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新疆和卓叛乱研究》根据档案文献等第一手史料,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清代新疆的历次和卓叛乱事件,特别是对每次叛乱事件的产生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清朝统治者在防范境内外敌对势力相互勾结方面的政策失误,以及当时喀什噶尔一带一些人对和卓家族这一宗教贵族的狂热迷信,以至被后者利用,成为实现其政治野心的工具,是为叛乱事件之所以屡次发生的主要原因。此外,书中对乾隆、嘉庆两朝治疆政策进行的比较,对松筠治疆政绩的分析,对“七和卓”名称及阿古柏死因等问题进行的考证,也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导言
第一章 清代新疆的伊斯兰教
第一节 清代以前伊斯兰教在新疆的传播
第二节 清代新疆的伊斯兰教
第二章 官方宗教组织与苏非教团
第一节 伯克衙门的政教合一性与“乌里玛系统”
第二节 苏非派教主影响力之由来
第三章 和卓家族与清前期的新疆政局
第一节 和卓家族的兴起
第二节 白山派与黑山派
第三节 大小和卓叛乱及其败亡原因
第四节 和卓系谱考证:“圣裔”身份的真伪
第五节 和卓家族的教派属性问题
第四章 乾隆朝对和卓后裔的防范政策
第一节 保护与管理相结合的宗教政策
第二节 乾隆朝对和卓后裔的严密防范
第五章 嘉庆朝对和卓后裔的政策失误
第一节 嘉庆帝的态度与松筠其人
第二节 松筠在南疆的倒行逆施及其后果
一、“玉努斯案”始末及真相
二、松筠与“孜牙敦事件”
第六章 张格尔之乱与致乱原因
第一节 张格尔之乱及其平定
第二节 致乱原因辨正
一、斌静一案真相与吏治问题
二、致乱原因:白山派人群之迷信和卓与内外勾结
第三节 清政府善后工作之得失
第七章 玉素普之乱及有关问题
第一节 玉素普之乱始末
第二节 浩罕问题与玉素普之乱
第三节 玉素普之乱性质等问题辨析
一、事件性质问题
二、浩罕入侵人数问题
第八章 “七和卓”之乱及相关问题
第一节 “七和卓”之乱及其平定
第二节 关于“七和卓”的人名等问题
一、所谓“七和卓”考辨
二、关于逃亡境外人数问题
第九章 倭里罕之乱的特点及影响
第一节 倭里罕之乱及其平定
第二节 对叛乱骨干分子的清查
第三节 白山派信徒对和卓家族信仰的开始崩溃
第十章 阿古柏入侵与和卓家族的覆灭
第一节 阿古柏之乘乱入侵
第二节 阿古柏对南北疆各处的占领
第三节 阿古柏对宗教之利用与和卓家族的灭亡
第十一章 清军收复新疆及相关问题
第一节 左宗棠大军收复天山南北
第二节 阿古柏死因考辨
第三节 剿灭入境残匪与和卓余孽问题
第十二章 新疆建省与清末民初的南疆社会稳定
第一节 新疆建省及其重要意义
第二节 清末民初的新疆苏非教团
第三节 杨增新的宗教政策与民国初年的新疆政局
结语
基本史料与参考文献
坦率地说,这本书的理论框架构建得极为精妙,绝非一般地方史研究所能比拟。作者似乎借鉴了多学科的理论视角,包括社会结构变迁、族群关系动力学等前沿研究成果,将其巧妙地融入到对特定历史事件的考察中。这种跨学科的视野,极大地拓宽了我们审视这一历史议题的维度,使得原本单一的军事冲突叙事,上升到了更深层次的社会文化冲突层面。每每读到关键的理论阐释部分,我都会忍不住做大量的笔记,思考其内在的逻辑推演和它对我们理解清代边疆治理模式的启示意义。这种将具体史实与宏大理论模型相结合的研究路径,体现了作者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广阔的学术视野,让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得到了质的飞跃。
评分从读者的角度出发,这本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它对于“细节中的真实”的执着追求。它没有停留在对主流历史观的简单重复,而是深入到那些微小的、常常被主流叙事所忽略的细节中去发掘新的意义。例如,关于物资调配链条上的某些小人物的活动记录,或是某一地区民众对政策变动的细微反应,这些看似边角料的信息,在作者的笔下却被赋予了揭示大局的关键作用。这种对“底层声音”和“地方反应”的关注,使得整个历史图景变得立体而富有层次感,不再是只有帝王将相的单向叙事。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沉浸式的,它引导着我不断地去质疑那些既定的历史常识,去重新审视历史的复杂性与多面性,真正体会到历史研究的魅力所在。
评分我花了几天时间仔细阅读了其中几章,书中对史料的挖掘和梳理工作量之庞大,简直令人惊叹。作者显然是下足了功夫去查阅那些尘封在档案深处的原始文献,不仅仅是官方的奏折和档案,连地方志、私人游记乃至碑刻铭文都有所涉猎。这种“庖丁解牛”式的史料剖析,使得整个叙事逻辑异常扎实,论证过程步步为营,逻辑链条清晰可见,没有任何含糊其辞的猜测成分。特别是对一些关键历史节点的描述,作者并没有简单地沿用旧有的定论,而是提出了富有洞察力的新视角,这对于我们理解那个复杂时期的社会动因至关重要。阅读过程中,我时常需要停下来,反复琢磨那些被引用的侧面证据是如何巧妙地被整合进核心论点的。它不是那种快餐式的历史读物,而是需要读者投入相当的精力和思考才能完全吸收的深度文本。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变化多端,这一点非常吸引我。有些章节的文笔如同黄河之水,一泻千里,将宏大的历史背景和复杂的政治博弈描绘得波澜壮阔,读来令人心潮澎湃,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历史的洪流。然而,在处理具体的个案分析时,笔锋又瞬间变得细腻入微,像一位冷静的外科医生,精确地剖析着每一个人物的动机和行动轨迹,充满了心理学的洞察力。这种张弛有度的叙事节奏,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学术探讨变得生动有趣,极大地提升了阅读体验。作者似乎深谙如何将学者的严谨与文学家的表达技巧完美融合,既保证了内容的深度,又避免了陷入纯粹的文献罗列,让历史的温度透过纸张传递出来,非常难得。
评分这部书的装帧和设计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抹沉稳的墨绿色,搭配着烫金的书名,立刻就散发出一种厚重且学术的气息。光是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作者在文字选择和排版上的用心。装帧的质感很棒,纸张的厚度适中,阅读起来非常舒适,长时间翻阅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而且,内页的字体排版布局考究,行距和字间距都拿捏得恰到好处,这对于一本需要细致研读的历史著作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加分项。我尤其欣赏它在配图方面的选择,那些历史地图的绘制精准而清晰,即便是对当时的地理环境不太熟悉的读者,也能通过这些图表迅速建立起空间概念。整体来看,这本书的出版质量完全达到了精装学术专著的标准,从外在到内在,都透露出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让人在尚未深入内容之前,就已经对作者的专业性充满了期待。
评分第一节 和卓家族的兴起
评分第二节 白山派与黑山派
评分第一节 嘉庆帝的态度与松筠其人
评分第二节 清代新疆的伊斯兰教
评分第二节 对叛乱骨干分子的清查
评分二、松筠与“孜牙敦事件”
评分二、致乱原因:白山派人群之迷信和卓与内外勾结
评分基本史料与参考文献
评分第一节 张格尔之乱及其平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