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全集》以解读古代家喻户晓的儒学经典《孝经》为切入点,配以古代及现当代流传的孝道故事。力求使读者在轻松阅读中,去芜存精,正确领略传统孝文化的积极意义与思想真谛。《孝经》的智慧深层地典藏在历史中.具有现代思维的人们可以从中生长出、碰撞出、演绎出新的智慧来,滋养现代人的心灵。
《孝经》通篇谈孝,那么,《孝经》之孝是什么呢?“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是自然规律的体现,是人类行为的准则。是国家政治的根本。这是《孝经》的基本观点,也是全篇的基石。《孝经》在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被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广为传诵,其影响甚至远及异族他国。它主张珍视生命、不从非义、敢言直谏等,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超时代意义.与时下倡导的“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社会”有异曲同工之处。
在唐代被尊为经书,南宋以后被列为《十三经》之一。在中国自汉代至清代的漫长社会历史进程中,它被看作是“孔子述作,垂范将来”的经典,对传播和维护社会纲常、社会太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孔子曾说:我的主张反映在《春秋》,我的为人体现在《孝经》。由此可见《孝经》在儒家经典中的位次,在中国文化中的位次。明太祖朱元璋也曾指出,在传统蒙学读物中,《孝经》是“孔子明帝王治天下之大经大法,以垂万世”,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作者:(春秋时期)曾参 编者:陈才俊 注译:刘兆祥
“凡为天下,治国家。必务本而后末。所谓本者,非耕耘种植之谓,务其人也。务其人。非贫而富之,寡而众之。务其本也。务本莫贵于孝。”
——《吕氏春秋·孝行览》
“夫执一术。而百善至,百邪去,而天下从者。其唯孝也。”
——《吕氏春秋·孝行览》
开宗明义章第一
天子章第二
诸侯章第三
卿大夫章第四
士章第五
庶人章第六
三才章第七
孝治章第八
圣治章第九
纪孝行章第十
五刑章第十一
广要道章第十二
广至德章第十三
广扬名章第十四
谏诤章第十五
感应章第十六
事君章第十七
丧亲章第十八
附录一 二十四孝图
附录二 劝孝歌
笑着走完最后的旅程
冬天的一个下午,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学生袁鑫正跪在母亲床前,被确诊为癌症晚期的母亲,已经第六天拒绝进食。袁鑫闻讯后匆匆从学校赶回来,他在母亲床前跪求道:“妈,你会好的,你还要等儿子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呢!”
就在这时候,妹妹突然举着一张报纸跑进来:“哥,快看这则消息!”
报纸上有则新闻:辽宁省阜新市中医药研究所治癌症……
袁鑫拿着报纸的手颤抖了!这则消息给救母心切的袁鑫带来了一丝希望。“我要到辽宁为母亲买药!”
可是.从山东滕州到辽宁阜新,跨州过省,有两千多里路。年仅16岁的小袁鑫从未出过远门,连省城也未去过,何况是孤身一人上路?而且,买药的钱呢?这几个月来.家里的钱已为母亲治病花光了。
钱我们可以借。我还年轻呢,不怕债还不清。只要借到钱,我就不信赶不到阜新市。只要有一丝希望,就是到天边,我也要把药买回来。”袁鑫安慰着妈妈。
时间.对于垂危的病人来说,是何其珍贵!袁鑫和父亲骑着自行车往返近百里的路程,总算在亲人、朋友那里凑了2000元。
天阴沉沉地下着小雨,袁鑫拿着母亲的病历带着那张报纸和一张地图上路了。从未出过远门、年仅16岁的袁鑫心里紧张极了。一路上,他用胳膊紧紧地掖着那2000元钱,那是母亲的救命钱!
小小的滕州火车站挤满了南来北往的人。终于,通知进站的铃声响了,人们疯狂地向检票口拥去。本来袁鑫是排在前面的,可个子矮矮的他很快就被别人挤到了后面。好不容易进了站,列车门却已被旅客堵得水泄不通。
眼见着开车的时间就快到了,急得像头困兽的袁鑫从月台的南头跑到北头,旅客却仿佛已结成一堵密不透风的人墙,把一个个车门口堵得严严实实。
人小力弱的袁鑫根本无法接近列车门!
