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股份公司教程》是“股神”巴菲特生一著作,是摩根大通银行推荐给百万富翁十本必读书之一。
内容简介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股份公司教程》收录了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写给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东的信,探讨的主题涵盖管理、投资及评估等,其中核心的精神是由格雷厄姆和托德提 出的,书中论述了公司治理、公司财务与投资、普通股、兼并与收购及会计与纳税等内容,是一本既精炼又富于实用性和教育性的投资手册。特别是虽然这是一本投 资书籍,但内容并不枯燥,而是精彩绝伦、妙趣横生,使读者能够从中领略到一个崭新的投资世界。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股份公司教程》的由来:巴菲特当然没有写过什么书,但他每年都要在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公司年报中给股东写一封信,总结在过去一年中的成败得失。从挑选经 理、选择投资目标、评估公司,到有效地使用金融信息,这些信涵盖面甚广。但是,在美国法律教授劳伦斯人坎宁安将这些信援特定的主题加以组织整理著成本书以 前,、这些信中蕴含的思想并没有引起本应获得的广泛关注。巴菲特本人认为,这本书比到目前为止的任何一本关于他的传记都要好,如果他要挑一本书去读,那必 定是《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股份公司教程》。
作者简介
沃伦·巴菲特,全球知名的投资大师,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总裁,全美排名第二富豪。巴菲特是一位靠证券投资成为拥有几百亿美元资产的世界富豪。在过去的35年中,他执掌的伯克希尔公司每股账面价值从19美元上升至37 987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4.00%(见下表)。尤为难能可贵的是,伯克希尔已经是一家资产总额高达1300多亿美元的巨型企业。
精彩书评
★“很实用。”
——查利·芒格
★“空前的尖端投资著作之一。”
——The Motley Fool
★“必读的商业著作。”
——JP Morgan Private Banking
★“很像个人金融读物的公司管理读物。”
——《出版者周刊》
★“本年度的著作。翘两个大拇指。”
——CNN-fn
★“一本寓教于乐的严肃投资课程。”
——《投资者编年史》
★“关于巴菲特的著作——完美的成果。”
——《福布斯》
★“与众不同——充满了智慧、幽默和常理。”
——《货币》
★“关于价值投资的经典著作,关于巴菲特理论的专业来源。”
——《金融时报》
目录
译者序
导言
开场白
第1章 公司治理
1.1 与所有者相关的企业原则
1.2 完整且公平的披露
1.3 董事会与经理
1.4 关闭工厂的焦虑
1.5 基于所有者的公司捐赠方法
1.6 酬报主管人员的原则
第2章 公司财务与投资
2.1 市场先生
2.2 套利
2.3 戳穿教条
2.4 “价值”投资:多余
2.5 聪明的投资
2.6 雪茄烟蒂与习惯的需要
第3章 普通股的替代品
3.1 垃圾债券
3.2 零息债券
3.3 优先股
3.4 非常规的投资
第4章 普通股
4.1 交易的祸根:交易成本
4.2 吸引正确的投资者
4.3 分红政策与股票回购
4.4 拆股与交易活动
4.5 股东的策略
4.6 伯克希尔的资本结构调整
第5章 兼并与收购
5.1 错误的动机和昂贵的价格
5.2 合理的股票回购与反收购
5.3 杠杆收购
5.4 稳定的收购政策
5.5 关于出售一个人的企业
5.6 收购的优势
第6章 会计与估值
6.1 对会计把戏的讽刺
6.2 透明盈利
6.3 经济商誉与会计商誉
6.4 所有者收益和现金流的谬误
6.5 内在价值、账面价值和市场价格
6.6 伊索与失效灌木丛理论
第7章 会计政策与纳税问题
结束语
词汇表
配置表
后记与致谢
精彩书摘
1.1 与所有者相关的企业原则@
1.尽管我们的形式是法人组织,但我们的经营观念却是合伙制。查理·芒格和我将我们的股东看做是所有者合伙人(Owner-partner),并将我们自己看作经营合伙人(Managing Partner)。(由于我们的持股规模,不管怎样我们还是有控制权的合伙人。)我们并不将公司本身作为我们企业资产的最终所有者,而是将企业看成是一个通道,我们的股东通过它拥有资产。
查理和我希望你们不要认为自己仅仅拥有一纸价格每天都在变动的凭证,而且一旦发生某种经济或政治事件就会使你紧张不安,它就是出售的候选对象。相反,我们希望你们把自己想像成一家企业的所有者之一,对这家企业你愿意无限期地投资,就像你与家庭成员合伙拥有一个农场或一套公寓那样。在我们这里,我们没有把伯克希尔的股东看成是过往人群中不知姓名的成员,而是把他们看作为了在身后留下些什么而将他们的资金托付予我们的、共担风险的投资者。
事实证明,大多数伯克希尔的股东确实信奉这种长期合伙的理念。即便在计算时把我拥有的股票数量排除在外,伯克希尔股票的年成交量也仅是其他美国大公司的一个零头。
实际上,我们的股东对伯克希尔股票的投资行为与伯克希尔本身对其所投资的公司的行为极为相像。例如,作为可口可乐公司和吉列公司股票的持有者,我们把伯克希尔当成是两家非凡企业的非经营性合伙人,我们用这两家公司的长期进步,而不是其股票每个月的涨幅,来衡量我们的成功。事实上,我们至少不关心几年中这些公司的股票毫无成交,或没有报价。如果我们有坚定的长期投资期望,那么短期的价格变化对我们来说就毫无意义,除非它们能够给我们提供以有吸引力的价格增加所有权的机会。
