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运营:面向未来的城市供给侧变革 中信出版社

城市运营:面向未来的城市供给侧变革 中信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城市运营
  • 城市规划
  • 供给侧改革
  • 城市发展
  • 区域经济
  • 中信出版社
  • 新城镇化
  • 智慧城市
  • 政策研究
  • 产业升级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信出版社官方旗舰店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62497
商品编码:10513864417
品牌:中信出版(Citic Press)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7-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408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1.国内外第yi部系统论述“城市运营的专著,原创性强。

2.契合了新型城镇化国家战略与PPP等新政策。

3.作者是原中信地产副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与厚实的理论功底。

 


内容简介

基于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中国本土实践,《城市运营:面向未来的城市供给侧变革》作者剖析了城市运营的内涵和理念,系统梳理了城市运营的模式特征、目标战略以及方法流程,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运营理论体系,从其本质和运作方式上深入全面地回答了城市运营与传统的城市经营之间的差异、城市运营与新型城镇化的战略目标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城市运营与PPP模式如何建立深层次的关联,以及“多规合一”如何在城市运营的过程中实现等一系列的根本性热点问题。同时,在寻求答案的分析论证中,作者呼吁跳出传统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和思维定势,以资源大整合的跨界创新思维去开创和迎接中国的城市运营时代。

 


作者简介

林竹,工学博士,哈佛大学肯尼迪管理学院MPA,梅森学者(Mason Fellow),新泽西州立大学汉弗莱学者(Humphrey Fellow)。林竹先生现任职中国中信公司,专注于新型城镇化PPP与城市运营商业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精彩书评

这是一部以“城市运营”为主题的,横跨城市学、规划学、社会学、策划学、经济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创新性、综合性著作。作者视野广阔、思维严谨,对“城市运营”的独到理解和创新性系统论述让人耳目一新,强烈推荐阅读。

——建筑大师 何镜堂院士


习总书记明确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新型城镇化将为我国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新的城市发展模式也必将应运而生。可以预见,一个全新的城市运营时代即将到来。本书首次提出并定义了“城市运营”这一概念,清晰描绘了我国城市运营未来发展的前景、路径和模式,我相信不论是政府、市场还是非营利机构的读者,都能从本书中获得中国新型城镇化与城市运营的正能量。

——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副主席兼理事长 陈炎兵


《城市运营》一书开启了崭新的中国城市运营时代,全书观点清新,充满中国元素,同时又借鉴了大量欧美理论和经验,提出了对新型城镇化PPP模式的独特解读,在开创中国本土城市运营理论体系上进行非常有价值的开拓性探索。林竹先生在城市运营领域不断耕耘的激情、创新和敬业升华为本书成果,对构建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理论体系是一笔宝贵财富。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 俞孔坚


在新的历史环境中,发展中国家推进城镇化,应将自然资源有效利用、经济可持续增长、环境友好保护、空间结构合理布局、社会公平和谐发展、智慧城市创建等密切联系起来;将“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紧密结合起来;将多部门规划有机整合起来;将PPP模式有效利用起来。总之,要努力探索可持续的城镇化道路。城市运营就是实现这样的新型城镇化的一种创新模式。在新的历史时期从事与城镇化相关工作的人们,应该读读这本书。

——北京师范大学新兴市场研究院院长 胡必亮

 


目录

序 抓住供给侧改革新机遇培育新型城镇化新动力//Ⅸ

前言//Ⅺ

第yi章 概述1

第yi节城市运营背景//3

第二节发展思辨//36

第三节相关概念//58

第二章理论基石63

第yi节城市学//65

第二节策划学//75

第三节规划学//82

第四节相关跨学科//91

第五节他山之石//99

第三章城市经营121

第yi节城市经营的出现//123

第二节城市经营与城市规划//125

第三节城市经营与城市开发//140

第四节城市经营与土地财政//155

第五节城市经营与房地产业发展//167

第六节案例//185

第四章城市运营215

第yi节城市运营理念与模式特征//217

第二节“三要素”与“五位一体”//226

第三节城市运营的运作机制//253

第四节案例//258

第五章城市运营与PPP模式269

第yi节PPP模式的特征与机制//271

第二节PPP模式在中国//279

第三节PPP模式创新//297

第四节案例//308

第六章城市运营与“多规合一”327

第yi节“多规合一”缘起//329

第二节城市运营与“五规”//330

第三节“五规合一”//333

第四节案例//337

第七章规划创造价值341

第yi节策划与概念规划//344

第二节策划与控制性详细规划//350

第三节方法创新//353

第四节规划价值评价//369

第五节案例//375

第八章实践案例:中信滨海新城381

第yi节中信滨海新城概况//383

第二节项目理念//386

第三节模式特征//388

第四节法律框架//391

第五节“五规合一”//393

第六节“交通+”PPP//398

第七节“文化+”PPP//399

参考文献403

致谢407

 


