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医道寿养精编
原价:158.00元
作者:高文柱,等 著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1-01
ISBN:9787508051123
字数:
页码:837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余因止观微暇,聊复披览《养生要集》。其集乃钱彦、张湛、道林之徒,翟平、黄山之辈,咸是好事英奇,志在宝育,或鸠集仙经真人寿考之规,或得采彭铿老君长龄之术,上自农黄以来,下及魏晋之际,但有益于养生及招损于后患,诸本先皆记录,今略取要法,删弃繁芜,类聚篇题,分为上下两卷,卷有三篇,号为《养性延命录》,拟补助于有缘,冀凭缘以济物耳。或云此书孙思邈所集。
目录
养性延命录
坐忘论
元气论
天隐子养生书
至言总
太玄宝典
道枢
养生咏玄集
修真秘录
混俗颐生录
三元延寿参赞书
摄生消息论
延寿第一绅言
养生月览
调燮类编
修龄要指
摄生三要
养生肤语
食色绅言
摄生要录
摄生要义
医先
厚生训纂
摄生集览
怡情小录
寿亲养老新书
泰定养生主论
养生四要
养生类要
寿世青编
勿元诠
老老恒言
内容提要
夫禀气含灵,唯人为贵。人所贵者,盖贵为生。生者神之本,形者神之具。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毙。若能游心虚静,息虑无为,服元气于子后,时导引于闲室,摄养无亏,兼饵良,则年耆寿,是常分也。如恣意以耽声色,役智而图富贵,得丧恒切于怀,躁挠未能自遣,不拘礼度,饮食无节,如斯之流,宁免夭伤之患也。
文摘
吕子日:天地阴阳升降之理,日月精华交合之度,二者何先?子钟离子日:明乎阴阳之升降,使水火真水真火合于一焉,以镇丹田,大也。可以齐天地矣。其欲轻举欤?则法日月之交会,以阳炼阴,使阴不生焉;以气养神,使神不散焉。然后五气朝元,三花聚顶矣。是盖有时焉。阴阳之升降,岁以交合者也;日月之往来,月一交合者也;人之气液,昼夜一交合者也。于是时又有四等焉。岁者,人之常也。自一而至三十者,少壮之时也;六十者,长大之时也;九十者,老耄之时也;而至于有二十者,衰落之时也:是谓身中之时焉。十有二辰者,一日也;五日者,一候也;三候者,一气也;三气者,一节也;二节者,一时也。时属于春,阴之中其阳半焉,其气变寒为温;时属于夏,阳之中有阳焉,其气变温为热;时属于秋,阳之中其阴半焉,其气变热为凉;时属于冬,阴之中有阴焉,其气变凉为寒:是谓年中之时焉。月有三旬,其辰三有六十,其刻三,其分十有八。自朔旦至于上弦,阴之中其阳半焉;自上弦至于既望,阳之中有阳焉;自既望至于下弦,阳之中其阴半焉;自下弦至于晦,阴之中有阴焉:是谓月中之时焉。六十分者,一刻也;八刻有二十分者,一时也。时之半,是为一卦,言其卦以定八方焉,论其正以分四位焉。自子而至于卯,阴之中其阳半,以太阴起少阳焉;自卯而至于午,阳之中有阳纯,以少阳而起太阳焉;自午而至于酉,阳之中其阴半,以太阳而起少阴焉;自酉而至于子,阴之中有阴纯,以少阴而起太阴焉:是谓日中之时焉。嗟夫!难得而易失者,身中之时也。其去疾,其来徐者,年中之月也;迅如电光石火者,日中之辰也。夫吾年之壮也,根元固而易为功,日可以大成矣;年之中也,先圆补之,而后至焉;及其耄也,救护之、辅益之,积小成以至中成,积中成以至还童而止尔。夫天地相去八四里,日南至之后,地中之阳升焉。凡一气,旬有五臼,上进于七里,其旬十有八,其升者至于天,太极而阴生矣。日北至之后,天中之阴降焉。凡一气,旬有五日,下进于七里,其旬十有八,其降者至于地,太极而阳生矣。盖如循环焉。日月之围,各八有四十里,既旦之后,六之中起九焉。一之日,其时十有二,魄中之魂进于七里。旬有五日,则其时一有八十,魄中之魂进乎八有四十里,既望之后,九之中起六焉。一之中,其时十有二,魂中之魄进于七十里,旬有五日,则其时一有八十,魂中之魄进于八有四十里,亦如循环焉。人之心也、肾也,其相去八寸有四分,阴阳升降与天地同,气液相生气中生液,液中生气与日月同。然天地也、日月也,年之后有年焉,月之后有月焉。人也不究交合之时,损不知补,益不知收,阴交而不知养阳,阳交而不知炼阴,月无损益,日无行持,而吾之年之月则有限焉。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
我是一位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的爱好者,尤其对中医养生有着浓厚的兴趣。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扎实的理论基础。我看到书中引用了大量的古代医籍经典,如《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并且对其中的理论进行了深入的阐释和现代的解读。这让我感到这本书并非泛泛而谈的养生科普读物,而是具有相当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我个人比较关注书中关于“精气神”三宝的论述,这三者是中医养生的核心要素,如何调养好它们,对延缓衰老、增强体质至关重要。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如何通过饮食、运动、情志等方式来涵养精气神,并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具体的实践方法和案例,让我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受益。此外,我对书中可能涉及到的辨证施治在养生方面的应用也充满好奇,毕竟每个人的体质和状况都不同,“千人千方”的养生之道才是真正有效的。
