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医道寿养精编
原价:158.00元
作者:高文柱,等 著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1-01
ISBN:9787508051123
字数:
页码:837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余因止观微暇,聊复披览《养生要集》。其集乃钱彦、张湛、道林之徒,翟平、黄山之辈,咸是好事英奇,志在宝育,或鸠集仙经真人寿考之规,或得采彭铿老君长龄之术,上自农黄以来,下及魏晋之际,但有益于养生及招损于后患,诸本先皆记录,今略取要法,删弃繁芜,类聚篇题,分为上下两卷,卷有三篇,号为《养性延命录》,拟补助于有缘,冀凭缘以济物耳。或云此书孙思邈所集。
目录
养性延命录
坐忘论
元气论
天隐子养生书
至言总
太玄宝典
道枢
养生咏玄集
修真秘录
混俗颐生录
三元延寿参赞书
摄生消息论
延寿第一绅言
养生月览
调燮类编
修龄要指
摄生三要
养生肤语
食色绅言
摄生要录
摄生要义
医先
厚生训纂
摄生集览
怡情小录
寿亲养老新书
泰定养生主论
养生四要
养生类要
寿世青编
勿元诠
老老恒言
内容提要
夫禀气含灵,唯人为贵。人所贵者,盖贵为生。生者神之本,形者神之具。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毙。若能游心虚静,息虑无为,服元气于子后,时导引于闲室,摄养无亏,兼饵良,则年耆寿,是常分也。如恣意以耽声色,役智而图富贵,得丧恒切于怀,躁挠未能自遣,不拘礼度,饮食无节,如斯之流,宁免夭伤之患也。
文摘
吕子日:天地阴阳升降之理,日月精华交合之度,二者何先?子钟离子日:明乎阴阳之升降,使水火真水真火合于一焉,以镇丹田,大也。可以齐天地矣。其欲轻举欤?则法日月之交会,以阳炼阴,使阴不生焉;以气养神,使神不散焉。然后五气朝元,三花聚顶矣。是盖有时焉。阴阳之升降,岁以交合者也;日月之往来,月一交合者也;人之气液,昼夜一交合者也。于是时又有四等焉。岁者,人之常也。自一而至三十者,少壮之时也;六十者,长大之时也;九十者,老耄之时也;而至于有二十者,衰落之时也:是谓身中之时焉。十有二辰者,一日也;五日者,一候也;三候者,一气也;三气者,一节也;二节者,一时也。时属于春,阴之中其阳半焉,其气变寒为温;时属于夏,阳之中有阳焉,其气变温为热;时属于秋,阳之中其阴半焉,其气变热为凉;时属于冬,阴之中有阴焉,其气变凉为寒:是谓年中之时焉。月有三旬,其辰三有六十,其刻三,其分十有八。自朔旦至于上弦,阴之中其阳半焉;自上弦至于既望,阳之中有阳焉;自既望至于下弦,阳之中其阴半焉;自下弦至于晦,阴之中有阴焉:是谓月中之时焉。六十分者,一刻也;八刻有二十分者,一时也。时之半,是为一卦,言其卦以定八方焉,论其正以分四位焉。自子而至于卯,阴之中其阳半,以太阴起少阳焉;自卯而至于午,阳之中有阳纯,以少阳而起太阳焉;自午而至于酉,阳之中其阴半,以太阳而起少阴焉;自酉而至于子,阴之中有阴纯,以少阴而起太阴焉:是谓日中之时焉。嗟夫!难得而易失者,身中之时也。其去疾,其来徐者,年中之月也;迅如电光石火者,日中之辰也。夫吾年之壮也,根元固而易为功,日可以大成矣;年之中也,先圆补之,而后至焉;及其耄也,救护之、辅益之,积小成以至中成,积中成以至还童而止尔。夫天地相去八四里,日南至之后,地中之阳升焉。凡一气,旬有五臼,上进于七里,其旬十有八,其升者至于天,太极而阴生矣。日北至之后,天中之阴降焉。凡一气,旬有五日,下进于七里,其旬十有八,其降者至于地,太极而阳生矣。盖如循环焉。日月之围,各八有四十里,既旦之后,六之中起九焉。一之日,其时十有二,魄中之魂进于七里。旬有五日,则其时一有八十,魄中之魂进乎八有四十里,既望之后,九之中起六焉。一之中,其时十有二,魂中之魄进于七十里,旬有五日,则其时一有八十,魂中之魄进于八有四十里,亦如循环焉。人之心也、肾也,其相去八寸有四分,阴阳升降与天地同,气液相生气中生液,液中生气与日月同。然天地也、日月也,年之后有年焉,月之后有月焉。人也不究交合之时,损不知补,益不知收,阴交而不知养阳,阳交而不知炼阴,月无损益,日无行持,而吾之年之月则有限焉。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
评价四 作为一个对古籍和传统文化情有独钟的人,我一直对中医的深厚底蕴充满了敬意。《医道寿养精编》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通往中医养生殿堂的大门。它没有卖弄玄虚,而是用一种非常坦诚和恳切的方式,将历代医家在“寿养”领域的智慧精华提炼出来,并以现代人易于理解的语言进行阐释。我被书中关于“精气神”的论述所深深吸引,它将这三者视为生命活动的核心,并详细讲解了如何通过养精、聚气、养神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这让我对生命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书中的很多观点,都闪烁着中国传统哲学的智慧光芒,比如“天人相应”、“藏象学说”等等,这些概念在书中得到了非常生动和形象的解读,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而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适度”的强调,无论是饮食、运动还是情绪,都讲究一个“度”,过犹不及,这是一种非常辩证的养生智慧。它让我明白,健康是一种动态的平衡,需要我们时刻去体会和调整。