图书名称:城市运营:面向未来的城市供给侧变革 中信出版社 城市运营:面向未来的城市供给侧变革 简介 在人类文明步入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城市化进程依然是全球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然而,伴随而来的是一系列深刻的挑战:资源紧张、环境压力、社会结构分化以及技术迭代带来的管理复杂性。传统的、以“建设”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已显现疲态,无法有效应对快速变化的居民需求和产业升级的迫切要求。我们正站在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上,城市管理亟需从“粗放式供给”转向“精细化运营”,以实现可持续、韧性与包容性的未来。 《城市运营:面向未来的城市供给侧变革》正是立足于这一时代背景,系统性地探讨了城市运营的底层逻辑、核心范式转换以及未来实施路径的一部重量级专著。本书深刻洞察到,城市运营的核心本质,在于构建一个以需求驱动、数据赋能、系统集成的高效供给体系。它不再仅仅是市政服务的堆砌,而是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集中体现。 本书的价值,首先在于其理论框架的创新性与系统性。作者摒弃了零散的经验总结,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城市运营-供给侧变革”分析框架。该框架将城市视为一个复杂的、多要素耦合的巨型系统,强调从供给侧(即城市提供服务、资源、空间和制度的能力)进行结构性改革,以提升整体的“城市效能指数”(Urban Efficiency Index, UEI)。这一变革不仅关乎技术应用,更关乎城市治理理念、组织架构乃至法律法规的深层调整。 其次,本书对“供给侧”的内涵进行了革命性的界定。传统的城市供给侧侧重于基础设施的物理性建设,如道路、水电、管网。而本书将其扩展至五个维度: 1. 物理供给的精益化: 聚焦于存量资产的智慧化改造与高效维护,推行“即插即用”式的基础设施更新,减少资源浪费。 2. 服务供给的敏捷化: 强调公共服务(教育、医疗、养老)的个性化匹配与快速响应,实现“千人千面”的服务体验。 3. 制度供给的柔性化: 探讨如何通过简政放权、流程再造和沙盒监管,为创新活动提供宽松、高效的制度环境。 4. 数据供给的结构化: 将城市数据视为新型生产要素,研究如何打破“数据孤岛”,建立统一的城市数据底座(Urban Data Fabric),支撑决策的科学化。 5. 生态供给的韧性化: 关注城市生态系统的承载力与恢复力,将气候适应性、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核心运营指标。 全书的论述逻辑清晰,层层递进。第一部分深入剖析了当前城市面临的“供给侧失衡”困境,通过大量国际和国内的案例对比,揭示了传统规划思维的局限性。作者指出,无效供给的堆积,正成为制约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瓶颈。 第二部分是全书的核心,详细阐述了“面向未来的城市运营体系构建”。这部分内容兼具前瞻性和实操性。它详细介绍了如何运用“数字孪生城市”技术作为运营的中枢神经系统,如何通过“基于用户旅程的公共服务重塑”来优化市民体验。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书中对“城市运营的商业模式创新”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公私合营(PPP/P3)模式在运营阶段的升级路径,鼓励引入市场化的激励机制,激发存量资产的潜力。 第三部分聚焦于“变革的实施路径与保障机制”。实施城市供给侧变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跨部门协作、利益协调与技术整合。本书提供了详尽的变革路线图: 组织架构重塑: 建议设立跨部门的“城市运营中心”(Urban Operation Center, UOC),打破条块分割,实现全局化调度。 人才队伍建设: 强调培养既懂城市规划、又精通数据科学和商业模式的复合型“城市运营官”。 绩效考核转型: 建立以“市民满意度”、“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友好度”为核心的新型城市绩效考核体系,取代单纯的GDP导向。 通过对先进技术如物联网(IoT)、人工智能(AI)在城市运营中的落地应用,如智能交通流优化、能源微电网管理、垃圾分类的精细化溯源等,本书提供了详实的“技术赋能实践”案例。这些案例不仅展示了“怎么做”,更阐明了背后的“为什么”。 《城市运营:面向未来的城市供给侧变革》不仅面向政府管理者和城市规划师,也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智慧城市技术提供商以及关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学术研究者和投资者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它提供的不是简单的解决方案手册,而是一套系统思考城市未来形态的思维工具箱。 本书的出版,标志着中国城市发展理念正从单纯追求“规模扩张”向追求“质量提升”和“精细治理”的深刻转型。它号召所有参与城市建设与管理的人员,必须以运营的眼光、供给侧的视角,重塑城市的运行逻辑,确保城市能够以更高效、更公平、更具韧性的面貌,迎接未来的所有不确定性。这不仅是一场管理模式的升级,更是一场面向未来的生存与发展战略的重构。 --- 关键词: 城市运营、供给侧改革、智慧城市、城市治理、精细化管理、城市效率、数据驱动、可持续发展、城市韧性。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给我一种强烈的时代感和使命感。“城市运营”是城市发展进入精细化阶段的必然要求,而“面向未来”则代表着一种前瞻性的视野和积极的姿态。“供给侧变革”更是近年来国家战略层面的重要指导,这本书将其应用到城市领域,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我一直在思考,当今中国的城市发展正面临着哪些新的挑战和机遇,而“运营”这个词,恰恰抓住了城市发展的核心。它不再是简单的“建设”,而是包含了“管理”、“服务”、“优化”、“创新”等一系列更深层次的内涵。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深入了解,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我们应该如何从供给端入手,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制度创新,来解决城市发展中的瓶颈问题。特别是“面向未来”这一点,让我充满好奇,书中是否会探讨如何构建更具智慧、更具韧性、更可持续的城市形态,例如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如何提升居民的生活幸福感、如何促进城市空间的公平与包容。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系统的分析框架和 actionable 的解决方案,为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气,但给我留下的最深刻印象,并非视觉上的,而是它所传递的一种“求解”的姿态。当今世界,城市化进程势不可挡,但随之而来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社会公平等问题也日益凸显,这些都亟需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城市运营”这个概念,让我联想到的是一套精密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整合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并通过数据驱动、技术赋能来实现效率的最大化和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供给侧变革”的视角,则暗示着这本书不仅仅满足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部修补,而是着眼于从根源上解决问题,通过优化供给结构,更好地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城市变得更宜居、更具活力、更可持续,而这本书的书名正好触碰到了我内心深处的这些疑问。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创新的理念和实践经验,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在快速变化的时代背景下,城市管理者应该如何调整思路,如何利用新的技术手段,如何构建更具适应性和韧性的城市发展模式。尤其是在“面向未来”这一点上,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探讨一些关于智慧城市、绿色城市、包容性城市等前沿话题,并给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指导。

