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改善》讲述了:日本制造业在20世纪90年代创造了一个“神话”,行了艰巨的企业重组和技术重组,大力推进所谓“工厂改革”,目前日本仍是高技术高附加价值产品、特别是中间产品和机械设备等的世界制造基地。如果说对于一国的经济来说,金融是血液,制造业是肌肉,那么,泡沫经济破灭以来的日本经济可说是血液循环不畅,而肌肉依然发达的经济。《现场改善》以图解的方式简单易懂地介绍了生产现场应如何正确应用5S推进法、降低成本、改善生产流程、员工培训等等在现场方方面面的技术管理改善。
我们的企业文化和日本企业文化有颇多类似的地方。然而我们的企业有多少是真正把产品质量放在D一位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号上?有多少是在意识到质量问题后敢于召回产品,甚至停产停销,而不是佯作不知,继续生产和销售?我们的媒体有多少敢于揭发披露企业的问题,真正为消费者充当监督员,而不是为了诱人的广告收入而默不作声?中国企业如果不彻底改变现有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就会和现在的机会失之交臂,眼睁睁地看着“韩国制造”取代“日本制造”。
序言
第1章 什么是“改善”
1-1 制造业发生的大变化
1-2 所谓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改善
1-3 企业间业绩的差距在哪里
1-4 提高利润唯有降低成本
1-5 改善是目的还是手段
1-6 为了什么而改善
1-7 改善提案制度将在今后发挥大作用
1-8 以改善为目标的“思考提示”
1-9 谁都能做到改善
第2章 推进5S
2-1 什么是5S
2-2 与某工厂厂长的对话
2-3 什么是整理
2-4 将需要的物品与不需要的物品分开
2-5 在现场全员参与贴红标签
2-6 亲眼看到的整理活动
2-7 整理活动的完成
2-8 什么是整顿
2-9 维持整顿的难点
2-10 如何看待整顿
2-11 物品的标示方法
2-12 物品摆放遵循的动作经济四原则
2-13 为了后续工序的整顿
2-14 经过植物性神经的整顿
2-15 先入者先出
2-16 整顿的完成
2-17 什么是清扫
2-18 对于污垢的思维方法
2-19 用力擦洗,抓住清扫的深意
2-20 全员参与清扫
2-21 什么是清洁
2-22 什么是素养
2-23 5S的完成
第3章 清除浪费
3-1 什么是浪费
3-2 生产过剩的浪费
3-3 等待的浪费
3-4 搬运的浪费
3-5 加工本身的浪费
3-6 库存浪费
3-7 减少库存的方法
3-8 动作浪费
3-9 发现动作浪费的方法
3-10 出现次品而造成的浪费
3-11 设备的内制化
3-12 设备内制化的方法
第4章 理清制造流程
4-1 什么是供应链
4-2 为什么供应链需要管理
4-3 供应链管理
4-4-什么是开发周期
4-5 开发周期的缩短
4-6 为了缩短开发周期
4-7 工序转换的改善
4-8 内部工序转换的外部化
4-9 内部工序转换的改善
第5章 加强改善的管理
5-1 管理者的权限和责任
5-2 管理者是实施计划和实现目标的承担者
5-3 有计划地培养人才
5-4 将问题转化为机遇
5-5 体现在法律上的管理者
5-6 管理者是先锋还是跟随者
5-7 管理者的一句话作用巨大
5-8 西掘队长的管理循环
5-9 不要对事实视而不见——把握现状的要点
5-10 描绘应有的状态——解决问题的要点
5-11 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抓住主要原因
5-12 试着检查一下自己工作的P-D-C-A
5-13 管理者原本的工作是什么
5-14 尽快运用P-D-C-A
5-15 “这样的改善能让企业赢利吗?”
5-16 能够产生附加价值的作业与不能产生附加价值的作业
5-17 “思考”会成为企业的力量
5-18 能够持续进行自我变革的企业的业绩会较好
5-19 让他们为难,让他们思考
5-20 在解决剩下的困难重重的20%的问题中,会产生差距
5-21 认真作好报告、联络、商议(HOLJRENSOLJ)
5-22 真正的沟通是很困难的
5-23 为了巧妙地进行HOLJRENSOU
5-24 沟通顺畅的状态是什么样
5-25 克服沟通的困难
5-26 倾听的态度极为重要
第6章 改善的人才培养
6-1 为什么培养全能工人是必要的
6-2 实现全能工人化的前提是标准化
6-3 工作的标准化就是经营的标尺
6-4-制定并教给员工工作的标准
6-5 不要轻视OJT
6-6 将富有紧张感的Off JT进行到底
6-7 改善唯有固定下来才是真正的改善
6-8 进行培训,统一思想
6-9 对改善的三个提示
第7章 改善技术的历史
7-1 改善的开端是“分工”
7-2 “互换性”大发明
7-3 改善的鼻祖——泰勒和吉尔布雷斯
7-4 划时代的批量生产技术——福特系统
7-5 对“劳动意愿”的研究
7-6 从管制图到TQC
7-7 P-D-C-A是工作的构架
第8章 改善的心
8-1 把固有观念全部扔掉
8-2 马上动手,借口无用
8-3 不要因金钱而逃避,要以智慧取胜
8-4 寻根究底问5次“为什么”
8-5 改善没有终点,要把现在当作最低点
这本书简直就是为那些在生产一线摸爬滚打,却又渴望将工作做得更好的人准备的!我是一名普通的车间班长,每天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要保证生产计划的顺利完成,还要安抚工人情绪,说实话,有时候真的感觉力不从心。学校里学的那些管理理论,离我的实际工作实在太远,听起来都像天书。但《图解生产实务:现场改善》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用最朴实、最直观的方式,把那些生产管理中的“秘籍”一点点地教给我。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它讲到“目视化管理”的时候。书里有很多不同场景下的目视化管理实例,比如工具的定置定位,标识的清晰明了,机器状态的颜色区分等等。这些简单的做法,却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错误。我之前一直想让我的班组变得更有条理,但总是不知道该从何入手,看了这本书,我才明白,很多时候,一个简单的指示牌,一个清晰的区域划分,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这本书还很强调“人”的作用,它不仅仅关注流程和技术,更关注如何激发工人的积极性,如何让他们参与到改善中来。这让我觉得,现场改善不是少数管理者的专利,而是我们每一个一线员工都可以参与并做出贡献的事情。这本书让我重新燃起了对工作的热情,也给了我信心去尝试改变。
