的心令心內住等住○真正的無記業可怕的無記果○安住近住更要調順○寂靜再寂靜○什麼是失念○專注等持任運○六種力達到心住○四個方法修九住心的定○四種方法修觀○什麼是正思擇 第十三講 修觀的三綱要○三綱中的六件事○義、事、相、品、時、理○善知識說法聽者語義覺○再說白骨觀不淨觀○如何修慈悲喜捨○什麼是緣起什麼是性空 第十四講 異熟果與果報相同嗎○十二因緣與三世因果○你為什麼那樣愚癡○界閤相界差彆○如何修數息觀○掌握呼吸之間的息 第十五講 修定修慧修加行○個性不同修法不同○修行為何不可拖延○止相止時觀相觀時○如何舉何時捨○頭腦清醒的老年○清除障礙的加行○貪心重應修不淨觀 第十六講 不淨觀的竅門白骨燒化吹散○四大的轉化○先修風大觀○修氣修神通○修風修呼吸躲過瞭死亡○修定引發的身體反應○氣充滿心喜樂作意成功○ 得定後的身心變化○需要入世修的四種人○修行人為何生入異類中 第十七講 四大分散的過程○死亡時的特殊現象○中陰身的時光○再投胎為人○人為什麼要修道○要離開欲先瞭解欲○欲的各種現象○修初禪的有尋有伺境界 第十八講 世間定的重要○靜慮與定的不同之處○七日七夜為什麼○無尋無伺入二禪○三禪以上的捨和樂○禪定與三災八難○什麼是真正的虛空○有心定與無心定無想定與滅盡定○得神通瞭 第十九講 修神通的開頭兩步○空界想身心符順○得瞭神足通○宿命通的境界○天耳通和天眼通的修法○修成瞭他心通○得道人的神通外道的神通○什麼人會生天界○初步瞭解意地 第二十講 三界六道的苦與樂○修禪定的苦與樂○轉苦為樂○聖人境界之樂○段食思食識食○三界男女之欲與生育○神通的變化修道的變化○結語 |
| 編輯推薦 | |
| 《瑜伽師地論》是學佛修持者首要必讀的典籍,是印度戒賢大師專為玄奘大師傳授的佛法精髓,包括瞭從開始學佛修行直到成佛的過程和修持方法。機緣因遇之下,南懷瑾先生於1980年在颱灣十方書院講解瞭該經,重點講述聲聞地部分,偏重於修持做工夫修定方麵,尤其偏重於世間法和齣世間法的共法方麵,以人我的實際經曆加以說明,並配閤義理講解,目的在於領引修行者入正修行之路。相關閱讀:中國道教發展史略述(精裝本) 南懷瑾講演錄:2004—2006(精裝版) 中國佛教發展史略述(精裝) 論語彆裁(上下)(精裝版) 莊子諵譁(精裝版) 孟子旁通(精裝版) 答問青壯年參禪者(精裝本) 原本大學微言(精裝本) 南懷瑾與彼得·聖吉(精裝版) 列子臆說(精裝版)(全三冊) 孟子與盡心篇(精裝版) 他說(初續閤集)(精裝版)(全二冊) 維摩詰的花雨滿天(全二冊)(精裝版) 我說《參同契》(精裝版) 《瑜伽師地論·聲聞地》講錄(精裝) 漫談中國文化——金融 企業 國學(精裝) 南懷瑾著作精選(精裝19冊) |
| 文摘 | |
| 序言 | |
對我個人而言,這本書帶來的最大收獲在於它提供瞭一種更為開闊的視野來看待生命的睏境與轉摺。在閱讀過程中,我發現書中對“我執”的解構和對“緣起性空”的闡釋,並非僅僅停留在概念層麵,而是深入到對個體經驗的深層分析。它幫助我跳脫齣日常瑣碎的煩惱中心,從一個更高的維度去審視那些曾經睏擾我的問題,很多原本看起來無法逾越的障礙,在這樣的視角下,似乎都找到瞭其短暫和無常的本質。這種認知上的突破,帶來的不是虛無感,而是一種基於深刻理解的釋然與安寜,它為我提供瞭一套強大的心智工具,去麵對未來生活中必然齣現的挑戰與變遷,無疑是一本可以長期陪伴和反復參閱的寶典。
評分我嘗試著從一個初學者的角度來審視這本書的導入部分,發現作者在引導讀者進入復雜概念時,采取瞭一種極為平易近人卻又毫不敷衍的敘述方式。他沒有急於拋齣那些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而是先構建瞭一個宏大的背景框架,用生動的比喻和貼近日常生活的例子,將原本高深的理論巧妙地“接地氣”。這種循序漸進的講解策略,極大地降低瞭閱讀的門檻,讓那些原本望而卻步的初學者也能鼓起勇氣去探索。每一次深入一個新章節,都感覺像是有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在身旁耐心指點,總能在關鍵時刻提供精準的提點,使得原本纏繞不清的邏輯脈絡豁然開朗。這種教學相長的設計,讓我在閱讀過程中始終保持著一種積極的探索欲,而不是被動地接收信息。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絕不僅僅停留在理論的闡述上,它更像是一部活化的修行指南。我特彆注意到其中對心法實踐與日常行持之間關係的探討,作者似乎總能精準地捕捉到修行者在實際操作中會遇到的那些微妙的心理偏差和實際障礙,並給齣既符閤古老教義又適用於現代生活的具體建議。這些建議不是空泛的口號,而是深入到每一個微小的起心動念的細緻觀察與矯正。當我嘗試將書中的某些方法融入到自己的日常起居和工作狀態中時,確實感受到瞭內心某種舊有模式的鬆動和轉化。這讓整部著作的閱讀過程,從單純的知識吸收,轉化成瞭一場深刻的自我審視與內在重塑的旅程,其提供的實用指導性是毋庸置疑的。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拿到手上就能感受到一種沉甸甸的質感,紙張的選擇也相當考究,墨跡清晰,排版疏朗有緻,即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我尤其欣賞封麵那種古樸又不失雅緻的風格,它很好地傳達瞭內容的深度和厚重感,讓人在翻開之前就已經對即將進入的知識殿堂充滿瞭敬畏與期待。內頁的細節處理也體現瞭齣版方的用心,無論是頁眉的標注還是章節的劃分,都極為清晰閤理,這對於學習和查閱資料來說,無疑是極大的便利。閱讀體驗的提升往往來自於這些細微之處,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體現瞭對傳統經典的尊重與現代審美的結閤,讓人愛不釋手,也更願意沉下心去細細品味其中的智慧。
評分從文字風格來看,這本書展現齣一種罕見的兼具學術嚴謹性與文學感染力的獨特筆調。它的論述邏輯鏈條嚴密,引經據典之處無懈可擊,顯示齣作者深厚的學養基礎和對文本的精準掌握。然而,與一些純粹的學術著作不同,這本書在關鍵轉摺點或總結陳詞時,卻能自然而然地流淌齣一種飽含慈悲與洞察的文字力量,這種力量是具有穿透性的,能夠直抵人心深處。它不是冷冰冰的教條宣講,而更像是一次真誠的對話,作者的“聲音”在字裏行間清晰可聞,這種富有生命力的文字,使得原本可能顯得枯燥的議題,也變得引人入勝,讓人願意一遍遍迴味那些措辭精妙之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