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凡及教授的新著《脑海探险》比较全面地介绍了神经科学的一些基本问题。所谓基本是就脑功能大的方面而言的,例如关于人的精神或者神智(mind)。到底在心还是在脑的问题,又如脑功能是定位的,还是整体、不定位的,这些都是脑研究理论中重大而出现过争论的问题。所谓基本还指脑活动基本“工作方式”而言,例如生物电的发现、神经元学说的建立、“汤”和“火花”之争等问题。以上这些都是神经科学中*基本的问题,《脑海探险》不但对这些问题全面地作了介绍,并且讲了它们的来龙去脉。
20世纪*伟大的生物学家克里克说过:“对我们 来说,再也没有比研究我们自己的脑*重要的科学研 究了。我们对宇宙的所有认识都有赖于它。”《脑海 探险(人类怎样认识自己)》作者顾凡及结合神经科学 与认知科学史、科学家传记以及*新进展的材料,试 图通过讲述人类认识脑和心智的一些重大探索与突破 的历史过程,生动揭示人类是怎样逐步深入对于自己 脑和心智的科学认识的,我们关于这些问题的知识是 怎么得来的,在历史上又发生过一些什么重要争论, 为什么有的认识得到了证实而有些想法则*终被证明 是错了,我们现在的认识已经到了哪一步,也对今后 作了展望。本书同时让读者感悟科学家治学之道。
196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同年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物理学系任教。曾于1961年11月至1965年6月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理论组进修生物控制论。1979年6月调到复旦大学,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其间于1983年8月至1985年8月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一香槟分校做访问学者。曾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理事,中国生理科学会理事、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生物数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神经科学会计算神经科学和神经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曾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两项。在国内外期刊上共发表论文近百篇,并有多部专著和译作。 目前担任国际期刊Cognitive Neurodynamics责任编辑、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非线性研究会名誉理事等职。
序
自序
扬帆远航——为什么要到脑海去探险
**章 精神生活的栖息地究竟在哪里——心脑之争
1.1 千古之谜——古人颅骨上的手术创口
1.2 古埃及纸莎草纸书透露的秘密
1.3 关于脑是心智所在地的*早猜测
1.4 “西方孔夫子”亚里士多德的论断——心脏中心论
1.5 脑是精神生活所在器官的史上**实验证据
1.6 “要认识功能,就先要认识结构”——脑解剖的革命
1.7 心脏不再是灵魂的栖息地——哈维的发现
1.8 终于找到了大脑皮层的应有位置——威利斯的贡献
参考文献
第2章 执行特定脑功能的究竟是全脑还是特定脑部位——整体论和定位论之争
2.1 功能定位初露端倪
2.2 “颅相学”的功过是非
2.3 大脑皮层功能定位的临床证据——布罗卡的发现
2.4 大脑皮层功能定位的实验证据——希齐希、弗里奇和费里尔的工作
2.5 人脑中躯体感觉和运动的**定位——彭菲尔德的“感觉和运动侏儒”
2.6 记忆也定位于某个脑区吗?
2.7 对皮层功能定位论的质疑
参考文献
第3章 脑如何工作——神经系统基本工作原理的发现
3.1 神经电的发现
3.2 神经细胞是相互融合还是彼此分开的——两位诺贝尔奖得主之争
3.3 相邻神经元如何通讯——“汤”与“火花”之争
3.4 神经细胞怎样产生神经脉冲——从伯恩斯坦的膜学说到霍奇金-赫胥黎的离子学说
3.5 神经细胞怎样编码信息
3.6 从神经元到神经回路
参考文献
第4章 从行为主义到认知神经科学
4.1 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
4.2 桑代克的谜箱实验
4.3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
4.4 沃森和小阿尔伯特实验
4.5 图灵测试、人工智能和中文屋实验
4.6 认知科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兴起
4.7 观察内心的望远镜和显微镜一脑功能成像
参考文献
第5章 一个脑,两个半球——“裂脑人”研究
5.1 对胼胝体功能的早期研究
5.2 “谨向您的大脑左右两半球一并致以*诚挚的祝贺”
5.3 大脑左右两半球的特异性
参考文献
第6章 万物之灵——进化中的脑
6.1 进化论还是特创论——T.H.赫胥黎和欧文之争
6.2 人脑和猴脑的结构在哪些地方有所不同
6.3 镜像细胞——塑造文明的神经元
6.4 惟独人才有句法结构的语言
6.5 动物的语言能力可达到多高——黑猩猩瓦绍、尼姆和坎齐
6.6 人脑的智能几乎已经达到了动物智能的可能极限
参考文献
第7章 “世界之结”——意识之谜
7.1 20世纪80年代前自然科学研究的禁区——意识研究
7.2 “惊人的假说”——克里克与科赫对意识的还原论研究
7.3 埃德尔曼关于意识的动态核心假设
7.4 “自由意志”
7.5 主司情绪的脑结构
7.6 A·达马西奥关于情绪和意识的理论
参考文献
第8章 刚开垦的处女地——对脑和心智的交叉学科研究
8.1 控制论开辟了多学科研究脑的新天地
8.2 神经网络的兴衰
8.3 计算神经科学——一个正在而且还要继续茁壮成长的领域
8.4 向*接近人脑智能的机器前进!