忽然,他发现一群人正攀着列车上一个开着的小窗口,疯狂地往里爬。袁鑫像发现了救星,喜出望外地也挤了过去。可他刚抓着小窗框,就不知被谁一脚踹了下来.重重地摔倒在站台上——左脚就伸在铁轨上,多险!
上下五千年悠久而漫长的历史,积淀了中华民族独具魅力且博大精深的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无数古圣先贤、风流人物、仁人志士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思索、探求与总结,而且一路下来,薪火相传,因时损益。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凝结,更是我们道德规范、价值取向、行为准则的集中再现。千百年来,中华文化融入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铸成了我们民族的品格,书写了辉煌灿烂的历史。中华文化与西方世界的文明并峙鼎立,成为人类文明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凡此,我们称之曰“国学”,其目的在于与非中华文化相区分。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而不衰,其重要一点是,源于由国学而产生的民族向心力和人文精神。可以说,中华民族之所以是中华民族,主要原因之一乃是因为其有异于其它民族的传统文化!
概而言之,国学包括经史子集、十家九流。它以先秦经典及诸子之学为根基,涵盖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观其构成,足见国学之广博与深厚。可以这么说,国学是华夏文明之根,炎黄儿女之魂。
从大的方面来讲,一个没有自己文化的国家,可能会成为一个大国甚至富国,但绝对不会成为一个强国;也许它会昙花一现,但绝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而一个国家若想健康持续发展,则必然有其凝聚民众的国民精神,且这种国民精神也必然是在自身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由本国人民创造形成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巨龙的跃起腾飞,离不开国学的滋养。从小处而言,继承与发扬国学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同样举足轻重,迫在眉睫。国学之用,在于“无用”之“大用”。一个人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卖干他的思维方式.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的成熟亦决非先天注定,它是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形成的。国学作为涵盖经、史、子、集的庞大知识思想体系,恰好能为我们提供一种氛围、一个平台。潜心于国学的学习,人们就会发现其蕴含的无法穷尽的智慧,并从中领略到恒久的治世之道与管理之智,也可以体悟到超脱的人生哲学与立身之术。在现今社会,崇尚国学,学习国学,更是提高个人道德水准和建构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国学热正在我们身边悄然兴起,令人欣慰。更可喜的是,很多家长开始对孩子进行国学启蒙教育,希望孩子奠定扎实的国学根基,以此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欣喜之余,我们同时也对中国现今的文化断层现象充满了担忧。从“国学热”这个词汇本身也能看出,正是因为一定时期国学教育的缺失,才会有国学热潮的再现。我们注意到,现今的青少年对好莱坞大片趋之若鹜时却不知道屈原、司马迁为何许人;新世纪的大学生能考出令人咋舌的托福高分,但却看不懂简单的文言文。这些现象一再折射出一个信号:我们社会人群的国学知识十分匮乏。在西方大搞强势文化和学术壁垒的同时,国人偏离自己的民族文化越来越远。弘扬经典国学教育,重拾中华传统文化,已迫在眉睫。
本套“国学经典”丛书的问世,也正是为弘扬国学传统文化而添砖加瓦并略尽绵薄之力。本人作为一名大学教师,从事中国文化史籍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有年,对国学文化及国学教育亦可谓体晤深刻。为了完成此丛书,我们从搜集整理到评点注译,历时数载,花费了一定的心血。这套丛书集传统文化于一体,涵盖了读者应知必知的国学经典。更重要的是,丛书尽量把艰难晦涩的传统文化予以通俗化、现实化的演绎,并以大量精彩案例解析深刻的文化内核,力图使国学的现实意义更易彰显,使读者阅读起来能轻松愉悦和饶有趣味。虽然整套书尚存瑕疵,但仍可以负责任地说,我们是怀着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深情厚谊和治学者应有的严谨态度来完成该丛书的。希望读者能感受到我们的良苦用心。
