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术语不多,通俗易懂;多图:图片丰富,涵盖古今;趣史:拒*枯燥,生动有趣;深度:综合分析,挖掘背景;有序:系统分类,年表清晰。 30类重要疾病,30张大事表,80种知识小百科,近200幅特色图片,300多份专业文献,7000年世界文明史……从疟疾到埃博拉,一部关于疾病如何影响历史的通俗读物! 玛丽·道布森所著的《疾病图文史(影响世界历史的7000年彩色精装典藏版)(精)》由牛津大学医学史专家亲笔撰写,北京大学医学史博士担纲翻译,力求通俗、有趣。 从远古到当代,用图片和文字讲述疾病背后的故事。
如果人类没有疾病,世界历史该是怎样一番景象 ? 玛丽·道布森所著的《疾病图文史(影响世界历 史的7000年彩色精装典藏版)(精)》以30类典型疾病 为主线,讲述了它们所处时代的大背景和幕后故事, 分析了原因、影响和结果,论述了疾病如何影响人类 历史的进程。诸多鲜活的历史细节,随处可见: 疾病影响战争史:鼠疫加速古罗马帝国灭亡;美 军在美西战争中遭受黄热病侵袭;虱子如何大闹两次 世界大战等。
公共卫生的发展:19世纪,因传染病而掀起大扫 除运动;20世纪初,疗养运动兴起;21世纪初前后, 多国颁布禁烟令等。
治疗手段之演变:从古代的放血、催吐疗法,发 展到19世纪时麻醉剂引入外科手术,再到20世纪的心 脏移植手术等。
伟大的科技进步:1883年,霍乱致病菌**被确 认;1948年,氯霉素可治愈伤寒;1972年,诊断癌症 的CT扫描仪被发明等。
…… 本书收录了30张大事表、80种知识小百科、200 幅特色图片、300份专业文献,附有常用词汇表和诺 贝尔医学奖总表,系统刻画了人类7000年的疾病抗争 史。全书由牛津大学医学史专家亲笔撰写,北京大学 医学史博士担纲翻译,力求通俗、有趣。
玛丽·道布森(Mary Dobson),牛津大学博士,医学史专家。牛津大学威康医学史研究部(Wellcome Unit for the History of Medicine)前主任,剑桥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研究员,哈佛大学哈克尼斯奖学金(Harkness Fellowship)获得者。除本书外,代表作还有《医学图文史》《牛津插图西方医学史》《现代英格兰早期死亡和疾病概略》等。
序言
**部分 细菌性疾病
**章 鼠疫
死老鼠和现代的想象
作家和见证者
**次瘟疫大流行
黑死病的起源
悲伤与怜悯
腐烂的尸体和寂静的钟声
鼠疫继续肆虐
老鼠竞赛
鼠疫潜藏的“口袋”
鼠疫永远存在
第2章 麻风病
中世纪的麻风病
麻风病继续肆虐欧洲 :遗传病还是传染病?
“隔离病”
早期的治疗
麻风病现状
第3章 梅毒
命名这种疾病
“大疮”起源之谜
“一夜销魂后,终生汞为伴”
“魔弹”
预防性病
从性病到艾滋病
第4章 斑疹伤寒
体虱
“糊涂”的病
一支悲惨的军队
饥荒热
体虱被揭露出来
两次“虱子”的世界大战
第5章 霍乱
追溯霍乱流行的时空轨迹
贫民窟里的肮脏和臭气
关闭霍乱的“阀门”
死于饮水
流入和流出
简单的解决方案
第6章 伤寒
污秽与致命的发热
伤寒——与斑疹伤寒不同
人类宿主与健康携带者
公共卫生与疫苗
**的伤寒
第7章 结核病
痨病与古代之谜
结核病的种类
结核病的命名与鉴别
白死病
缓慢无声的杀手
“请勿随地吐痰,拜托啦!”
一种疫苗与三种药物
结核病发病率的降低
从未走远的疾病
第8章 产褥热
女性事件
感染的温床
死在医生和助产士手中
从尸体到分娩
请洗手
细菌与灭菌术
新时代:抗生素的出现
分娩死亡的持续悲剧
第9章 昏睡性脑炎
令人困惑的本质
左旋多巴和睡人
昏睡性脑炎与流感相关吗?
