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纹样全集
:420.00元
作者:吴山编著,吴山,陆晔,陆原绘
出版社:山东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8月
ISBN:9787533027735
字数:400000
页码:全四册
版次:1
装帧:盒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标识:20714377
编辑推荐
这一套《中国纹样全集》真正可称得上鸿篇巨制,世所仅有。作为我国工艺美术研究领域的泰斗,吴山先生用了毕生精力一点一滴地积累了海量的中国历代纹样的手绘资料。在那些资讯和技术均不发达的年代里,他将硫酸纸蒙在收集来的纹样、器物图片上,将纹样用细笔重墨勾勒描摹下来,繁复的纹样常常一天只能勾描一幅。长年累月持之以恒,积累了精美绝伦的手描纹样图2万余张。出版社收到原稿时,这些手描图足足有五大纸箱。此等艰苦而精细的功夫,不仅是空前的,可以说在日后也难以再有。本书既是一部研究中国古代纹样的学术著作、历史全书,同时又可作为美术设计工作者的专业工具书,深具资料价值和收藏价值。
内容提要
“纹样”是中国古代对器物、建筑、服饰等等之上的装饰图案的总称,即现在所说的图案、纹饰。中国的传统纹样,从新石器时代创始,历史长达8000年,其题材之广泛,构成之多样,数量之多,质量之精,以及这些纹样体现出的一以贯之而又变化无穷的独特风格,在世界装饰*是罕见和杰出的。本书计四卷,共40万字,器物彩图300幅,器物图案的拓片和线描图20000幅,是对中国古代纹样的一次全面的总结和陈列。本书历史跨度大,从新石器时代至封建社会结束,上下8000年;内容广博,纹样采集的范围囊括了陶瓷、青铜器、玉器、漆器、织绣、石刻、牙骨器、金银器和建筑装饰等。*卷:新石器时代和商、西周、春秋卷
第二卷:战国、秦、汉卷
第三卷: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卷
第四卷:宋、元、明、清卷
每卷分“文版”、“图版”两部分编排。文版,对中国历代纹样的产生、演变、涵义、图案构成、色彩应用、装饰技法及风格特点等,均做详尽考释和阐述。
图版,按照时代编排,再以品种分类,既可清晰看出纵的历史发展的系统性,又可看清横的时代概貌,同时又可清楚各品种纹样的艺术特色和其自身发展的传承性。图稿均注明年代、品名、出土地址或数据背景来源,翔实可靠。
本书既是一部研究中国古代纹样的学术著作、历史全书,同时又可作为美术设计工作者的专业工具书,深具资料价值。在文字部分,运用了考古学、历史学、美术学、民俗学、文献学等方法,对中国古代纹样的产生、演变、寓意,以及构成、色彩、应用和风格,进行了详尽的解析和阐述。在图版部分,先按时代编排,再据品种分类,既可以追踪一个图案在漫长历史中的演变规律,又可以分别领略不同时代的艺术风格——秦汉的雄浑、隋唐的雍容、宋元的典雅、明清的富丽等等,纵向的历史脉络与横向的时代概貌皆十分清晰。
目录
中国纹样全集新石器时代和商·西周·春秋卷
壹概说
一、新石器时代纹样
二、商、西周、春秋时期纹样
贰装饰纹样的起源探索
一、几何形纹样
二、动物纹样
三、植物纹样
四、人物纹样
叁新石器时代和商、西周、春秋时期纹样
一、新石器时代装饰纹样
(一)陶器纹样
(二)玉石器纹样
(三)骨、牙、木雕纹样
(四)编织纹样中国纹样全集新石器时代和商·西周·春秋卷
壹概说
一、新石器时代纹样
二、商、西周、春秋时期纹样
贰装饰纹样的起源探索
一、几何形纹样
二、动物纹样
三、植物纹样
四、人物纹样
叁新石器时代和商、西周、春秋时期纹样
一、新石器时代装饰纹样
(一)陶器纹样
(二)玉石器纹样
(三)骨、牙、木雕纹样
(四)编织纹样
二、商、西周、春秋时期装饰纹样
(一)青铜器纹样
(二)陶器纹样
(三)玉器纹样
(四)漆器纹样
(五)织绣纹样
(六)骨、牙、石雕纹样
肆纹样的构成及其运用
一、新石器时代纹样的构成及其运用
(一)纹样的构成
(二)色彩的应用
(三)装饰技法
(四)纹样的运用
二、商、西周、春秋时期纹样的构成及其运用
(一)纹样的构成
(二)色彩的应用
(三)装饰技法
(四)纹样的运用
伍纹样的特点和风格
一、新石器时代纹样的特点和风格
(一)黄河流域
(二)长江流域
(三)东南地区
(四)其他地区
二、商、西周、春秋时期纹样的特点和风格
(一)商代前期
(二)商代后期和西周前期
(三)西周后期和春秋前期
(四)春秋后期
陆结语
一、新石器时代纹样
二、商、西周、春秋时期纹样
注释
附录
参考文献
图版
新石器时代
陶器纹样
玉石雕刻纹样
骨、牙、木雕纹样
织物、铜镜纹样
商·西周·春秋
铜器纹样
陶器、瓦当纹样
玉器纹样
骨、牙、蚌、石雕纹样
漆器纹样
织绣纹样
中国纹样全集战国·秦·汉卷
..