评分我是在一家快速发展的科技公司担任生产运营总监,我们一直追求极致的效率和卓越的品质,但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些管理上的瓶颈也逐渐显现。我们一直在寻找能够系统性地解决现场问题的工具和方法,《图解生产实务:现场改善》的出现,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宝贵的视角。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全面且可操作的现场改善框架。它不仅仅是关于单一的技术或工具,而是将生产现场的各个要素——人员、设备、物料、信息、流程——都串联起来,并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改善方法论。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标准化作业”的讲解,它不仅仅是制定操作规程,更是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了如何通过标准化来固化最佳实践,减少变异,从而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生产效率的持续提升。另外,书中关于“现场看板”的介绍,也给了我很多启发。我们目前的管理信息系统虽然功能强大,但在现场层面的可视化和信息传递方面,总觉得不够直接和高效。这本书中的看板设计理念,强调信息的及时性和可视化,让我们看到了如何通过简单的工具,让生产现场的信息流动更加畅通,让管理层和一线操作人员能够及时了解生产状况,并做出快速响应。
评分作为一名刚入职不久的制造业新人,我对生产现场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总觉得有些理论化,到了实际工作中,面对琳琅满目的设备和忙碌的人群,我常常感到有些茫然,不知道如何才能真正理解和参与到生产过程中。幸运的是,我遇到了《图解生产实务:现场改善》。这本书以一种极其友好的方式,把我带入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生产世界。它没有使用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通过一个个精心设计的插图,将复杂的生产流程和改善技巧娓娓道来。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流程图”的部分,通过简单的图形符号,就能够清晰地展现出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全过程,让我这个新人也能一目了然地理解生产的脉络。更重要的是,书中强调的“PDCA循环”概念,让我明白了持续改进的重要性,也给了我一个明确的行动框架。我不再是那个只会观察和记录的新人,而是开始尝试去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并尝试在我的能力范围内提出一些小的改进建议。书中的案例都非常贴近实际,让我能够将学到的知识与我正在经历的工作场景相结合,这种“学以致用”的感觉,让我对这份工作充满了热情和信心。我甚至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生产实务,更是在培养一种积极主动、不断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评分我是一名资深的生产工程师,在行业内摸爬滚打多年,见过不少所谓的“管理专家”和“效率提升方案”,很多时候都觉得不接地气,甚至有些纸上谈兵。这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图解生产实务:现场改善》,本着“看看也无妨”的心态翻阅,没想到却给了我不少惊喜。这本书的最大的亮点在于它的“图解”二字,真的做到了名副其实。它没有堆砌大量的文字理论,而是用大量高质量的图片和示意图,将原本枯燥的生产管理概念变得生动有趣,而且重点突出。我常常会把它里面的图例对照我们工厂的实际情况,很多潜在的问题,在图例的引导下,竟然一下子就清晰地浮现出来。比如,它在讲“防错法”的时候,通过各种巧妙的装置和设计,展示了如何避免人为失误,这比纯粹的口头强调“注意安全”要有效得多。而且,书中对于“价值流分析”的图解,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哪些环节是真正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哪些是所谓的“非增值活动”,这对于我们优化生产布局、精简作业流程提供了非常有力的依据。这本书的内容深入浅出,既有宏观的流程优化,也有微观的操作细节,非常适合像我这样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工程师。它让我对传统的生产管理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激发了我更多的创新想法。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是一名在一家中型制造企业工作了五年的车间主管,一直以来都觉得我们厂的生产流程总有些这样那样的小问题,效率不高,浪费也时有发生,但又不知道从何下手去改善。每天忙得团团转,培训也没少参加,但总感觉那些理论知识离我们车间的一线生产太远,学了也用不上。直到我翻开这本《图解生产实务:现场改善》,我才发现,原来那些看似复杂的问题,都可以用如此直观、易懂的方式来解决!书里大量的图表和案例,让我一下子就抓住了重点。比如,它讲到5S的时候,不是简单地罗列名词,而是通过生动的插画展示了“整理”之后,工具摆放整齐,找东西效率大大提高的场景,还有“清扫”之后,地面干净整洁,安全隐患减少的效果。我甚至可以直接把书中的一些图解打印出来,贴在车间里,指导工人们进行5S活动。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于“浪费”的识别和消除,有着非常细致的分析,从搬运、等待、过量生产到不良品,每一个环节都配有实际操作的图片,让我能立刻联想到自己车间里出现的类似情况,并思考如何去改进。这本书让我觉得,现场改善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管理术语,而是实实在在能够通过日常工作实践来达成的目标。我迫不及待地想把书里的方法应用到我的班组,看到工人们脸上因为工作效率提升而露出的笑容,我感觉自己也充满了力量。
评分现在从属于株式会社professional
评分专业的生产管理书籍,要仔细研读
评分发展本国企业文化,借他人之镜,革自身之命。
评分内容一般,可供参考,,,
评分非常好呦,喜欢呢
评分5-24
评分拿来学习用的!准备图强!
评分内容比较简单,一天就看完了
评分给公司买的,还可以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