评分我一直认为,真正的养生不仅仅是停留在身体层面,更应该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升华。这本书的书名“医道寿养精编”让我产生了这样的联想。我猜想,它可能不仅仅是教授一些外在的调养方法,更会涉及一些关于心态、情绪、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智慧。我个人对书中可能存在的关于“道法自然”的论述特别感兴趣,我认为这是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精髓所在。如何理解和践行“顺时而动,无为而治”,这其中的奥妙需要深入的领悟。我也期望书中能有一些关于精神层面的调养方法,例如如何保持内心的平静,如何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如何提升生命的境界。如果这本书能带我走入一个更广阔的养生视野,让我明白养生不仅仅是为了长寿,更是为了获得内心的安宁和生命的圆满,那将是我最大的收获。
评分我是一名传统医学的爱好者,对历代医家在养生方面的贡献有着深深的敬意。这本书的名字,尤其是“医道”二字,让我感觉它可能在探索中医养生更深层次的哲学内涵和临床实践的结合。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地阐述“医”与“道”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如何在养生领域得到体现。我希望它能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带领我深入理解那些古老医籍中关于生命本源、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深刻见解。我也对书中关于“寿”的探讨充满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道”能够最终达成“寿”的目标?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一些超越一般意义上的养生经验,而是触及到更本质的生命奥秘?我渴望从中获得一种更深刻的认知,一种能够指导我不仅在身体上健康,更能理解生命意义的智慧。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充满了古朴的韵味,淡雅的配色和精致的纹饰,仿佛预示着其中蕴含着千年智慧的沉淀。我一拿到手,就被它散发出的那种宁静祥和的气息所吸引。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仅仅是翻阅目录,就足以让我对它的内容充满期待。那些标题,比如“自然之道的养生秘诀”、“人体经络的奥秘”、“古代医圣的养生智慧”等等,无不透露出一种深邃而实用的信息。我尤其对其中关于“顺应天时地利”的养生理念感到好奇,这与我一直以来追求的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不谋而合。书中提到的那些传统的生活方式,例如食疗、药膳、四季起居的调养等,感觉都充满了可行性和智慧。我猜想,这本书不仅仅是传授一些养生技巧,更是在引导读者去理解一种生活哲学,一种关于如何与身体对话、如何与生命共舞的方式。我相信,通过这本书,我能找到很多关于如何更健康、更长寿的答案,甚至可能从中领悟到一些生命的真谛。
评分作为一个忙碌的都市上班族,我一直被各种亚健康问题困扰,例如失眠、易疲劳、消化不良等等。我购买这本书,主要是希望能够找到一些行之有效的、能够快速改善我身体状况的养生方法。从这本书的书名来看,“精编”二字就足以吸引我,这意味着它一定是从浩如烟母的养生知识中提炼出的精华,能够帮助我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筛选。我特别关注那些能够直接应用于日常生活的建议,比如快速缓解疲劳的穴位按摩,或者简单易学的养生食谱。我也希望书中能有一些关于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如何应对压力的内容,因为这些对我来说至关重要。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感觉是,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治病”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不生病”的指南,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的引导。我渴望从中获得能让我重新焕发活力的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