中国纹样全集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
中国纹样全集宋·元·明·清卷
作者介绍
吴山,1929年生,南京艺术学院教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我国著名工艺美术史学家、纹样史学家。著有《中国纹样全集》《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中国历代器皿造型》等,为国内工艺美术史领域*专家。
坦白讲,市面上关于传统纹样的书籍并不少见,但大多停留在图录的层面,缺乏系统性的梳理和深入的理论支撑。这套《中国纹样全集》的价值恰恰在于它弥补了这一空白。它不仅仅是素材库,更是一本方法论的书籍。书中对纹样的分类、命名、以及功能性的探讨,都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水准。我尤其欣赏它对于“意匠精神”的挖掘,它试图去还原古代匠人创作时的思维过程和审美标准,而不是简单地复制成品。这种对“为什么这样设计”的追问,远比“是什么”更有价值。它引导着读者从一个单纯的模仿者,转变为一个有能力解构和再创造的思考者。对于任何一个严肃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设计师而言,这套书都是案头必备的镇山之宝,是能够持续提供灵感和理论支撑的宝贵财富。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厚重而典雅的气质,一下子就把人拉回到了那个神秘而辉煌的古代。我记得第一次翻开它,就被那些繁复精美的图案深深吸引住了。它不仅仅是纹样的简单罗列,更像是一部活的历史画卷,每一页都诉说着那个时代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尤其是那些关于色彩搭配和结构布局的解析,对于我们这些在设计领域摸爬滚打的人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在追求所谓的“创新”,却忘了最好的灵感往往就藏在那些被时间沉淀下来的经典之中。这本书做到了这一点,它没有用空洞的理论去说教,而是用实实在在的案例和清晰的图解,告诉我们如何去理解和运用这些古老的智慧。我尤其喜欢其中对不同朝代纹样风格演变的梳理,那种脉络清晰、层层递进的讲解方式,让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很快抓住核心要点。可以说,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基因的绝佳窗口。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还有点担心,这么“全集”的名字,会不会内容过于庞杂以至于抓不住重点。但实际阅读后发现,编排的逻辑性极强,完全没有那种堆砌素材的散乱感。它不像某些工具书那样,只是把图片放那里让你自己去猜。相反,它似乎内置了一套完整的解读系统。比如,在讲解龙凤纹样时,它会细致区分不同时期龙的形态变化,从早期朴拙的造型到后来趋于程式化的描绘,每一种变化背后都蕴含着当时社会心理和权力象征的变化。这种深层次的文化解读,让我对“纹样”这个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再仅仅是装饰,而是一种强大的视觉语言和信息载体。对于那些希望将纹样融入到建筑、陶瓷、平面设计等多个领域的同行来说,这本书无疑是提供了一张全面而可靠的路线图,让人少走了很多弯路。
评分作为一个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工作的人,我一直在寻找那种既有学术深度,又兼具实用价值的参考资料,这套《中国纹样全集》无疑是近年来我遇到的最佳选择之一。它的学术严谨性毋庸置疑,吴山先生的考据功夫令人叹服,每一个纹样的出处、演变过程都标注得清清楚楚,这对于我们进行深入的课题研究是至关重要的。更难得的是,它并没有将自己局限在纯粹的象牙塔内,而是非常注重纹样在当代设计中的转化可能性。我曾尝试将书中的某些几何纹样运用到现代服装面料的设计中,效果出乎意料地好,既保留了古典韵味,又不失现代气息。这种“古为今用”的思路,正是我们当下设计教育所急需的。全书的图片质量非常高,细节清晰到可以分辨出织物的纹理和雕刻的刀法,这对于培养设计师的观察力和细致度有着潜移默化的帮助。
评分我通常不太容易被厚重的学术著作所打动,因为很多时候它们读起来枯燥乏味,像是在啃干巴巴的教科书。但这套书给我的感受完全不同,它更像是一本精心策划的视觉盛宴,充满了探索的乐趣。我特别喜欢它在不同册中对材质和工艺的关联性描述。比如,在介绍玉器纹饰时,它会特别提到玉石的温润质地如何影响了线条的粗细和转折的角度;而在讲解青铜器纹饰时,则会强调那种厚重金属带来的磅礴气势。这种将“图案”与其载体“材料”紧密结合的叙述方式,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理解维度。每次翻阅,总能发现一些之前忽略的细节,比如某个角落里一个不起眼的卷草纹,可能就暗示着某个失传的工艺技巧。对于我这种追求极致细节的设计师来说,这简直是精神食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