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难病奇方系列丛书第二辑:补阳还五汤
原价:39.00元
作者:余志勇,李祥光 编著
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1
ISBN:9787506739658
字数:346000
页码:36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编辑推荐
诠释经方奇方,探究临床应用与作用机制。
本书为“难病奇方系列丛书”之一。全书广泛收集并系统总结了中医学术与临床杂志上刊登的以及中医临床专著中载录的经典方剂的实验研究结果与临床应用经验。内容包括补阳还五汤的组成、用法、功效、适应证、应用范围、组方原理及特点、古今医家论述、临床研究与临床应用以及现代药理研究。临床研究部分重点介绍研究者对补阳还五汤的系统性的临床观察。临床应用部分则收集了大量临床医家的临证医案与经验总结。现代药理研究部分着重论述了补阳还五汤治疗各系统疾病的作用机制。本书内容丰富、体系清楚,简明实用,可供中医学习及研究者参考。
内容提要
补阳还五汤原为王清任治气虚血瘀的经典方,后世医家屡有演绎,使其在临床应用上更为广泛。本书分三部分:上篇从理论上对补阳还五汤的方义、功效、主治进行研究,并汇集了古今医家对补阳还五汤的认识和评价。中篇突出补阳还五汤的临床应用,涉及内科、外科、骨科、妇科、儿科、男科、五官科、皮肤科等临床各科,以临床病案为主,结合编者临床经验,按病证逐一加以论述。下篇综述了国内外对补阳还五汤的实验研究,阐述了补阳还五汤的全方及各组成成分的药理研究。本书内容丰富详实,较充分地反映了当代研究的最新成果,可供中医、中西医结合等专业的医疗、教学、科研人员和大中专院校学生以及其他对中医药感兴趣者参考。
目录
上篇 理论研究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补阳还五汤的来源和组成
第二节 补阳还五汤的功效与主治
一、方中药物的功效与主治
二、补阳还五汤全方的功效与主治
第三节 补阳还五汤的临床应用
第二章 古今医家的论述
中篇 临床研究
第一章 内科病证
第一节 风湿性疾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
第二节 呼吸系统疾病
一、类风湿性肺炎
二、支气管哮喘
三、咳血
四、肺源性心脏病
五、慢性支气管炎
六、喘症
第三节 泌尿系统疾病
一、紫癜性肾炎
二、慢性肾炎
三、肾病综合征
第四节 内分泌系统疾病
一、糖尿病脑梗死
二、糖尿病肾病
三、糖尿病周围血管病
四、糖尿病足
第五节 内科疑难杂症
一、肿瘤化疗反应
二、格林巴利综合征
三、雷诺病
四、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五、肢体麻木
六、帕金森综合征
七、痹症
八、眩晕
九、嗜睡
十、老年性痴呆
十一、头痛
第六节 消化系统疾病
一、消化性溃疡
二、慢性胃炎
三、食道癌
四、老年性便秘
五、肝硬化腹水
六、乙型肝炎肝纤维化
第七节 脑血管疾病
一、短暂脑缺血发作
二、脑出血
三、中风偏瘫
四、中风
五、中风后遗留肢体疼痛
六、中风后遗症
七、脑梗死
第八节 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
一、血小板减少性紫斑
二、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三、血小板增多症
四、缺铁性贫血
第九节 循环系统疾病
一、血管闭塞性脉管炎
二、输液性静脉炎
三、早搏
四、多发性大动脉炎
五、胸痹
六、风湿性心脏病
七、病窦综合征
八、原发性高血压
九、心肌梗死
十、充血性心力衰竭
十一、低血压
十二、病毒性心肌炎
第二章 神经系统病证
第一节 多发性末梢神经炎
第二节 周围神经损伤
一、上肢周围神经损伤
二、下肢周围神经损伤
第三节 面神经炎
第四节 坐骨神经痛
第五节 脊髓神经损伤
第六节 神经性头痛
第七节 脑外伤性癫痫
第八节 神经官能症
第九节 中毒性神经损伤
第十节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第三章 外科病证
第一节 颅脑外科
一、慢性硬膜下血肿
二、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三、颅脑外伤
四、颅脑损伤后综合征
第二节 泌尿系结石
第三节 术后
一、断指再植术后
二、术后水肿
三、术后肠粘连
第四节 慢性阑尾脓肿
第五节 周围血管病
一、静脉血栓
二、血栓性静脉炎
三、下肢静脉曲张
四、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病
第六节 肛肠外科(痔疮)
第四章 骨科病证