第二部分 寄生虫病
**0章 疟疾
生命周期与症状
沼泽的臭气
古代和现代早期的疟疾
从旧大陆到新大陆
“白人的坟墓”
解开谜团
蚊子部队
奎宁——打击寄生虫
DDT 与根除疟疾的承诺
疟疾的复杂性与悲剧性
遏制疟疾
**1章 非洲锥虫病
种马病、那加那病和飞蝇病
*初的线索和缺失的联系
*终的关联
昏睡病——“殖民地病”
昏睡病再次出现
捕蝇器、锥形虫耐受奶牛及前景期望
**2章 恰加斯病
卡洛斯·恰加斯的发现
什么是恰加斯病?
如何打败这种虫子?
**3章 淋巴丝虫病
水里有某种东西?
一条仍须努力的道路?
**4章 血吸虫病
打开一罐寄生虫——在螺类中寻找答案
不同宿主的新旧名字
木乃伊和虫卵
血吸虫病的危害
这种疾病能否被消除?
**5章 钩虫病
一种古老的感染
钩虫生命中的一年
“懒惰的病菌”
钩虫和人类健康
**6章 盘尾丝虫病
蠕动病、寄生虫和黑蝇
希冀未来
第三部分 病毒性疾病
**7章 天花
长麻子的恶魔
天花与新大陆
麻子、脓与种人痘
牛痘接种在全球采用
天花的根除
病毒的留存
**8章 麻疹
适应旧大陆
侵袭新大陆
适应美洲大陆
传遍全球各个角落
“使麻疹成为记忆”
**9章 黄热病
黑色呕吐物
黄热病与大西洋两岸**
令人困惑的“病因”
蚊子的作用
一种顽症
第20章 登革热
痛苦难忍的症状
揭开登革热的病因
寻找解决之道
新型致命登革热的出现
登革热现状
第21章 狂犬病
疯狗的撕咬
治疗还是控制?
因恐惧而治疗
犬狂犬病
野生食肉动物与吸血蝙蝠
第22章 脊髓灰质炎
小儿麻痹症
膳食、疾病与家蝇
一位**的脊灰病人
“一人一毛钱运动”
铁肺
修女肯尼
双疫苗记
全球消灭的边缘
第23章 流感
来自"恒星的冲击"
一种神秘却不十分危险的疾病?
被遗忘的疾病大流行
西班牙流感的暴发、传播和"消失"
下一场人流感大流行?
禽流感(H5N1)到来
第24章 埃博拉
葬礼、家人、朋友和卫生工作人员
确定病因
埃博拉病毒震惊全世界
病毒猎人
埃博拉病毒来自哪里?
第25章 艾滋病
污名与科学
非洲艾滋病人的增加
遏制艾滋病 :全世界一起行动
毒品与困境
艾滋病的悲剧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希望
第26章 SARS
超级感染者
一场确认新型疾病的竞赛
控制 SARS 的传播
SARS 之谜 /334
医学史的脚注?
第四部分 生活方式病
第27章 坏血病
橘子、柠檬与辣根菜
*早的临床试验
ROB 秘方
“青柠佬儿”
维生素C的发现
肥胖流行病
第28章 库鲁病与克雅病
库鲁病——颤抖的死神
和羊瘙痒症的联系
克雅病与朊病毒的发现
疯牛病和英国人
新型克雅病
第29章 癌症
癌症在现代的蔓延
癌症——源自中古时代的疾病
黑胆汁与前沿发现
“一切细胞来源于细胞”
肿瘤、外科手术和火烙
X光与放疗——希望之光
芥子气与化疗
环境与生活方式导致的癌症
癌症——前方是否有出路?
