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基本信息
- 出版社: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第1版 (2015年2月1日)
- 丛书名: 随手查系列
- 平装: 320页
- 语种: 简体中文
- 开本: 32
- ISBN: 9787542762641
- 条形码: 9787542762641
- 商品尺寸: 16 x 11.6 x 2.6 cm
- 商品重量: 281 g
- 品牌: 瑞雅文化
编辑推荐
人体的手部和足部拥有百余个穴位及反射区,可以沟通腑脏、联系内外。《手足按摩治百病》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常用穴位及反射区的按摩方法及对应病症。方便、实用,让您随时随地应对疾病,绿色安全,科学严谨,方法简单,配图展示,使读者能够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使读者能够快速找到适合自己病症的按摩方法,有效缓解病症,守护您和您身边的人的健康。
目录
第一章 不可不知的手足按摩基本常识
2 认识手疗与足疗
4 手部按摩常用工具
9 手部按摩基本手法
16 手部按摩祛病原理
21 望手诊病的方法
39 保健双手,保养健康
42 足部按摩常用工具
45 足部按摩基本手法
51 足部按摩能诊病
52 望足诊病的方法
59 重视足部保养,让美丽到脚
67 教你一些实用的足部保健运动
77 足底按摩可随时进行
79 手足按摩的禁忌与注意事项
第二章 按按手得健康
84 手部穴位及反射区
84 手部经穴
84 手掌侧穴位
84 内 关
84 经 渠
85 太 渊
85 鱼 际
86 劳 宫
86 少 商
86 中 冲
87 列 缺
87 少 府
88 大 陵
88 神 门
89 手背侧穴位
89 外 关
89 养 老
90 阳 池
90 阳 谷
90 后 溪
91 腕 骨
91 少 冲
91 少 泽
92 中 渚
92 前 谷
93 液 门
93 关 冲
94 阳 溪
94 合 谷
94 二 间
95 三 间
96 手针穴
96 手掌侧穴位
96 胃肠点
96 小肠点
96 大肠点
97 足跟痛点
97 脾 点
98 心 点
98 三焦点
98 肝 点
……
103 手背侧穴位
……
第三章 按按足得健康
140 足部穴位及反射区
140 足底穴位及反射区
157 足内侧反射区
165 足背反射区
第四章 手足按摩特别有效的病症
174 高血压
175 低血压
176 心律失常
177 慢性胃炎
178 偏 瘫
180 便 秘
182 消化不良
183 慢性腹泻
184 胃酸过多
……
第五章 手疗足疗增强体质
246 增强免疫力
248 益智健脑
249 提神醒脑
250 神经衰弱
……
第六章 手疗足疗美容美体
第七章 手疗足疗呵护女性健康
文摘
什么是手疗
手是人体的重要部分。经常活动和按摩双手,不但能调节全身功能,还可强化脑功能延缓衰老,起到防病治病及保健作用。
手疗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传统的医学疗法,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它通过手部的经穴、经外奇穴、手部全息反应区等部位,进行按摩、手浴等不同形式的刺激,以疏通经络,益气活血,达到养生保健、防治疾病的目的。
手是内脏的晴雨表,手部穴位病理反射区是神经聚集点。人的一只手正反面有79个病理反射区和治疗穴位,适用于手部穴位病理按摩。在这79个穴点中,手中心部位有39个,手背部位有40个,双手穴点相同。
因此,只要准确地、不断地按摩手部穴位病理反射点,就会使内脏不断受到良性刺激,而逐渐强化其功能,达到防病治病的功效,这也就是手部穴位病理按摩的简单原理。
手部经穴
手掌侧穴位
内 关
定位/ 属手厥阴心包经,在前臂掌侧中央,腕横纹上两寸,两肌腱之间。
适用/ 心痛、心悸、心律不齐、胸闷、胃痛、呕吐、呃逆、失眠、偏头痛、肘臂挛痛等疾病。
按摩方法/ 指腹按揉、拿捏此穴位。
经 渠
定位/ 属手太阴肺经,在前臂掌面桡侧,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的凹陷处,腕横纹上1寸,即中医按脉时中指所按处。
适用/ 咳嗽、咽喉肿痛;胸部胀满、胸背痛。
按摩方法/ 拇指端掐法或尖的梳子柄点按此穴位,注意不可重按脉搏跳动处。
腹腔神经丛
定位/ 位于双手掌侧第2、3掌骨及第3、4掌骨之间,肾反射区两侧。
适用/ 胃肠功能紊乱、腹胀、腹泻、消化不良症、胸闷、烦躁、失眠、更年期综合征、生殖系统疾患等。
按摩方法/ 在反射区的敏感点用力按压10~30次,以反射区有热胀感为宜。
小腿抽筋