评分

拿到这本书,第一感觉就是书名特别大气,直击痛点。“城市运营”,这几个字就带着一股子专业和力量感,仿佛能看到城市在精细化管理下焕发新生的景象。“面向未来的”更是让人充满期待,毕竟我们现在谈论的很多城市问题,都与过去的思维方式和供给模式有关,而这本书似乎要带领我们跳出旧框框,去畅想和构建更具韧性、更可持续的城市发展蓝图。“供给侧变革”则点明了核心的切入点,这是近年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如何将其应用到城市建设和管理中,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具挑战性和前瞻性的课题。中信出版社的名字也自带一份信任感,通常他们出版的书籍在内容深度和专业性上都有一定的保证。所以,我抱着一种学习和探索的心态,想看看这本书是如何将宏观的经济理论与微观的城市实践相结合,又是如何提出切实可行的变革路径的。我尤其好奇,在“面向未来”这个宏大的命题下,作者会给出哪些具体的案例分析,或者提出哪些颠覆性的新概念。我期待的不仅仅是理论的阐述,更希望能看到一些落地的方法论,能够启发城市管理者,甚至是我们这些普通市民,去思考和参与到城市的未来建设中来。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给我勾勒出了一个充满希望和可能性的方向,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了解其内容,看看它能否真正引领我们走向一个更智能、更高效、更人性化的城市时代。

评分

拿到这本《城市运营:面向未来的城市供给侧变革》,我的第一反应是,这名字起的真“硬核”,也真够“实在”的。它没有玩弄花哨的辞藻,而是直接点出了当前城市发展中最关键的几个关键词。“城市运营”这四个字,就给我一种把城市当做一个复杂但又可控的“系统”来对待的感觉,意味着精细化、智能化、高效化。而“面向未来”,更是让人眼前一亮,说明这本书不是在回顾过去,而是着眼于将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最让我觉得有意思的是“供给侧变革”这个角度,它跳出了传统上只关注需求端或者建设端的视角,而是从供给的效率、质量、结构去思考如何让城市运行得更好。我一直在思考,当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结构不断变化,市民的需求也日益多元化时,我们现有的城市供给体系是否还能跟得上?这本书的书名,让我觉得它可能是在提供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一种从源头优化城市资源配置、提升服务效能的思路。我期待书中能够对这些概念进行深入的阐释,并结合一些具体的案例,来展示如何将“供给侧变革”的理念落地到城市运营的各个环节,从而真正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评分

收到这本书,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些关于城市生活的画面:清晨的街道,忙碌的交通,社区的服务,夜晚的灯火……这些日常的景象,都离不开“城市运营”这个复杂的体系。而“供给侧变革”这个词,则让我联想到经济学领域讨论的如何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将这两者结合,就形成了一个极具吸引力的主题——如何通过优化城市供给,来提升城市的整体运营效率和居民的生活品质。我一直对城市规划和管理中的一些“卡脖子”问题感到困惑,比如交通拥堵难以根治,公共服务资源分配不均,城市更新的动力不足等等。这本书的书名,让我感觉到它可能是在试图提供一套全新的视角和方法论来解决这些难题。我期待它能够深入剖析当前城市供给体系存在的深层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思路,尤其是在“面向未来”的语境下,它是否能探讨一些前瞻性的发展趋势,例如如何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来提升城市运营的智能化水平,如何构建更具韧性的城市基础设施,如何实现更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城市管理者和相关从业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也能引发普通市民对城市未来的思考和讨论。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