第30章 心脏病
问题的核心
血液与内脏
心脏——生命之泵
心碎而亡
认识与治疗心脏
防病重于治病
检测心脏的异常
治疗技术的改变
修复破碎的心脏
心随医嘱
常用词语释义
延伸阅读
致谢
英汉词汇对照
1901—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年表
我一直对历史的宏观走向充满好奇,尤其是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如何最终改变了世界的格局。《疾病图文史》恰恰满足了我对这类“蝴蝶效应”式解读的胃口。这本书以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将“疾病”这一往往被视为负面因素的元素,置于历史进程的核心位置。它告诉我,一次瘟疫的爆发,可能就足以改变一个帝国的命运,改变一个民族的迁徙方向,甚至影响到科学发现的步伐。比如,书中关于鼠疫如何重塑了欧洲社会结构的那部分内容,让我大开眼界。它不仅是关于死亡的数字,更是关于劳动力短缺、社会阶层流动、宗教信仰的动摇以及技术创新的催化剂。我之前从未想过,如此“软性”的因素,竟能与政治格局、经济发展产生如此深刻的联动。插图的运用是本书的一大亮点,它们并非简单的装饰,而是对文字内容的有力补充和情感烘托。那些描绘古代医者诊疗场景的画作,或是描绘瘟疫肆虐地点的写实图片,都为枯燥的历史数据增添了血肉和温度。精装典藏版的装帧设计也很考究,拿在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价值感,让人忍不住想细细品味。
评分这本书《疾病图文史》以其磅礴的史诗感和精美的视觉呈现,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人类古老斗争世界的大门。它不是一本枯燥的医学教科书,而是一部充满故事性和人文关怀的历史画卷。书中对每一次重大疾病的描述,都充满了细节和情感,让我得以窥见人类在面对未知与死亡时的恐惧、挣扎与勇气。我特别被书中关于“霍乱”在19世纪全球大流行的章节所吸引,作者通过详细的历史文献和生动的图文,展现了这场疾病如何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城市化进程、人口流动以及社会治理。那些描绘当时卫生条件差、人们生活窘迫的插图,极具冲击力,让我对现代社会的进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本书不仅仅是记录疾病,更是记录人类与疾病抗争的历史,记录医学的进步,也记录社会在危机中的变革。精装典藏版的装帧设计非常出色,彩色图片印刷精美,纸张厚实,整体给人一种高端而厚重的质感,绝对是值得长期收藏的佳作。我享受每一次翻阅的过程,仿佛与历史对话,与那些曾经的生命产生共鸣。
评分对于我这样一名业余的历史爱好者来说,《疾病图文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观察角度,让我得以跳出传统的政治军事叙事,去探索影响人类文明深层结构的因素。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将医学史从单纯的医学文献中解放出来,融入了更广阔的历史视野。它不仅关注疾病本身,更关注疾病如何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甚至艺术创作。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启蒙时代”与疾病之间关系的论述。在科学精神兴起的背景下,人们对疾病的认知开始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这不仅推动了医学的发展,也为社会改革和思想解放奠定了基础。书中穿插的那些反映不同时代人们对疾病态度和应对方式的图片,非常有意思,比如中世纪的宗教仪式,或是近代科学家的实验记录,都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幅生动的时代画卷。精装典藏版的制作水准很高,无论是纸张的触感还是印刷的清晰度,都堪称一流,让阅读体验更加愉悦。我会在空闲时反复翻阅,每次都能从中获得新的启发。
评分这本《疾病图文史》给我带来了极其震撼的阅读体验,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空,亲身经历了那些塑造了人类文明进程的瘟疫与疾病。书中那些生动逼真的彩色插画,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情感的传递。我至今仍然清晰地记得,翻阅到描述中世纪黑死病爆发的那几页时,那种压抑、绝望的情绪几乎要从纸张中溢出。那些细致描绘的患者肖像,脸上斑驳的黑点,虚弱的身躯,都让我深刻地体会到生命的脆弱。作者并非仅仅罗列事件,而是深入挖掘了疾病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层面留下的印记。我了解到,某些瘟疫的传播如何加速了封建制度的瓦解,又如何催生了新的医学理论和公共卫生体系的萌芽。每一章节都像是一部微缩的历史剧,通过疾病这一独特的视角,重新审视了人类的迁徙、战争、宗教冲突,甚至艺术与哲学的发展。精装典藏版的质感更是锦上添花,厚实的纸张,精美的装帧,都让它成为书架上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文艺复兴时期对疾病的理解转变的论述,从迷信的解读转向更加科学的观察,这种思想的进步同样令人振奋。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集合,更是一次深刻的人文关怀之旅。
评分初拿到这本《疾病图文史》,我被其“7000年彩色精装典藏版”的称号所吸引,想着大概是一本厚重但内容翔实的医学史百科。然而,真正打开阅读后,我才发现它的魅力远不止于此。它更像是一本引人入胜的叙事史,将抽象的医学概念与鲜活的历史人物、事件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书中对每一场重大疾病的论述,都从其起源、传播、影响以及应对策略等多个维度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西班牙流感”的章节印象深刻,作者用相当篇幅描绘了这场在一战期间肆虐全球的致命瘟疫,它无差别地攻击了各个阶层的人们,并对当时的社会秩序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书中那些泛黄的旧照片和当时的宣传海报,配合着文字描述,让我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恐慌与无助。它没有回避疾病带来的苦难,但也没有沉溺于悲观,而是着重展现了人类在面对危机时的韧性与智慧。从古老的传染病到现代的病毒,这本书勾勒出了一条清晰的医学发展脉络,也揭示了人类与疾病之间永恒的斗争史。精装典藏版的质量毋庸置疑,每一页纸张都散发着知识的光泽,色彩的运用更是恰到好处,让原本严肃的历史话题变得生动而富有吸引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