参考文献
第9章 路漫漫其修远一极目远眺脑研究之新大陆
9.1 “认识人心智的生物学机制已成为对2l世纪科学的中心挑战”
9.2 “人脑计划”一是“未来的新兴技术之星”还是“胡说”
9.3 “**创新神经技术脑研究计划”的是是非非
9.4 问题和展望
参考文献
“认识自己”,这似乎是人类永恒的课题。我们常常在追寻外界的成功,却忽略了内在的探索。《脑海探险(人类怎样认识自己)》这个书名,直接点明了我一直以来渴望解答的根本问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我深入到我们自身的心灵深处,去探寻那些构成“我”的基石。我非常好奇,作者会以何种方式来描绘大脑这个“内部宇宙”。是会从演化的角度,解释我们作为一种物种,是如何发展出如此复杂的认知能力的?还是会侧重于个体的大脑发育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环境和经历是如何塑造我们的?我期待书中能够解析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心理现象,比如为什么我们会产生偏见?为什么有时候会做出不理智的决定?又或者,我们是如何建立和维系人际关系的?我希望作者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克服自身局限、提升自我认知的实用性建议。这本书是否会帮助我理解自己的缺点,并且找到与之相处的方法?是否会提供一些方法,让我能够更好地接纳真实的自己,而不是总是活在别人的期待中?我期盼着,通过这本书,能够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力量,以更清醒的头脑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评分我是一个对人类的本质充满好奇的人。我们为什么会有喜怒哀乐?我们是如何做出决策的?我们所谓的“自由意志”究竟有多大程度是真实的?这些问题一直在我脑海中盘旋。《脑海探险(人类怎样认识自己)》这个书名,就像是为这些疑问量身定做的一把钥匙。我迫切地想知道,作者将如何从科学的角度,比如从基因、神经递质、大脑结构等方面,去解释我们人类的独特性和共性。我特别关注书中是否会探讨人类的意识是如何产生的,这仍然是科学界的一大谜题。我希望作者能够用清晰易懂的语言,解释那些复杂的神经科学概念,比如神经网络、突触可塑性,以及它们是如何共同构建我们思维和情感世界的。另一方面,我也非常期待书中能够结合心理学的研究,比如依恋理论、人格发展等,来阐述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是如何一步步形成我们独特的个性和行为模式的。如果书中还能探讨一些社会因素对我们自我认知的影响,那就更好了。毕竟,我们生活在社会中,我们的自我认同也深受周围环境的塑造。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多学科交叉的视角,让我们能够从更广阔的视野来理解“我是谁”这个问题,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一些更深层次的自我洞察。
评分我一直认为,人类最迷人的地方,在于我们能够反思自身的存在。《脑海探险(人类怎样认识自己)》这个书名,完美地契合了我对这一点的探索欲。我渴望了解,我们是如何从一个生物体,进化成一个能够进行自我认知、自我反思的物种的。这本书会如何解读“自我”这个概念?它是否会涉及一些关于意识本质的哲学探讨,比如,我们的意识是独立于大脑存在的,还是仅仅是大脑活动的产物?我希望作者能够用一种既严谨又富有趣味的方式,来阐述这些深刻的问题。我非常关注书中是否会涉及一些关于“心智”的科学解释,比如,情绪是如何在大脑中产生的,又如何影响我们的思维和行为?记忆的形成和遗忘机制又是怎样的?我希望作者能够带来一些全新的视角,去解释那些我们习以为常,却又不甚了了的内心体验。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我们可能遇到的陷阱和挑战,并且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这本书能否成为我探索自我的一面镜子,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看见真实的自己,从而活得更加自在和充实?这是我最期待的。
评分“认识自己”这几个字,一直像一块磁石,牢牢吸引着我。我常常会在深夜独处时,思考自己的动机,自己的偏好,甚至自己那些难以捉摸的情绪从何而来。我发现,我们对自己的了解,往往是零散的、片面的,甚至是被误导的。这本书的副标题——“人类怎样认识自己”,让我看到了希望。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穿越大脑的重重迷宫,揭示那些隐藏在我们意识深处的奥秘。我期待作者能够从历史、哲学、心理学以及神经科学等多个维度,构建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自我的框架。有没有可能,书中会详细讲解那些影响我们认知和行为的认知偏差?比如,我们是如何形成固有的思维模式的?又是如何被社会文化所塑造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颠覆性的视角,挑战我一直以来对自己的固有认知,甚至可能重塑我理解自己和世界的方式。我渴望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产生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仿佛那些困扰已久的关于“我是谁”的问题,都能找到一些清晰的线索。我更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而是一种心灵的启迪,能够帮助我更加坦然地面对自己的不完美,并且找到通往更成熟、更完整自我的路径。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实在太吸引人了——《脑海探险(人类怎样认识自己)》。我一直对大脑这个复杂而神秘的器官充满好奇,也对“认识自己”这个永恒的哲学命题有着深深的思考。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内心深处的奇妙旅程的大门。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作者会如何将宏大的科学概念与深邃的哲学洞见巧妙地融合,带领我们一步步剥开层层迷雾,去探索潜藏在意识、记忆、情感背后的运作机制。我尤其期待书中是否会涉及神经科学最新的研究成果,比如关于镜像神经元、脑可塑性或者意识的起源等话题。我一直认为,理解大脑的功能,是理解人类行为、情感甚至社会结构的关键。这本书承诺要解答“我们为何是我们”,这本身就是一项了不起的挑战。我希望作者能够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将那些晦涩难懂的科学原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故事,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能增长知识,更能引发对自身存在的深刻反思。这本书是否会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或者提升学习和创造力?这些都是我非常关心的问题。总而言之,我怀揣着极大的期待,准备好在这趟“脑海探险”中,进行一次酣畅淋漓的自我发现之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