第一节 腰椎病变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
三、腰椎退变三联症
四、其他慢性腰腿痛
第二节 颈椎病
第三节 肩关节周围炎
第四节 运动系统慢性损伤
一、膝关节扭伤
二、膝关节骨关节炎
第五节 慢性膝关节滑膜炎
第五章 妇科病证
第一节 产后病
一、产后胎膜残留
二、产后恶露不尽
三、产后脱发
四、产后股静脉血栓
五、产后缺乳
六、产后身痛
第二节 妇科杂病
一、卵巢囊肿
二、宫腔粘连综合征
三、子宫肌瘤
四、席汉病
五、盆腔瘀血综合征
六、月经前后偏头痛
七、慢性盆腔炎
八、子宫内膜异位症
九、不孕症
第三节 妊娠病
子满
第四节 月经病
一、经行肢体麻木
二、月经过多
三、痛经
四、崩漏
五、闭经
六、月经不调
七、功能性子宫出血
第六章 儿科病证
第一节 过敏性紫癜
第二节 小儿急性偏瘫
第三节 小儿脑瘫
第四节 小儿视神经脊髓炎
第五节 小儿中风
第六节 新生儿硬肿症
第七章 男科病证
第一节 不射精证
第二节 慢性前列腺炎
第三节 前列腺增生症与前列腺痛
一、前列腺增生症
二、前列腺痛
第四节 尿失禁
第五节 勃起功能障碍
第八章 耳鼻喉科病证
第一节 耳科疾病
一、客观性耳鸣
二、神经性耳聋
三、耳带状疱疹
第二节 咽喉科疾病
一、声带肥厚
二、声带麻痹
三、声带小结
四、舌麻痹
第九章 眼科病证
第一节 视网膜静脉阻塞
第二节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第三节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炎
第四节 视神经病变
一、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二、视神经瘘缩
第五节 麻痹性斜视
第六节 眼睑下垂
第七节 慢性单纯性青光眼
第八节 玻璃体积血
第九节 眼外伤
一、前房出血
二、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视物模糊
三、外伤性复视
四、外伤后低眼压
第十章 皮肤科病证
第一节 荨麻疹
第二节 带状疱疹
第三节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第四节 黄褐斑
第五节 面部粟粒性狼疮
第六节 皮肤瘙痒症
第七节 皮肌炎
第八节 双手发绀症
第九节 斑秃
第十节 硬皮病
下篇 实验研究
第一章 补阳还五汤制剂研究
第二章 药理研究
第一节 补阳还五汤中组成中药的药理研究
一、黄芪
二、当归
三、川芎
四、红花
五、地龙
六、赤芍
第二节 补阳还五汤全方药理作用
一、抗血栓作用
二、对神经系统及抗衰老作用的影响
三、对循环系统及血脂的影响
四、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让人读起来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作者在开篇就用生动的故事引入了“补阳还五汤”的起源,仿佛把我带回了那个年代,让我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和医者的仁心。他并没有直接上来就讲方剂的组成和功效,而是先从宏观的角度,阐述了“阳气”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瘀”和“虚”这两个病机如何相互作用,导致各种疑难杂症的发生。这种铺垫让我对后面要讲的方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知道它为什么能够“补阳还五”。书中的文字非常富有感染力,作者在描述疾病发生的过程时,用词精准且富有画面感,让我能轻易地想象出身体内部正在发生的变化。而且,他在讲解方剂的时候,也并非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穿插了很多医案故事,这些故事有的是惊心动魄的,有的是感人至深的,让我对中医的魅力有了更深的体会。尤其是他分析某个病案的时候,那种抽丝剥茧的逻辑推理,以及最终方剂的妙用,都让我拍案叫绝。总的来说,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方剂的书,更是一部关于中医智慧和生命哲学的作品,读起来既增长了知识,又受到了情感的洗礼,是一次非常愉快的阅读体验。
