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必须强调这本书在“书法精神”层面的挖掘深度。柳公权的书法,素有“颜筋柳骨”之称,但“骨”究竟是什么?这本书并没有停留在形体结构上,而是追溯到了柳公权正直不阿的人格特质。书中将碑文内容(颂扬高僧功德)的庄严肃穆,与柳体方正遒劲的风格进行了深刻的关联。作者认为,这种书法风格的形成,是个人品行与时代精神的外化表现。这种将“技术”与“人文素养”紧密结合的论述,让学习者不至于沦为机械的“写字匠”。它教会我们,学习经典,首先要学习的是古人如何看待艺术,如何将人生哲学融入笔端。这种对“书道合一”理念的阐释,赋予了这部导读超越一般技法书的厚重感,读完后,你会感觉自己的心境也随之沉淀了几分,对书法的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评分深入研读这本书,我感受到了一种对传统文化尊重且不失批判的现代视角。它并非仅仅是墨守成规地复述古人的教诲,而是融入了当代书法教育的一些新思考。比如,书中花了相当的篇幅探讨了“临摹”与“创作”之间的辩证关系。很多学习书法的人容易陷入无休止的描摹,而这本书巧妙地指出,真正的学习在于“化古为我”。它鼓励读者在掌握了《玄秘塔碑》的严谨框架后,应有意识地去体会柳公权笔下那股凛然正气是如何通过提按顿挫自然流露的,而非僵硬地复制每一个点画。这种引导我们去挖掘“气韵”的论述,尤其具有启发性。书中对于笔法中“中锋”与“侧锋”在不同部位的巧妙运用进行了细致的论述,并且结合现代的工具材料(比如不同硬度的毛笔),推演出古人可能实现的效果,这无疑为今天的学习者提供了极具操作性的参考,拓宽了我们对碑学的理解范畴。
评分这部关于唐代书法巨匠柳公权《玄秘塔碑》的导读,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它并没有陷入那种学院派的枯燥说教,而是以一种近乎于“对话”的方式,引导读者走进碑帖的世界。首先,作者对于柳公权所处的时代背景的梳理,就显得颇有洞察力。我们都知道,柳体楷书的出现,本身就是对当时书风的一种革新与总结,这本书没有简单地将“柳体”标签化,而是细致地剖析了它如何吸取前人(如欧阳询)之精髓,又如何以其特有的“骨力”和“法度”自成一家。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对于“结体”的分析,不同于一般的结构讲解,它使用了许多形象的比喻,比如将笔画的起收比作“金石的铿锵”与“刀刃的锐利”,这使得原本抽象的笔法结构变得触手可及。对于初学者而言,这本书提供了一张清晰的地图,指引他们如何避开“形似而神不至”的误区,真正领悟到结构中的内在张力与平衡美学。这种由表及里,由史入法的叙述层次,极大地提升了阅读体验的深度。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图示设计堪称一绝,这对于一本技术性较强的导读来说至关重要。它采用了大量的局部放大图,精准地对准了那些最容易被忽略却又是决定风格的关键点。比如,在解析“撇”的收笔时,书中不仅展示了柳体“撇”的形态,还配以红线标示出运笔轨迹的微妙变化,这比单纯用文字描述“力透纸背”要有效得多。更值得称赞的是,书中穿插了若干不同年代的书家对《玄秘塔碑》的临习版本对比分析。这种横向的比较,清晰地展现了这部经典在历史长河中是如何被解读和演变的,让我们明白,即便是最“标准”的法帖,其学习路径也是多元的。阅读过程中,我时常忍不住要拿起笔来,对照书中的图解进行尝试,这种强烈的互动感,使得学习过程不再是单向的知识灌输,而更像是一场与古人心意的切磋。
评分与其他侧重于理论推演的教材不同,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更像是跟随一位经验丰富且极富耐心的老师在案头旁进行私塾式的指导。它的语言风格是平和而坚定的,没有丝毫的浮夸,但在关键处总能一语中的。例如,书中对“间架结构”中“疏密得宜”的阐释,作者并非用空泛的词汇来概括,而是具体到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气势的连贯与断续,如何处理“空白”的艺术。这种细节的把控,体现了作者多年浸淫于碑帖研究的功力。它成功地将枯燥的笔画法则,转化为一种可感知的、流动的空间美学。对于一个长期在书法学习中感到瓶颈的实践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剂强心针,它不仅教授了“如何写”,更重要的是,它在潜移默化中重塑了我们对“好书法”的审美标准和判断力,引导我们走向更深邃的艺术领悟。
评分呵呵, 把名家的字帖全买了,都看看。
评分书质量挺好
评分柳公权(七七八——八六五》,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封河东郡公,进太子少师,故后人多称其为『柳河东』。
评分《中国书法经典导读》丛书所选的书帖均为经典之作,兼具书法美和文学美;每部书帖都保持了原汁原味的古帖风貌,由繁体字释文加注音,后面还附加简体字释文加简注。非常适合广大书法爱好者以及想在书法修养方面有所提升的读者阅读参考使用。 本书为该丛书之一,所选书帖为唐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书体为楷书。
评分现在买来看看,又有了练字的冲动了
评分物美价廉
评分活动中,帮朋友买的,
评分物美价廉
评分柳公权(七七八——八六五》,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封河东郡公,进太子少师,故后人多称其为『柳河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