外界环境的寒冷刺激、疲劳、睡眠和休息不足、女性雌激素下降、骨质疏松、血钙水平过低、睡眠姿势不当等都可能引起小腿抽筋。
足部按摩
1 依次点按肾、肾上腺、输尿管、膀胱反射区各10次。
2 用夹子夹按大脑反射区(如图),点按垂体、脾、胃、胸部淋巴结、上下身淋巴结反射区各5~10次,力度以局部有胀痛感为宜。
3 拇指依次压推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反射区,反复操作5~10次。
4 依次点按肩、肘、膝、髋关节反射区各10~20次,按摩力度以局部有酸痛感为宜。
5 推按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尾骨反射区,反复操作10次,各穴位连续做1遍为1次。
6 依次点按或压刮肾、肾上腺、输尿管、膀胱、尿道反射区,反复操作10次,力度以局部有胀痛感为宜。
《穴位与人体健康:图文并茂的家用保健指南》 引言 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希望通过各种方式来改善身体状况,预防疾病。在众多保健方法中,穴位按摩以其简单易行、无副作用的特点,受到了广泛的喜爱。无论是身体不适,还是希望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找到正确的穴位进行按摩,都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本书便是为您量身打造的一本家用穴位保健指南,旨在帮助您轻松掌握穴位按摩的奥秘,将健康的钥匙掌握在自己手中。 本书特色与内容概述 本书的最大亮点在于其科学性、实用性与易懂性的完美结合。我们摒弃了繁琐晦涩的理论,专注于将复杂的穴位知识转化为一看就懂、一学就会的实践方法。全书以人体全身主要穴位为主线,根据常见身体不适症状和日常保健需求进行分类,让您能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穴位。 第一部分:穴位按摩基础理论与要领 在开始具体的穴位按摩之前,本书将为您打下坚实的基础。 穴位的概念与原理: 简单介绍中医经络理论,说明穴位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通过刺激这些部位,可以调节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治病养生的目的。我们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气”、“血”、“经络”等概念,让您对穴位按摩的内在机制有所了解。 如何准确找到穴位: 穴位的定位是穴位按摩的关键。本书将详细介绍几种常用的穴位定位方法,包括: 骨度定位法: 利用身体骨骼的长度比例来确定穴位的位置。例如,示范如何测量“一夫”、“二夫”等,并给出图示说明。 解剖标志定位法: 结合身体表面的解剖结构(如皱襞、关节、肌肉等)来定位。书中会配有清晰的解剖图,标示出重要的骨骼、肌肉和神经,帮助您更精准地找到穴位。 简便取穴法: 针对一些容易找到的穴位,提供一些形象化的记忆方法,例如“合谷穴在虎口”、“足三里在外膝眼下三寸”等,让取穴过程更加直观。 正确的按摩手法与技巧: 掌握了穴位的位置,还需要掌握正确的按摩手法。本书将介绍多种常用的按摩手法,如: 点按法: 用指尖或拇指尖按压穴位,力度适中,以产生酸胀感为宜。 揉捏法: 用拇指、食指或中指夹住肌肉,进行揉捏。 推擦法: 用指腹或手掌沿一定方向推擦穴位。 指叩法: 用手指轻轻叩击穴位。 摩法: 用指腹或手掌在穴位上进行圆圈状的摩擦。 我们将详细说明每种手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力度和频率,并强调“得气感”(即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的重要性,这是穴位被有效刺激的标志。 按摩注意事项: 为了确保按摩的安全和效果,本书还会强调一些重要的注意事项,例如: 按摩的时机: 哪些情况下不适合按摩(如饭后立即、过度疲劳、皮肤破损等)。 按摩的力度: 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调整力度,切勿用力过猛。 按摩的时间: 每次按摩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5-15分钟为宜。 按摩后的反应: 了解可能出现的正常反应(如轻微疲劳感)和异常反应,以及如何应对。 第二部分:常见不适症状的穴位调理 这部分是本书的核心内容,针对您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身体不适,提供精准有效的穴位按摩方案。每个症状都将配以详细的穴位图解和操作指南。 