2.与伯克希尔面向所有者的方针相一致,我们大多数董事的大部分净资产都投到了这家公司。我们吃自己烧的饭。
查理一家的净资产有90%或者更多是伯克希尔的股票;我的妻子苏西和我则超过了99%。此外,我的许多亲戚——例如我的姐姐和堂兄——的大部分净资产也是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
查理和我对这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情况完全放心,因为伯克希尔本身就拥有各种各样业务真正迥异的公司。实际上,我们相信,伯克希尔拥有控制权的或重要少数股东权益的企业在质量和多样性方面几乎独一无二。
查理和我不能向你们允诺什么,但是,我们可以保证,无论你们选择做我们的合伙人多长时间,你们的财产都将与我们的同步变化。我们对高工资、股票期权或其他比你们“多”的收入毫无兴趣,我们只想在我们的合伙人赚钱的时候赚钱,而且比例完全一致。此外,如果我做了什么蠢事,我希望你们能从我也遭受了相同比例的损失上得到些安慰。
……
前言/序言
穿越时间的智慧:一本关于价值投资、企业经营与人生哲学的探索之旅 这本书并非直接关于某一位特定投资大师的信件集锦,也不是一本枯燥乏味的股份公司教科书。相反,它是一次深刻的、跨越时空的思想探索,旨在揭示支撑成功企业基石的普遍原理,以及在瞬息万变的商业世界中保持清醒与理智的关键。我们将从宏观的经济周期洞察,到微观的企业管理细节;从长远价值投资的哲学,到实际操作中的风险控制;从股东与管理者之间微妙的关系,到个人在职业生涯中的成长与担当。这本书的核心在于“理解”,理解市场的脉络,理解企业的本质,理解人性的复杂,并最终理解如何在这一切之中做出明智的决策,实现可持续的价值创造。 第一章:穿越周期的迷雾——理解经济的潮汐 经济,如同一张巨大的、不断变换的画布,描绘着我们所处的时代。理解经济周期,并非为了预测市场的短期波动,而是为了把握宏观经济的长期趋势,从而在恰当的时机做出前瞻性的部署。本章将带领读者穿越那些看似杂乱无章的经济数据,去洞察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规律。我们将探讨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以及扩张与收缩的内在逻辑。繁荣时期,我们如何保持警惕,避免过度乐观带来的泡沫?衰退时期,我们又该如何寻找被低估的价值,为未来的增长播下种子? 宏观经济的脉动: 我们将审视GDP、通货膨胀、利率、失业率等关键指标,但并非孤立地看待它们,而是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利率的升降如何影响企业的融资成本和消费者的购买力?通货膨胀的背后,是需求过热还是供给短缺? 产业兴衰的哲学: 并非所有产业都会随着经济周期同涨同跌。我们将分析不同行业在经济周期不同阶段的表现,理解哪些产业更具韧性,哪些更容易受到冲击。例如,必需消费品产业在经济下行时表现出更强的防御性,而周期性行业则可能经历剧烈的波动。 预见与适应: 了解经济周期的历史,是为了更好地预见未来的可能性,并为之做好准备。我们并非鼓励盲目的预测,而是提倡一种“风险意识”和“机会意识”的结合。在经济上行期,我们应审慎评估风险,避免追逐泡沫;在经济下行期,我们应寻找那些在困境中依然能够生存和发展的优秀企业。 第二章:企业的基因——解构商业运作的本质 一家伟大的企业,绝非偶然的产物。它拥有清晰的愿景、强大的执行力、以及能够持续创造价值的内在机制。本章将深入解构企业的“基因”,探究那些使其区别于平庸的特质,以及在复杂商业环境中保持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我们将从战略的制定,到运营的优化;从人力资源的构建,到财务的健康;从风险的识别,到创新的驱动,全方位地剖析一家优秀企业所应具备的各项“素质”。 战略的基石: 任何成功的企业都始于清晰而坚定的战略。我们将探讨战略的定义、制定的框架,以及如何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保持战略的灵活性。一个好的战略,应该能够回答“我们是谁?我们要去哪里?以及我们将如何到达那里?”这些根本性问题。 运营的血脉: 战略的执行离不开高效的运营。我们将审视企业运营中的各个环节,包括生产、销售、物流、客户服务等,理解如何通过流程优化、技术应用和精益管理,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从而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竞争优势。 人心的力量: 企业最终是由人组成的。本章将强调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包括人才的吸引、培养、激励和保留。我们还将探讨企业文化的作用,一个积极向上、鼓励创新、注重责任的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成功的关键驱动力。 财务的健康度: 财务报表并非冰冷的数字,它们是企业运营状况的真实反映。我们将学习如何阅读和分析关键财务指标,理解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所传递的信息,以及如何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成长潜力。 第三章:价值的沉淀——深度理解长期投资的智慧 与短线投机不同,价值投资是一种基于深刻理解的理性投资行为。它关注的是企业的内在价值,而非市场的短期情绪。