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之水著的《诗经名物新证(精)/棔柿楼集》附 有作者对《诗经》中提到的驷马车、酒、旗的研究文 章三篇。作者将诗歌、文献、考古相结合,论述层层 深入、环环相扣,突破了传统意义的“达诂”,有与 古人会心之妙。附有作者对《诗经》中提到的驷马车 、酒、旗的研究文章三篇。作者将诗歌、文献、考古 相结合,论述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突破了传统意义 的“达诂”,有与古人会心之妙。
詩:文學的,歷史的
大雅·公劉
小雅·大田
豳風·七月
大雅·緜
小雅·斯干
小雅·楚茨
小雅·賓之初筵
秦風·小戎
鄭風·清人
小雅·出車
大雅·韓奕
小雅·鼓鍾
小雅·大東
小雅·都人士
鄘風·君子偕老
秦風·終南
附論
駟馬車中的詩思
詩之旗
詩之酒
引用文獻
名物釋義索引
後記
再版後記
詩中“物”與物中“詩”——關於名物研究(代新版後記)
《楷柿樓集》總目
初读这本书的章节结构,我立刻被作者那种严谨而又充满探索精神的治学态度所折服。它不像是一些传统考据类的著作那样,仅仅停留在文字的辨析和比对,而是试图构建一个更宏大、更立体的知识图谱。作者在处理每一个名物考证时,都展现出一种近乎偏执的细致,旁征博引,从多个维度的史料中交叉验证,最终得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结论。这种“沙里淘金”式的研究方法,极大地拓宽了我对古代社会生活风貌的认知。读完其中关于某一特定植物或动物的论述,我仿佛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古老气息,看到先民们在田间地头劳作的场景,这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是单纯背诵条目所无法给予的。它将冰冷的历史名词,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和生动的背景故事。
评分坦白说,作为一名非专业出身的爱好者,我原本担心这类深入的考据著作会因为门槛过高而难以消化。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到位。作者非常懂得如何“引人入胜”,它不像某些严肃的工具书那样,只是机械地罗列证据。相反,在关键的转折点,总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史料浮出水面,像揭开幕布一样,让人对事物的原貌豁然开朗。这种叙事的张弛有度,使得即使在面对复杂的文献比对和学术争鸣时,读者的注意力也能被牢牢地锁住。读完一个专题,常常会产生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下一个“物”又会带来怎样的惊喜和新的认知维度。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对“整体观”的强调。很多时候,我们研究古代文化,容易陷入对某一孤立现象的钻研,而忽略了其在当时社会生态系统中的位置。然而,作者在这部著作中,似乎总能将每一个细微的名物放置于一个广阔的社会、地理、乃至精神信仰的背景之下进行考察。例如,对某一种器物的描述,不仅仅是材质和形制的考量,还会深入到它在祭祀、宴饮乃至日常起居中的功能关联,以及这种关联如何反过来塑造了当时的伦理规范。这种多层次的交叉分析,极大地提升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让我明白,历史的真实面貌,往往藏在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物”的脉络之中。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又不失雅致的气质,拿在手里就感觉沉甸甸的,仿佛触碰到了历史的厚度。我特别喜欢封面那种留白的艺术,让书名和作者信息在整体构图上达到了微妙的平衡。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很有考究,摸上去质感细腻,印刷的字体清晰锐利,即便是繁复的古籍引用也能看得一清二楚,这对于阅读体验来说至关重要。我总觉得,一本好的学术著作,光有内容是不够的,它还需要一个与之匹配的“外衣”,这本书无疑做到了。那种将传统美学融入现代印刷工艺的用心,是很多当代出版物所缺乏的。特别是那些插图和图版的排布,都经过了精心设计,使得原本可能略显枯燥的文字部分,因为视觉上的引导而变得生动起来,让人愿意沉浸其中,慢慢品味每一个细节。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对我来说是一种温柔的挑战。它既有古典文献的典雅韵味,又融入了现代学者清晰的逻辑链条,使得阅读过程既有“品茗”的悠闲,又不失“解谜”的酣畅。有些段落的论证极其精妙,作者通过对不同时代语境的切换,巧妙地揭示了同一事物在历史演变中的内涵迁移,这种洞察力着实令人拍案叫绝。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行文中不时流露出的那种对古代先贤的敬意和对文化传承的珍视,这使得整本书的情感基调非常温暖、正向。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峻学术,而是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带着你一步步走进那个被时光尘封的世界,让人读起来心悦诚服,毫无压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