头面部不适: 头痛: 介绍针对不同类型头痛(如太阳穴痛、前额痛、后脑痛)的特效穴位,例如太阳穴、印堂穴、风池穴、合谷穴等,并指导如何按摩以缓解疼痛。 失眠多梦: 推荐安神助眠的穴位,如神门穴、三阴交、涌泉穴等,帮助您更快入睡,提高睡眠质量。 眼部疲劳: 针对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导致的眼干、眼涩、视力模糊,介绍睛明穴、攒竹穴、丝竹空穴等,缓解眼部不适。 鼻塞流涕: 提供缓解感冒症状的穴位,如迎香穴、鼻通穴、合谷穴等,帮助您畅通呼吸。 面部僵硬、口眼歪斜(轻度): 介绍一些针对面部神经的穴位,如地仓穴、颊车穴等,辅助改善面部症状。 颈肩腰背部不适: 颈部僵硬、落枕: 重点介绍肩井穴、风池穴、大椎穴等,帮助您快速缓解颈部疼痛,恢复活动度。 肩周炎(冻结肩): 推荐一系列针对肩部经络的穴位,如肩髃穴、臑会穴、曲池穴等,配合适当的活动,改善肩关节功能。 腰肌劳损、腰痛: 详细介绍腰部各重要穴位,如肾俞穴、大肠俞穴、八髎穴、委中穴等,以及如何在家中安全有效地缓解腰部疼痛。 坐骨神经痛(轻度): 指导如何刺激坐骨神经通路上的相关穴位,如环跳穴、承扶穴、委中穴、承山穴等。 四肢关节不适: 手部麻木、疼痛: 针对腕管综合征等常见问题,介绍手三里穴、外关穴、合谷穴等。 肘部疼痛(网球肘、高尔夫球肘): 介绍曲池穴、少海穴、外关穴等,缓解肘部关节的炎症和疼痛。 膝关节疼痛、肿胀: 详细介绍足三里穴、血海穴、阴陵泉穴、委中穴等,缓解膝关节的各种不适。 足部疼痛、扭伤: 推荐太冲穴、涌泉穴、昆仑穴等,帮助缓解足部疲劳和疼痛。 消化系统不适: 胃痛、胃胀: 介绍中脘穴、梁丘穴、足三里穴、内关穴等,缓解胃部不适,促进消化。 腹泻、便秘: 提供针对肠道蠕动的穴位,如天枢穴、支沟穴、足三里穴、上巨虚穴等,调节肠道功能。 食欲不振: 推荐健脾开胃的穴位,如中脘穴、神阙穴、足三里穴等。 呼吸系统不适: 咳嗽、咳痰: 介绍定喘穴、尺泽穴、列缺穴等,缓解呼吸道不适。 支气管炎(缓解期): 辅助性的穴位按摩,如肺俞穴、合谷穴等。 其他常见不适: 疲劳乏力: 推荐补气养血的穴位,如足三里穴、气海穴、关元穴、涌泉穴等,帮助恢复精力。 手脚冰凉: 介绍温阳散寒的穴位,如关元穴、命门穴、涌泉穴等。 更年期综合征(部分症状): 介绍一些可以调节内分泌、缓解潮热盗汗的穴位,如三阴交、太溪穴、涌泉穴等(请注意,对于严重症状,仍需专业医疗介入)。 第三部分:日常保健与养生穴位 除了针对疾病的调理,本书还将为您介绍一些能够提升整体健康水平、延缓衰老、增强免疫力的日常保健穴位。 增强免疫力: 介绍合谷穴、肺俞穴、足三里穴等,长期坚持按摩,能有效提升身体抵抗力。 延缓衰老: 推荐一些具有美容养颜、抗衰老作用的穴位,如三阴交穴、太溪穴、涌泉穴、百会穴等。 促进新陈代谢: 介绍一些能够调节身体新陈代谢的穴位,如足三里穴、水分穴等。 调节情绪,缓解压力: 介绍一些具有宁心安神、疏肝解郁作用的穴位,如神门穴、内关穴、太冲穴、百会穴等。 日常养生保健套穴: 整合一套包含多个重要穴位的日常保健方案,方便您定期进行全身调理。 第四部分:特殊人群的穴位按摩建议 儿童保健穴位: 针对儿童常见的小儿积食、感冒、咳嗽等,提供一些温和有效的按摩穴位和手法,如捏脊、摩腹、足三里穴(轻柔按摩)等。(强调需在家长指导下进行) 老年人保健穴位: 针对老年人常见的关节退化、失眠、消化不良等,推荐一些安全有效的穴位,并特别强调力度和注意事项。 本书的价值与意义 《穴位与人体健康:图文并茂的家用保健指南》不仅仅是一本穴位图谱,更是一本赋能您掌握自身健康的实用手册。它能够帮助您: 成为自己的家庭保健师: 在不适发生时,不再依赖药物或他人,能够快速找到并缓解身体的痛苦。 预防疾病,未病先防: 通过日常的穴位保健,增强身体机能,降低患病风险。 科学养生,延年益寿: 掌握科学的养生之道,改善生活质量,享受健康长寿的晚年。 与家人同享健康: 学习到的知识可以用于关爱家人,为他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本书的语言通俗易懂,图示清晰直观,让无论是否有中医基础的读者,都能轻松掌握穴位按摩的技巧。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将古老而智慧的穴位按摩疗法,带入千家万户,让更多人体验到它带来的健康福音。 结语 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财富。希望《穴位与人体健康:图文并茂的家用保健指南》能够成为您日常保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好帮手,引领您走向更加健康、幸福的生活。开始您的穴位按摩之旅吧,您会惊喜地发现,健康就在您的指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