评分评价三 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健康的全新认知。我之前对“寿养”的理解,大概停留在“少生病”的层面,但《医道寿养精编》让我明白,真正的“寿养”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生命状态,是追求更高质量、更有意义的生活。书中对于“未病先防”的强调,让我从根本上改变了对健康的观念。它不是等到身体出了问题再去修补,而是从源头上入手,构建坚实的健康基石。我尤其赞赏其中关于“四季养生”的论述,非常贴合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智慧,将不同季节的特点与人体生理变化巧妙地联系起来,并给出了相应的饮食、作息和养护建议。这让我意识到,养生并非一成不变的套路,而是要与自然的变化同频共振。书中在讲解“食养”时,也充满了智慧,不仅仅是告诉我们吃什么,更重要的是理解食物的“性味归经”,以及如何根据自己的体质和时令来选择最适合的食物,达到“药食同源”的境界。它让我学会了用一种更细致、更感恩的心态去对待食物,去感受食物带给身体的滋养。
评分评价五 我一直认为,真正的健康养生,是源于内心的宁静与对身体的尊重。《医道寿养精编》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没有用那些耸人听闻的疗效来吸引读者,而是以一种平和、温润的方式,引导我们去探索身体的奥秘,去感受生命的活力。书中关于“睡眠养生”的讲解,让我意识到,睡一个好觉,竟然比吃什么昂贵的补品都重要。它详细分析了不同睡眠障碍的成因,并给出了中医的解决方案,这对我这个长期受睡眠困扰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而且,书中在讲解一些养生方法时,非常注重“因人而异”,反对“一刀切”的模式,这让我觉得非常贴心。它鼓励我们去探索适合自己的道路,去发现属于自己的“健康密码”。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长寿之道”的思考,它不仅仅关注身体的健康,更关注精神层面的富足,强调了“乐天知命”的重要性。这让我明白,长寿不仅仅是生理年龄的增长,更是生命质量的提升,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的态度。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寿养”的理解不再是表面的概念,而是上升到了对生命本身的尊重和对健康更深层次的追求。
评分评价一 这本书真的让我大开眼界!作为一个对健康养生一直抱有浓厚兴趣但又缺乏系统知识的人,我总是在各种信息海洋中感到迷茫。而《医道寿养精编》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方向。它并没有一上来就堆砌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从最基础的“为什么”开始,层层深入地剖析了人体健康与长寿的奥秘。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情志养生”的部分,以前总觉得情绪只是影响心情,万万没想到它竟然和我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甚至会直接影响到脏腑功能。书中结合了大量的医理和生活案例,让我深刻理解到,要达到真正的“寿养”,绝不仅仅是吃好睡好那么简单,而是需要身心灵的全面和谐。它教会我如何审视自己的情绪,如何通过合理的疏导来保持内心的平静,这对于我这个常常被生活压力困扰的人来说,简直是及时雨。而且,书中在介绍各种养生方法时,都非常有条理,并非随意罗列,而是基于中医的整体观,将食疗、运动、起居、情志等各个方面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健康闭环。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仿佛掌握了一套系统的养生秘籍,不再是碎片化的学习,而是有了全局的认知。
评分评价二 我一直对中国传统医学的神奇之处感到好奇,尤其是在延长寿命和提升生活质量方面。市面上关于养生的书籍琳琅满目,但我总觉得很多都流于表面,或者过于偏重某一方面。《医道寿养精编》则给了我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它不仅仅是一本讲“术”的书,更是一本讲“道”的书。它没有将中医神秘化,而是用一种非常严谨又不失生动的笔触,阐述了“医道”的核心理念——顺应自然,天人合一。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关于“体质辨识”的章节,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同样的方法,别人有效我却不然。原来,每个人的身体都有其独特的“操作系统”,需要根据不同的“型号”来设计“养生方案”。书中详细讲解了各种体质的表现特征,以及对应的调理方向,这让我对自己身体的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鼓励读者要学会倾听自己身体的声音,而不是盲目跟风。此外,书中在讲解一些具体的养生技巧时,也考虑到了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提供了很多切实可行、易于实践的方法,比如关于“经络穴位保健”的介绍,图文并茂,非常清晰,让我能够轻松地在家就能进行一些简单的自我调理,感觉身体的很多小毛病都有所改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