评分这本书我读完真是太感慨了,首先,从包装上看就觉得很用心,封面设计简洁大气,色调柔和,第一眼就给人一种专业、严谨的感觉,非常符合我之前对这类学术性书籍的期待。翻开目录,才发现它不仅仅是讲“补阳还五汤”这一个方子,而是整个系列,我这次拿到的是其中一本,书的装帧质量也很不错,纸张的触感很好,印刷清晰,文字大小适中,阅读起来一点也不费眼。最吸引我的是,作者在开篇就用很平实易懂的语言,勾勒出了传统中医的宏大框架,让我这个中医小白也能窥见其门径。后面关于“补阳还五汤”的理论基础,虽然我还没深入研究,但从作者的讲解方式来看,绝非照本宣科,而是结合了现代医学的一些思考,这一点让我觉得很有价值。比如,他对病因的分析,不仅仅停留在阴阳失衡,还触及了气血运行不畅的深层原因,这比我之前看过的许多科普书都更具深度。而且,书中穿插的案例分析,更是让我觉得理论并非空中楼阁,而是有着真实的临床应用背景,这让我对这本书的实用性充满了信心。总的来说,这是一本让我觉得内容扎实,又不失趣味性的书,读起来很有收获。
评分我真是被这本书的细节震撼到了!一开始我还以为它只是一个方子的介绍,结果打开才发现,它简直是一部关于“补阳还五汤”的百科全书。作者在讲解这个方子的时候,简直是面面俱到,从方剂的起源、历代医家对它的论述,到方剂的组成、药物的性味归经,再到药物之间的配伍原则,讲得那叫一个详细!我之前也看过一些中医书,但很少有能像这本书一样,把一个方子拆解得如此透彻。特别是关于每个药材的炮制方法和不同炮制方法对疗效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我之前真的很少见到,对我来说是全新的知识点,受益匪浅。而且,书中还列举了大量的临床应用案例,不同病症、不同体质的患者,使用“补阳还五汤”后的疗效都写得清清楚楚,这让我对这个方子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让我惊喜的是,作者还结合了现代药理学和病理学来解释“补阳还五汤”的作用机制,这让我这个对中医理论不太熟悉的人,也能理解其中的科学原理。这本书真的是把理论和实践结合得天衣无缝,让我从各个角度都对“补阳还五汤”有了全面的认识,非常值得细细品读。
评分作为一名对古典中医典籍情有独钟的读者,我一直希望找到一本既能保留传统精髓,又能结合现代科学研究的著作。“难病奇方系列丛书——补阳还五汤”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这个愿望。作者在书中不仅仅是对“补阳还五汤”这个经典的方剂进行介绍,更是深入挖掘了其背后蕴含的医学思想。他从古代医家的论述出发,层层剥茧,将看似复杂的理论梳理得井井有条。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方剂中每一味药材的药理作用,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且引用了大量近现代的药理研究成果,这无疑为我们理解古方的疗效提供了更科学的佐证。此外,作者还对“补阳还五汤”在治疗各种复杂疑难杂症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大量的临床案例,展现了该方剂的临床价值和广泛适用性。书中对于这些案例的分析,既有中医辨证论治的思路,也兼顾了现代医学的诊断标准,这种融会贯通的处理方式,让我看到了中医在现代社会中的强大生命力。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部集理论深度、临床价值和科学研究于一体的优秀著作,对于想要深入了解“补阳还五汤”以及中医经典方剂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非常“实在”。我之前读过一些养生保健的书,很多都讲得比较空泛,要么就是一些很简单的食疗方,要么就是一些运动建议,感觉看了之后也改变不了什么。但这本书不一样,它虽然讲的是“补阳还五汤”这个方子,但给我带来的启发远远不止于此。作者在讲解这个方子的时候,并没有简单地告诉你怎么用,而是花了很大的篇幅去解释“阳气”对于人体的重要性,以及“血虚”和“瘀滞”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加重的。这让我对身体的运作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原来我们感觉到的很多不适,根源都可能是在这些基础的生理功能上。书中的很多观点,我都觉得很有道理,比如他强调了“未病先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固护阳气”,这些建议都非常实用,而且是可以落地的。虽然我不是医生,对中医理论也不是很懂,但作者的文字浅显易懂,逻辑清晰,让我能很容易地理解书中的内容,并且能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总的来说,这本书不仅教会了我一个方子,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从根本上认识和调理自己的身体,是一本真正能帮助人提升健康水平的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