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您拿起笔,用在任何一处墙面涂鸦的心情,来玩相片涂鸦吧!
就是如此随性,您不用担心被骂或被人用扫把赶走,电脑涂鸦的乐趣您一定得试试看!
这是两位“妮”的创作书,卡布妮妮喜欢拍照写日记,有时会用数码单反全套装备记录生活中的大小事件,有时则拿起LOM0相机将生活刻画在胶片中:徐小妮喜欢从零到有地完成细致精美的手绘日记,没有美工背景,但有爱幻想的脑袋,将心情转化成一种看得到的情境,用她的细腻完成她的数码日记。在此书中,我们希望与爱幻想、爱画画的您相遇,让我们从笔尖开始寻找对方。
这本《我的相片绘画手札(附光盘1张)》是给不会Photoshop、不会使用手绘板,又想增添影像趣味,喜欢拿小DC拍照,常通过博客分享心事的您使用。从握笔开始,跟着我们的步骤练习,与画笔成为朋友后,再学习图层管理,电脑涂鸦可以玩得很有新意。
准备好了吗?那就赶快跟着我们的脚步,开始画画口巴!
说实话,我对市面上太多浮于表面的“速成”类书籍已经感到审美疲劳了。我更偏爱那些能引导人建立自己独特风格的作品。这本书的“绘画手札”这个定语,让我感觉它可能更侧重于创作过程中的思考和积累,而非仅仅是技巧的堆砌。我非常好奇作者在创作这些“手札”时,是如何平衡“写实性”与“主观感受”的。例如,在描绘一个日常场景时,他是如何筛选出那些最能打动人心的细节,并用几笔看似随意实则精妙的线条将其捕捉下来的?我希望能从中学到一种“提炼”的能力,而不是机械地复制。如果书中能收录一些作者的创作手稿,那些充满修改痕迹、充满犹豫和最终定稿的对比,那简直就是无价的学习资料。那种真实记录创作脉络的文本,远比光滑完美的成品图更能激发读者的共鸣和学习动力。我希望它能教会我如何“慢下来”,去真正地“看”世界,而不是急于“画”出来。
评分我是在一个艺术论坛上偶然看到有人推荐这本书的,当时他们讨论的焦点似乎集中在光影处理的独到见解上。作为一个长期在人像速写上卡壳的爱好者,我最关心的是书里对“形体结构与光照关系”的讲解深度。很多市面上的教程,要么只停留在“哪里亮,哪里暗”的表面描述,要么就是堆砌大量的理论公式,让人望而却步。我更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清晰的、可复制的观察和下笔逻辑,比如,作者是如何判断光源的入射角,又是如何利用不同深浅的笔触来营造体积感的。如果书里能附带一些“错误示范与修改路径”的对比图,那就更完美了,那样的学习效率会高出不止一个档次。我期望的不是一本炫技的画册,而是一本能真正帮助我理解“为什么这么画”的“内功心法”手册。这本书的标题里特意提到了“附光盘”,这让我对光盘里的内容浮想联翩,是高清的作画视频演示,还是额外的电子素材包?这方面的内容如果能做到位,那这本书的价值就不仅仅停留在纸面上了。
评分作为一个已经拥有不少绘画书籍的收藏者,我最看重的是一本书的“耐读性”和“启发性”。很多书,看一遍就放在角落里了,因为它们的内容是线性的,看完即止。这本书如果能做到如同哲学著作一般,每次重读都有新的领悟,那才算得上是一本经典的“手札”。我期待它能在关于“个人表达”和“技法规范”之间找到一个绝佳的平衡点。比如,在介绍完标准透视原理后,作者是否会引导读者去思考,在什么时候可以有意识地打破这些规则,以达到更强烈的艺术效果?光盘的存在让我猜测,或许里面包含了作者自己整理的参考素材库,或者是一些关于如何建立个人视觉语汇库的引导性练习。总之,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你怎么画”的书,更应该是一本“教你如何思考如何画”的书,它应该能陪伴我度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创作瓶颈期,并在我迷茫时,提供一股潜移默化的推力。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的非常吸引人,封面那种略带复古的米白色调,搭配上烫金的标题字样,一下子就给人一种沉静又充满创作欲的感觉。我尤其喜欢它纸张的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不是那种一摸就透的轻飘飘的纸张,而是带有一点点肌理感的手工纸感觉,这对于一个热爱绘画,尤其是喜欢用铅笔、炭笔或者水溶性彩铅的人来说,简直是太友好了。翻开扉页,里面的排版布局也做得非常用心,大片的留白不仅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更重要的是,它为读者预留了大量的“呼吸空间”,让人在学习技法的同时,不会感到信息过载。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书里是不是真的涵盖了从基础线条控制到复杂光影塑造的全套流程,因为我一直苦于找不到一本既有理论深度,又能兼顾实践操作的速写或绘画入门教材。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像是那种记录作者心路历程的随笔集,但同时“手札”又暗示着其中藏着实用的技巧分享,这种结合让我充满了期待,希望它能真正成为我案头必备的工具书。
评分从我一个长期从事设计行业的朋友那里听说了这本书的一些“风评”,他们提到了书中的一些“冷门”技法介绍,这让我非常感兴趣。我的绘画基础尚可,但总感觉自己的表现力有些单一,缺乏突破。如果这本书真的能涉及一些非常规的绘画媒介或材质的运用,比如如何利用特殊的纸张特性,或者结合拼贴、拓印等辅助手段来丰富画面肌理,那对我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启发。我一直想尝试将传统素描的严谨性与现代图形设计的简洁感结合起来,不知道这本书的作者是否有类似的探索。名字中的“我的相片”部分,也暗示了内容可能与图像的转译有关,究竟是如何将三维的、瞬间的“相片”信息,转化成二维的、具有永恒感的“绘画”表达,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解读照片”的哲学思考,而不是简单地教你“如何描摹照片”。
评分个人认为书还是相当有诚意的,只是内容略浅,步骤稍简单
评分嗯 等有手绘板了要试一下。。。
评分高手就可以绕道了~~~~╮(╯▽╰)╭高手何必为难新手
评分质量好,送货快。质量好,送货快。
评分虽初级,但看着玩儿还是可以的
评分真的不错!全新正版,而且送货很快!
