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垣,名杲,字明之,晚号东垣(老人),以号行世,河北正定人。金元四大**医学家之一,“补土派”的代表人物。 金元时期是中医学术争鸣异常活跃的时代,金元四大家在医学上都有着重大的贡献,并各具特色。李杲所创立的“补土派”为金元四大学派之一。他在中医理论方面提出的创造性论点主要有:内外伤辨惑论、内伤脾胃论和与之相关的阴火学说等等。这些论点的提出都对中医学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在中医理论中占据一定的位置。 这本由张年顺主编的《李东垣医学全书》对李东垣的医学著作作了颌面校勘整理。
内外伤辨惑论
脾胃论
兰室秘藏
活法机要
医学发明
东垣试效方
脉诀指掌
李东垣医学学术思想研究
李东垣医学研究论文题录
李东垣方剂索引
作为一名中医爱好者,我一直对金元时期的医学流派情有独钟。那个时代的医家,敢于突破前人窠臼,锐意创新,为中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李东垣作为其中的佼佼者,其“脾胃论”更是影响深远。这套书的出版,让我得以系统地、全面地接触到这位伟大的医家。我喜欢书中那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字里行间都流淌着实践经验的结晶。翻阅其中的篇章,仿佛能听到李东垣先生在与病家诊脉论证的声音。书中引用的医案,生动地展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魅力,那些案例中的诊断和治疗思路,即使在今天看来,也依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药物的性味、归经的细致分析,以及方剂配伍的巧思,这对于理解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如何最大化疗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评分这套书带给我的,是一种沉静的思考。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了身体发出的细微信号,而李东垣的医学思想,恰恰提醒我们要回归本源,关注那些最基础、最根本的生命动力。我反复阅读了书中关于“元气”、“脏腑”等基本概念的论述,试图从中汲取更深层次的哲学智慧。书中的语言风格,虽然古朴,但细细品味,却充满韵味。我喜欢书中那种不畏权威,勇于探索的精神,这对于我个人在学习和工作中的思考方式,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通过研读这套书,我更加坚信,中医的强大生命力,在于其深厚的理论根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而李东垣的医学思想,正是这一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评分初拿到这套书,就被它厚重的分量和典雅的装帧所吸引。我素来对中医典籍颇感兴趣,尤其是那些承载着历史沉淀、闪耀着先贤智慧的著作。虽然我对李东垣的医术并非全然陌生,但系统地研读其医案、理论,却一直是个心愿。这套书的出现,恰好满足了我这一长久以来的渴望。扉页上“李东垣医学全书”几个字,便如同一扇窗,引我步入一个充满智慧与经验的医学世界。包装精美,纸张优良,排版清晰,这些细节都让我在翻阅的过程中倍感愉悦。我期待着能在这其中,寻觅到古人对于疾病的独到见解,以及那些历久弥新的治疗方略。尤其是在当下,传统医学的价值愈发受到重视,能够拥有一套如此权威、完整的李东垣医学著作,无疑是一种宝贵的财富,也为我深入了解中医的根基提供了绝佳的途径。
评分我一直觉得,真正的医学经典,应该是有生命力的,能够跨越时空,与后人对话。这套“李东垣医学全书”无疑做到了这一点。我惊喜地发现,书中关于“养生”、“食疗”等方面的论述,在当今社会也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许多现代人所谓的“亚健康”状态,在李东垣的理论体系中,都可以找到合理的解释,并且有相应的调理方法。我尝试将书中的一些养生建议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确实感受到了身心的变化。书中的配图,虽然不如现代医学图谱的精细,但却准确地传达了作者的意图,例如某些穴位的定位,虽然文字描述可能不够详尽,但配图的帮助下,理解起来便容易得多。我尤其赞赏书中对辨证论治的强调,这是一种高度概括和灵活运用能力的体现,也是中医区别于其他医学体系的重要特征。
评分最近一直在尝试用更古老、更具哲学思辨的方式来理解身体与疾病的关系,而这套书恰好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切入点。我特别关注书中对于“脾胃”理论的阐述,这在现代医学中常常被忽视,但在中医的整体观里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李东垣作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其“土”的学说,即强调脾胃的后天之本作用,对我而言,既是一种理论上的刷新,也是一种实践上的指导。我尝试将书中的一些理论与我日常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比对,发现许多看似难以解释的身体不适,在脾胃理论的框架下,都能找到合理的解释。书中的配图和图表,虽非精美华丽,但却直观地展现了理论体系的脉络,对于理解抽象概念非常有帮助。我更看重的是书中蕴含的治病思路,它并非简单地针对症状,而是深入探究病因,注重调理,这与我追求的“治未病”理念不谋而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