本章将带领读者一同深入探究价值投资的哲学,理解如何在纷繁的市场信息中,识别出那些真正具有长期增长潜力的优秀企业,并与它们一同分享成长的果实。我们将探讨估值的艺术,风险的管理,以及心态的修炼。 超越市价的洞察: 市场价格并非价值的唯一体现。我们将学习如何进行基本面分析,深入研究企业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竞争优势、管理团队以及行业前景,从而构建出对企业真实价值的判断。 护城河的构建与识别: 伟大的企业往往拥有强大的“护城河”,能够有效抵御竞争。本章将深入探讨不同类型的竞争优势,例如品牌优势、专利技术、网络效应、规模经济以及转换成本,理解它们如何保护企业的利润率和市场份额。 估值的艺术与科学: 如何为一家企业定价?我们将介绍多种估值方法,并强调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适用场景。然而,估值并非精准的科学,更是一种艺术,需要结合对企业的深入理解和长远判断。 风险管理的艺术: 投资中的风险,往往来自于认知不足或贪婪。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分散投资、深入研究、以及对潜在风险的充分预估,来管理投资风险,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耐心与长远: 价值投资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短跑。本章将强调耐心和长远眼光的重要性,理解时间是价值投资的朋友。如何在市场波动中保持冷静,坚持自己的投资原则,最终实现财富的长期增值,是本章的重点。 第四章:股东与管理者——信任、责任与共赢 股份公司制度的本质,是股权分散但管理集中。这种制度的设计,旨在通过专业化的管理,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然而,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并非总是和谐一致。本章将深入探讨这种微妙的关系,理解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以及如何建立一种基于信任、责任和共赢的合作模式。 股权的意义: 股东不仅仅是投资的提供者,他们更是企业的真正所有者。我们将探讨股东的权利,包括投票权、分红权等,以及他们如何通过有效的监督,确保管理层恪守职责。 管理层的职责: 管理层肩负着为股东创造价值的重任。我们将深入理解管理层在战略规划、运营管理、风险控制以及信息披露等方面的职责,并探讨如何评估管理层的业绩。 信息透明的价值: 充分、及时、准确的信息披露,是建立股东与管理者之间信任的基础。我们将探讨信息透明的意义,以及它如何帮助股东做出明智的决策,并监督管理层的行为。 激励机制的优化: 如何使管理层的利益与股东的利益保持一致?本章将探讨股票期权、绩效奖金等激励机制的设计,以及它们在激励管理层为股东创造长期价值方面的作用。 超越短期利益的合作: 成功的股份公司,能够超越短期利益的纷争,建立一种长期的、战略性的合作关系。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协作,化解分歧,共同应对挑战,最终实现股东和管理者之间的共赢。 第五章:人生如生意——从企业经营到个人成长的启示 商业的智慧,并非仅限于企业经营。那些在商业世界中被证明行之有效的原则,同样可以被应用于个人的成长和生活的规划。本章将从企业的视角,反思人生的哲学,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和启示。我们将探讨如何将投资的理念应用于个人财富的积累,如何将战略思维应用于人生规划,以及如何从企业文化的构建中,理解个人品格的重要性。 个人财务的“投资组合”: 就像投资股票一样,我们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也构成了一种“投资组合”。我们将探讨如何审慎地“配置”这些宝贵的资源,以期获得长期的“回报”。 人生的“战略规划”: 制定人生目标,并为之付出努力,就像为企业制定战略一样。我们将探讨如何设定清晰的人生愿景,并将其分解为可执行的行动计划。 “品牌”的打造与维护: 个人信誉和能力,就像企业的品牌一样,需要精心打造和维护。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诚信、专业和持续学习,塑造良好的个人“品牌”。 “风险管理”的人生哲学: 生命中充满了不确定性,就像商业世界一样。我们将探讨如何识别和应对生活中的风险,例如健康、意外和职业变动,并为之做好准备。 “复利”的人生: 学习、经验、人脉,都具有“复利”效应。每一次的积累,都可能为未来的成长带来指数级的增长。我们将探讨如何利用复利的原理,让个人价值持续增值。 这本书,是一场智慧的启迪,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不提供简单的答案,而是引导读者去独立思考,去深入探索。通过对价值投资、企业经营与人生哲学的多维度解读,我们期望能够点燃读者心中对知识的渴望,激发对卓越的追求,并最终帮助他们在商业世界和人生旅途中,做出更明智、更富有远见的决策。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细细品味的“宝藏”,它将伴随您在变幻莫测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价值与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