评分本书作者使用的手绘板是“Wacom Intuos 3,6*8的尺寸”,相关产品的网站www.wacom.com.cn。有预算限制,入门手绘板的选择是Graphire4.Bamboo.Bamboo Fun
评分照片名称:Photoshop合成创意的打印机海报 1、打开背景和打印机素材,把打印机抠出来,复制进来适当摆好位置。 2、打开豹的素材,拖进来适当调整好大小和角度,用钢笔工具把豹子抠出来复制到新的图层。 3、用钢笔工具勾出打印机纸张的轮廓路径,转为选区后按Ctrl + Shift + I 反选,按删除 删除, 4、给纸张图层描边,再加蒙版去除多余部分, 5、在纸张图层上面新建一个图层,适当用黑色画笔画出豹子前脚的阴影,打印机以及纸张的阴影,适当降低透明度, 6、最后更加需要加上广告词及文字,完成最终效果。 照片名称:调出怀旧的风景照片 1、打开原图,复制一层 2、曲线调整,数值RGB:109,99 3、色相饱和度,数值:0,-39,0 4、色彩平衡,数值:0,0,-34 5、可选颜色,中性色:0,0,-20,0 6、新建图层,填充d7b26c,图层模式叠加,不透明度56%, 7、把云彩素材拉进图中,放到原图上面,图层模式柔光,把除了天空之外的部分擦出来,盖印图层(Ctrl+Alt+Shift+E) 8、可选颜色,黑色:0,0,-14,-5 9、新建图层,填充0d1d50,图层模式排除,复制一层,填充52% 10、曲线调整,数值RGB:128,155 11、色彩平衡,数值:+24,+7,-64,填充70% 12、色阶,数值:29,1.00,227,填充58% 13、可选颜色,中性色:+16,+12,-11,+5 14、盖印图层(Ctrl+Alt+Shift+E),色彩平衡,数值:+24,+7,-64,填充38% 15、盖印图层(Ctrl+Alt+Shift+E),不透明度46%,填充48%, 16、Ctrl+E合并可见图层,锐化一下 照片名称:把真人头像转石膏雕像 1、将背景复制一层,用钢笔工具,将眼睛的部分先抠出来,Ctrl+回车,将路径变换成选区,用吸管,吸取眼白四周的顏色,将眼珠填满, 2、新建图层,在副本层中用钢笔工具将人的轮廓给描绘出来,并将路径转选区范围,按Ctrl+C、Ctrl+V贴到新图层中 3、选取仿制图章工具,将额头发髻边缘稍作修饰,完成后再将该图层复制一份,并转成智能对象图层。 4、滤镜-风格化-浮雕,角度135°,高度3,数量142,滤镜-杂色-中间值,半径2。图层的混合模式更改为【叠加】。 5、新增一个黑白调整图层,并载入刚所描绘的路径线,按Ctrl+Shift+I反转并填满黑色,让画面中只有人像的部 分变成出黑白影像。 6、选择仿制图章工具,将眼圈和耳边稍作修饰。 7、用钢笔工具,分别将头发与眉毛选取起来,再将图层切到彩色的图层上。Ctrl+C、Ctrl+V,复制出一份并将其它图层的眼睛关闭。 8、切到通道面板,将红色通道复制,滤镜-模糊-表面模糊,半径2,阈值33%,完成后按住Ctrl键,对着红色色版缩图点一下。 9、回到图层面板,将前景设为白色,新建图层,Alt+Del键,将白色填满整个选取范围。 10、切到刚所复制的头发、眉毛图层上,先进行浮雕效果,再转成黑白。数据参考之前眼睛的数值,头发跟眉毛对比变的很大,与主体有点格格不入,新增一个图层蒙板,将突兀的地方遮掩起来。 11、载入先前所描绘的路径线,按Ctrl+Shift+I,反转选取范围,吸取四周的顏色,利用吸管工具,将本来的毛发稍作修饰。 12、至于一些细节的部分,分别利用笔刷与仿制印章工具,来回的修饰就大功告成啦! 照片名称:年轻化处理出人物的细嫩肌肤 1.复制背景层。滤镜-模糊-高斯模糊,半径设为10。 2.设置层的混合模式,为“颜色”。双击层右边的名称打开混合选项。在高级混合,取消R与G的高级通道, 3.利用曲线平衡色彩的形象,根据图片来决定 4.新建图层,选择修复刷( J ),选中“对所有图层取样”。对大的雀斑或污点,仿制去除。 5.ctrl+shift+alt+E,盖印所有图层,勾出皮肤部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我个人比较喜欢钢笔工具,当然你也可以使用多边形套索工 具,要注意的是,要处理的是皮肤,所以要去除眼睛,眉毛,嘴唇,鼻孔。反选(ctrl+shift+i )删除除皮肤,多余部份。 6.滤镜-模糊-高斯模糊,半径为20。设置层的透明度为75 % 7.CTRL+J,复制图层3,滤镜-其他-高反差保留,半径为4,混合模式为“线性光”,不透明度为40 % 。
评分个人认为书还是相当有诚意的,只是内容略浅,步骤稍简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