作为一个长期关注社会伦理变迁的研究者,我不得不承认,《孝经全集》的价值远超乎一本简单的“道德指南”。它提供了一个观察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模式的绝佳窗口。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十分精妙,从篇章的递进来看,它似乎在引导读者完成一个从个体认知到社会实践的完整循环。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关于“慎终追远”的论述,这不仅仅是对逝去亲人的缅怀,更是一种对生命传承和文化根基的坚守。很多现代思想倡导的“个人主义”有时会显得有些冰冷,但《孝经全集》中的“孝”却是温暖而有韧性的。它强调的责任感,是建立在深厚情感联结之上的。我尤其喜欢其中一段关于“立身行道,以显父母”的阐述,它将个人的成就与家庭的荣耀紧密联系起来,这对于当代年轻人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避免陷入虚无主义,有着不可替代的导向作用。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和人文关怀是并存的,值得反复研读。
评分拿到这本《孝经全集》的时候,我本以为会是一本需要查阅大量注释才能读懂的“冷门”书籍,结果阅读体验出奇地流畅。可能是编者在注释和校对上下了极大的功夫,使得原本可能晦涩的文言文变得清晰易懂,保证了阅读的沉浸感。我发现,书中所强调的很多“孝道”,在今天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在“空巢老人”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孝”不是完成任务式的探望,而是心意的连接。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多次提到“和”的重要性,认为家庭的和睦是社会稳定的基石。这种由内而外、层层递进的逻辑链条,构建了一个非常完整的道德体系。每当我感到迷茫时,翻开此书的任何一页,都能从中汲取到一份对生活的敬畏之心。这本书的纸张质量也很好,手感厚实,翻阅起来非常舒适,能让人真正静下心来,享受阅读传统经典的美妙过程。
评分这套《孝经全集》简直就是我这半年来读过的最有“重量”的书籍,这里的“重量”不是指内容有多么深奥难懂,而是指它对我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尤其对其中对于“不辱其亲”的细致描绘非常着迷。它不是要求我们做到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强调日常言行的端正与谨慎。比如,它会教导你如何与人交流,如何处理职场上的分歧,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家族的声誉和长辈的安宁。这种“小处见大”的智慧,非常贴合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我发现,自从开始有意识地践行书中的一些原则后,我的人际关系明显改善了,不再那么急躁冲动。这本书没有给我任何生硬的教条,而是像一位睿智的长辈,循循善诱,引导我走向一个更有秩序、更有温度的人生。它成功地将几千年前的智慧,转化成了我们这个时代依然适用的生活哲学,非常难得。
评分这本《孝经全集》真是让人爱不释手,一翻开就仿佛穿越回了古代,感受到了那种浓浓的传统文化气息。书中的文字虽然质朴,但字里行间都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我记得有一次,我正为家庭琐事烦恼,无意中翻到其中一篇关于“孝悌”的论述,立刻茅塞顿开。它没有冗长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例子,阐述了孝道在维护家庭和睦、培养个人品德方面的重要性。我特别欣赏作者那种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即便是对传统文化不太了解的年轻人,也能轻松理解并从中受益。这本书不只是在讲述古代的伦理规范,更是在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对父母的尊敬和关爱永远是做人的根本。读完之后,我真的反思了自己对待家人的态度,感觉心灵都被洗涤了一番,变得更加平和与有耐心。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相当典雅,墨香四溢,让人在阅读时就觉得心生敬意。我把它放在书架上,每次看到它,都能感受到一股宁静的力量。
评分说实话,我最初对这类“古籍”是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总觉得会枯燥乏味,像是在啃硬骨头。但《孝经全集》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孝道的文本汇编,更像是一部中华民族精神内核的微缩景观。最吸引我的是它对“孝”的理解是立体而多维的。它不仅讲了物质上的供养,更强调了精神层面的“敬”与“悦亲”。比如,书中对于如何在父母年迈时保持愉悦的心情陪伴,那些细腻的描述,让我深有感触。我马上联想到了自己身边的长辈,我意识到,我们常常在忙碌的工作中忽略了他们最需要的情感支持。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让我能够跳出日常的琐碎,从更宏大的文化脉络去理解“孝”的重量。它的语言风格古奥却又不失温度,像是一位智者在耳边低语,娓娓道来,让人在沉浸中自然而然地接受那些优秀的传统价值。我向几位正在为家庭关系困扰的朋友推荐了这本书,他们反馈都非常好,说这就像是一剂心灵的清凉散。
评分ヾ(@^▽^@)ノ
评分不错,正版书。
评分还没仔细阅读,但这个系列的书纸质不行,书很轻,跟盗版似的
评分书很不错,物流也快态度好
评分ヾ(@^▽^@)ノ
评分很喜欢。。。。。。。。。。。。。
评分书的内容不错 值得一看。
评分不错。。。。。。。。。。。。。。。。。。。。。。。。。。。。。。。。。。。。。。。。。。。。。。。
评分不错,正版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